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说完以后,康熙皇帝转身问道:就凭这句话,但凡有点政治智慧的人都能看出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就更别提此时齐聚上书房、久润官场的朝廷大佬们。其实,我们可能误会了这位隐藏最深的官场老狐狸。“议举新太子”时,康熙皇帝在上书房召集朝廷百官和诸位皇子,共议新太子人选。但在开始之前,康熙皇帝便含蓄地给出了自己的态度:“现在,这些荐章都上来,从这些荐章的情况来看,新太子似乎已经出来了!可是,这些荐章又能说明什么呢?外省的不说,在京的你们都来了,你们推举的人都是你们自己看准的吗?我看未必见得吧!”

导读:《雍正王朝》中的“上书房大臣”马齐,取材自身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一代名臣——富察·马齐,也就是乾隆帝结发妻子——富察皇后的伯父,家世显赫、背景强大,和其弟弟马武并称为“两马吃尽天下草”。剧中的佟国维、马齐、张廷玉等三位“上书房大臣”,唯有马齐的官职高度和朝廷地位进行了最为真实的还原。真实历史上,尤其是“一废太子”后,“议举新太子”的过程中,真正“统率百官”的人物就是马齐。

但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议举新太子”时,康熙皇帝对马齐明讽暗讥;太子复立后,对身居相位的马齐毫不客气;西北战乱再起时,马齐奏请册立太子,更是被康熙皇帝毫不留情地驳回。甚至在雍正朝晚期的“八王逼宫”时,马齐仅被雍正皇帝视为“可以算一个”的自己人。

就此来看,马齐似乎是三位上书房大臣中智慧最低、能力最差的昏聩者。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可能误会了这位隐藏最深的官场老狐狸。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1)

“议举新太子”时,康熙皇帝在上书房召集朝廷百官和诸位皇子,共议新太子人选。但在开始之前,康熙皇帝便含蓄地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现在,这些荐章都上来,从这些荐章的情况来看,新太子似乎已经出来了!可是,这些荐章又能说明什么呢?外省的不说,在京的你们都来了,你们推举的人都是你们自己看准的吗?我看未必见得吧!”

就凭这句话,但凡有点政治智慧的人都能看出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就更别提此时齐聚上书房、久润官场的朝廷大佬们。

令人叹为观止的自保之术

说完以后,康熙皇帝转身问道:

“佟国维、马齐,为什么没有二阿哥胤礽的荐章?”

注意,此时的佟国维没有接话,而是马齐站了出来:

“皇上这话,奴才不明白!因为废二阿哥所以才推荐新太子,怎么还会有推荐二阿哥的荐章?”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2)

康熙皇帝则如此回应:

“朕现在不是问你应不应该推举二阿哥,而是问你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

​马齐似乎还是没听明白,回应道:

“有倒是有,不过多数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像托合齐、耿索图、凌普等,都已经抓起来了。他们写的荐章当然不能作数!”

面对康熙皇帝提及的王掞,马齐仍旧是类似的回应: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宫狂悖犯上,当时就被皇上驳斥了,所以他写的荐章也不能作数!”​

表面来看,马齐是一点面子都没给康熙皇帝留,甚至还在作死的边缘拼命试探。康熙皇帝都把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马齐果真就是“遇事昏聩”,真就听不出来“圣意”到底何在吗?

当然不是!

其实,从康熙皇帝的第一句,马齐就已经对“上意”了然于胸,这不过是他的自保办法而已。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3)

康熙皇帝在最初明确真实意图的同时,也基本表现出了对“朝臣串联”的不满,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对百官联名举荐皇八子胤禩的罪行已经明确掌握,具体情况也已经了然于胸,这个时候再拼命的摆脱嫌疑或者推脱罪责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此时的马齐不能推卸责任,而是要想尽办法表现出的“无辜牵连”才行。

所以,他一定要抢在佟国维的前面,将康熙皇帝对“二阿哥荐章”的疑惑和不解,严格按照康熙皇帝的谕旨给予回应。其主要意图就是为了表明这样一个态度:您说的“荐章不能说明问题”、“朝臣举荐的人选并非个人看准”问题,我不明白啥意思,我也没参与,我只是严格遵照您的圣旨行事

对于凌普这等“调兵逼宫”的叛将、王掞这等“狂悖犯上”的奸臣,都是对康熙皇权的挑战,我自然要将他们的荐章归到非法行列,不能作数。这是我做臣子的态度,更是我对康熙皇权的忠诚。

不可否认,马齐的回应毫无破绽,就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将对象转移,向群臣发出求救信号——“你们,你们,你们中间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的”,甚至还直接给出了“你们有些事啊,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人会认为朕是出尔反尔”的无奈说明。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马齐的回应成功了,在逼得康熙皇帝无言以对的同时,还绝对证明了自己只是严格遵照表面圣旨,而并未深入体察圣意才被人利用,被人拉倒了“串联”中去。这也是康熙皇帝将其评价为“遇事昏聩”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就是说,在简单的几句回应以后,马齐就轻松推掉了应该和佟国维一样的“串联群臣、中间联络”罪行。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4)

如何能够证明?

我们来看下康熙皇帝随后的两句话:

“佟国维,这两百多人联合的折子是怎么回事?”

牵扯到具体的“串联群臣”罪行,康熙皇帝只问了佟国维,并没有提及马齐。

“张廷玉,你也是上书房大臣,你说说佟国维有没有中间联络?”

