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阳和煦的意思是什么(报取春阳三月天)

春阳和煦的意思是什么(报取春阳三月天)也许有人猜测,张道才出生在非一般的家庭,也会有人认为他有着特殊的背景。然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生长在大山深处,和他的父辈一样,从小和土地和庄稼打交道。他的出生地雪头村和他的成长地细心坑村,都是浙东大地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尤其是细心坑村,企石坑、金娘湾、洋坞坑、角山、雪头岭、檀树坑、油车头、太娘湾、湧头等等,这些高山、陡坡、水田和山地无不留下张道才干繁重农活时的身影。如果让他说青少年时期吃过多少苦、干农活时受过多少累、又有多少无奈,真不知要多少天才能说尽。关于张道才创业取得一次次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正巧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有的说他脑子灵,而有的干脆说他运气好。那么,他终究属于哪一条呢?这是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为他的“三花”而写的《沁园春·三花》。可以想象,他的神情是豪迈的,更是充满自信的!张道才,三花控股集团的创始人、缔造者和精神领袖,“百年三花”战略发展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的创业故事

■ 张纯汉

引言

“天姥风光,烂漫三花,分外妖娆。历卅载创业,风霜雨雪;专注领先,举世雄骄。制冷空调,汽车家电,智能控制占头鳌。”

这是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为他的“三花”而写的《沁园春·三花》。可以想象,他的神情是豪迈的,更是充满自信的!

张道才,三花控股集团的创始人、缔造者和精神领袖,“百年三花”战略发展的总设计师。他是第一代浙商的代表,是一位充满激情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2021年9月25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名列第320位。三花在制冷空调、汽车热管理行业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三花的产品系列中:冰箱用二位三通电磁阀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在85%以上,家用空调四通换向阀、截止阀、电子膨胀阀、车用电子膨胀阀等9类产品销量全球第一,超过20类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打开一台空调、一辆汽车,几乎都有三花系列化、集成化的制冷控制部件。截至2020年底,三花已申报全球专利5480项,其中发明专利3580项,国际专利671项;主持起草中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2项,参与起草16项;拥有14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中科院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等。而且,不少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更重要的是,三花主要客户均为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已成为三花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开创着制冷空调、汽车行业的美好未来,与全世界人民在未来能享受更加智能便捷、环保舒适的生活而息息相关,如美国开利、江森、诺岱、德尔福、伟世通、通用、福特,欧洲美诺、博世、西门子、伊莱克斯、法雷奥、马勒贝洱、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日本大金、东芝、松下、日立、三菱、夏普、富士通、三菱电机、卡拉索尼克,韩国LG、三星,中国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科龙、一汽、上汽、北汽、吉利沃尔沃、蔚来等。

关于张道才创业取得一次次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正巧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有的说他脑子灵,而有的干脆说他运气好。那么,他终究属于哪一条呢?

也许有人猜测,张道才出生在非一般的家庭,也会有人认为他有着特殊的背景。然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生长在大山深处,和他的父辈一样,从小和土地和庄稼打交道。他的出生地雪头村和他的成长地细心坑村,都是浙东大地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尤其是细心坑村,企石坑、金娘湾、洋坞坑、角山、雪头岭、檀树坑、油车头、太娘湾、湧头等等,这些高山、陡坡、水田和山地无不留下张道才干繁重农活时的身影。如果让他说青少年时期吃过多少苦、干农活时受过多少累、又有多少无奈,真不知要多少天才能说尽。

有趣的是,凡遇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前来三花控股集团参观考察,当张道才向客人介绍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运行机制时,一批一批的客人似乎早就统一过口径似的,都会摆摆手说:“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后的运行模式我们也清楚,我们首先感兴趣的是你创业前的生活故事和奋斗过程,以及创业成功后仍奋斗不止的动因。”

人们常说,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成就来自执着的追求。成功的背后肯定有故事,机会永远留给早有准备的人。然而,这个“准备”的前提,对张道才来说,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苦难的逃离、环境的驱使和渴望的挣扎!张道才的前半生,显然是第一代浙商完整版的缩影。

一、少年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张道才出生在浙东新昌一个叫下雪头的村子,3岁时被送到离雪头村不远的细心坑村,成了自己亲舅舅的养子。张道才的到来让本就开朗幽默的养父张贵金高兴无比,张贵金喜欢唱家乡地方戏绍剧,张道才不仅爱听,也跟着学唱,并在村剧团上过舞台。他后来痴迷京剧,与童年时期戏曲的耳濡目染不无关系。但戏曲艺术带来的欢乐,永远敌不过饥饿带来的那种真切的痛苦,这在张道才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刻骨铭心的。

虽然养父张贵金曾有几亩薄田和几块绿意盎然却难以耕种的山地,但仍难逃脱饥饿的折磨,特别是饥荒年景,几乎将人逼上了绝路。在三年困难时期,一次,父母叫张道才去村食堂买六谷糊,因不小心途中将饭票丢失了,就只好躲在驴棚里,拿别人喂驴子的菜籽饼充饥。

除了饥饿,还有繁重的农活。初中未上完,张道才便跟着父母在生产队里干苦力活,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知道改变命运的那扇门在哪里,更不知道改变命运的钟声将在何时敲响。

一次,张道才饿着肚子去山地里割草,一不小心将刀刃割在自己的手背上,鲜血直流,至今仍留着伤疤。还有一次,他约伴去离村5里开外一个叫洋坞坑的山上砍柴,当他攀上一棵古松砍枯枝时,一不留神顺着树干滑了下来,胸前的皮肤多处被擦伤,但他还是忍着疼砍完一满担柴才回家。更有一次,他去山上砍柴不小心从陡峭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眼看就要滚下布满怪石的溪涧,千钧一发之际,被一个树桩挡住才停了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企石坑,一个令当地人闻而生畏的地方,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都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深山老林。不光路途遥远,险阻更难想象,有这样几句话可以概括它:山道艰难曲折,毒蛇出没无常,猛兽防不胜防,处处令人莫测。但凡去过一次的人,都说后怕,更叹终身难忘。可是为了生计,当年,张道才和当地的山民一起,不时要饿着肚子到那里砍柴。

更让人无奈的是,挑着沉重的粪担,踩着艰难的脚步,一步一步登上长长的陡坡干苦力活。那种强体力的消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张道才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为此,张道才曾望着那条看不到尽头的陡坡设想:哪一天如果能将一条索道从村的这一头连接到陡坡的那一头,乡亲们就不用这样劳累了。然而,这只是张道才的设想而已,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要将这样的设想付诸实施谈何容易?

