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如此巨额的存款,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这个数额震惊了许多人,就是放在当时的97年,转换成人民币也有高达46万多的数额,更不要说在那个战火纷飞,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了。但是周总理却安慰道:“无所谓啦,没孩子就没有吧,全中国那么多没有孩子的家庭,也不单单我们一家,以后中国所有出生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总理总是把钱捐助给孩子们,除了日常开支,总理家中并没有多余的存款。周总理生前的时候,以身作则,他的生活条件极度艰苦朴素,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我们老百姓的衣服!然而,在1997年,周总理与世长辞的21年之后,却在他的私人账户中查出了有1.2万英镑的巨款存款。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的1月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

他是最受中国人民敬爱的总理,一生无儿无女的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复兴事业,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影响着许多奋斗着的中华儿女。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从担任总理职位以来,工作了整整27年,当年革命时期的邓颖超同志经历了一次难产。

不仅给邓颖超同志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造成了内心的创伤,致使邓颖超同志彻底损伤了身体,再也没有做妈妈的能力。

但是周总理却安慰道:“无所谓啦,没孩子就没有吧,全中国那么多没有孩子的家庭,也不单单我们一家,以后中国所有出生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总理总是把钱捐助给孩子们,除了日常开支,总理家中并没有多余的存款。

周总理生前的时候,以身作则,他的生活条件极度艰苦朴素,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我们老百姓的衣服!

然而,在1997年,周总理与世长辞的21年之后,却在他的私人账户中查出了有1.2万英镑的巨款存款。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2)

这个数额震惊了许多人,就是放在当时的97年,转换成人民币也有高达46万多的数额,更不要说在那个战火纷飞,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了。

如此巨额的存款,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让我们先来深入了解一下周总理。

一生兢兢业业

别看他是总理,但是总理的全部收入来源,也只是每月仅仅的740元的工资,这还是加上夫人的工资,两个人的工资总和,就算放在银行存款一年之后的年底利息加在一起,总理的总存款也只有屈指可数的5709.8元而已。

但是,1955年的工资,周总理的工资只有600多元。

从1960年开始,实行以主席为首的领导人,开始了带头“降薪”制度。

周恩来总理为了积极响应号召,此后每月工资变成404.8元。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3)

而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工资也仅仅为每月350元,几乎和我们当时的老百姓工资是持平的一个状态,周总理和邓大姐两个人加起来的工资都不超过800元。

那周总理除了工资之外,会不会有额外的收入呢?

当时的周总理在闲暇的时间还会给报纸杂志写些文章,这也都会有相对应的稿费。但是每当稿费发到他手里的时候,他要不就是直接退回去,要不就是上交国家,自己不愿意多留给自己一分。

作为领导人,平时的应酬也比较多,更不要说他是身为国家领导,但是每次在大大小小的场合谈公事,需要应酬的时候,他还会自己掏腰包来买单,不愿意找国家进行报销。

他的工资本来就不多,除去日常生活的开销之后,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妥妥的一个“月光族”,很多时候还需要找夫人来救济、帮忙。

1997年,在中国银行进行结算账户的的时候,一名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在周总理的私人账户上的这笔巨款——1.2万英镑。

就是这样一位勤俭的领导人,月入不到400的领导人,他的卡里为何那么多钱?

这么多钱从何而来呢?

他存这么多钱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他为何没有占为己有呢?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4)

根据时间纪录显示,这笔巨款的存款时间,竟然是在1967年7月8日,一笔30年前存入银行的巨款,这就让人非常疑惑。

经过中央银行调查组的调查后,终于查出了事实的真相。

这笔钱的来历颇深,我们从头说起。

国外的救国小分队

1940年的时候,我国正处于革命浪潮涌动的期间,但是我们的中国银行,已经走出国门,在英国成立了自己的分行,在当地招聘了很多员工,其中,就有一位22岁的英国女职员。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多利,别看她是一名英国人,但特别正直,有一颗善良的心。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多利在中国银行的工作主要负责的是:银行在欧洲与非洲的相关业务。

