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我们预计阿里巴巴电商 GMV 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13%,主要受益于电商 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 2021 年我国实物商品线上渗透率有望达到 27.5%。 主要由于: 疫情进一步加速电商的渗透率,推动 GMV 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 其中,全 国网上零售额 10.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8.5 万 亿元,同比增长 19.5%,线上占比达到 20.7%,同比提升 2.3 个百分点。受 疫情影响,今年 1-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38730 亿元,同比名义 下降 13.5%;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3739 亿元,逆势增长 11.5%,线上化 进一步提升。竞争格局方面,阿里巴巴在大电商领域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下沉市场,拼多 多的迅速崛起,攻势凶猛;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切入直播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阿里巴巴:攻守有道,内外兼修

下沉 直播,推动电商业务稳步增长

截至 7 月 30 日,阿里巴巴年初至今股价表现涨 18%,跑赢恒指(-12%),但 落后于另外几大互联网巨头涨幅,如腾讯涨 42%,美团涨 91%。

下沉市场和直播带货推动电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虽然加剧了电商混战,但 阿里巴巴龙头地位仍难以被撼动,核心商业继续保持健康增长(三年 CAGR~30%)。

竞争格局方面,阿里巴巴在大电商领域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下沉市场,拼多 多的迅速崛起,攻势凶猛;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切入直播带货,分食直播 电商蛋糕;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继续压制。但我们认为市场过度担忧,围绕 大电商的局部战争从未缺席。拼多多带来变数,但尚未触及阿里淘系电商的 核心用户及商品品类,阿里巴巴通过聚划算和淘宝特价版予以防守阻击;直 播电商天花板有限,淘宝直播仍是直播风口最大的受益者,且短视频平台与 电商平台的关系,合作大于竞争;同城零售或成为下一个风口,阿里巴巴依 靠多矩阵布局,在非餐饮外卖弯道超车。

 网购渗透率持续提升

预测电商收入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30%,主要受益于 GMV(成交额)的 稳步增长和货币化率的持续提升。电商业务是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和利润 来源。阿里巴巴的业务包含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文娱和创新业务四大板 块,其中 2020 财年核心商业的收入占比 85.6%。而核心商务又包含国内零 售、国内批发、国际零售、国际批发、菜鸟网络和本地生活服务等,其中国 内零售(淘系电商)是核心商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 财年,约 76% 的核心商业收入来自中国零售商业业务,约贡献集团收入的 65%。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

疫情进一步加速电商的渗透率,推动 GMV 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 其中,全 国网上零售额 10.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8.5 万 亿元,同比增长 19.5%,线上占比达到 20.7%,同比提升 2.3 个百分点。受 疫情影响,今年 1-5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38730 亿元,同比名义 下降 13.5%;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3739 亿元,逆势增长 11.5%,线上化 进一步提升。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

我们预计阿里巴巴电商 GMV 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13%,主要受益于电商 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 2021 年我国实物商品线上渗透率有望达到 27.5%。 主要由于:

 下沉市场用户增量

下沉市场成为电商行业的主要增量。在 GMV 增量上,三线及以下城市是网 上零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网购用户增量上,预计未来主要新增用户来 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过去一年,阿里新增用户中 70%来自低线城市。

根据 CNNIC 和 Trustdata 数据统计,一二线城市网购渗透率分别为 81%和 72%,增速放缓,上升空间有限。三线及以下城市网购渗透率约为 30%,低 于整体中国网购用户渗透率。根据 Mob 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下沉市场月活 跃用户规模维持在 6.7 亿左右,占整个移动互联网超一半的用户份额。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3)

 直播带货成为电商风口

2019 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 5.04 亿人,较 2018 年增长 10.6%,2020 年 预计增至5.26亿人。艾媒预计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9160 亿元,同比增长 120%。根据淘宝数据,2019 年,淘宝直播 GMV 突破 2000 亿元。2019 年双十一淘宝直播实现 GMV 近 200 亿元,占双十一总交易额的 7.5%。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4)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5)

