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刘里的小路(再见南湖茶山刘)
茶山刘里的小路(再见南湖茶山刘)民间俗称“茶山刘女子学校”校名散发着浓厚的野鸡大学气息,三伏天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这长长的毕业季终于走到了终点。那些你曾经认真吐槽过的“学校糟点”,如今想起是不是也变得可爱了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时间像武汉六月的大雨,一瞬间淋湿了四个四季,仿佛一切都还在原地,谈笑间却多了分离”。最近,朋友圈经常被一首《下一站茶山刘》给刷屏,唱这首歌的人正好也是今年毕业于中南财大的民谣组合“房东的猫”。
歌词里面提到的538,是一趟往返于武昌火车站和南湖大道茶山刘路线的公交车,路线中途经过了很多所大学,清新而又饱含代入感的歌词,掀起了一群人的回忆杀。
有人说:“母校是你一天能黑到渣但是却不许别人黑一句的地方”。
拥堵一小时的民族大道、熬夜刷题的考试周、桥楼的蜂窝玉米、宿舍楼底下不爱吃火腿的流浪猫……以及有关学校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吐槽,都成了大学四年间融进血液里的记忆。
三伏天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这长长的毕业季终于走到了终点。那些你曾经认真吐槽过的“学校糟点”,如今想起是不是也变得可爱了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校名散发着浓厚的野鸡大学气息,
民间俗称“茶山刘女子学校”
▼
“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财大”
食堂,加起来大大小小有十一个
还有无数条美食街
120斤入校,150斤出栏
▼
财大的男女生比例3:7,
在外面,女同胞可以理直气壮说“财大是老娘的天下”,
男同胞可以豪气万丈说“我的后宫是你的2倍多”。
但是,曾经有人形容财大的情况:断背山下百合花开。
▼
曾经有对异地恋情侣相约考上财大
一个在首义校区,一个在南湖校区
如今,他们还是继续异地恋着。
南湖大道纺织大学站
| 武汉纺织大学 |
▽
▼
经常被不明真相的人说成是纺织女工
▼
校园里一眼望去
女女女女女女女女男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初来南湖男生的第一感受应该是“卧槽,好多漂亮的小姐姐!”
而女生的第一反应则是:“我应该会单身一整个大学”
▼
学校做织物的班级给路边大树穿上了五彩斑斓的毛衣,
每到炎热的夏季
“我都会在想,大树会不会热”
▼
“初来乍到,以为世外桃源;
去日弥久,看作偏僻樊笼;
时至今日,又觉绿草茵茵,钟灵毓秀。”
南湖大道中南民族大学站
| 中南民族大学 |
▽
▼
中南民族大学别名“中南海洋大学”
学生们的课余爱好是划船,
个个都是捕鱼达人
▼
中南民大就像个植物园,
什么水杉棕榈桂花广玉兰,各种植物上还贴了标牌
校园内还有不少果树,枇杷啊橘子啊啥的,
生活费紧张的孩子们可以考虑一下副业
▼
寝室整修,装热水,装空调,
新建教学楼,翻新操场,改造废弃楼…
几乎每年都要整修一下,从未消停过…
▼
民大号称遍地是基,
虽然妹子多但是该单身的还是单身四年。
在这里,貌似直男才需要小心。
虎泉街化工学院站
| 武汉工程大学 |
▽
▼
化工男比较多,
现在的流芳校区由于位置偏远
被戏称为“流放”
▼
男工程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女生在这里有诸多优待
“武工大男女五比一,五个男生呵护你”
▼
听说羽毛球馆修好了,
篮球场重新铺地了,
坏了的路修好了,静思湖维护了,
食堂重新装两三次,校内监控基本覆盖,
大化工实验楼也投入使用了...
总之,我离开之后,母校越来愈好了。
珞喻路广埠屯站
| 华中师范大学 |
▽
▼
别名“广埠屯女子师专”
“华中丝袜大学”
“华中吃饭大学”
"桂子山女儿国"
▼
每一年拍毕业照的场面都无比壮观
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4000多名师生围成一圈拍摄“全家福”
巨型毕业照洗印出来可长达近8米左右
想要找到自己给爸妈看看都得带着眼镜找上十多分钟
▼
校舍修建时间较早,很多都没有安装冷气
曾经某个很热的夏天
学校特地开放体育馆让学生纳凉过夜
因为这事我们学校还在全国出了名
▼
华师的建筑风格比较诡异
食堂修得象宏伟肃穆的图书馆
音乐厅则修得像引人食欲大振的食堂
▼
华师至今有一座墓没有搬走,那就是黎元洪墓
不过,墓里面什么也没有,
本来就是个衣冠冢,还在文革时候被砸了。
珞喻路广埠屯站
| 武汉大学 |
▽
▼
名副其实的珞珈山人民樱花公园
每年的樱花季,堵得就跟春运一样
▼
武大坐拥珞珈山,可以说是占山为王的学校。
同学们去上课都要翻山越岭,如同西天取经。
尤其是住在湖滨和枫园的同学。
▼
武大男生别名武大郎,女生别名武媚娘。
别问为什么。
▼
学校每年都在升级服务器,
可是每年都登不上“抢”课系统。
▼
夏天在武大闲逛
记得一定记得喷花露水
没别的,就是树多花朵虫多
珞喻路街道口站
| 武汉理工大学 |
▽
▼
别名“wuli-984.5”
石牌岭雄性大学牲养殖基地
出版城猥琐男教育中心
▼
大大小小校门加起来虽然有37个
但是余家头校区很小,根本用不着单车
从睁眼起床再窜到教室,仅需998秒!