为了改善一点集体经济,20岁刚出头的他,也曾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在一座叫“金娘湾”的山上养柘蚕。他和几个年轻人带着干粮日夜守候在那里,眼看就要产茧了,却不料遭遇了鼠类、兽类和鸟类的一并袭击,他们是既心疼又难过,但也无奈。

无疑,张道才是许许多多辛苦劳作的农民中的一个,他知道农村的艰苦和农民的不易,以至后来,当张道才的事业已经赢得了一片天地而仍马不停蹄、奋斗不息时,曾有人悄悄地问过张道才,“苦不苦?累不累?”张道才脱口而出的是“农民更苦更累”,便将对方的疑问解释得一清二楚。“农民更苦更累”这6个字,也许就是张道才一直不停歇、不止步的内在动力和根由。

1969年,张道才高中毕业后,有幸成了细心坑村的一名代课教师。外人猜测他身上的儒雅气质与那段教师生涯有关,这段教师经历多少成了张道才后来做企业时求才若渴和重人才、敬人才的因素之一。

二、命运转机

命运的转机来了,1974年下半年,张道才经公社农机厂厂长向公社党委书记推荐,成为公社农机厂的一名业务员。他的第一个任务是跟着他的上级去江西采购机床等设备。之后,他便只身一人远走陕西宝鸡、河南开封。那是张道才第一次出远门,为的是要千方百计接到一些加工业务的订单。

呼啸的寒风没有给张道才带来业务,带来的是急性支气管扩张与咳出的鲜血。张道才身体底子不大好,当时还很瘦,拿到订单后在当地小医院看病,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只好赶火车去上海。在上海老乡家休息几天稍好后,他便立即转战安徽芜湖,为厂里谈下一个为芜湖制冷厂生产加工五金件的订单。

然而,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劲儿拿下的生意,却被厂里的思想狭隘者泼了冷水。这个打击让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意识到,农机厂并不是他这种想做事的人可以待的地方。

张道才最早独立创业是在老家细心坑村的灵龟庙里。由于公社党委书记一直看好张道才,因此,在他的鼓动和协调下,张道才又回到了村里,与细心坑大队及当地20多个农民一起,在这座古老的灵龟庙里办起了一家名叫“红星农机厂”的小五金加工厂,为陕西宝鸡“第一汽车配件厂”生产加工一些小型的螺丝螺帽。当时,这个小五金加工厂与那个时代的反差,就像那座古庙本身跟里面放置着的洋玩意儿一样,极不协调。家门不出的庄稼人看着这些叫什么车、什么钻、什么床的家伙,更是一脸迷茫。对此,有寄予希望的,也有等待观望的,还有等着看“好戏”的,各种各样的议论更是此起彼伏。而那时的张道才却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最繁忙的阶段。加之当时,偏僻山村不通公路,材料、设备、产品等都得靠人力来抬。在如此的环境和条件下,张道才居然还能从宁波请来两位师傅来负责小五金加工厂的技术工作。

为了全力经营好这家小五金加工厂,张道才走南闯北,吃了不少苦头。可喜的是,短短几年时间,小五金加工厂的年利润居然做到了6000元左右,而当时一个代课教师的月薪只有23元。这利润无疑是村里最大的一笔可支配集体经济,给这个穷山沟里的小村庄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而且,这也算得上是张道才的第一次创业,初次显露了自己重视人才的企业家潜质,并感受到了做生意办企业的真谛。从某种意义来说,现在的三花控股集团就是从这座深山之中的灵龟庙里走出去的。前不久,张道才回了趟细心坑老家并走进了这座灵龟庙,对自己也好像是对身边的同行者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这座小庙里会走出一家国际性的大型制造企业。”

然而,那个时期的创业主体毕竟不属于创业者个人,对一个20多岁真正做实事的小伙子来说就是种种压力、重重限制。张道才想改变环境,难于登天!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一个个细节和镜头,更清楚地看看张道才这个农民的儿子在创业成功之前的真实记录吧!

三、曲折经历

是雄鹰,不会总留恋建在古枫上的安乐窝。

距新昌县城东约50公里,那个叫细心坑的村庄,四面群山环抱,一片参天的古枫又将唯一通向外面世界的村口遮掩得严严实实,人们很难猜想这片古枫林里面还生活着200多户的农家。只有亲临其境,耳闻目睹其人文景观,才相信这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村东有“企石凌云”,村南有“飞马负日”,村北还有著名的“猛虎跳涧”。祖辈们世世代代以此为荣,自得其乐,尤其是遮掩在村口那片参天的古枫林,更为村民们所厚爱。传说抗战时,就是因为这片古枫林使日军误为深山冷岙,才免遭其铁蹄蹂躏。这也许是其祖辈择此而居的原因所在。可是,它毕竟也成了通向外面世界的障碍。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摸黑地劳作,仍然吃的是六谷糊,睡的是草铺。少年张道才就是喝着这里的水、咽着这里的粮长大的。

这是上天安排的命运,村民们认了。所以,在集体干活工分“一直头”时期,尽管白天的劳作累得筋疲力尽,晚饭后仍会习惯性地端只古老的青边茶碗,吸着自制的土旱烟,三五成群坐在村头巷尾闲放着的椴木上或石块上,东西南北不着边际地闲聊,待瞌睡虫作闹起来才三三两两慢腾腾各入其舍,躺上草铺,做些近似天方夜谭的美梦,第二天,匆匆填了肚子,再成群结队上山下地“修补地球”。没有怨恨,没有叹息,更没有抗争,一切就那样的平静。

然而,这一切对张道才这个年轻的庄稼人晚辈看来,是那样的无聊、单调,又是那样的闭塞和落后。也许造物主赐给张道才的压根就不是庄稼汉的料。他眉清目秀、潇洒超脱,正像后来有人说的那样,怎么瞧也瞧不出一丁半点山里庄稼人的模样,怎么听也听不到庄稼人那一两句土生土长的粗话。

他,在做属于自己的梦。有一天晚上,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在雷霆万钧、天崩地裂时,忽然梦见自己化成一条小白龙,乘着暴发的山洪,冲出这狭隘的樊笼赴京赶考,然后,再奉旨前来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声雄鸡唱白,梦醒后,张道才猛地披衣起床,冲出门外。山村的清晨,空气、山风让人神清气爽,他深深地吸了几口,使劲地挥舞着双臂,像一只就要凌空飞起的雄鹰。

