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剂量(百例征优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剂量(百例征优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入院影像学检查:2021年5月患者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入院。▎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4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入院。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否认其他基础疾病,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肿瘤病史。▎诊疗经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破局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困境。
该病例是一位新诊断IV期肺腺癌并多发脑转移患者。其于2021年6月确诊肺腺癌多发脑转移。明确诊断后基于贝伐珠单抗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治疗3个周期。复查提示肺部肿瘤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实现高效控瘤。
病例回顾
▎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64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入院。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否认其他基础疾病,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肿瘤病史。
▎诊疗经过:
2021年5月患者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入院。
▎入院影像学检查:
-
肺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性病变,伴远端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
-
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小脑半球点状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瘤病灶。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脑沟铸型明显异常强化,考虑肺癌软脑膜转移。
图1 患者入院肺部CT肺窗及纵膈窗情况
▎病理检查:
2021年6月行气管镜检查,取肿瘤组织病理提示:肺腺癌。免疫组化:TTF-1( )、NapsiA( )、P40( )、Cam5.2( )、Ki67<3%、ER(-)、PR(-)、CDX2(-)、CA125(-)、CK( )。
▎诊断:
左肺上叶肺腺癌伴脑转移。分级:T2NxM1c IV期。
▎药物治疗:
明确诊断后,给予患者贝伐珠单抗400mg 培美曲塞二钠600mg D1全身治疗3个周期。
▎复查情况:
治疗后安排患者复查肺部CT,提示左肺肿瘤性病变较前明显缩小。疗效评估PR。
图2 完成3个周期联合治疗后复查肺部CT
病例总结与思考
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全身各部位中,脑则是肺癌最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发生脑转移成为影响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发生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治疗也更为棘手[1]。如何高效、安全遏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肿瘤进展,成为肺癌诊疗领域亟待突破的困境。
该患者2021年5月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入院,完善肺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前段占位性病变,伴远端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小脑半球点状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瘤病灶。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脑沟铸型明显异常强化,考虑肺癌软脑膜转移。脑膜转移较脑实质肿瘤转移少见,但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更差。患者在2021年6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取肿瘤组织病理检查也证实,其左肺上叶占位系肺腺癌。入院诊断:左肺上叶肺腺癌伴脑转移。分级:T2NxM1c IV期。
对于肺癌脑转患者,不仅生存时间大大缩短,且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性,脑转移病灶进展引起的意识障碍、癫痫、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及其他各项相关症状,均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患者的治疗重点应当是,尽可能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根据《CSCO 2021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推荐,治疗组给予患者培美曲塞二钠化疗 贝伐珠单抗全身治疗。直至患者完成三个周期联合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肿瘤病灶较前明显缩小。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迅速缓解,患者耐受性良好。
近年来,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多项研究证实[2-4]。在《CSCO 2021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5]中,贝伐珠单抗联合铂类药物化疗 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化疗,均被推荐用于无驱动基因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而上述病例中患者肿瘤获得良好控制,无疑又是贝伐珠单抗优秀疗效及可靠的安全性在真实世界的体现。
作为一种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选择性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抑制VEGF与位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通过使VEGF失去生物活性减少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与此同时,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还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微环境,与化疗联合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控瘤效果。相信随着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有更多适合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联合治疗策略为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2021 年版)》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3月第43卷第3期 Chin J Oncol,March 2021,Vol.43,No.3
[2] De Braganca KC, Janjigian YY, Azzoli C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evacizumab in active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J ] . J Neurooncol, 2010, 100 ( 3 ) : 443⁃447. DOI:10.1007 / s11060⁃010⁃0200⁃2.
[3] Zustovich F, Ferro A, Lombardi G, et al. Bevacizumab⁃bas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eliminary results[ J] . Chemotherapy, 2014, 60( 5⁃6) : 294⁃299. DOI:10.1159 / 000376605.
[4] Socinski MA, Langer CJ, Huang JE, et al. Safety of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ses [J]. J Clin Oncol, 2009, 27(31):5255⁃5261.DOI:10.1200/ JCO.2009.22.0616.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