多利的工作能力是很强的,甚至还负责过给当时处在英国的国民党、海员们发工资的职位。

她所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国民党海员们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每天出入灯红酒绿的地方,这和多利看到的受苦受难的人民生活大相径庭。

多利作为银行职员,能接触到每个人的银行账户。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5)

善良的多利认为,此时的中国正在处于危难之际,人民群众应该想的是如何救国,而不是像这些国民党的海员,每次拿到工资之后,都会进行挥霍,过着吃喝玩乐的生活。

作为职员,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多利作为英国人完全可以熟视无睹。

但时间长了,善良的多利内心是挣扎的,一方面看着来自中国内地的报道:到处战火风飞,人民受苦受难;一方面又看道海员们的挥霍无度,多利下定决定,要改变他们的思想。

于是,她尝试着和这些海员沟通,把中国的境况,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想想国内的情况,改变自己,希望他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

但是换来的都是他们的嘲讽,依然还是吃喝嫖赌样样不落,好像他们并不是中国人一样,似乎远在中国的战争与炮火和他们毫无关系。

善良的多利想要去改变他们。

于是,多利私下开始分批开始联系这些海员,给他们讲述了,处在水深火热的国内情况,失败了不怕,多利继续做大家的工作。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6)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利的无数次的劝诫下,有些海员也被这个小小年纪的英国女孩所打动。

一个外国人都这么关心中国的境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怎么好意思不去爱自己的国家呢?

还真的有人迷途知返,甚至有的海员流着泪说:“我们并不是忘记了祖国的苦难,我们也想回家,可是现在回不去啊,回去了会就死,与其回去死,不如在这里好好的享受一番。

多利告诉他们,虽然我们身不在国内,但是我们的心是可以回到国家的,我们的一点力量也可以为中国做贡献。

经过多利的不懈努力合劝诫,这些国名党的海员们不再挥霍之后,有的人开始学会攒钱,有的人则会将工资捐回国家,多利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给多利带来了危险,这些人甚至想除掉这个眼中钉。

由于海员们的数量在增加,存款的人数也在增加,存款汇款率就开始增加,多利的业绩也逐渐多了起来,影响到了其他人的利益,大家开始想着怎么“除掉”多利。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7)

国内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祖国迎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国内的抗日战争达到了非常焦灼的时刻。

在我国境内,日军展开了代号“一号作战”的行动——豫湘桂战役,短短用八个月的时间,就让国民党军直接损失了50多万人,同时,快节奏的战斗,也让国家的物资极度匮乏。

此时,各地势力,为了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共同发动了募捐活动。

国外也发起了募捐行动,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力量,救国于危难中。

远在海外的多利听说了这一消息,激动不已,终于可以做点什么了。

因此位于英国伦敦的分行门前,也开始筹集募捐得事宜,而且设置了两个募捐盒子,一个是自红十字会的,主要用于对人民和社会;而另一个箱子则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主要用于政府和部队的捐赠。

于是多利鼓励海员们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大家也纷纷开始捐款。

但是国民党的这些人竟然打起了爱国的募捐的钱。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8)

当时捐款的资金主要由国民政府直接管理,但是每次到了汇款的时候,国民党中的那些腐败的工作人员,就会从宋美龄的箱子里克扣掉一部分,占为己有,只给国内汇很少的一部分钱。

现在想想,国民政府失去民心的原因,其中的猫腻就可想而知。

多利发现,另一边红十字会的箱子,每天会有专人来负责收取,所以这些人不敢动红十字会的钱。

发现这一情况后的多利,想了一个办法:只有让他们看不到箱子,才能放弃。

于是每天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在银行附近寻找着什么,因为他们要找的捐款箱,早就被多利藏了起来,以防他们再次把钱拿走。