老实憨厚的父母眨巴眨巴眼睛,觉得眼前这日渐长高、翅膀变硬的独养子是那样的陌生。

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找到了点燃心中烈火的机会。凭着他与生俱来的文艺天赋,组织了村里的几位青年男女自编自演了一台《长征》组歌晚会。“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激越的歌声,久久地在古戏台上空回荡;那艰难跋涉又无所畏惧的场面,深深地印刻在父老乡亲的心中。谁又知,这真的成了这位年轻人漫漫征途的序曲和顽强意志力的写照。

1970年,地处唐朝农民起义领袖曾屯兵扎寨过的寨岭关内破天荒地办起了一所山里人心中的最高学府——小将中学。虽然条件那样艰辛,张道才仍说服父母,决意前去求学深造。和他一起求学的还有另一位家乡子弟,但后来那位子弟实在禁不住哑谜般的ABCD的折腾,放弃了。张道才却凭着自己那股子韧劲,牢牢攀住铁索,硬是闯过了这座诡谲莫测、险象环生的“泸定桥”。当初,有人劝他:到时还不一样回家翻泥块,何必吃这样大的苦?

“嘿,这燕雀哪知鸿鹄之志哉?”他笑了笑,但没作声。

春阳和煦的意思是什么(报取春阳三月天)(1)

第一次学飞就遇到风雨

1974年,张道才被莒根公社农机厂聘为供销员。从此,结束了3年的小学代课生涯。这天,张道才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第一次出远门。

挤在南去的列车上,拥挤的车厢没有一个空位,年轻人不自量力,如迎客松般地站在一角,尽管肩上背个沉沉的旅行包,手中却还要捧着书读,几个小时下来,腿酸得发麻,人困得厉害。异地他乡,举目无亲,谁料想,到了上海他就被感冒缠身,继而支气管扩张引起咯血。年轻人并不当回事,到了芜湖却仍咯血不止,他心里难免慌张起来。但重任在肩,不得停留。在北上陕西的途中又出现头昏眼花等症状,时时有晕倒在车厢的危险,但他凭着一股子坚强的意志,硬是坚持到了目的地。

然而,更难想象的事终于出现了:当晚,在一家叫“斗鸡旅社”的旅社内刚安下身,张道才便一阵头晕,感觉喉咙沉甸甸的,像被什么给堵住了,接着便“哇”的一声,一股鲜血喷口而出,染红了地面,染红了衣服和被褥……

怕,是真怕!此刻,当地气温已降至-20℃。一个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年轻人初出远门就遭此“风云”,又举目无亲,投靠无门,怎么办?熬,只有熬,小时候上山割草打柴被锋利的刀刃或竹签刺破手足,血流如注,不也能坚持把柴挑回家吗?顿时,一股勇气使眼前这位年轻人突然坚强起来,草草清除了地面上猩红的血迹后,再和衣上床。可是,翻来覆去怎么也合不上眼,他在惦记着天各一方的双亲,在思念着新婚的妻子,在品尝着人生的百味,真可谓“夜长衾枕寒”。

忽然,他想起了给家里写信,出门时间不短了,是该写封信回去了。可是怎么写呢?难道还要让饱经风霜的双亲、身单力薄的娇妻来为自己着急?不,他又毫不犹豫地改变了主意,歪歪斜斜地写了几句,将它寄到了一位可靠的同乡手里,信中写道:“……不瞒你说,眼下我的身体很虚弱,不知道将会有怎样的后果,我很想念家里,也很想给家里写信,又怕他们为我过分担心。请你代问我家里,并千万为我保密,就说我一切安好……”

写到这里,张道才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可业务呢?业务在哪里?好男儿志在四方,对,我决不给自己丢脸,也决不能辜负企业领导寄予的希望,不达目的,誓不回营!”

就这样,张道才硬是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跑业务。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几天后,终于联系上了一批加工业务,他如获至宝,风急火燎往回赶。

然而,他压根没料到,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比肉体的折磨更难忍受的冷眼和责备,什么利润不高、工作不实等。他不但不是“功臣”,还被认为多花了厂里50多元的差旅费。

这世上的路可真不好走。可再不好走也得走!他独自徘徊在龟岩溪边,蹀躞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道上。

发生在古庙里的故事

在细心坑村老家,男女老少都会讲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在村口那片幽幽的参天古枫林里,一只鹰不辞辛劳一次次衔着从远道寻来的一枝一叶,在古枫林中筑起巢来,以作避暑防寒之用。巢成,却被懒惰的乌鸦占为己有,鹰不服,跟乌鸦评起理来,想不到更遭乌鸦“哇哇”(其叫声很像“坏”)的谩骂。喜鹊更是幸灾乐祸,在一旁“拆拆”地喊个不停,唯恐事情不够大。只有善良的鹧鸪提出“大家匍匍”(意即“大家住住”)的折中主张。一切都明白了,鹰不再跟乌鸦争辩。忽然有一天,鹰不见了。有的说,鹰是被乌鸦气跑的,也有说,鹰的志向本就不在这安乐窝,它要去远飞,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山村的孩子出于好奇,常常约伴深入古枫林中,想偷听一下乌鸦和鹰的争吵,几度枫叶红,枫林里唯有群鸟们“叽叽喳喳”的嬉闹声,就是听不见鹰的动听歌喉。

张道才并没有因遭“雨淋”从此就不敢出门。“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的消沉不属于他,“爆竹声声里,哀叹又一年”的颓废更与他无缘,他要追求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他暗暗地鼓着劲:飞得高一点,飞得远一点!

年轻人,一旦萌发起这种热情,就成了不顾一切的入迷人物,除了理想、追求,人类的其他生活简直没有趣味。为了理想,他可以忘记吃饭、睡觉,淡漠对女性的温存,甚至可以抛弃整个家。

张道才老家那座叫灵龟庙的古庙,就坐落在那片参天的古枫林旁。古庙建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庙内的菩萨早在“破四旧”时给毁掉了,因此,就成了一座空庙,加上年久失修,一幅斑驳陆离、蛛网悬梁的残败景象,农人们就用它来堆放犁耙谷物。忽然有一天,古庙内响起了一片“吱吱嘎嘎”的杂闹声,张道才和他的“红星农机厂”就在这一天诞生了。入夜,皓月当空,淡淡的银光倾泻下来,山村的屋宇、小道、庄稼统统笼罩在这一望无际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绮丽、缥缈而神秘;星星们不断眨着眼睛,仿佛对这一切感到疑惑和不安。

户外那座坛子上照常围坐着男女老少,不过,今晚的话题仿佛也离了辙,一阵阵对话和笑闹声从窗棂间射进来,再传到这位年轻人的耳朵里,变得非常的陌生。

“哈,今晚的月光好辣,咋不将放在古庙里那些铁柴薄头拿出来晒晒?”

