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学雷锋精神的倡议书(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
共青团学雷锋精神的倡议书(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1962年,团抚顺市委起草印发《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号召抚顺市青少年向雷锋学习。(抚顺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雷锋躺在床上用手电学习。部队官兵向老挝群众宣讲雷锋精神。少先队员为雷锋佩戴红领巾。雷锋与7个少先队员(右边靠近雷锋的是孙桂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见习记者 杨宝光
1962年2月18日,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原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作为青年典型发言。
1973年,部队驻防吉林省集安县,战士们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
1961年4月23日,雷锋为旅顺海军基地作报告。
部队官兵向老挝群众宣讲雷锋精神。
少先队员为雷锋佩戴红领巾。
雷锋与7个少先队员(右边靠近雷锋的是孙桂琴)。
雷锋躺在床上用手电学习。
1962年,团抚顺市委起草印发《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号召抚顺市青少年向雷锋学习。(抚顺市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他并不是随口一说、随笔一写。在雷锋有限的22岁生命中,他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做的。雷锋坚信:“我活着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用自己的津贴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雨中送大嫂和小孩回家,春节期间到附近车站帮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就连出趟差,他也没闲着,给旅客让座、帮乘务员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传。
做好事不留名、不计回报,这是不少和雷锋一起生活、工作过的同事、战友的共同感受。
那么,这样的雷锋,又是如何从部队走向社会,成为千千万万青少年甚至是全民偶像的?在全民学习雷锋活动的大浪潮中,团组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青年报》“共青团·记忆”栏目推出“学习雷锋活动”特别策划,找到雷锋生前战友、时任团抚顺市委工作人员、雷锋辅导过的少先队员等,听他们讲述那些和雷锋有关的故事。
从部队走出来的青年典型
雷锋生前,就已经在部队“小有名气”了,“他是沈阳军区的先进个人、先进典型。”提到雷锋,雷锋的汽车教员、后来又担任雷锋所在排排长的薛三元满是赞许。
当时,这位先进青年的事迹很快被团抚顺市委了解到。1960年10月,雷锋被聘请为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现雷锋中学)两所学校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忆起和雷锋在一起时的点滴,孙桂琴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孙桂琴,曾是建设街小学的一名学生,也是雷锋重点辅导过的学生之一。她至今还记得,雷锋第一次以少先队辅导员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的场景。
“学校团委书记将红领巾系在雷锋胸前时,雷锋激动得哭了。”孙桂琴回忆,“他对我们说,‘小朋友们,几年前我刚摘下红领巾,今天我又系上了红领巾,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了……’”
孙桂琴还记得,有一次,自己上学晚了,一路小跑,快到学校门口时,把红领巾跑掉了,就拿在手里进学校。
当时,雷锋正好站在校门口,他叫住孙桂琴,接过她手里的红领巾,给她系上,还拍着她的肩膀告诉她:“小桂琴,每天上学前要把红领巾系得紧一些,要爱护红领巾,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啊。”
在担任校外辅导员期间,“大朋友”雷锋曾手把手地教孙桂琴写字、补袜子,去过她家家访,还带领她和同学们到瓢儿屯火车站打扫卫生、做好事。后来广为流传的雷锋给7个孩子读书的照片,就是他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时候的事,孙桂琴正是其中之一。
雷锋和共青团的缘分远不止这些。
《永恒的记忆》一书记载,1962年2月18日,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原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不仅是主席团成员,还作为青年典型发了言。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先后采访了时任团抚顺市委副书记赵兴儒、时任团抚顺市委宣传部巡视员曲智、时任团抚顺市委青农部干事韩英繁,听他们讲述那段共青团与“学习雷锋”的故事。
赵兴儒回忆,雷锋还是抚顺市第四届人大代表,1962年6月,作为团抚顺市委授予的模范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雷锋参加了团抚顺市委召开的“表彰全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大会”,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会上,“我给他颁发了奖状”,大家还一起收听了雷锋之前的“忆苦思甜”报告录音。
韩英繁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曾在抚顺32中的操场,现场听过雷锋“忆苦思甜”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受教育和影响”。
韩英繁还回忆说,雷锋在铁岭县(现铁岭市——记者注)横道河公社石碑山村施工时,他二姨就是这个村的村民。后来,他听老人讲,雷锋怎么持枪站岗、怎么做好事,怎么把红领巾给了自家的孩子。
提到雷锋,这些曾和他接触过的小学生、团干部、村里的老人,无不称赞。
然而,谁也没想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第一个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
雷锋牺牲后,他所在的部队,办了第一个“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韩英繁介绍,当时部队缺美工,向抚顺市寻求帮助,市里派了刘长江、宋茂基、高扬三位美工去帮忙布展。
1962年10月22日,部队“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开幕,时任团抚顺市委书记宋廷章带着时任团市委副书记赵兴儒、宣传部长张绍山等多名同志应邀参加,曲智也是其中一员。
那次参观,大家深受触动。
根据赵兴儒和韩英繁、曲智的回忆,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不仅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也为团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把团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如何把社会主义教育、阶级教育扎实地开展起来?