直播带货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购物,主要在于,直播带货得益于网红经济受追 捧,粉丝忠诚度高;直播带货,互动性强,更容易助推购物欲望。此外,商 品的高性价比是影响购物的最主要因素。

 同城零售的兴起

疫情加速了同城零售业务的快速崛起。同城零售主要包括商超百货、水果生 鲜以及药物。同城零售和即时配送成为消费者离不开的生活场景,围绕“一 小时生活圈”的线下新零售市场需求巨大。我国目前实物商品的线上渗透率 约 25%,但绝大部分的消费仍是在线下场景完成。

随着我国外卖即时配送网络的逐渐完善,我们预计同城零售有望成电商行 业新的增长点。中国外卖行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增长。2019 年市场规 模达到 6035 亿元,同比增长 30.8%。除传统餐饮外,目前外卖即时配送服 务已经延伸到超市、生鲜等更多生活场景,这使得外卖成为了全时段、跨品 类的重要消费场景,加速了同城零售的发展。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6)

阿里电商的整体变现率将持续改善。2020 财年,淘宝和天猫 GMV 占比为 51%和 49%。从 GMV 增速来看,天猫和淘宝分别为 23%和 9%。我们预计未 来天猫 GMV 占比将继续上升。由于天猫的整体变现率要高于淘宝,也将有 助于淘系电商整体变现率的提升。随着天猫 GMV 占比的提升,整体佣金率 也会有所改善。主要收入包括客户管理收入、佣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 佣金仅针对天猫平台商家收取,客户管理费对淘宝和天猫平台的商家都会 收取。佣金收入主要按天猫商家 GMV 的百分比收取,根据不同品类,0.3%- 5%不等。客户管理收入包括营销服务,关键词和广告展示位竞价,以及其他 营销推广活动。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7)

2020 财年,客户管理贡献 53%的收入,佣金收入,占比 21%。客户管理变 现率为 2.66%,去年同期为 2.54%,佣金变现率为 2.22%,去年同期为 2.37%。 受益于信息流广告,客户管理的货币化率还会继续提升;佣金率或面临一定 压力。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8)

 下沉市场阻击战,阿里电商龙头依然稳固

相比于京东,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于增势迅猛的拼多多,拼多多通 过“农村包围城市”,用户量增长迅猛。拼多多的崛起,确实对阿里的淘系 电商形成一定压力,但我们认为尚未触及淘系电商的核心用户和商品品类。 阿里通过淘宝特价版和聚划算,有望加速在下沉市场的渗透。

1.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加快下沉市场渗透。

阿里巴巴采取多产品的组合挖掘更多的下沉市场用户。主攻 C2M(顾客对 工厂)的淘宝特价版结合主打品牌的聚划算,加速对下沉市场的渗透,以应 对拼多多对其市场份额的侵蚀。

淘宝特价版自 2020 年 3 月,以“极致低价”为特点正式上线,已有 120 万 商家入驻,其中外贸商家超过 50 万家。以 C2M 模式,节约厂商与客户中间 的流通成本和销售推广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低价和具性价比的产品。“超级 工厂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帮助 1000 个产业带企业升级为产值过亿的超 级工厂,为产业带企业创造 100 亿新订单,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 10 个产 值过百亿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背靠阿里的淘宝特价版可利用其庞大的用 户数据、云计算服务,结合阿里供应链和蚂蚁集团的金融服务,可有效提高 工厂的经营效率和降低其经营成本,以其成本优势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低线用户价格敏感,通过现金激励有望抢夺新用户。与拼多多“拼团享受低 价”的模式不同,淘宝特价版缺少社交流量加持,淘宝特价版的用户增长需 要依靠更为直接的现金激励。低线城市用户对价格更为敏感,用户粘性不高。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淘宝特价版新增用户中 76%来自下沉市场,与 拼多多用户重合度高。