“那又不能烧火,晒它干吗?”

“什么东西不能买,偏将钱花在这些不能烧火,更不能当饭吃的废物上?”

“倒也是,嗳,将那些家伙熔化了打成锄头、镰刀收种庄稼难道还愁缺少农具使吗?”

“熔化?嘿,不想想,人家许是害怕握那锄头镰刀才来了这套花样精哩。”

“就是……”

“就是……”

“算了算了,人家也是好意,再说,尚未分出个子丑寅卯来,你就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那好,你先睁只眼闭只眼让大伙瞧瞧啥猴样?”

“嘿嘿嘿……”

“哈哈哈……”

狭隘、庸俗。听了实在使人憋不住,张道才几乎想冲出门去评理,但想了想,又压下了那股子火。长长的睡梦醒来需要一个过程,东方才露微微白,庄稼人离出工的时间还早,何况是晴是雨还难定断。他想起了那鹰的故事,他决心完成那清高的鹰没有写完的下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们的睡梦。

那一年,他跟妻子甜蜜的爱情里,已有了宝贵的果实。他看了一眼正在吸奶的儿子,悄悄地对妻子说:“娟子,这家里的事以后就全靠你了。”

“嗯。”

“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就我这么个独养子,我经常跑东走西,请你多顺着点他们。”

“我知道。”

“还有,我们的厂刚刚办起来,大伙一时不会理解,说这说那的都会有,请你千万别作计较,啊?”

“你就放心吧。”妻子用漂亮的双眸瞟了一下一本正经注视着自己的丈夫。他们的目光相遇了,是那样的体贴、信任。突然,一双有力的大手将她搂在怀里,紧紧地、紧紧地……

这以后,张道才就成了走南闯北的江湖人,将大堆大堆的家务活悉数扔给了妻子:侍奉年迈的公婆、哺育幼小的儿子。他难得回家几天,还要将各种各样的客人直往家里带。妻子只得丢下哇哇直哭的儿子,操起“马大嫂”(买汰烧)的行当。他瞟了一眼妻子日渐消瘦的身影,一股怜悯之情猝然从心中掠过。他怎会不想在家里多待会儿,可一想到企业,检验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采购原材料、洽谈业务……他不得不又依依吻别妻儿,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家,简直成了他的马路饭店和旅馆……

生死考验

秋去冬来,一切都变了样,天空呈现着一种混浊的灰色。干冷的寒气,使大地凝固起来。太阳也似乎成了一个吝啬鬼,不肯分一丝光热给大地。古枫林中的群鸟们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只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叫着,一会儿从屋檐飞到田野,一会儿又从田野飞回屋檐,似乎在告诉人们外面的一切是怎样的平静、寂寥。

庄稼人大多在这种日子里围坐在火炉旁玩玩扑克、猜猜谜语。然而,对于一个做事业的人来说却没有这种福分。那天,村里来了位来自大城市的“不速之客”,张道才一家烧水做饭,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张道才又陪着客人去古庙里参观他的“工厂”。

突然,妻子破门而入焦急地喊道:“快,孩子……孩子不行了,你快……快去看看!”

“什么!这……”

“快呀!”她几乎在哀求了。

“不要管我,快去看看!”善解人意的客人也在一边劝他。

张道才扔下客人飞奔回家。眼前的一切简直使他难以置信:幼小的儿子由其祖母搂在怀里,双眼紧紧地闭着,四肢瘫软下来,怎么唤他、摇他均毫无表情,唯有两只鼻孔微微地呼吸着。昨晚好好的怎会成这个样子?

“快!快!请医生!”他也慌了,大声地嚷道。

可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哪来的医生?这时,村里一位被村民们尊为“神医”的土医生赶来了,迅速给孩子掐人中、打冷针、推腹、摩背……什么绝招都使上了,仍无济于事,土医生一声令下:“立即送公社卫生院!”

送?自古一条羊肠道,车马不通行人稀。怎么个送法?抱,谁抱?自己,对,应该是自己,可客人远道而来,难道就这样长时间把人晾在一边?不!不能呀。

妻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切全明白了,没有再开口,抱起孩子就走。他望着妻子急匆匆踩着碎步远去的背影,内疚、不安、矛盾、自责……一齐袭上心头。张道才面朝着暗淡的天空,深深地吸了几口空气,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会儿,又来到了客人身边。客人不安地问:“孩子怎样了?”

“有她呢。”他显得很平静。很快,他们就谈起了他们的正事。在许多情况下,张道才都会将自己的真实感情掩饰得一丝不露!

那天,妻子冒着刺骨的寒风,不顾一切地将孩子送到公社卫生院。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医生们动用了所有急救措施,孩子仍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为了延缓病情的发展,医生采用了最下策:给孩子注射了一针起安眠作用的氯丙嗪。

她简直疯了,本能地从急救床上抱起孩子就往外冲。

“慢!”医生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新的办法。随即又摇了摇头,示意眼前这位年轻女子抱走自己的孩子。

四面是压顶的群山,周围是陌生的眼睛,何处有生路?突然,她想起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就在离此地七八公里外的雪溪公社卫生院工作,听人说他擅长儿科。走,只要孩子有一线希望,即使爬也要爬到那里!她喘着粗气,怀里搂着孩子,不停地往前赶,翻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道道峻岭。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瘫倒在路旁,看着脸色苍白、嘴巴紧闭的孩子,她绝望了。天哪,人世间的厄运难道真会降临到这个孩子身上?猛然间,一股怨气狠狠地从心窝直往外涌:“道才呀道才,你的事业我支持,可总不能连自己孩子的命都不顾呀,孩子毕竟是你的亲骨肉呀!告诉你,孩子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我会一辈子记恨你!”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她叫天不应呼地不灵之时,巧遇有人路过,行人见状二话没说,抱起孩子就走,才给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硬是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医生说,孩子患的是急性脑膜炎,要是再晚些就没命了。

张道才也赶来了,不过已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的傍晚了。夫妻俩四目相对,默默无言。