这些为了利益的人没办法,只能放弃了。

虽然她的做法很好,但引起了部分人员的不满,那些“黑暗势力”甚至还找到了行长,威胁行长,利用他们在银行的大批业务作为交换,要求开除多事的多利。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9)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行长也开始退缩了,只能伤害到多利了,就在多利马上被开除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一个人,帮助了多利。

这个人就是——刘本昆,年纪轻轻的他有一颗心系祖国的心。

他立刻找到行长,甚至还扬言,如果银行开除多利,他便把管理人员中饱私囊,侵吞救国资金的事公之于众,两难境地的行长也只能答应他的请求。

爱国志士,心系祖国

刘本昆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长在皇城下,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他,长大后进入清华大学读书,而在当时人才少之又少的年代里,一口流利英语的刘本昆,更是受到青睐,之后来到了上海分行工作,也就是这个时候,刘本昆接触了很多海外工作。

本想一展宏图的他,没想到没过几日,日本就将上海攻陷了,刘本昆十分气愤,但个人的能力还是渺小的,于是他来到了香港分行工作,之后凭借流利的英语,才来到了伦敦工作。

刘本昆的英雄救美事件,也让多利心里渐渐开始关注这个人。

后来在刘本昆的影响下,多利了解到了更多的中国文化,也被顽强的中国精神所折服,她慢慢地爱上了中国,也爱上了这个来自中国的男人,很快就发展成了恋人关系,走到了一起,从此,爱国志士又增加了一员。

两人的接触,让多利了解到关于中国的跟多东西,中国的处境也让多利忧心忡忡,她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刘道蕊”,决定和爱人一起去中国,为中国的事业付出行动,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中国走出难关,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0)

艰难的奋斗下,终于迎来了日本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刻,中国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了。

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经济和社会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社会,就更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他们奋力保下来的这笔资金此时用上了派场。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善良的英国女孩竟然准备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一名彻彻底底的中国人。

为了给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量,刘本昆和多利踏上了回国的路。

他们做了一个决定:回国之前,将全部的1.2万英镑积蓄存到了周总理的账户。

周总理收到巨款

那一年是1967年,69岁的周恩来总理收到了一个警卫员给他送来的一封匿名信。

这是没有署名的一封信,封的内容大概是:“敬爱的总理,我们想给我们的祖国捐笔钱,具体的捐款途径我们不知道,实在万不得已,只能将这一万两千英镑打入到您的账户,请您收下,我们需要您帮助我们。”

周总理看了信中的内容之后,百感交集,他被这笔钱的来源感动了。

但是组织上有规定,不能平白无故地私自收这笔钱,一定要把钱退给人家,但因为是匿名汇款,根本查不到收款人,此事也就暂时作罢。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1)

当工作人员找到夫妻二人的时候,已经年迈的夫妻两,过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社会。

他们表示: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足,但是生活安定,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他们的愿望,在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也实现了。

因此当工作人员要把钱退还给两人时,忠于国家二人是怎么也不肯收下。

刘本昆夫妇他们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愿意将自己的积蓄用于国家建设,是多么博爱的两个人啊!

最终,夫妻两决定这笔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用来激励银行员工好好工作,这笔钱终于有了去处,对于他们夫妇以及周总理而言,也有了最好的交代。直道现在,都依然有刘本昆基金。

一生勤俭为公民

就是这样一位舍己为公,勤俭的人民公仆,在1976年1月8日这天,猝不及防地离开了我们。

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997年周总理离世21年)(12)

他依旧坚持工作整整四年力,周总理已经被确诊膀胱癌,但他依然坚持为了革命事业不断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也正是在这一天,联合国成立31年来,首次为他降了半旗。

全国人民默哀,甚至人们朝着北京的方向眺望,怀念这位伟人。

当地的人们更是走上街头,势力长街目送总理的,送走他最后一程

后来为了纪念周总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也加入到了我们的语文书中,让更多的后人知道,当年的新中国,是多少人民的付出换来的。

一生勤俭为公民——人民的好公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