2.拼多多迅速崛起,阿里巴巴电商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在用户数量方面,目前阿里巴巴的活跃用户为 7.26 亿,而拼多多用户已增 长至 6.28 亿,和阿里巴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拼多多在收入和 GMV 方面 和阿里巴巴仍有很大差距,分别为阿里电商的 1/10 和 1/6。

用户方面——拼多多以农村包围城市,三四线用户比例要高于阿里巴巴和 京东。而对于阿里巴巴,年轻女性用户才是淘系电商最为核心的用户,而拼 多多尚未触及。对于消费意愿最强的年轻女性买家中,拼多多的品牌定位还 相对薄弱。早期的拼多多切中的是中低端市场用户,在高端市场的布局,相 对缺失。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向一二级市场渗透。

从商品品类来看——天猫上的服饰 美妆,仍是主要 GMV 销售品类,而这 两大品类的货币化率也相对较高。拼多多以标品为主,由于低客单价,变现 率也较低。拼多多的补贴品类集中在 3C 产品、家电美妆、母婴百货等,SKU (商品种类)相对有限。

从价格方面——拼多多百亿补贴,虽然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有跟进,但考虑到 自身 GMV 体量,拼多多针对单件商品的补贴力度更大,且由于销售品类侧 重于高频消费日常用品,ARPU 要远低于阿里巴巴和京东。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9)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0)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1)

 直播电商,合作大于竞争

直播电商天花板有限,且短视频平台与电商平台的关系,合作大于竞争,淘 宝直播仍是直播风口的长期受益者。

1.直播带货能力,淘宝直播仍然领先。

目前中国布局电商直播行业的平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商平台,如淘 宝直播、蘑菇街;一类是内容平台,如抖音、快手等,通过接入第三方电商 平台的运营模式。根据 Wemedia《直播电商主播 GMV6 月榜》显示,前 50 主播中,淘宝 28 个,快手 19 个,抖音 3 个。从交易额来看,淘宝榜总额达 到 35.5 亿元,快手以总销售额 30.8 亿屈居第二,抖音直播销售额为 7.3 亿。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2)

随着直播带货风潮的自然冷却,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淘宝直播与 其他直播带货不同的是,除了典型的网红带货外,不光有头部主播,商家自 己的直播也占到相当比例。淘宝直播里,商家自播场次占比超过 90%,GMV 占比 70%。目前,有将近半数的从事直播带货的 MCN 机构仍处于亏损,而 委托带货的厂商又面临高坑位费,低价和高退货率等问题。随着监管政策的 出台,以及直播带货风潮的自然冷却。我们认为,长尾网红逐渐退出市场, 带货流量或逐步向头部 KOL 集中或厂商自营。

2.短视频与电商,合作大于竞争

与电商平台相比,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是流量,而阿里的优势在于选品的精准 度、效率的转化、SKU 丰富度及供应链管理。目前,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 既有自营业务,同时也支持第三方电商平台。根据 Questmobile 从抖音流向 淘宝的比例,由 2019 年 3 月的 23%上升至 2020 年 3 月的 35%。根据艾瑞 数据统计,快手平台跳转第三方的 GMV 占比达到 55%,抖音跳转第三方的 GMV 占比 62.5%。 整体来看,短视频与电商的关系,仍是合作大于竞争。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3)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4)

 同城零售:下一个风口

1.同城零售,或成为阿里在在本地生活新的增长点。

同城零售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持续深入。我们看好阿里在同城零售 的发力,多业务矩阵,覆盖生活品类和消费场景,有望实现在非餐饮外卖领 域弯道超车。目前,阿里围绕“同城零售”,整合旗下资源,包括天猫淘宝、 苏宁、银泰、盒马、大润发,还有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口碑)。

