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学霸的十大忠告(北大教授我教她改命)
北大女学霸的十大忠告(北大教授我教她改命)父母学霸,就不能允许子女学渣?学霸父母学渣娃,按概率,这种事情也有可能存在。他本来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结果,女儿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人是需要认命的。在给女儿辅导功课时,这位北大的高材生也和普通父母一样,不仅有深深的无力感,而且崩溃加无奈。丁延庆说: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接受,对于谁都好。
丁副教授
丁延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教授最近突然“红”了,因为他的那段辅导女儿作业的视频。
丁教授是神童,6岁就能背诵新华字典,妻子同样北大毕业,而他们的女儿学习成绩却平平。
在给女儿辅导功课时,这位北大的高材生也和普通父母一样,不仅有深深的无力感,而且崩溃加无奈。
丁延庆说:
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接受,对于谁都好。
他本来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结果,女儿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人是需要认命的。
父母学霸,就不能允许子女学渣?学霸父母学渣娃,按概率,这种事情也有可能存在。
《小舍得》里,南俪与夏君山都是高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一儿一女不也是普通娃吗?甚至,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女儿欢欢,学习成绩还不如寒门同学米桃。
丁教授也不必自责,最起码他的女儿,将来还可以因为父母是北大教职员工,有可能走北大附中内部直招的路径。
而在《小舍得》原著里,夏欢欢依靠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了翰林中学“面谈”通知。妈妈南丽送女儿进考场后,就和其他家长一样,在门外等着。校方说家长们没事的话,可以写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于是,陪考的家长们就散落在街边、树下、围墙角、马路牙子上,用手机开写。
南丽写给孩子的这篇急就章,曾让我泣不成声。每一个经历过“小升初”或中考的家长,都感同身受,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又仿佛在眼前重现。
而文中的主人公南丽,写作过程中就泣不成声了。
她写道:
亲爱的欢欢,妈妈的宝贝,此刻你在里面面谈,妈妈在外面给你写信,思绪万千。这些年,你就像一头小鹿,在往前冲,你的辛苦,妈妈一点不拉地全看在眼里,妈妈心疼,为你加油。做妈妈的小孩,要做没完没了的作业,补没完没了的课,妈妈小时候也没这么辛苦过,妈妈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因为妈妈没别的办法。
你千万别说妈妈是虎妈,等待这里的每一个妈妈,此刻脸上的那种温情和无措,都不像是虎妈。宝贝,你是冥冥中上天给妈妈的宝贝,如果不疼爱,哪会守在这里,愁肠百结。
欢欢,别怪妈妈,在我们这儿人生早早就开跑了,对于童年的你,这是多么不幸啊,也可能这是我们的命,是我们从小就得受的磨砺,既然它来了,我们也只能去扛。
妈妈相信你这次面谈一定不差,当然别的孩子也应该比较优秀,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记住,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无怨无悔……
人生成长三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儿女的平庸。
这需要时间,需要阅历。
像这位北大丁教授,他在育娃的道路上,经历了痛心疾首,经历了怀疑人生,现在已经做到了心如止水。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他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有一双不平凡的父母,所以她自己才有平凡的资本。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有五个孩子,可五个孩子个个不成器,“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大儿子陶舒俨,好吃懒做,没有求学的上进心。二儿子陶宣俟年将十五岁,是个致力于学习的年纪,可是他到了年龄也不认真学习,不喜欢写文章,不学无术,对考试功名没有任何兴趣。
三子四子陶雍份与陶端佚是双胞胎。但这兄弟两个先天愚钝,学习困难。到了十三岁还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数字六加七之和也傻傻算不出。小儿子陶通佟已经九岁了,还是年幼无知的样子,整天只知道在外头玩耍,爬树摘果子,一点学习的热情和心性都没有。
说到此,陶大诗人也一声叹息,“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天运如此,且饮酒去也。
这是不是和刚才说的那位北大教授一样,被孩子教会了“认命”?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竭尽全力想去呵护,也理所当然。
但是家长们别忘了,孩子每天都在长大,当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家长总是要学会放手的。
孩子早晚要学会独立,自己试着长大,而父母,早晚也要学会放手。
等到一方学会独立了,一方能够彻底放手了,家庭关系就和谐了。
学不会放手的家长,是在自讨苦吃,因为孩子不领情;
学不会独立的孩子,是在自找苦吃,因为社会不惯着你。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记住,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做到尽心尽力就可以无怨无悔。
南丽说的,很对;丁教授的心如止水,每个做父母的,都得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