跌倒不要紧,关键是爬起后能继续前行。

那晚,他睡不着,他在反思:几年来自己在忙些什么?创业?又创出了什么呢?无非是凑合几位农家子弟在古庙里小打小闹,车几颗螺丝,修补修补农机具,赚几块补充家用的油盐钱而已;持家?又究竟给家带来了什么?除了让家人担惊受怕,一无所有。他在恨自己没能耐,抱怨自己有鹰的志向而没有鹰的眼光,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路,他要重新选择属于自己的路。

她,也睡不着,她在想:看人家夫妻,日夜相守,如胶似漆;看自己丈夫,东奔西走,日夜分离。丈夫不在身边,她感到寂寞和害怕,年轻的妻子再也不希望过牛郎织女的生活了,她要丈夫待在身边,她要与丈夫过男耕女织的日子。终于,她悄悄地对丈夫吹起了枕旁风:“我们不去吃那种饭,我们得重新选择自己的路子。我们俩共同努力,就不相信会生活得比别人差。”

“唔。”他随意答道。

“你真的同意了?!”她猛地从床上跃起。

“是啊。”他也坐了起来,“农机厂难道就只能局限于为农服务?难道就只能替人做嫁衣,而不能有自己独立的产品?”他仍没有理解妻子的话意,他在思考着怎样给这小小的农机厂创造一种旷古未有的新天地。

妻子躺下身去没再作声。

次日早晨,他发现妻子的两眼布满了血丝,人也似乎消瘦了许多,他立即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忙不迭地解释起来,还说要带着妻子去坐火车,逛大上海。贤淑达理的妻子黯知他这副傻劲,又展开了笑容。

然而,任凭他怎样使出浑身解数,那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还有那翻云覆雨的复杂人际,最终还是让他从高高的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一个藏在山沟沟古庙里的农机修配厂终于未能打出自己独立的产品,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产品。

他妥协了,他想,他应该听从妻子的选择。

他沉默了,有时甚至整天茶饭不思。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可就是找不到适合的话来解劝他。

一次,她拉住自己的丈夫跟儿子一起玩耍,试图以家庭的天伦之乐冲淡聚集在他心头的愁云。可爱的儿子踏着刚刚学会的步调,踉踉跄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玩得不亦乐乎。忽然,只见儿子脚下一绊摔倒了,“哇哇”直哭,张道才见状立即上前搀扶,却被她的目光阻止住了,她在一旁喊:“不要紧,勇敢的儿子好样的!快起来!快!到这边来。”儿子不哭了,“咿呀咿呀”爬起来,高兴地投向了母亲的怀抱。

一家人沉浸在少有的欢乐之中……

“飞鸽”牌,“永久”牌

1978年,中国大地迎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阵阵春风,吹暖了祖国大地,吹绿了江南天姥沃洲的山山水水,也吹醒了人们长长的睡梦。雄鹰展翅的时刻终于到了。它要飞向高高的蓝天,它要与鲲鹏比翼,要同日月争辉。

张道才选择了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县城边上一个濒临倒闭的农机厂——西郊农机厂,决心一展雄才。

人们不禁要问:他图啥?回答:不图啥。那为啥会看中这个地方?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所看中的是人们说的那种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地利,这里的天空毕竟要比那个山窝窝广阔得多;人和,这里的领导还真有伯乐的胆识。所以,他以百倍的信心毫无顾虑地一头扎在这片土地上,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养分。他要将以前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可是,他毕竟是从外乡“飞”来的,既然会“飞”来,也会“飞”回去,这道理说得通,于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大伙总得在心里掂量掂量。再加上他长得细皮嫩肉,一副文绉绉的学者气。这本身并没有错,可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有意无意地将它与“怕苦怕累”这几个字联想起来。所以,大伙总认为他的这副“书文”长相和他眼前所从事的“连山赶鹿”的工作匹配不起来。

他没向大伙多作解释,他知道,最好的解释,就是拿出实际行动来。

为了打消大伙的疑虑,他干脆将住在百里之外的妻小也接到身边来了。一家四口住着租赁来的不到8平方米的房子,生着议价买来的黑市煤球做饭,生火时拿把竹壳扇呼扇一阵子,满屋子呛人的烟雾,引得大小一家人咳嗽不止,还常常半天生不起火来,城里饭就是这样的难吃。要知道,老家条件虽差,但妻子在家里烧的却是山区特有的用一根火柴一划就“噼里啪啦”燃烧起来的干柴,他心里知道,可就是管不上来。

张道才的生身父亲去世了,电报打到衡阳市,又打到华中工学院都杳无音信,他在哪里?他独自飘荡在长江三峡。当他得知这个噩耗后,从武昌大东门连夜赶回,已经是一星期后的事了。他悲痛万分,可事已至此,有什么法子呢?只有将这终生的遗憾深深地埋在心底。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不到8平方米的窝实在挤不过来,夫妻一商量:造屋。造屋谈何容易?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有了眉目,可刚刚请来工匠,他又要出差去了,将大堆大堆难以想象的难题一股脑儿留给妻子。妻子无奈,只好找亲戚托朋友帮忙。亲朋们直犯疑:怎么连自家造屋都不顾了?放心得下吗?想归想,忙还是帮了。整整3个月过去了,他匆匆地往家赶,那块土地已换成了眼前这幢陌生的楼房。他的态度很简单,也很干脆,只一个字:“好!”

他这么忙,他是厂长吗?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供销科长,不过,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按照厂长的角色来进行的。

他这么忙,会不会是一种空忙?不,他走南闯北,摸信息、探行情,细心筛选、反复比较后确定下来的两只定型产品冰箱铰链和直角阀,当年就取得产值7.09万元,利润2.5万元,一年就将一个亏损的农机修配厂扭亏转盈,改变了企业长期零敲碎打,单纯承接加工修理业务的局面,开始有了张道才早年就萌生过的那种独立定型产品的雏形。

局面打开了,接下来,从1980年至1982年,连续3年产值、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9.1倍和8.6倍。到1984年底,就实现营业收入245.2万元,上交利润45.4万元。当年就投资26万元,像模像样地建造起了干燥过滤器车间、新产品试制模具车间、蒸发器车间、锻压车间和配电车间各一幢,共计2600多平方米。

奇迹,一个不小的奇迹。从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政府的极大关注。1980年,县计经委正式批准更名为“新昌县西郊制冷配件厂”,1984年,又批准更名为“新昌制冷配件厂”,后来又被县乡镇企业局批准为“浙江省新昌制冷配件总厂”(三花控股集团的前身)的大名。县计经委又以同样方式批准为县属大集体企业。