阿里巴巴扩大同城零售布局。2019 年,饿了么旗下的“蜂鸟”宣布独立品 牌,升级为“蜂鸟即配”,对标美团推出的“美团配送”;2020 年,菜鸟网络 收购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饿了么全面升级为生活服务平台。今年 5 月,阿 里巴巴宣布成立同城零售事业群,业务主要包括天猫超市、商超、饿了么等 旗下新零售板块。近期淘宝官网也宣布在北上广深及成都、杭州、武汉等全 国 16 城上线“小时达”服务。

在本地即时零售领域中,阿里巴巴主要面临来自美团和京东达达的竞争,各 自约占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相对于普通的即时配送业务,阿里同城零售的 优势在于:

 阿里的多矩阵协同。除即时配送外,阿里旗下还拥有线上的天猫超市和 阿里健康大药房,线下的盒马、银泰和大润发等商超。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模式,有效扩大了其覆盖的服务场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5)

 阿里仍将本地生活服务视为重要流量入口。蚂蚁金服把支付宝从金融支 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通过支付宝对饿了么及口碑进行流量 支持。饿了么新增消费者中有 48%来自支付宝 app。

 88VIP 会员卡,增强用户粘性。由于阿里巴巴生态更加丰富,其 88VIP 带 给用户更多权益。成为“88VIP”之后,会员可以打通优酷、饿了么、淘 票票、虾米等全年 VIP 会员的权益,使其更具吸引力。

2.生鲜电商,高频、刚需,有望成为外卖之后新的线下流量入口。

生鲜电商高速增长。生鲜电商是同城零售中重要细分。根据欧睿,我国整个 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已超 5 万亿,但线上渗透率却不到 3%。目前生鲜电商 经营的产品类目主要包括:肉类、水产、水果、蔬菜,四大类合计占比超过 90%。随着生鲜电商模式的发展成熟,预测到 2021 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 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亿元。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6)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7)

阿里巴巴或成为生鲜电商最大受益者。生鲜电商是零售巨头的游戏。根据网 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 4000 多家生鲜电商入局者中,盈亏持平占 4%, 亏损达 88%,巨额亏损占 7%,仅 1%实现盈利。因此生鲜电商市场基本上是 几大电商巨头的游戏,主要由于生鲜电商前期依靠烧钱培育市场和搭建冷 链物流体系,新玩家难以维持。而阿里巴巴通过天猫超市,盒马鲜生和饿了 么,多维度打造生鲜电商壁垒,或成为最大收益者。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8)

科技赋能,企业服务或迎来爆发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逐渐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根据 CNNIC 统 计,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数量超过 9 亿,互联网渗透率达到 65%。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互联网企业逐渐从服务 C 端向赋能 B 端转 移。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比,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靠前的公司多集中于 To C 企业,To B 企业占比较少。随着企业服务时代的到来,To B 企业或 To B 业 务的价值将会被重估。

阿里巴巴积极布局云计算、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领域,依靠技术引擎,为 产业互联网构建基础设施。阿里云,位居亚太市场第一,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蚂蚁金服,打造金融科技超级独角兽,大数据优势逐渐凸显;菜鸟网络,深 耕智慧物流赛道,同城 下乡 出海,驱动未来增长。

 阿里云,受益于数字经济升级,未来盈利可期

阿里云创立于 2009 年,为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及外部机构提供一整套云服 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服务、大规模计算、安全、 管理和应用服务、大数据分析及物联网服务。目前,阿里云在全球 20 个地 理区域内运营着 61 个可用区,覆盖 6 大洲,70 多个国家,2800 的 CDN 节 点。阿里云已拥有超过 100 万的付费用户。

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 年我国公有云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50 亿,同比增长 42%。由于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目前 云市场仍以 IaaS 为主,占 62%。其次为 SaaS,占 33%;PaaS 占比仅为 5%。 而美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相对成熟,SaaS 是云市场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19)

