值得一看的五部商业大片(不是付出就有回报)
值得一看的五部商业大片(不是付出就有回报)《亚瑟王:斗兽争霸》评分页面“烂番茄”好评率:29%北美票房:3917万美元中国内地票房:5419万元人民币全球票房:1.48亿美元
就票房而言,2017年是好莱坞电影名符其实的“小年”。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北美地区,票房总额低于2016年、呈负增长之势已是铁板钉钉。虽然排名第二的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大幅上涨19%,但主要还是依靠《战狼2》等国产片的拉动。
与往年相比,2017年票房不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投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血本无归,比如以下的六部影片。对比“烂番茄”的综合评分,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受累于影片本身的品质,也有部分因为档期、宣发等外部因素吃了哑巴亏。相比之下,后者的失败更令人唏嘘,也更值得后来者引以为鉴。
《亚瑟王:斗兽争霸》(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
制作成本:1.75亿美元
北美票房:3917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5419万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1.48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29%
《亚瑟王:斗兽争霸》评分页面
这部电影还未诞生已注定命运多舛。英国导演盖·里奇从2010年起就和编剧约翰·霍奇(《猜火车》)攒簇《亚瑟王》的剧本,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入华纳的法眼。他们反倒在2011年买下大卫·道金的剧本《亚瑟王和兰斯洛特》。当影片的预算飙升至1.3亿美元,华纳又打消了开拍的念头。直到2014年盖·里奇为华纳拍摄《秘密特工》时,双方才决定重启《亚瑟王》的项目,雄心勃勃地计划打造六部系列电影。
按华纳一贯的大手大脚,打头阵的这部成本自然不会低。于是,华纳的合作伙伴威秀娱乐和Rat-Pac Dune娱乐公司(由特朗普的财政部长、亿万富翁斯蒂芬·努钦和导演布莱特·雷特纳等人创办)一同加入投资阵营。当然真金白银也不是一下子花光的。由于初剪版本试映后反响不佳,影片不得不回炉再造,成本就这么一路推高到了1.75亿美元。
可能是意识到重拍版本也不甚理想,底气不足的华纳先后为了避开《异星觉醒》和《银河护卫队2》两次修改档期,还在正式公映前举行了一天免费观影活动。然而,免费观影活动非但没有带来人气,反倒拖累了口碑。影片首映周仅收获1537万美元,位列票房榜的第三位。
虽然中国和北美是同步上映,但《亚瑟王》在两地都受到前一周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的影响,最终全球票房收在1.48亿美元,连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再算上宣发费用,亏损额极有可能超过1亿美元,够得上名垂影史了。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制作成本:1.77亿美元
北美票房:4119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3.8亿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2.2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49%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评分页面
打着“影史上成本最高独立电影”旗号的《星际特工》,可能也是影史上赔钱最多的独立电影。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这部科幻巨制最初算得的成本高达2.1亿美元,减去税收返还等政策性优惠后,也有1.77亿美元。
像欧罗巴公司制作的其他电影一样,贝松善用自己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积累的人脉,通过预售发行权的方式,筹到80%的制作成本。发行商不会不知道如此高额的拍摄费用即便投在一部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上也是绰绰有余,但他们还是心甘情愿为“吕克·贝松”这块金子招牌下注。而且他准备得如此充分,集齐了维塔、“工业光魔”等世上最好的特效公司,以至于这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一次赌博,而是一场盛宴。直到它在北美上映,大家才被当头棒喝敲醒:开画仅1700万美元,排在票房榜第五位,不仅不如同日上档的《敦刻尔克》和R级喜剧《嗨翻姐妹行》,连已经上映了几周的《蜘蛛侠:英雄归来》、《猩球崛起3》也比不过。
