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京剧18张半唱片名段(京剧余派女老生王珮瑜)
王珮瑜京剧18张半唱片名段(京剧余派女老生王珮瑜)不介意粉丝是出于对自己的崇拜才买票进园子谈走红:3月26日,这位京剧界的“网红”来到成都,讲授“瑜乐京剧课”。讲座结束后,封面新闻记者在后台采访到了她,这是继去年七月专访后,与她的第二次照面。面若冠玉骨若青竹,不卑不亢谈吐文雅,是眼前王珮瑜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言谈举止间,总是透露着一种英气十足、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谈到有关自身走红,京剧跨界、传承的话题,她有自己的话要说。王珮瑜
王珮瑜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 陈荷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王珮瑜红了,这次的红不仅限于京剧小圈子,而是成了连走在路上都能被普通民众认出要签名的那一类名人。从《奇葩大会》上“惊提”“怒沉”“喜展眉”的惊鸿一瞥,到《朗读者》中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气韵悠长,亦或是《传承中国》上的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她的“迷妹”。
跨界到电视平台,她玩得风生水起。她的跨界不止步于此,还创建了个人品牌“清音会”,开办将京剧跟昆曲起来的“京昆演音会”,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京剧的跨界创新,自言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3月26日,这位京剧界的“网红”来到成都,讲授“瑜乐京剧课”。讲座结束后,封面新闻记者在后台采访到了她,这是继去年七月专访后,与她的第二次照面。
面若冠玉骨若青竹,不卑不亢谈吐文雅,是眼前王珮瑜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言谈举止间,总是透露着一种英气十足、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谈到有关自身走红,京剧跨界、传承的话题,她有自己的话要说。
王珮瑜
谈走红:
不介意粉丝是出于对自己的崇拜才买票进园子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王珮瑜身上最合适不过。15岁,她就获得了京剧大师梅玖葆的赞许和肯定,20岁前,将各类京剧大赛上的大奖悉数拿下,25岁,成为了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不仅如此,她还头顶“梨园小冬皇”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等多重光环。她年少成名,京剧这条路,走起来似乎是顺风顺水,可是她告诉记者,自己也经历过备受困扰的时期。
作为余派第四代传人,王珮瑜并非出身梨园世家,回顾起年少时的经历,她很是感慨。“我没有家世背景,而且在集体中,也不是条件特别好的小孩,别人8、9岁就开始练功,我14岁才进校,需要吃很多苦才能追赶。能学习京剧并成为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站在这么多的舞台上,其实是生活在这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的幸运。”
十六七岁时,王珮瑜正式出道,得到很多老艺术家的赞赏,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人生中的一道坎。“突然有一天,声带长了一个小结,觉得自己唱不出来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当医生说,你以后不能再唱了,你得养,以后结果如何还不知道,一下就觉得前途未卜。”好在后来恢复得不错,王珮瑜得以继续在喜欢的舞台上唱戏。
王珮瑜坦言,自己从来是报喜不报忧的人,经历的困难不太会跟别人说。“我觉得很多苦是需要自己去消化的,而且,你遇到的困难,别人未必能够帮你解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奇葩大会》让王珮瑜走进普通观众的视线,在此之后,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原来看京剧的观众,年龄并没有那么年轻,自从上了一些节目后,粉丝的年龄越来越小,现在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我了。年轻的妈妈拿着卡片问自己的孩子这是谁,她就知道这是瑜老板。”谈到自己的粉丝群,她笑了,“对个人来讲,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本身也是我们乐意看到的。”
王珮瑜京剧扮相
但这也带来一个现象,很多京剧圈子的人几乎完全是出于对她人格魅力的崇拜才买票进园子,而不是真正喜欢京剧。对此,王珮瑜说,自己并不介意这一现象。“大家可能是先关注到一个人,知道这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慢慢地才会给年轻人带来一些启示。对我们来说,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等待。”
谈跨界:
做一些打破自己专业边界的事,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京剧中加入流行元素,开直播、办网络课程,在传统京剧艺术家眼中,是一件打破专业边界的事情,他们有的支持,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却不理解。王珮瑜说,“这个时代也给了我们传统艺术从业者更多的机会。我们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做现代化的传播,是很有必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东西好没问题,还是要传播出去。而今的时代,年轻化的平台相对来说传播最有效,这是我参加电视、网络节目的初衷。”