阿里云是世界第三大、亚太地区最大的 IaaS 服务提供商。根据 Gartner 数 据,阿里云在全球公有云市占率为 9%,位居第三,落后于亚马逊的 44.6% 和微软的 17.7%。从营收增速来看,2019 年阿里云营收 52 亿美元,同比增 长 64%,在不断缩小差距。同期,亚马逊 AWS 营收 3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微软 Azure 收入为 1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

根据信通院公布的数据,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占据 41.9%,位居第 一,其次为腾讯云 12.0%;中国电信(天翼云)第三,占据 7.7%。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0)

受益于对云计算的巨大需求,阿里云业务增长迅速。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超过 100%,虽然 2020 财年,增速有所放缓,仍有 62%的增速。我们认为上 云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云计算行业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阿里 云作为行业龙头,或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我国云计算仍处于发展早期,云 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阿里云也不例外。但随着付费用户增多,阿里云的 亏损率在逐年改善,2020 财年调整后 EBITA 率已收窄至-4%。我们预计阿里 云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42%,主要由于: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1)

 数字经济的强劲发展为云市场扩大创造巨大需求。根据Canalys的数据, 2019 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了 63.7%,达到 107 亿美元。中国的 云计算市场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场,但仅是世界最大云计算市场美国的 十分之一。云计算仅占国家 IT 支出的 2.7%,而 IT 支出仅占 GDP 的 1.4%。 相比之下,美国的云计算占 IT 支出的 11.4%,IT 支出占 GDP 的 4.7%。相 对于美国,中国云计算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2)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 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其中,云计算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 分,各类云服务需求纷纷涌现,私有云、共有云、混合云等云服务也将 在交通、物流、制药、金融等多个领域加快落地。

疫情加速了传统企业的上云进程。新冠疫情刺激下,数字经济、远程办 公应用火爆以及企业自身 IT 基础设施建设的急迫,云计算市场需求或被 进一步引爆。企业可能会加速云计划,以促进远程工作和远程交互。

5G 流量爆发,加速云计算升级。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全球的数据量将 迎来又一次的爆发式增长,也为云储存创造了极大的市场需求。此外, 5G 的普及,将促进云游戏,VR/AR/高清视频,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行 业的升级,而这些行业背后也需要云计算的强力支持。

 云计算出海是未来增长点。Gartner 统计,2019 年,全球云计算 IaaS 市 场同比增长 37%,而亚太市场增长更快,同比增长 50%。IDC 预测,由于 中小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增加,到 2025 年,东南亚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将 超过 400 亿美元。Garnter 数据显示阿里云在亚太市场中位居第一,市场 份额由 26%上升至 28%。

由于受数据保护等原因,阿里云在美国市场扩张面临很大挑战,所以将 业务重心布置在亚太地区。近日,阿里云宣布,2020 年将再度扩建印尼 数据中心,并在菲律宾成立生态联盟,加速进军菲律宾市场。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3)

 云计算,赢者通吃。云计算是重资产行业,前期需要投资建设大量 IDC。 To B 产品一旦形成规模,后期巨大的迁移成本是最大的护城河,云计算 先发优势明显。今年 4 月,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将投入 2000 亿元,用 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 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将再翻 3 倍。

云计算行业的生态丰富度将会伴随企业用户的增加而快速提升,每一个 新进的参与者都能对这种进化有所贡献;一旦积累用户数量足够多,就 能通过正面反馈形成技术优势。

此外,阿里巴巴完善的生态系统也将成为相对于同业的优势。云计算发 展到后期,增值服务便成为促使差异化的重要举措。产品和业务的融合 将是未来的趋势,阿里巴巴在电商、物流、金融等领域的行业经验,有 望带来更加多元的合作模式。

 云计算长期利润可期。阿里云目前仍未盈利,但长期利润率可参考 AWS (Amazon Web Service)。AWS 在连续亏损多年后,目前营收保持在 35% 以上的增速,经营利润率可达到 25-30%,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市场需求。 利润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经济:单个服务器购买成本随采购数量增 加而下降,且后期维护成本较低,主要是机器的折旧成本。此外,阿里 云目前以 IaaS 为主,但公司表示未来会考虑向下游延伸,由于 SaaS 的 利润率要高于 IaaS,也将有利于改善利润率。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4)