就影片本身来看,《星际特工》的缺点不少,比如情节设定过于简单、选角问题、男女主人公没有化学反应等等,但“场外因素”同样影响不小,北美发行方STX理应是背锅的那一方。欧罗巴在北美的发行商原本是合作多年的“相对论”(Relativity),孰料“相对论”身陷破产泥沼,法国公司只好转投有中资背景的好莱坞新贵STX娱乐。
首当其冲的是档期问题,明明《敦刻尔克》早就定好了档期,《星际特工》偏要去撞枪口。此外,男女主角原本就不是好莱坞一线演员,宣发又跟不上,自然就没有曝光度了。据美国媒体报道,STX从欧罗巴拿到的宣发费用为6000万美元,且毋须为影片的盈亏负责,而最后的花费只有不到300万美元。
相比4119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星际特工》在中国内地拿下的3.8亿元人民币已是差强人意,甚至要好于在北美市场碾压它的《敦刻尔克》(3.16亿元人民币)。这当然跟作为投资方的中资电影公司基美影业的亲力亲为不无关系。没错,今时今日,宣发的力度投射在票房上的效果就是如此显著。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制作成本:1.1亿美元
北美票房:4056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1.9亿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1.69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45%
《攻壳机动队》评分页面
对于派拉蒙来说,2017算得上是流年不利。
在年初《极限特工3》的票房大爆(主要在中国)后,派拉蒙接连迎来了《攻壳机动队》和《变形金刚5》两部成本过亿美元的大片的失利。后者还能凭借前四部积累的人气保证不至于亏本,前者就没有什么光环来拯救了。当然,蒙受的损失也并非由派拉蒙一力承担,与之合作(参与投资金额不低于25%)的两家中国电影公司华桦文化传媒和上影集团也只能有难同当了。
改编自日本动画经典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在美国还未上映,就因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主人公的“洗白”问题引发争议。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派拉蒙大张旗鼓地为影片造势,单是当地电视广告的投入就高达2984万美元,而宣发费用总额达到了4000万美元。
然而,《攻壳机动队》上映之初就遭到同期公映的《宝贝老板》的打压(巧合的是,两部影片的投资方都有梦工厂,不知派拉蒙在确定档期是有没有向合作方征求过意见),开画仅1867万美元,位列当周榜单的第三位。而在中国内地,由于距离《速度与激情8》的上映只有一周之隔,它也难逃早早下档的厄运。
在1.6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派拉蒙等投资方最后能收回约9300万美元,尚不足以支付宣发费用。更可怕的是,有传言影片的实际制作成本高达1.8亿美元……
《超凡战队》(Power Rangers)
制作成本:1亿美元
北美票房:8536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2851万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1.4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44%
《超凡战队》评分页面
《超凡战队》改编自上世纪90年代在青少年中风靡一时的剧集。剧集的开发人Haim Saban对它可谓真爱,2010年特意以6500万美元的高价从迪士尼手中买回版权;2014年与狮门影业达成协议,决定合力斥资打造一套系列电影。
《超凡战队》的预算达到了1亿美元,对于“好莱坞六大”来说,这个价位是司空见惯。但对于中等规模的狮门影业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狮门通过预售发行权的方法,筹措到了四分之三,自己再拿出2500万美元。
为了争取青少年观众,狮门将档期从最初设定的1月调整到了3月的春假中。令他们信心大增的是,收支预告片放出后在48小时内收到了1.5亿条评论。这边制片人Saban宣称,打算拍个六集;那边狮门又说五集到七集都在考虑中。在《饥饿游戏》之后,狮门开发的《安德的游戏》、《分歧者》系列、《最后的巫师猎人》、《神战:权力之眼》纷纷碰壁,唯有再打造一个能下金蛋的鸡,才能避免被中国资本收购的命运。
