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后来,小阿炳被寄养在婶娘家里。可当时丑陋的社会风气,这样的一个小孩,怎么能够被接纳?无助的妇女带着阿炳,苦苦熬过了4年以后,再也不能坚持下去,无奈纵身跳进井里,结束了自己生命。阿炳苦难的一生,极其地短暂,却留下了世界级的精神财富。1893年,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居士房,父母给他起名叫做华彦钧,阿炳是后来的艺名。父亲是雷尊殿道士,母亲是当地村里的一位寡妇,两人互生情愫,之后偷偷地发生关系。女子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在众人鄙视的眼光中,阿炳来到了这个世界。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

《二泉映月》作为世界名曲,足以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相媲美。其哀悯的调子感动了无数人,也鼓励了无数人,鼓励人们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挫折!

1997年,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将唱片带入太空,在无际太空中播放了此曲。《二泉映月》首次代表了地球的声音,同未知文明进行交流。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2)

名曲作者阿炳,是个受尽苦难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历了世上所有的悲凉。白天阿炳在阴暗的街角,拉着他心爱的红木胡琴,晚上趴在凳子上面,沉浸在音乐世界里。

晚年的阿炳,身染肺病,躺在床上时不时地咳出血来。他自知时日不多,抓紧时间,把平生创作整理出来,留下了《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传世名曲。

阿炳苦难的一生,极其地短暂,却留下了世界级的精神财富。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3)

1893年,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居士房,父母给他起名叫做华彦钧,阿炳是后来的艺名。

父亲是雷尊殿道士,母亲是当地村里的一位寡妇,两人互生情愫,之后偷偷地发生关系。女子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在众人鄙视的眼光中,阿炳来到了这个世界。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4)

可当时丑陋的社会风气,这样的一个小孩,怎么能够被接纳?无助的妇女带着阿炳,苦苦熬过了4年以后,再也不能坚持下去,无奈纵身跳进井里,结束了自己生命。

后来,小阿炳被寄养在婶娘家里。

1901年,道士爸爸把8岁的阿炳接到身边,让阿炳喊他师傅。自此,阿炳开始当起了小道士。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5)

可能是觉得愧对孩子,和他惨死的妈妈,道士对阿炳格外的好。送他去私塾念书识字,背诵经文。学习之余,教阿炳学习各种乐器,鼓、笛子、二胡、琵琶等。

学习笛子的时候,道士让阿炳对着风口吹,练习肺活量和控制力,还在笛子尾部挂个东西,练习手腕腕力。

阿炳练习二胡更加刻苦,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手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二胡琴弦上经常有血印,并且他的琴弦更加的粗,这和阿炳常年练习分不开关系。

1910年,阿炳出道了。俊朗帅气的外表、出神入化的弹奏技术,当地人称“小天师”。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6)

1918年,道士弥留之际,将阿炳拉到了床边,将身世之谜告诉了阿炳。如晴天霹雳,阿炳一时间难以接受,平时严厉敬重的师傅,竟然是亲生父亲。他的精神世界坍塌了,陷入了痛苦之中,再也不想努力了。

加上父亲平时的溺爱,师兄们都很排斥阿炳,他心里更是有苦难言。最终在恍惚中,阿炳开始了堕落,结交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沉溺于吃喝嫖赌,最后甚至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7)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阿炳染上了疾病,毒瞎了双眼。双目失明之后,日子更难过,阿炳被道友赶出来流落街头。

阿炳被逼得没有办法,露宿在街头,也没有东西填肚子。没有办法,他只好拿着仅有的胡琴,到街头卖艺唱曲,带着一副墨镜,松松垮垮地架在鼻梁上面,这就是他日后的经典形象。尽管这么惨,可街上行人一点都不同情,更多的是嘲笑,“看看这个败家子,现在是什么样了!”。

阿炳看不到,可耳朵是听得见的啊,这一声声鄙视讽刺,不知道他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只能将内心的感慨,融化到音乐里。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8)

这个时候,上天派了寡妇,来照顾阿炳。两人结婚后,有了女人的照顾,生活也慢慢有了 起初,阿炳心情也好了起来,开始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9)

每天,妻子带路阿炳摸索地跟在后面,选了一个位置,便摆开架势开始拉二胡唱曲子。可效果并不好,阿炳穿的破破烂烂,唱的曲子也没什么亮点,只有三两老头看着没赏钱。

阿炳脑子还是很灵光的,后来仔细琢磨后又有了主意。他改变了卖艺方式,选择主动出击,到大酒楼热闹的市场,听时下新鲜的事物,拿回来简单加工一下,再谱个曲子。

没想到这一改,立马就火了起来,成了名人。每天定时定点地,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就等阿炳来说唱了。

后来战火烧到了无锡,阿炳带着妻子回老家避难去了。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0)

在老家呆了几年后,眼睛看不见,一直挣不到钱。阿炳又跑到无锡来了,重操旧业,到街上进行说唱事业。

阿炳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各种声音,男女老少说话、鸡鸣狗叫的声音等。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1)

阿炳的《二泉映月》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和阿炳小时候是玩伴,在阿炳的指点下,黎松寿后来考入了音乐学院。一天天气寒冷,黎松寿随意地拉了一曲,没想到被音乐教授杨荫浏听到了。教授被这首曲子吸引住了,走过来问是谁创作的。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2)

黎松寿

黎松寿回答说,这是老家一位无名艺人所教,没有名字。

教授说这段曲子非常不错,要赶紧记录下来。两位教授商量后,匆忙赶到无锡。录完曲子以后,杨荫浏轻声地问阿炳这首曲子的名字,阿炳摇着头说没名字。没名字以后怎么传唱,阿炳想了半天,说叫《二泉印月》吧。教授摇了摇头,“印月”已有广东曲目了,不如改作“映月”,刚好无锡有映山湖。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3)

阿炳同意了,就听教授的,教授的学问大。

根据黎松寿的回忆,当时阿炳身体很不好了,风烛残年,拉琴手上没有力气,而且当时是随便找了一把琴,录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最好的效果。阿炳耗尽人生最后一丝精力,录制出《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岁。阿炳在余音袅袅中走完了坎坷一生。他的一生悲喜交加,人生感触颇深,阿炳将这真挚的感情,都谱进曲子里。二胡吱吱呀呀的声音,就像是阿炳在诉说。

二泉映月最接近阿炳的版本(从道士到街边卖唱的)(14)

1972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华访问。当二胡奏起《二泉映月》时,大师跪拜在地,满眼含着泪水。大师从音符中,仿佛看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阴暗的傍晚,颤颤巍巍地拉着把破琴。

阿炳已去,他的曲子将一直流传下去,特此缅怀大师![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