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刘素欣,就是其中一名磨花儿师马锦茹的徒弟。坐落在昌平的北京七一制镜厂,就是一家手工磨花儿镜的生产厂家。前些年厂子倒闭,不少制镜师带着遗憾离开岗位。刘素欣是一名磨镜师,在昌平区朝凤庵村的鹤眸镜业,她磨出来的花儿镜备受推崇。所谓磨花儿镜,是在镜子的背面用磨制的方法制造图案然后再涂银的一种镜子。这样的镜子,从正面看,图案有凸出来的效果,但镜面是平整的。手工磨花儿镜,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出生于1960年代的人们,对此都不陌生,当时,一面精致的磨花儿镜,是姑娘出嫁必备的嫁妆之一。

文图丨宋佳音

导语:手工磨花儿镜,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出生于1960年代的人们,对此都不陌生,当时,一面精致的磨花儿镜,是姑娘出嫁必备的嫁妆之一。

刘素欣拿起一块玻璃,轻轻凑近羊毛磨轮,略一思索,开始新一件磨花儿镜片的研磨,随着她手指的移动,一只公鸡的雏形开始出现在玻璃上。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1)

午后的平房里有点闷热,刘素欣鼻尖上沁出了一颗颗汗珠,磨花儿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成品的质量,马虎不得,专心盯着图案的她顾不上擦,一滴汗珠啪的一声落在工作台上,晕成一朵透明的云。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2)

刘素欣是一名磨镜师,在昌平区朝凤庵村的鹤眸镜业,她磨出来的花儿镜备受推崇。

所谓磨花儿镜,是在镜子的背面用磨制的方法制造图案然后再涂银的一种镜子。这样的镜子,从正面看,图案有凸出来的效果,但镜面是平整的。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3)

手工磨花儿镜,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出生于1960年代的人们,对此都不陌生,当时,一面精致的磨花儿镜,是姑娘出嫁必备的嫁妆之一。

坐落在昌平的北京七一制镜厂,就是一家手工磨花儿镜的生产厂家。前些年厂子倒闭,不少制镜师带着遗憾离开岗位。

刘素欣,就是其中一名磨花儿师马锦茹的徒弟。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4)

马锦茹的技术来自家传,在七一制镜厂几十年的锤炼,让她的技术更加纯粹。这些,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刘素欣。用她的话说,难得有愿意学这门儿技术的人,总算不会失传了。

虽有名师指导,但学磨花儿镜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和刘素欣一起拜师的人不少,不过学成的没几个,除了勤奋,磨镜更需要悟性。

“就拿图案的设计来说,磨花儿之前画草图很有必要,但如果局限于草图,磨出来的花儿就没有灵气了。”刘素欣说,要做到心中有“花儿”,才能磨出精彩的花儿镜。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5)

构图、磨制、清洗、上银、晾制、包装……一块儿看似普通的手工磨花儿镜子,全部工序有好几十道,需要多人的配合。

刘素欣和她的同事们,制作一块定制磨花儿镜,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样艰辛的付出,也为他们换来丰厚的回报,一块手工磨花儿镜,在市场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远远超出普通镜子。

手工磨花儿镜的历史悠久,过去,一面边角地方磨有梅、兰等图案的小方镜片,是不少爱美女性的掌中宝;现今,磨花儿从边角移到了镜子中央,淡化了鉴人作用的磨花儿镜,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奶奶压箱底老物件(00后的奶奶们都有这么一块压箱底的宝贝)(6)

整天跟艺术品打交道,刘素欣的心境也在变化。

这两年一直钻研磨花儿技术,她在技术层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师傅,但是在她心中,磨花儿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修心比修技更重要。”刘素欣说。

-The End-

版权声明:本文由头条号“玩转北京”原创。任何其他公众号、头条号、网站、报刊杂志等不经授权谢绝转载,作者保留追责权利。推广合作、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jiayinsong),注明具体事宜。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感谢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