信了,信了。大家不再以“飞鸽”牌、“永久”牌来怀疑他,而一致认为他是一匹能一日千里的骏马。这一年,西郊人民公社党委提出要他担任厂长职务,就这样他被上级和大伙拥推为厂长,同年,又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先进工作者”。他第一次拿着这本烫金的大红证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路上有鲜花也有陷阱

从此,他如虎添翼,精神抖擞地唱起他的“三部曲”:狠抓内部管理,广揽科技人才,致力产品开发。“乐队”刚刚配齐,两件不幸的事又降落到他的头上:养育他成人的双亲在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都离他而去,他再次陷入悲痛之中。“父母啊,你们的养育之恩孩儿还未来得及报答,怎么就匆匆地走了呢?”夜深人静之际,常常有许多事引起他无尽的思念,父母慈祥的笑脸、童年的记忆、事业的甘苦总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嗓子怎么也提不起声来,事业、家庭,家庭、事业,他变得有些多愁善感了。然而,这是短暂的,一个有志于事业的人是绝不会跌落情感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的。要奋斗,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看,他又站起来了,是的,他必须站起来继续唱他的“三部曲”,他是不会辜负台下热心观众对他的殷切期望的。然而,好事偏遭多磨难,他的“三部曲”刚唱了一个头,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1986年国家实行宏观控制,财政银根紧缩,市场销售疲软。他们的企业又遇到了各种困难。

全厂上下,干部职工把目光牢牢地盯住了他这位厂长,有的等待观望,有的评头品足,少数的还有跳槽的打算。好一幅七色人生图。他似乎被逼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县计经委一位主管企业管理的专家——徐丹之先生,出于个人的交情,给他写了一封鼓励的信,信中写道:

张道才厂长:

群众的眼睛在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对你的评价往往不是在企业的兴盛时期,而是在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分发生困难的时刻。你的勇气和信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你必须以自信、乐观、无畏的精神迎接任何挑战。企业的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对今天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并对明天和后天作出科学决策的经营者……

他读罢信,心情无比激动,这封信也被他一直保存至今。那次,他给这位企业管理专家徐丹之先生的回信是这样写的:

“徐老先生,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启发,世界万物在不断地运行着,变化着,但随着社会形势之变,企业的兴衰起落在我的心目中是毫不奇怪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兴不自满,衰不失望’,这是永远不能忘记之语,也是事业成失的分界线。‘开拓进取和培育人才,永不停步开发新产品’,这是我现阶段时间已定之决策,我一生所期盼的企业的未来,‘以产品质量领先,以产品应变来取胜’,使我们的产品争创第一,打出世界!我自信,我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在困难间必须以冷静头脑重视对策!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有拼搏精神来带动或启发我的下属,使我所定的方针、目标、任务、措施,让他们共感兴趣,共同拼搏奋斗!那事业就必定会成功,理想也必定能实现。”

好一副临阵不慌的大将风度!显然,他的“三部曲”是非唱到底不可了。是的,他已经豁出去了。豁出去了,就什么都不怕了。他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抓职工素质,创办了职工学校,并设初中文化补习班,机械制图、识图班和经营管理班等,全面提高了职工的素质,还先后送选16名文化基础高、素质较好的职工进入上海交大、华中工学院、西安交大、浙江农大等高等院校培训进修。他本人也身先士卒,挤出宝贵的时间带头参加北京经济函授大学学习,硬是坚持两年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另一方面,他还探索出了一条厂校挂钩、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新路子,千方百计说服上海交大与之挂钩,最后双方形成了星火联合体。上海交大长期驻新昌制冷配件厂有6人,都是教授高级工程师,帮助他们一起研制开发的AH·AX型热力膨胀阀,当年就通过省级鉴定。它节能、节材,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

这一年,全国的制冷行业严重不景气,许多同行大幅度减产20%~80%,他们却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产值430多万元,使企业渡过了难关。

这一发就不可收拾,接下来连续5年,开发出了5只新产品,干燥过滤器、蒸发器、二位三通电磁阀、H型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等新产品均获省优、部优称号。生产规模、产量等均居国内首位。还先后与北京、上海、青岛、南京等地20多个全国重点冰箱厂家建立生产、配套一体化经营。国家一汽、二汽及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轿车制造厂也纷纷采用他们的系列汽车空调配件。产品供不应求,产值利润直线上升。到1991年底,实现产值4007万元,利润1020万元,5年跨了5大步。

厂容厂貌大为改观:一派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群、整套整套的现代化生产的新设备,昔日那仅有几百平方米的简陋厂房,一台旧车床,两只打铁炉,十几位满身泥土气的农家子弟“叮当叮当”靠修补农机具艰难度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他成功了!

走进他们的接待室,来自全国、省、市、县各部门的各种奖状、证书,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在全县的乡镇企业中,他们独占魁首,获得了10个第一:

第一家省级先进企业,第一家省级文明单位,第一家教育培训单位,第一家产值超千万、利润超200万单位,第一家档案管理省级先进,第一家获得部优科技进步奖,第一家二级工业计量验收合格,第一家企业整顿验收合格,第一家TQC验收合格,第一家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

枫叶红了的季节终于来到了,然而,他并没有陶醉在累累的果实面前,他为来年再取得个丰收年而辛勤地耕耘着。

夜晚,他在家里迎来送往了客人之后,学习《市场信息报》之类的报刊就是他的必修课。

他乘胜追击,在暗暗地与国外的同行竞争,先后赴丹麦、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自己的产品冲出亚洲、占领世界充满信心。

四、探索者的足迹争一流企业,放眼全球

20世纪90年代中期,浙江省新昌制冷配件总厂创业10周年,同时也是三花集团正式成立的庆典之年。

起初,许多人对“三花”这个名词很感兴趣,纷纷猜测它的含义。其实,它只来源于1985年新昌冷配厂注册的商标,含义是制冷行业在低温状态下,水汽凝结成冰的样子,从切合行业主题来说便是冰花灿烂、光彩夺目的美好寓意。后来“三花”这个名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张道才向来注重管理、注重科技、注重人才的管理之花、科技之花和人才之花。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新视野、新理念、新目标不断在昭示着人们。已走过奠基者之路的张道才,又走上了探索者之路,此时,各行各业的视野也面向全球化、国际化,国际性竞争已成了寻常百姓的口头禅。张道才在探索者的道路上,探路房地产、诱惑太阳能、启示丹佛斯、介入亚威科等,无不留下张道才的足迹。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美国制冷巨头兰柯公司与三花集团之间的博弈简直成了制造行业中的国际神话。