正在团抚顺市委研究如何落实的时候,“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给了宋廷章很大的启发。
宋廷章当时强烈意识到雷锋这个典型不仅是解放军学习的榜样,更是抚顺市青少年不可多得的学习榜样。于是,宋廷章向部队领导提出:“能否允许我们组织全市青少年来参观学习?”
“当即,王良泰将军(时任沈阳工程兵主任——记者注)就答应了。”韩英繁补充。
赵兴儒还记得,回到团市委机关,宋廷章很快就召开了团抚顺市委常委会,大家一致同意号召全市青少年向雷锋学习。
“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开幕的第二天,团抚顺市委便起草印发《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号召抚顺市青少年向雷锋学习。
张绍山、曲智参与起草了这份文件,宋廷章修阅,时任抚顺市委主管团的工作的书记吕鸿安审定发出。
团抚顺市委的资料显示,这是全国第一份号召学习雷锋的地方性文件,由此,团抚顺市委开创了地方学雷锋的先河。以文件印发为标志,抚顺群众性学雷锋活动迅速开展起来,在抚顺市委直接领导下,团抚顺市委组织广大青少年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学习活动。
赵兴儒介绍,当时,各基层团组织接到通知后,主动取得党委支持,纷纷组织青少年前往部队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参观学习。根据当时的统计,仅1个月时间,就有12万余人前往参观。
韩英繁告诉记者,当年11月3日,团抚顺市委向抚顺市委、团辽宁省委、团中央呈报了《关于从组织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入手,开展阶级教育的初步报告》,抚顺市委第一书记沈越指示:“雷锋是好典型、活教材,一定要把学雷锋教育活动抓好!”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的开展。
与此同时,团抚顺市委邀请雷锋生前战友、3317部队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向全市青少年作雷锋事迹报告;团抚顺市委还与抚顺市工会一起举办了两期故事讲演员培训班,为基层培训了300多名故事讲演员。
韩英繁回忆,那段时间,仅抚顺市统一组织的雷锋事迹报告会就有42场,听众达6万多人,全抚顺市102个单位办起104个小型展览室。团抚顺市委为了促进学习雷锋活动进一步开展,赶印了3万册《苦孩子——好战士》小册子,分发到基层团组织当中。
“宋廷章书记还为《抚顺日报》撰写了《学习雷锋,提高阶级斗争观念》的社论。”韩英繁说,这可能是学习雷锋活动开展以来,见诸报端的第一篇社论,从此,新闻媒体的宣传也广泛开展起来。
11月20日,部队开展冬训,准备把“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迁走,宋廷章得知后,立即与部队领导商妥,在抚顺市复制这一展览室。
但是,由于当时团市委缺乏资金,经请示,在上级的协调关怀下,从抚顺市工会拨出800元经费,在团抚顺市委、市工会、部队的共同努力下,“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被从部队大院“请”了出来,在抚顺复制了两套进行展览,一套在抚顺市内,一套下乡展。
赵兴儒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抚顺市的“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开展时,抚顺市委时任第一书记沈越和4位时任书记前往参观,并联名题词“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参观学习雷锋的活动在抚顺全市铺开。
11月24日,共青团抚顺市委召开五届二次委员(扩大)会议,1200人参会,会议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以雷锋为引线,深入开展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在此期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路金栋在时任团省委副书记崔启明的陪同下,到抚顺市参观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并对抚顺抓的这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当年12月13日,团抚顺市委向抚顺市委、团辽宁省委、团中央呈报的《关于从组织青少年学雷锋入手,开展阶级教育的初步总结报告》显示,抚顺市21.4万青少年受到一次以上的教育。
流动展览室下乡巡展
城市宣传了,农村怎么办?