牵扯到具体的“中间联络”罪行,康熙皇帝同样只针对了佟国维,却并未提及马齐。

由此,足以证明康熙皇帝在追究具体罪责的时候,已经将马齐摘除在外了!

等到佟国维被康熙皇帝勒令“回家养老”以后,马齐主动跪倒请罪:

“奴才的罪与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治!但奴才以为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恳请皇上不要以臣等之过,弃用贤者之王。”

马齐真糊涂了?康熙皇帝压根就不想册立皇八子胤禩,马齐直到现在还没看出来吗?

我们先来看下康熙皇帝的回应:

“刚才隆科多说佟国维糊涂,朕看你才是真糊涂,你的罪在于见事昏聩、随声附和。朕降你两级,仍在上书房行走,列在张廷玉之后!”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5)

“降两级”,也就是工资待遇下降,对于马齐这样的朝廷高官而言,算不上什么;

“列在张廷玉之后”,看似是惩罚,但其实本就列在上书房第二位的马齐,现在仍是排在第二位,压根就没变。

也就是说,能让佟国维这样的“朝廷首辅”回家养老的大罪,在马齐身上就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小过,略微惩戒了事。

而这一切除了最初阶段和康熙皇帝对话中的“推脱罪责”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最后这句“请罪”的内容中。

那么,马齐的请罪之词到底高明在哪里?

请注意康熙皇帝在夸赞张廷玉时,对马齐的暗里讽刺:

“张廷玉,你这个书读的好啊!好就好在时刻不忘圣人的忠恕之道,与人为善;好就好在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而不像有些人趋红踩黑、见风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禄位。”

也就是说,经过马齐的高明推脱,康熙皇帝已经明确马齐并无“朝臣群臣、局中联络”的罪行,他只是厌恶马齐“趋红踩黑、见风使舵”的品行。如果佟国维因为举荐皇八子胤禩而被惩治后,马齐就立马改变口风,转向对二阿哥胤礽的支持,岂不更让康熙皇帝厌恶。所以,他只能将自己对皇八子胤禩的支持坚持到底,将自己的“见事昏聩、不明就里”坚持到底,才能让康熙皇帝彻底认定自己是因为糊涂而被蒙蔽牵扯进了这件“结党营私”的大罪中。

很明显,就其受到的惩罚来看,马齐明显成功了!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6)

让人拍案叫绝的官场智慧

太子胤礽被复立后,康熙皇帝命太子“留京建国”,自己则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南巡。就剧中的太子胤礽人设,复立之后自然会百般刁难那些曾经举荐皇八子胤禩的朝臣。于是,马齐就看到了在太子宫外跪倒一地的朝廷官员们。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了,无缘无故就让我们跪在这;我们跪在这不要紧,许多要紧的事都耽搁了;马中堂,您是上书房大臣,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马齐则如此回应:

“知道了!我这就去说!”

作为上书房唯一一位留京的大臣,马齐身上肩负的责任非同小可,既要辅佐太子监国,又要统率朝廷百官。一旦政务被耽搁,或者出现大的纰漏,太子会不会挨罚不好说,但马齐肯定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而且,身为“统率百官”的上书房大臣,马齐有责任为百官出头,为百官做主,所以他才会痛快的接下官员们的请求。

只是,马齐真就替官员们求情或者说话了吗?

在马齐和太子胤礽之间的对话中,马齐先是要求“太子现在看奏折,即送即看即批”,而后又对太子“教育”道:

1、“太子,像您这样携私忿而误国事,就不怕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吗?”

2、“谁当太子都得以国事为重,像太子爷您现在这样,何以向皇上交代?”

官员们的请求,马齐一句没提,反而变着法的激怒太子,直到太子命其“跪到外面去,等候发落”后,转身就走,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7)

不是说好了为官员们求情吗?不是肩负着辅佐太子监国的重任吗?马齐这种“主动求罚”的目的何在?

马齐虽然是上书房大臣,但太子胤礽毕竟是监国,可谓大权在握,压制马齐那就是分分钟的事。也就是说,面对太子胤礽这种被复立后便“疯咬”的情况,马齐根本就无法改变,政务被耽误,甚至出现大纰漏的情况更是无法避免。

如果任由太子胤礽这样发展下去,马齐会获康熙皇帝重谴的可能只会越来越大。为了自保,为了摆脱罪责,马齐该怎么办?

激怒太子,让太子严厉训斥、惩罚自己,甚至将自己免职!

如此一来,马齐最起码能达到三个目的:

1、和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一样,面对如此乱局,反倒能够落得清净,眼不见心不烦;

2、不管马齐在里面怎么和太子对话,只要被太子训斥而且被罚跪,就能让官员们认为是为他们求情所致,马齐在官员们心中的正面形象就会更为稳固,威望、地位、影响都会进一步提升。

3、更重要的是,被太子罚跪乃至免职以后的马齐,能够省去康熙皇帝一切责罚的可能。不是我不管,也不是我不尽心辅佐太子,而是我被太子罚跪、免职了,无能为力。

雍正王朝各王子有何背景(雍正王朝遇事昏聩)(8)

只有这样,马齐才能在康熙皇帝远离京城,太子胤礽留京监国的混乱局面下完成自保,平稳过渡,平安等到胤礽再次被废,等到康熙皇帝回京。

现在,你还认为马齐是三位上书房大臣中的昏聩者吗?还认为这个被康熙皇帝数次训斥的朝廷高官毫无政治智慧吗?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