兰柯是制冷空调中的核心控制部件四通换向阀的缔造者。1957年,美国兰柯公司设计发明的四通换向阀,改变了空调只能制冷的历史,并由此开启了兰柯的黄金时代。在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大部分的空调都在使用兰柯生产的四通换向阀。四通阀成为了空调冷暖转换的核心控制部件。兰柯的所向披靡,使得它根本没去想过,多年后的中国,在曾经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会有一家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制冷史上通过“八年抗战”而巍然崛起。更不会想到,由自己发明创造的四通阀及其整个业务,会被这家自己曾经想收购的企业反收购。

当然,三花的崛起,兰柯并不是毫无察觉。早在1997年,兰柯公司就曾派出全球总裁亲自带队上门与三花商谈,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出资3亿元收购三花的四通阀业务。张道才只带着他们游览了有1600多年历史并有着“江南第一大佛”之称的新昌大佛寺,并拒绝了兰柯的收购。

当时,三花在四通阀业务上的投入总共不到3000万元,3亿是10倍的价格,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公司大部分人都主张卖掉这块产品业务,接受并购,并将出售四通阀业务获得的巨额资金再去开发新产品,重新打拼一块市场。一面是巨大的诱惑、民意的压力,另一面是未来,张道才犹豫过,而且一度权衡得很艰难。

兰柯与三花的谈判,分别在新昌与美国轮番进行。当然,对兰柯方提出的诱人条件,张道才也动过心,提出一个条件是,三花要留20%股份,但兰柯不同意。回国后,张道才召集了一次内部会议,他说:“国内空调市场的未来很大,需要很多配套产品。四通阀是主打产品,我们走的是用主打产品打开配套产品的销售模式,如果丢掉四通阀这张王牌,就等于失去了一系列产品的市场。再重新开发别的领域,风险很大。不卖的话,竞争对手又很强大,以后面临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但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不该卖。这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是中国的企业,我们要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它做好。”

张道才更清楚的是,当时中国有11亿多人口(1990年),按那时的发展速度,中国空调进入家庭也是早晚的事。一旦空调进入城市家庭,再加上农村人口向城镇开始转移,多少个亿的空调市场马上就要到来。因此,最后张道才一锤定音,“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当然,在下这个决心的同时,张道才也准备好了如何与兰柯展开竞争并最后战胜兰柯的计划和打算。可见,与兰柯的竞争不亚于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张道才说:“我们必须像解放战争一样,先打胜辽沈战役第一仗,然后打赢三大战役,最后解放全中国。”

为了打胜这场战役,张道才提出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企业作风,要求“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全员努力,达到客户满意”。

随后10年间,三花与兰柯开启了全面竞争。从1997年兰柯要收购三花,到2007年三花反收购兰柯,花了整整10年时间。

三花凭借领先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势如破竹,在全球市场步步进逼,而兰柯则节节败退,从低端到中端市场逐步丧失在全球的控制地位。2004年,兰柯关闭了在美国的工厂;2006年,又关闭了日本的生产基地,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常州,而当年三花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了2100万套,占据全球五成市场,销售量连续3年居全球第一。

就这样,才过去了数年时间,攻守易位,王者换成了三花。此时的张道才已经开始筹划着收购兰柯了。他想打消兰柯的最终幻想。2007年,三花加强北美市场攻势,兰柯疲态尽显,已无还手之力。三花以成本领先在市场竞争中挫败美国兰柯,老牌国际巨头退出竞争,北美市场不攻自下,对手的市场网络、技术人才和品牌价值,不战而胜被三花尽收囊中,从而改写了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的竞争格局。而这10年磨剑的竞争和霸主易位的演变,也验证了张道才从成本领先走向技术领先的战略升级抉择的正确性和民族企业坚强不屈的精神。

定蓝图愿景,生态环保

人类历史进入到了21世纪,地球村、智能化、大数据、可持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便应运而生。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也随着各种理念的改变而变得异常活跃和超前。特别是中国通过几十年发展,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粗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到了比较明显的程度,而在全球范围内,环境危机与资源危机也越来越显现。这也激发了张道才对未来市场趋势和事业发展走向的新思考和判断。

2006年,张道才提出常青树企业文化的愿景,就是要发展节能低碳经济,营造绿色品质环境。在此后的2019年,又根据全球信息化与智能互联科技的发展,将其中的“发展节能低碳经济”更新为“发展智能低碳经济”,就是思考在进入智能化的时代,首先考虑节能低碳,才能改善已被粗放式发展所侵害的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社会必然追求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思考结合三花的企业实际,多年积累的技术、市场的基础条件,来决定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思考未来、抉择未来的过程中,“新能源”“热管理”这两个词像定海神针一般牢牢地拴住了张道才的心。尤其是当张道才与他的老大哥鲁冠球会面之后不久,更是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确定为三花的未来方向,成为再造一个新三花的希望。

然而,当他在集团内提出要研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部件与模块时,整个集团上上下下都“炸锅”了,全世界的汽车专家,包括通用汽车资深专家在内的全球老牌汽车制造商都不看好。在三花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受邀的中国汽车协会空调委员会秘书长和上汽等国内汽车厂商代表,也都认为三花太冒险了。总之,大家一致认为,三花作为汽车空调的部件制造商,在研发、市场和品牌方面力量薄弱,在一个市场不成熟,而要无数技术和品牌市场的积累,并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的领域跟国际品牌企业竞争,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张道才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思维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人口多,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汽车又已经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这么多人口集聚在城镇,如果传统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不解决,必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之一。他还坚定地认为:能够节能减排的产品才是未来的产品,能够降低能耗的公司才是未来的公司,而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未来的汽车,并且将融入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三花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子电控集成的热管理系统,就一定会遇见未来,就一定能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和智能生活做贡献。

