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徐志摩有政治睿见,见诸他对苏俄的在当时绝非主流的老到评价。他又有诗的敏感,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也反映于他的诗评。闻一多以及新月派末流喜欢把字句像切豆腐干一样弄整齐,徐志摩批评说:诗呢?影子都没见着呢!梁实秋认为用中文写十四行诗永远写不像,徐志摩也大不以为然:错。江弱水上一次讲到朱湘,我说,在新诗创立不久,就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从西方拿来了好东西,又轻松地把它们变成了自家的好东西。在这方面,徐志摩贡献尤大。徐志摩是每隔二十年必会被回炉翻炒一次的明星诗人。他的恋爱事迹聚焦了大众绮艳的集体想象,他的死又是典型的诗人之死。从好处说,他清浅灵动;负面说法,他很浮。他短暂的一生仿佛只为经营一个浪漫的品牌,故为诚悫君子所不取。至于他的诗,当代人只觉得《再别康桥》不过尔尔,其余更是乏善可陈了。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1)

周末读诗035期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2)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致敬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江弱水

上一次讲到朱湘,我说,在新诗创立不久,就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从西方拿来了好东西,又轻松地把它们变成了自家的好东西。在这方面,徐志摩贡献尤大。

徐志摩是每隔二十年必会被回炉翻炒一次的明星诗人。他的恋爱事迹聚焦了大众绮艳的集体想象,他的死又是典型的诗人之死。从好处说,他清浅灵动;负面说法,他很浮。他短暂的一生仿佛只为经营一个浪漫的品牌,故为诚悫君子所不取。至于他的诗,当代人只觉得《再别康桥》不过尔尔,其余更是乏善可陈了。

错。

徐志摩有政治睿见,见诸他对苏俄的在当时绝非主流的老到评价。他又有诗的敏感,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也反映于他的诗评。闻一多以及新月派末流喜欢把字句像切豆腐干一样弄整齐,徐志摩批评说:诗呢?影子都没见着呢!梁实秋认为用中文写十四行诗永远写不像,徐志摩也大不以为然:

我却以为这种以及别种同性质的尝试,在不是仅学皮毛的手里,正是我们钩寻中国语言的柔韧性乃至探检语体文的浑成,致密,以及别一种单纯的“字的音乐”(Word-music)的可能性的较为方便的一条路。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3)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来看他短暂生涯的最后所写的一首诗,《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诗写于1931年7月,原是作为诗集《猛虎集》的《献诗》,后以《云游》为题发表在他主编的《诗刊》上。无论以什么标准来看,这都是徐志摩最好的诗。

西洋十四行诗不作兴押偶韵,所以这首《云游》罕见地出格了,但我们得承认,这首诗偏宜这样aabbccdd的押韵,因为要配合“云游”的风姿。结果呢,音调非常自然,节奏十分轻快。而这自然轻快的效果之造成,除了偶韵的使用,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能见出徐志摩的真本领。

首先,这首诗三次用了跨行的形式,也就是说,语法上完整的一句话并不在一行诗内结束,还要延伸到下一行甚至下下一行。这是西语的语法复杂,句子长,所以跨行是家常便饭。古代汉语因为凝练紧凑,基本上一行就是一句,像“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绵延不断的句法极少,但现代汉语却可以操纵自如:“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这些跨行的好处,是行断而句不断,句法腾挪灵动之至,与诗中所写的对方那种不粘不滞的潇洒态度吻合无间。

其次,这首诗频繁使用了双声、叠韵技巧,却又是典型的传统手法。双声如“自在”“绵密”等,叠韵如“轻盈”“逍遥”“卑微”“点染”“空灵”“忧愁”“湖海”等,似不经意地密布在诗行中。王国维说过,“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这首《云游》的诗情,偶尔迫促,而总是荡漾,诗人有机地加以配合,使音节非常和雅:“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读时留个心就能体会。

徐志摩和你一起醒来(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4)

林徽因、徐志摩

最后,像刚才这一句里的“抱紧”,是重复了上一句也是前八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在这前八行与后六行之间,是一个大“转”(turn),却用了我们谈到过的李白惯用的“顶真”修辞,使首尾蝉联,造成声音上的小停顿,激起意义上的大落差。末行再次叠用“盼望”二字,生出最后一个波澜而至于平复。

以上几个因素,“跨行”手法很西化,“双声”“叠韵”与“顶针”技巧又很传统。什么叫中西合璧?这就是。徐志摩最好的诗篇总是如此,结体与造句是良性的西化,而用语又是恰倒好处的古典风味,如《再别康桥》、《偶然》等,都是。这首《云游》更是因难见巧,用了道地的中文,写了道地的十四行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