 蚂蚁金服,打造金融科技超级独角兽

蚂蚁金服近日宣布将在 A 股和港股同步上市,将进一步释放其金融科技业 价值。蚂蚁金服,起步于 2004 年成立的支付宝,于 2014 年 10 月正式成 立。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金服 33%的股权。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蚂蚁集 团及其全球 9 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活跃用户数已达 13 亿。

蚂蚁金服已获得银行、保险、信贷、财产管理、征信等各领域的金融牌照。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 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根据蚂蚁金服数据,截至 2019 年 6 月底,中国每 10 个支付宝用户就有 8 个使用了蚂蚁金服至少三种服务,4 个使用五种服 务,包括支付、财富管理、小微信贷、保险和信用服务。蚂蚁集团旗下各个 业务,相互协同发展。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5)

1.金融科技还存在巨大增长空间,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蚂蚁金服拥有诸 多无法比拟的优势

 关注长尾用户。互联网金融具有低门槛、流程简洁、高效等优势,蚂蚁 金服服务对象为数量众多的小微客户。由于这些小微客户没有资产抵押、 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蚂蚁金服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够简化放贷流程。

 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支付宝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 功能涵盖便民生活(充值、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车主服务等)、财富 管理(余额宝、花呗、借呗、蚂蚁保险、网商贷等)、资金往来(转账、 红包、收款等)、第三方服务(滴滴出行、饿了么、淘宝、高德地图、盒 马、优酷视频等),场景类布局逐渐丰富。此外,支付宝小程序提供各种 各样的第三方服务,蚂蚁金服的丰富场景覆盖是传统金融机构所难以实 现的。

 技术赋能将成为蚂蚁金服未来发力的方向。在国家金融科技监管趋严的 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拓展受到约束,蚂蚁金服今后的发 展方向将是弱化金融属性,强化技术服务属性,突出科技服务在自身业 务的比重。

蚂蚁集团通过为服务业提供包括 AI、区块链和风控能力等科技解决方案 以获取技术服务费。蚂蚁金服表示,五年内,技术服务费占蚂蚁集团总 收入的比例将从 2019 年的 50%左右上升到超过 80%。此外,从 2014 年 起,蚂蚁金服就陆续战略投资恒生电子、Paytm、朝阳永续、润和软件、 伟达金科等金融科技企业,布局金融基础设施,聚焦金融专业平台建设。

 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蚂蚁金服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庞大且不同维度的 用户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蚂蚁金服拥有实名身份 信息、通讯信息、历史所有交易的交易数据、信用卡信息等等。芝麻信 用,是个人征信领域最有力的竞争者,为大数据风控提供有力支持,并 且已经在信用卡、消费金融、酒店、出行、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 为用户、商户提供信用服务。蚂蚁金服未来重点布局继续向大数据风控、 生物智能识别、机器人智能客服等方面延伸。

2.蚂蚁金服营收模式拆解

支付是蚂蚁金服的流量来源,是所有金融与科技业务的基石。目前,支付市 场格局相对稳定,支付宝和财付通双寡头垄断,都开始通过转账收费、信用 卡收费变现。目前,支付宝国内支付面向 B 端商户收费率约为 6‰,面向 C 端大部分不收费,而信用卡、提现费率约为 1‰。根据艾瑞统计,2016Q1- 2019Q1,我国线上电商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了 105%,而线下扫码支付的 交易规模增长近 90 倍。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20 年一季度,支付宝在移动 支付的市场份额为 55%,位居第一,腾讯金融以 39%,排名第二。

