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开的桂花为什么有香味(为何说北京人无缘见)
八月开的桂花为什么有香味(为何说北京人无缘见)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三秋桂子,中秋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古籍中,“桂”与“月”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乐府诗集》中就有“南窗北牖桂月光”之句。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淮南子》载:“月中有桂树。”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古诗词中常以“玉兔”“玄兔”作为月亮的代称。这是因传说月中有白兔而得名。典出汉刘向《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馀,阳也,而与兔并明,阴係阳也。”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桂花的花期,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也会略有差异。上海、安徽、江苏一带基本是10月开花,而东北差不多8月就开了,北京、天津、河北一带则是9月。所以我经常听到有人问:有的文章说“八月桂花遍地开”,有的文章又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插图 王金辉
金风送爽,颐和园桂花陆续绽放。我闻讯赶去观赏,只见仁寿殿、德和园、北如意门内等处摆放了一盆盆、一缸缸的大型桂花树。我留意了一下,有金桂、银桂、丹桂、日香桂、四季桂,品类齐全,开得正旺。一串串桂花在微风中摇曳,浓郁香气扑鼻,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据说,今年颐和园“秋韵桂花文化展”,展出了大型桂花170盆、特色花缸16个、精品盆景59盆。前来打卡观赏的游人和摄影发烧友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我们今天所观赏的桂花,在《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里称之为“岩桂”,该篇开首便标注说:“按牡桂、箘桂入药,岩桂不入药。原合为一,载入药谱。今分岩桂入花谱,牡桂、箘桂见药谱。”在正文里,《广群芳谱》载:“岩桂……丛生岩岭间,谓之岩桂,俗呼为木犀(纹理如犀,故名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
关于牡桂和箘桂,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里说:“牡,阳也。牡桂者,即今之桂枝、桂皮也、菌根也。箘桂即今之肉桂、厚桂也。”由此可知,我们常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丹桂飘香”,都是岩桂,是一种观赏花卉。
《全芳备祖》称之为“岩桂花”,辑录了《尔雅》中的一段文字:“梫木,桂树也,一名木樨。花淡白,其淡红者谓之丹桂,黄花者能子。丛生岩岭间”。古汉语中,樨、犀同音同义异体。木樨、木犀都是指岩桂。
早在2000多年前,桂花就出现于我国有关典籍。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上说:“……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载有计倪对答越王说:“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岩桂多生长于南方,我到杭州出差,满目所及,都是高大的桂花树,整个城市弥漫在一片浓郁的香气之中。正像金朝郦权的诗《木樨》所赞叹的:“好风一披拂,九里香萦纡”。
而在我们北京,想欣赏桂花满树的景象,就得寻寻觅觅了。目前我们知道的,也只有颐和园、香山公园、中山公园等少数几处景点。要说北京引种、栽培岩桂的历史也不算很晚,据《金都杂录》称:“丰宜门外花舍间,仲秋时偶见金桂数十株,幽香而娇艳,乃为中都宫室所赏之卉。”可知金代已从江浙一带移植到中都城。明人所著《京师杂忆》中也说:“草桥所植桂树,八月最为艳芳,幽香宜人。”但因桂花不耐寒,难以在北方室外过冬,所以一般为盆栽。因此咱们北京人无缘看到“丹桂满林花”的壮观景象。
桂花的花期,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也会略有差异。上海、安徽、江苏一带基本是10月开花,而东北差不多8月就开了,北京、天津、河北一带则是9月。所以我经常听到有人问:有的文章说“八月桂花遍地开”,有的文章又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究竟谁对谁错?其实,这些看似矛盾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域不同造成的。去年我看到有篇报道说,南京某小区“桂花树12月了还在开”。应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月份都是阳历。而非古书所载的农历。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三秋桂子,中秋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古籍中,“桂”与“月”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乐府诗集》中就有“南窗北牖桂月光”之句。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淮南子》载:“月中有桂树。”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古诗词中常以“玉兔”“玄兔”作为月亮的代称。这是因传说月中有白兔而得名。典出汉刘向《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馀,阳也,而与兔并明,阴係阳也。”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的传说,较之“月中有桂树”“月中有兔与蟾蜍”的传说要早得多,战国晚期的占卜书《归藏经》记载:“昔嫦娥盗不死之药,奔月。”一般认为,《归藏易》早于《周易》,所以“嫦娥奔月”的传说可能在商代就已出现。《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羿的长生之药被嫦娥偷吃,他惋惜再也无法得到了。
中秋月圆,八月桂香,都赶到一块儿了。所以很多诗词也就一股脑儿地把它们都写了进去。于是月亮也就有了“桂月”、“桂宫”的别称。
杜甫:“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李商隐:“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但我以为,这些诗,都比不上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该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完美地把对爱侣兼战友的深切缅怀,融入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中,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原标题:金风送爽岩桂香)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吉庆
流程编辑:T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