在王珮瑜看来,现代人就该拥抱现代人的生活的方式。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不一定也要去跟风,但是必须要了解。“网络游戏我是不玩的,我也不追剧,但是我知道大家现在爱玩什么,爱看什么。”
也有人质疑她这样做是在炒作自己,对于这样的声音,王珮瑜表现得相当淡定。 “没关系,随便说。一个人炒作自己,一天两天可以,坚持三十年试试。我觉得任何人想要做成一些事,必须经过困难的磨砺。你想让所有人理解你,想要让大家都不骂你,就不要去做了。”
跨界之后,王珮瑜变得很忙,现在每天除了睡觉,她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几乎都在连轴转。“要吊嗓子、练节目,还有就是处理这些推广京剧的活动和节目的各种事务。”
“瑜乐京剧课”现场。 摄影 王丹
但是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剧的舞台,也从来没有脱离过自己热爱的专业,只是在专业以外,做一些打破自己边界的事情。“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当然,每个人都是需要被理解的,尤其是需要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理解。有一次,一位之前对我所做事情持观望态度的老校长在我的朋友圈看我发了一个类似于讲座的广告。他评论说,我好像理解你在做什么了,希望未来好作品能跟上。当时我特别开心,因为他既有对自己先前态度的反省,也给予了厚望,这样京剧界的前辈大有人在。”
“这个时代需要形形色色不同的艺术家,有些人需要做非常踏实的传承,有些人适合在舞台上演,而我,属于那种比较瞎折腾的人,光演或者光讲不能满足自我能量的释放,所以,我会做很多不同的尝试。”王珮瑜说。
她坦言,带着京剧上综艺,不是向现代流行综艺“妥协”,而是流行综艺向传统艺术的“妥协”。“综艺节目都是以一种很尊敬的态度来邀请传统艺术家参加,我们也给综艺节目带来了很多缕清风,大家可以进入同一个频道、同一个平台来对话,这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
“电视节目是传播推广京剧的一类平台,后面我们还会做很多不同的尝试,包括自主进行一些节目改编和内容产出。作为京剧来讲,最好的平台是剧场,所有其他东西都只是辅助工具,可以换着玩,换着用,我们最终还是想让这些人看了之后,回到京剧剧场当中去看戏。”王珮瑜说这话时,掷地有声。
谈传承:
传统艺术来到了一个传承跟传播同样重要的时代
京剧最辉煌的年代,流派异彩纷呈,梨园一票难求,叫好声此起彼伏,曾让无数国人痴迷陶醉。而在如今这个时代,娱乐消遣方式日新月异,京剧可能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火了。当问及“如果可以选择,最想生活的年代”这一问题时,王珮瑜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现在这个时代。”
“瑜乐京剧课”现场。 摄影 王丹
“像我这个水平,在京剧名家辈出的年代,可能只能打个酱油。”王珮瑜笑言,“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我们反复地讲,要回到过去,是因为那个年代出现太多的好戏,太多的好角儿,太好的市场。那个时候,最红的京剧演员相当于现在最红的一线明星,受到最多人的关注,赚最多的钱。今天,对我们来说,京剧的生态没有过去那么好,没有那么繁荣,但是,作为一个京剧演员,走到哪里都很受尊重。过去唱戏的,再辉煌,再有钱,社会地位都不高。所以,如果要选择,我还是选择生在这个时代。”
作为一个不是那么年轻但依然是年轻人的专业京剧演员,对于京剧的传承推广,王珮瑜一直在边实践摸索边总结经验。近些年来,她还创办了个人品牌工作室,这也是她京剧传承事业的一个重要支撑。
“京剧是一个围绕着“角儿”展开的一个剧种,有好角就有好戏,才会有人看,才会形成演出跟看戏的生态。在京剧最辉煌的鼎盛时期,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家们,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自己的团队和个人品牌。传统艺术来到了一个传承跟传播同样重要的时代,我们不用假装自己对名利没有要求,而应该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做好个人品牌的建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京剧、昆曲属于国剧的范畴之外,很多地区的优秀剧种,甚至方言,都代表这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人们对自己的家乡、乡音有更多的认识和回归,戏曲会随着这些回归而逐渐回到大众的生活当中。
“由于受到冲击,传统戏曲看似成为了小众,但这应该只是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王珮瑜表示,现在传统艺术已经开始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然,作为从业者,也要准备好,当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的时候,能拿得出好的东西,来服务、回馈给观众。
四川曾经提出过“振兴川剧”的口号,来到四川,王珮瑜也给出了自己对川剧的看法,“川剧艺术博大精深,远远不止于变脸。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与不同的戏曲进行交流和学习,尝试能否碰撞激发出更多不一样的全新的东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