张道才的这一观点并不是凭空想象,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要占汽车产销的20%以上。根据日本经产省(2015)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100万辆,而麦肯锡(2016)预计,到2040年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将达到1亿辆,热管理市场规模将在1500亿~2000亿美元。而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快于大多数权威机构的预测或计划: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突破2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突破1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控制部件和模块的开发征途上,张道才鼎力支持车用电子膨胀阀等产品的超前投入开发。通过2~3年的努力,终于取得突破,以具备Lin控制功能,集通讯与快速诊断于一体,且提升30%能效的优异技术性能胜出,第一家客户就是后来成为全球顶尖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北美T公司,然后在奔驰迈巴赫高端车型的纯环保CO2冷媒空调系统上应用,以行业内“标杆客户,典型应用”快速打开了市场,并带动了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子水阀、水冷板等一系列产品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货值上升到了平均2000~3000元/辆,而原来三花为传统燃油车的单车配套货值为100多元/辆,提升了几十倍。2021年,三花汽车零部件业务将实现翻番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将从原先占全部业务的50%,上升到占2/3。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和规划,到2024年,三花汽车部件业务将成为三花旗下最大的业务单元,规模将超过原来制冷空调和家电控制部件的业务板块,主要的成长动力就来自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打开新能源汽车战略配套大门的三花拳头产品车用电子膨胀阀,赢得了2017美国《汽车新闻》PACE大奖(“全球汽车部件企业杰出贡献奖”)。这一奖项被誉为业内奥斯卡,三花是该奖项设立20多年来,第一家入围并获奖的中国行业企业。在此之前,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部件企业的普遍看法,就是缺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低成本制造来竞争。但通过三花车用电子膨胀阀的领先应用和荣获PACE大奖,国际主流汽车厂认定三花具备真正自主的技术开发能力,纷纷与三花展开每年一度的“技术日”交流活动(Technology Day),每年由双方热管理开发团队组织面对面的会议,交流未来的产品方向和需求,向三花敞开了从产品配套到同步技术研发的大门。

做任何事,定目标方向容易,而要实现它,就不光要看你的决心,更要看你的实力和方法了。在超前投入开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的同时,有人建议,未来的10年,要把三花30年来积累的最先进的技术用于节能环保和智能控制的产品开发上,其资金投入单是三花智控一块就要在150亿元以上,并将各个工业园建设成为全球制冷空调和汽车热管理的最大生产基地、先进研发中心和人才中心。张道才坚定地拍板:“就这么干!”

张道才的这一果断的决定,犹如任正非反复论述的“战略定力”:没看准的事情可以反复看,不断探索;一旦看准了,就要行动,即使失败也是在为后来者做铺路石。

张道才的行为,像是熊彼特定义企业家精神的“坚强的意志”,又像是2016年5月30日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汇报发言中所称的敢入“无人区”。

眼下,张道才和他的长子张亚波正率领着三花的精英团队进入到制冷家电的智能化升级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深水区,并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先行者的成果,在节能环保与智能化的技术应用上,不断推动着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三花定会在不久的明天创造出一个更神的奇迹,三花的未来不是梦!

五、赤子的回音

无疑,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个问题上,上苍也不会特别眷顾某个人。这一路走来,张道才是忙碌的,忙得自幼爱好的文艺无暇顾及,忙得天伦之乐难以享受。他不但要忙企业的事,还要思索着如何将自己的一怀情愫写入养育他成人的那片土地,想着应尽的社会责任。早些年,他和儿子张亚波、张少波一起,就以他的名字成立“道才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1000万元,用于原巧英乡细心坑、下雪头等村的老弱病残补助、困难子女读书补助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他设立了新昌调腔保护发展基金,首轮捐资100万元,支持保护调腔这一全国硕果仅存、被称为和大熊猫一样宝贵的地方戏曲的发展。2008年,在新昌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新昌县慈善冠名基金”里,张道才提议捐赠3000万元,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在教育事业上,张道才尤其热心。他在原西郊乡创业时,尽管处于创业的早期,资金并不宽裕,但当他听到老百姓办学难、适龄孩子读书难的呼声后,仍毫不犹豫地捐资新建了一所完整的西郊中学。同时,还在澄潭中学设立了奖学基金。后来又在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设立了奖学金。

在举世震惊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他在第一时间专门召集高管开会,组织公司和员工捐赠,一下子捐款近400万元,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慈善贡献奖”。

在浙江省结对扶贫奔小康、新昌县“五水共治”等所有的公益工程中,张道才从未缺席,其中,2014年为“五水共治”捐款1000万元。2020年春节以来的全民抗“疫”,张道才和他带领下的三花更是可圈可点。在新的形势下,张道才的公益计划正在一个个的地实施中。

2018年11月,在接受《浙江日报·浙富论》专栏采访时,张道才说:“我是从新昌最贫穷的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明白贫穷的滋味。我们参加多种结对扶贫,成立基金给读不起书的孩子资助学费,给家乡农村的老人们和困难户一些照顾,以及做一些其他的公益,是我的义务和责任,责无旁贷!”

他还要按照他设定的“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的经营理念和“专注领先”的三花秘籍不断地向远方走去。也许这通向远方的道路上有鲜花也有陷阱,需细心辨认。不过,不必担心,他本来就是从坑坑洼洼的道路踩过来的,哪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呢?

“定蓝图愿景,生态环保。”“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人类家园更美好。”这是张道才在他的《沁园春·三花》中描绘的蓝图愿景,它是三花精神、三花文化和三花的灵魂所在。因此,确切地说,今天的张道才想的和做的,早已超越了常规性的企业经营和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责任,而在于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更高层次上的战略眼光、超前思维和精准把控,在于如何以实际行动实实在在为未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贡献,在于如何保护好地球这个共同家园!这就是一位优秀企业家非同寻常的胸怀和担当,这也许就是张道才的过人之处、成功之处,也许这就是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一般商人与企业家的本质区别,他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之梦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诠释!

不慕浮华不妒妍,

自甘寂寞隐山间。

严寒更显凌云志,

酷暑难消素雅颜。

望尽天涯思愿景,

扎深故土品酸咸。

人间冷暖君先觉,

报取春阳三月天。

这是一位读者读了张道才的创业史并实地参观考察三花控股集团部分研发、生产场地后,由衷发出的赞叹!诗作借梅、菊、兰三花纯洁高雅、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性和专注冷静、不慕虚荣、自甘寂寞、默默奉献的精神,形象贴切地比喻了“三花”创始人张道才,其中,有“敢为天下先”的敬佩,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颂,更有“百年三花,基业常青”美好前景的展望和祝愿。这敬佩、赞颂、展望和祝愿也代表着所有关心三花成长、关心张道才创业的人们的心声。在此,让我们一起共同来祝愿!

本文原载于《时代报告》2021年第12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