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的一般范式(浅谈教材解读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的一般范式(浅谈教材解读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五、解读教材,提出教学建议例如,从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编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合理的逻辑过程,突出解方程的基本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数学建模思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四、领悟编写意图深入解读教材,领悟教材编写意图,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最终为其教学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以整体性原则为着眼点,注重教材整体意识,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以数学教育目标为落脚点,建好“教材所设置栏目、问题、练习”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以科学的态度,把握好数学学科教育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任世忠(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教育文化科技局教研室)

摘要:文章系统介绍解读教材的目的,从分析理解教材地位、分析教材内容、领悟编写意图等过程中了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加以说明,对教学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解读教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

抓好教材解读是教师备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关键,更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教材解读包括学段学科解读、学科分册解读、学科章节解读、课时备课分析等. 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来源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当教师熟悉《标准(2011年版)》后,再对教材进行解读,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地位、教材编写内容、教材编写意图,最终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在区教研室开展“教材研读”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总结出开展学科章节解读的一般步骤为:解读《标准(2011年版)》明确章节目标—解读教材地位—解读教材内容—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提出教学建议.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教师如何开展好学科章节解读活动提供参考.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的一般范式(浅谈教材解读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1)

四、领悟编写意图

深入解读教材,领悟教材编写意图,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思考,最终为其教学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以整体性原则为着眼点,注重教材整体意识,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以数学教育目标为落脚点,建好“教材所设置栏目、问题、练习”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以科学的态度,把握好数学学科教育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例如,从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编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合理的逻辑过程,突出解方程的基本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数学建模思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的一般范式(浅谈教材解读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2)

五、解读教材,提出教学建议

对教学提出建议,其目的在于让教师明确学科本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出教学建议,是基于教师对全章知识编排上午系统理解,并经历深入的解读后对各课时教学进行的思考,明确教学中该做什么、怎么做的教学策略.

1.抓好学情分析,注重探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连贯性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根、因式分解、配方等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化归思想.但学生面对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并不知道何时该用已有的知识和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注重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旧知调动起来、联系起来,并在新知探究中发挥作用.教学时要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性,让学生充分体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完整过程,避免不同解法之间的割裂.解法探索完成后,建议教师设计一个课时来让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进行熟练运用,在训练中系统归类、建构新知.

2.把握重难点,控制训练难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并领悟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题是本章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时要加强学生对不同解法的探索,到理解、熟练运用,到掌握,让学生能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正确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材设置“根与系数的关系”,只是为了体现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的完整性. 因此,在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进行繁杂的训练.

3.抓好课时分析,提出课时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的一般范式(浅谈教材解读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3)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章建跃.突出推理思想强化应用意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介绍[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8):6—9.

[3]吴增生.理解教材 用好教材[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1/2):7—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