团抚顺市委的做法是,“送雷锋下乡”。
1963年1月20日前后,团抚顺市委决定由赵兴儒带队,抽调团抚顺市委王呈明、张凤楼、韩英繁,抚顺市工会刘明文,抚顺市军分区宫连生等干部,带着10多名说明员、故事讲演员,进行下乡宣传展览。
当时,大家拉着成箱的展板,冒着三九严寒,到抚顺市所属的三县及公社所在地进行巡回展出。
赵兴儒说,整个冬天,大家辗转各个公社,把雷锋精神送到群众当中。
当时,大家下乡后,吃住条件很差,洗漱都是凉水,很多人的手、脚都冻伤了。1米多高的木质展板,10块展板装一箱。运输过程中,人和箱子都用敞篷的大解放车从一个地儿拉到另一个地儿。
“装卸、布展都是自己动手干。”让韩英繁印象深刻的是,每到一处展览,观众总是络绎不绝,从早到晚,一拨儿接着一拨儿,可是说明员少,替换很难,很多人嗓子都哑了。对偏远山村或不便前来参观的村民,就派出报告员上村宣讲雷锋事迹,很受农民的欢迎。
赵兴儒至今还记得,当时展览、作报告的时候,一些村里的老太太“听得都直落眼泪”。
在新宾县,时任木奇公社大洛大队团支书辛喜贵,领着7个团员青年走了三四十里路,专程赶到永陵听报告、看展览,回去后向本大队的团员青年宣传,用雷锋精神引导青年“好好种地、多打粮食”。
时任抚顺县会元公社哈玛灰生产队团小组长王德政,带领团员青年参观学习雷锋后,立志要把经营的果园搞好。1963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专门视察了这个团小组和他们的果园。
曲智回忆,1962年秋,团辽宁省委接到团抚顺市委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专题报告后,马上派时任团辽宁省委宣传部长刘春海和另外两名同志到抚顺考察。
他们现场听了由陈广生作的雷锋事迹报告会,还现场参观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先后到部分厂矿、学校、街道等基层单位,深入了解学雷锋的真实情况。经过为期一周的考查,他们的结论是“雷锋事迹真实可信,亲切该学”。
他们回去后,12月22日,团辽宁省委批转了团抚顺市委的初步总结报告,发至全省各市、地团委。又在抚顺301厂召开了带有现场会性质的各市、地团委宣传部长会议。从此,全省青少年学雷锋活动全面推开。
韩英繁还讲述了当年的一段“小插曲”。
在抚顺县碾盘公社展览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派人专程赶到展览现场拍摄专题纪录片,尽管没有看到片子的播出,但他觉得,“这可能是全国第一部宣传雷锋的电影纪录片”。
这支流动在抚顺农村各地的巡展队伍,连春节都是在村里和老乡们一起过的。“大过年的,大家伙儿都在,正是宣传雷锋的好时候,怎么能错过?”赵兴儒说。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那天,流动展览室到达抚顺县海浪公社。
3月5日一早,有说明员听到广播里传来毛主席题词的消息,大家喜出望外,奔走相告,都眼巴巴地盼望着邮递员的到来。快到中午时分,当大家看到毛主席题词时,顿时欢呼雀跃。能写会画的韩英繁当即着手进行毛主席题词的临摹复制工作。
“那会儿要啥没啥,只好求助驻地部队,提供笔墨纸张、定制展板,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不仅为展览增添了新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也让人们听到了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韩英繁回想起那一幕,仍感欣慰,心里甜滋滋的,“大家都逗我‘你可能是临写毛主席题词的第一人’。”
全国青年积极投身学雷锋活动
在雷锋牺牲后,有千千万万个青少年,在团组织和部队的引导下,开展起学习雷锋活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聚集在雷锋精神的旗帜下,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早在1961年4月19日,《中国青年报》就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对雷锋的典型事迹作过报道。
1962年雷锋牺牲后,团辽宁省委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活动。
1963年2月15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
当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还出版了学雷锋专号。
3月4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就学习雷锋向全国青年发表题为《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号召》的广播讲话。
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这一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也进行了刊登。
在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倡导下,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发起。
4月3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召开办公会议,要求各级团委制定学雷锋的计划,推动活动深入发展。
根据《中国共青团史稿》的记载,4月30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把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提高到新的高度》一文,对学雷锋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发出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论雷锋》,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活动的持续发展。
7月26日至8月14日,共青团中央在沈阳召开团的宣传工作座谈会,重点讨论了学习雷锋活动,确定要把这项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下,团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学习雷锋的活动迅速在全国形成高潮,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涌现。
写雷锋、画雷锋、演雷锋、唱雷锋等宣传活动,让雷锋的形象生动地树立在全国人民当中。各个战线的青年男女,人人都在谈雷锋,把雷锋当作自己进步的一面镜子,立志“学雷锋,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那个时期,雷锋已然成为全民偶像。
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薛三元回忆起当时全国学习雷锋的情景时,“仿佛还历历在目”。
他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以前是在部队较小范围内开展学雷锋活动,毛主席题词、共青团中央等发起向雷锋学习的号召后,大家主动学雷锋的热情高涨了不少。不少战友主动走出去,把雷锋的事迹宣传到地方。
“在部队,团里抽调学雷锋的典型,组织了一个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宣讲,团政委专门到北京去作报告。”薛三元回忆,学雷锋活动开展了一段时期后,部队到地方去调研大家是怎么学雷锋的。
走访期间了解到,当时抚顺市一个老太太讲,有个小偷听了雷锋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为了改掉自己“三只手”的毛病、向雷锋学习,还主动剁掉了一个手指头。“当时非常感动,更加激发了战士们学雷锋的热情。”
统计显示,刊登毛泽东题词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发行达300万份,《中国青年报》在40天内,收到有关学雷锋的群众来信1.58万件。
在共青团中央领导下,中国少年先锋队也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在雷锋精神感召下,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青少年模范人物。
时光之河滚滚流淌,《中国青年报》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继《论雷锋》社论之后,又分别于1981年3月5日、1983年3月5日刊登《再论雷锋》《三论雷锋》,跨度20年的“三论”,在推进全民学雷锋的活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雷锋班’的每一位战士都在给这面旗帜描金边”
雷锋生前是运输连二排四班班长。雷锋牺牲后,他的战友庞春学向上级提议:能不能设立雷锋班?