消费金融为蚂蚁金服最大的利润来源。花呗与借呗自 2014 年上线,一直是 蚂蚁金服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目前,花呗、借呗、网商贷合作的外部银行超 过 100 家。根据尼尔森报告,消费类贷款是年轻人占比最高的信贷类型,其 中,互联网分期消费占月收入的 16.9%,信用卡占 13.7%。而年轻人消费贷 款主要用于提升生活品质与满足休闲娱乐,也体现出消费升级对消费贷款 的需求刺激。根据百度金融数据,我国消费信贷/GDP 比率由 2012 年的 4.4% 提升至 2018 年的 13.1%。

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阿里巴巴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26)

 菜鸟网络,智慧物流未来空间广阔

菜鸟网络,为核心电商业务保驾护航。菜鸟网络,专注于提供智慧供应链服 务,目标是与物流合作伙伴一道,加快实现“全国 24 小时,全球 72 小时必 达”的物流网络。菜鸟网络的 2020 财年营收 222 亿,同比增长 49.4%,也 是核心商业中增速最快的业务,菜鸟包裹的处理量约占中国快递总量的 50%。 我们认为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智慧物流创造巨大市场需求,我们 预测菜鸟网络收入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32%。

菜鸟网络极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菜鸟通过完成对电子面单和地址库等 行业信息化标准,建立并完善仓储、驿站和自提柜等硬件,路由分单、大数 据调度等系统,用户收、发件 APP 等入口,实现了快递物流全链条的建设。 电子面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快递自动化;按照四、五级地址库进行路线规 划,可以规划出更好的配送方案,节约成本。

阿里在“四通一达”持续投资,继续加大协同效应。阿里先后入股“四通一 达”,包括百世汇通,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菜鸟全面嵌入阿里的电商 流程。菜鸟制定标准,提供技术支持,而快递公司在运输、中转、派送的基 础环节中去执行物流配送,双方是分工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2019 年,菜鸟曾提出“一横两纵”战略:“一横”是指推动全行业数字化升 级,“两纵”是指推动新零售供应链和全球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同时,菜 鸟提出未来三年的数字化目标:一,将和快递行业一起每年为超过 10 亿人 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务;二,菜鸟驿站方面,将和快递行业共建 10 万个社区 级站点;三,菜鸟 IoT 技术方面,将和快递行业共同连接智能物流终端 1 亿 个。

中国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菜鸟业务提供了保障。根据艾瑞预计,2020 年 我国快递年订单量将达到 788 亿单,同比增长 24%。我们预计未来三年中国 电商业务仍将保持 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也将为菜鸟带来更大需求。我国 的智慧物流才刚刚起步,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而菜鸟网络,作为中国智慧物流的领军企业,也将受益于跨境电商、即时配 送和农村快递三大趋势。

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或推动发力海外市场。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全球物流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通过物流体系的渗透,也将有助于往阿 里在海外电商行业的进一步渗透。

 “懒人经济”促进即时配送物流市场的发展。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用户规 模不断扩大,即时物流配送成为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增速较快的细分领 域。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国内即时送的年均复合增速达 74%。未来,随着零售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即时物流配送平台必然会从同 城、小件、外卖领域切入,逐步拓展到生鲜、商超配送领域,甚至更为 广泛的快递末端领域。随着同城零售进入行业混战,同城物流、即时送 作为同城零售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也将迎来新一轮加码。

 “农村电商”加速下沉市场物流建设。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电商 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 策,全面推进“互联网 ”,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目 前,乡村物流网络的布局更多是在乡镇一级,村级网络相对薄弱。保障 “网货下乡”和“农货进城”双向顺畅流动,也是菜鸟未来必须重点发 力方向。