路上还能顺上一杯热豆浆,方便到爆炸!
▼
理工男女比例为7:3,放眼望去
方圆十里,全是汉子
空气中随时弥漫着男生独有的“汗香味儿”
特别是在每年军训的时候,尤为浓烈。
▼
理工大最常见的景象
一个男生载着另一个男生,
旁边还有个男生幽怨的看着。
▼
武大抓到一只恐龙,华农说放生,
华师说教它算数,地大说把它送我们博物馆,
财大表示要把它拍卖,
而我们理工说TMD谁敢动我们校花。
毕业季,离开前,所有的槽点,都化为不忍舍弃的习惯。嬉笑怒骂里,是只有母校才能听懂的情话。
@夕医
我们人模狗样的成为人海中的一米,在拥挤的地铁和公交上左摇右晃。好像是在某天下班的时候,夕阳穿过树影的间隙照在路面,耳机里放着熟悉的旋律,一阵晚风吹过,恍然,我们的青春结束了。
@麦芒少女-
“相片和音乐,是有记忆功能的。”前两天和最好的朋友去小卖铺买了一根棒冰。走过操场和篮球架,走过画室,也去食堂打了一次饭。就和一年前平淡无奇的每一天一样。所有细碎的过往和经历就这么纷至沓来了。 学生时代,大概是最好的时代。
@千总的小心心
第一次坐538,一个人提着大行李箱来报道,从武昌火车站到南湖大道茶山刘,路上晕车吐的死去活来,路上堵成狗,这么差的体验,然而四年这么快,还想再坐一次538。工作后的领导是1998年毕业的中南政法师姐,她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538还在吧?
@阿阮不会飞
武汉的雨让人郁郁寡欢了三年,旧体的操场被热气裹挟,闷得人喘不过气。文泰楼大概还记得听着电话痛哭过的我,我也记得那些年在文泰崇拜过的文学老师,他的课在每周二三的晚上 ,就算雨下再大也没缺过。
@is大白菜
熟悉的宿舍已经换了名卡,偌大的校园也已经容不下你我他,你说你还有牵挂,想它如想家。
@白开水小姐_
每周必坐的538️纺大看不完的美女和帅哥;穿过民大到财大上课的每个周末,桥楼的菜便宜又大碗,文泰楼旁的后街还是没吃完;华科更是吃不完的26个食堂;去了这么多次武大还是错过了樱花;春天穿过油菜花田去华农农家乐;冬天去理工看梅花;华师的银杏树还依旧硕大吗?武汉的四季很是想念呢
@曾忘情
真希望有天醒来,发现自己只是趴在教室的桌子上做了个长长的梦,午后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梧桐叶映在黑板上,草莓味儿的橡皮和你的发香让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不知道是谁在广播台点了一首周董的『晴天』,我用语文课本挡住老师,偷偷的吻了吻你的脸。
@林酱e
行策猝不及防的随堂考试
艺体前无数次的节目排练
每个人手里两块五的冰桔茶
环五楼下挥汗如雨的舞房
滨湖食堂难吃的麻辣烫
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到底谁更难
文波楼自习室空座位总是“这里有人”
南苑撸过的串
西苑通过的宵
多想再和你们唱歌桌球狼人杀
538最后一站,茶山刘,你好,再见。
@酒肆人间
你在岁月的晨昏里,悄悄地住了一晚,留下星辰的名字。而后各自留念,各自安好,不问来时路,亦不问归期。
@咸鱼小李
2017.6.26 我们毕业了,我最后一个离开宿舍,把宿舍重新打扫了一遍,走了。
@棒槌帽
毕业这么久了,有时在饿了么点外卖的时候还是会手快点上以前宿舍的地址,过一会显示超出配送范围才想起毕业了。看来,也该删掉这个地址了。
“稍等,走之前,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