然而,《超凡战队》非但并不是救命稻草,反倒可能是打垮他们的致命一击。虽然影片正式公映后,在评论上的反馈并不理想,但赖于同期上映的《异星觉醒》和《加州公路巡警》同样糟糕,首周票房还是冲到了第二位(4030万美元),仅次于《美女与野兽》。可是,到了第二周,当粉丝效应挥发殆尽后,票房猛跌64.8%,第三周再降56.3%,最终北美票房收于8536万美元。
相比北美,海外市场的反响更为惨淡。不难想见,一部好莱坞电影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内地只能拿下2851万元人民币,其他地区的票房就更不用指望了。
参考这部的票房表现,各地的发行商将来一定会谨慎出手,第二部《超凡战队》能否诞生现在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更别提六部、七部了。只能说,二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二十年前的观众也老了,所以二十年前的故事也该完结了。
《全球风暴》(Geostorm)
制作成本:1.2亿美元
北美票房:3342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4.04亿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2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13%
《全球风暴》评分页面
曾几何时,灾难片就是票房灵药。然而,2016年的《独立日2》和2017年的这部《全球风暴》证明观众习惯性为灾难片买单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天空之舞公司以七位数的高价从迪安·德夫林(作为制片人参与过《独立日》、《哥斯拉》等灾难片)手中买下《全球风暴》的剧本后,原本希望跟派拉蒙合作。不料后者变卦,合作方转而变成了华纳兄弟。
影片最初在路易斯安那州拍摄,只花了8192万美元,还有2373万美元的税收返还。然而,随着剧组辗转全球多地取景,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不知不觉就突破了1亿美元。加上2015年12月的初剪试映反响不佳,剧组不得不重新拍摄、剪辑。就连著名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都被找来以顾问制片人的身份监督重拍,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制作费用之外,华纳在宣发上也没少花钱,单是美国一地就投入了3000万美元。可惜在崩塌的口碑面前,3000万美元的宣发也无力回天。虽然片方出于谨慎并没有安排媒体提前观影,但上映之后还是立刻恶评如潮,就连类型也被影评人拿来开涮,称它是一部名符其实的“灾难片”。最终,北美票房仅收在3342万美元,减去付给影院的提成后,连宣发费用都收不回来。
海外票房方面,虽然远好于北美,但也不足以扭亏为盈。对于华纳来说,唯一的惊喜是它在中国的票房居然可以碾压同期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制作成本:1.5亿美元
北美票房:9152万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7246.4万元人民币
全球票房:2.5亿美元
“烂番茄”好评率:87%
《银翼杀手2049》评分页面
就影片本身的质量而论,《银翼杀手2049》应该是这份名单中最冤枉的一部。如同35年前的那部前作,它又一次印证了电影市场中的一个悲剧:好作品不一定有高票房。
这部看上去很有B级片质感的影片其实所费不菲。艾肯娱乐公司和索尼影业各拿出9000万美元,好在最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还帮两家公司省了3000万美元。
以善于打造中等投资的口碑之作著称的艾肯娱乐近年来衰神附体,从约翰尼·德普主演的《超验骇客》到翻拍片《惊爆点》,连连失准,亟需一部像样的作品挽回颓势。有经典加持,有靠谱的导演,还有老导演来指点江山,《银翼杀手2049》无疑是一部具有票房与口碑双赢潜力的作品。
因此,艾肯在宣发上不惜工本,投入1.3亿美元重金为影片增加曝光度。然而,作为发行方的华纳兄弟到底出了多少力就只有天知道了。如今时值颁奖季,华纳着力公关的也是“亲儿子”《敦刻尔克》,《银翼杀手2049》则极有可能颗粒无收。
影片上映首周的表现就难以让人满意,虽然在口碑的助推下冲上票房榜的头名,但3275万美元的开画成绩远低于4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的预期。之后更是节节下滑,最终北美票房连1亿美元都没有达到。
海外票房方面,中国内地的失手是它最大的败因。被好莱坞的狂拽酷炫帅的动作片和视效华丽的超级英雄大片框定了欣赏取向中国观众,面对这么一部叙事缓慢、色调灰暗的影片显得意兴阑珊,而删减、修改画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举措,也令部分影迷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