 产业互联网布局,支撑未来长期增长

阿里巴巴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不限于云计算、科技金融和智慧物流。阿里 巴巴看准企业服务赛道,通过科技引擎,B 端赋能,助力数字产业升级。阿 里巴巴十分重视的基础科学的研究,成立达摩院,布局 AI、芯片、量子计算、 区块链、IoT 等技术领域的研究,为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芯片领域——阿里巴巴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先后发布“玄铁”、“无 剑”和含光 800 AI 芯片,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阿 里巴巴先后投资了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深鉴科技、寒武纪和中天微等国内 知名企业。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国产半导体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智慧办公&在线教育——疫情期间,复工需求加速了远程办公的渗透率,阿 里钉钉下载量急速上升,位于远程办公下载榜第一。除了面向企业客户,钉 钉在教育领域也开辟了全新赛道,根据阿里钉钉数据,中国约有 14 万所学 校,300 万个班级,1.3 亿学生通过钉钉线上复课。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也首推阿里钉钉作为视频会议、教学直播和团队协同通讯平台。“云钉一 体”不仅是“云 办公软件”的概念,而是一种“云 新型操作系统”的新模式。此 前,Facebook、Twitter 此前宣布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员工可以选择“永远” 在家办公。远程办公或成为未来趋势,逐步常态化。

物联网——根据IDC数据,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在2019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其中天猫精灵以 1561 万台的出货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同比增长 87.9%。 目前,天猫精灵已经接入了超过 800 多家 IoT 平台,覆盖超过 80 个品类, 1100 多个品牌,支持 4900 多型号,2.72 亿可连接设备。阿里宣布今年将在 天猫精灵的内容和服务生态上再投入 100 亿元,进一步扩大生态圈。天猫精 灵将全面接入阿里经济体包括文娱、健康、教育、购物等内容服务领域;阿 里将针对 AIoT 生态圈进行升级,打造百款千万级妙物智能设备;天猫精灵 还将与支付宝小程序打通,今年 7 月将会 170 万 支付宝小程序进入天猫精 灵设备。背靠阿里体系,天猫精灵生态将日益完善。

财务分析及预测(详见报告原文)

 预计收入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达 30%

2020 财年,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 35.3%,达到 5097 亿,主要得益于 GMV 的增长和变现率的改善。利润方面,2020 财年调整后净利润为 2111 亿,调 整后净利率为 41.4%。

疫情对电商佣金和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有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为阿里健康、 盒马和钉钉带来更多流量,加快了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进程。一季度,线下物 流受到影响,2020 年 1-3 月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22%,增速有所下滑。从长期 来看,疫情进一步加速了线上化,利好电商行业。我们预测公司收入未来三 年年均复合增长 30%。

分部收入来看,核心商业业务仍将保持稳健增长,云计算业务是公司未来的 主要增长点,数字文娱和创新业务是核心业务的重要补充。其中核心电商商 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 30%,主要受益于 GMV 和货币化率的双重推动。云计 算板块,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我们认为云计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三年 年均复合增长 42%;数字文娱板块,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9%;创新及其 他板块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26%。

核心商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2020 财年核心商业收入为 4361 亿,近三年年 均复合增长 48%。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30%,主要得益于 GMV 的持续增长。我们预计核心商业的收入占比将稳定在 85%左右。

云计算是公司未来的增长点。2020 财年云计算收入为 400 亿,近三年年均 复合增长 82%。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 53%,将受益于广阔的云业 务需求,云计算在 FY2023 的收入占比预计将从现在的 8%增长至 10%。

2020 财年,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收入分别为 269 亿和 66 亿,占总收 入的 5%和 1%,我们预测两个细分板块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 9% 和 26%。

 利润率基本保持平稳

2020 财年毛利率为 44.6%,GAAP 净利率为 29.3%,调整后净利率为 41.4%。 2021 财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或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有所下滑,我们预计毛利 率和调整后净利率分别为 43%和 27%。长期来看,低利率的云业务占比在逐 步提升,但云业务自身的利润率将持续改善。此外,阿里云目前以 IaaS 为 主,未来会向下游 SaaS 延伸,也将有利于利润率的提升。

我们预测 2021-2023 财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523 亿,2190 亿和 3213 亿, 年均复合增长 29%。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浦银国际)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