“当时我们班里一致响应,9个人都在申请书上签了名。”庞春学说。后来,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韩万金也建议部队给上级打报告,申请将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正式批准,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级为“雷锋班”。
“‘雷锋班’命名后,成为全国学雷锋的一面旗帜。”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回忆,在共青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学雷锋之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向雷锋学习、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口号。
“有小孩学雷锋,把自己的衣服都脱下来擦车。”虽然早期学雷锋更多侧重于具体行动上的效仿,孩子们的做法也比较天真,但是在乔安山看来,这其中不乏一种道德的传承,“有孩子捡到1分钱都送到警察那里”。
张阳是“雷锋班”第209名战士,作为第26任班长,从老班长庞春学手中接过“雷锋班”班旗、“雷锋枪”那一刻的激动,张阳至今铭记在心。“到现在为止,‘雷锋班’已经有237名战士,每一位战士都在给这面旗帜描金边。”张阳指着挂在墙上那面“雷锋班”旗帜说。
初入部队,很多人把成为“雷锋班”一员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有不少人把曾是“雷锋班”战士的经历当成终身的荣誉。
“曾经,我们连队一个战士的父亲在‘雷锋班’待了7天,后来跟他儿子讲了20年。”张阳说。
进入新时代,“雷锋班”发扬老班长精神,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平日里,“雷锋班”的战士们不光要进行常规训练,还要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学习交流。
追随雷锋担任少先大队校外辅导员的足迹,张阳不仅积极参加团组织的活动,也受聘担任67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走进校园,向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传递雷锋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样的“工作”,乔安山也默默承担了不少。虽然上了年纪,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是为了让更多青少年知道雷锋、了解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乔安山先后担任全国30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有时候行程安排紧张,到学校本来挺累的,但是一看到孩子们,觉得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雷锋精神灌溉,我就觉得精神了。”乔安山说,给孩子们讲雷锋、让他们向雷锋学习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像雷锋那样去做人做事,自己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从“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是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
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从在新长征中“做雷锋式的英勇突击手”到“立足岗位学雷锋”……在共青团的组织和引导下,全国各界青少年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收获成长。
作为离雷锋最近的地方团组织,团抚顺市委还组织编写了《学雷锋向导》一书,面向全国出版发行,为全国各地扎实推进学雷锋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谈到雷锋精神的历史定位。
2014年,在和“雷锋连”指导员谈话时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2018年9月28日,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再一次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在这之外,也曾多次公开提到雷锋。最近的一次,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作为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让薛三元感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学习雷锋从过去阶段性、纪念性的活动,提升为常态化开展。
他有个明显的感受,以前学习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现在不是了。“从我个人来说,基本每个月都会受邀去宣讲雷锋。”最多的时候,一天4场,晚上还有座谈。
2018年9月28日,来到位于抚顺市区、由江泽民题词的雷锋纪念馆参观,并向雷锋墓敬献鲜花、三鞠躬。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的薛三元倍感激动。
如今,在辽阳市,薛三元组织成立的“雷锋生前战友志愿者服务团”已经义务宣讲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10多年了,他们还把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学习雷锋奖章获得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沈阳雷锋精神传承团”。
一次意外的机会,一位到中国工作的美国友人雷夫·罗杰斯在大连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听到他介绍自己的名字,司机一句玩笑话“原来和我们雷锋是‘好哥们’呀”,让这位美国友人对雷锋产生了好奇,他不仅了解雷锋的故事,知道了“沈阳雷锋精神传承团”后,还和他们单位的一位领导专程拜访,“后来搞学习雷锋活动我们都带着他”。
“在宣讲雷锋精神时,他的报告题目就是雷锋精神无国界。”薛三元介绍,雷夫·罗杰斯还翻译《雷锋日记》,带到了美国,后来,他获得了辽宁省学习雷锋奖章。
学习雷锋活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部队内部开展的向先进典型学习了。在共青团组织的助推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之下,它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乃至走向国际舞台;开展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做好事,而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公益活动。
雷锋已然与世长辞,雷锋精神必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