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与此同时,体育节目的宣传又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健身的渴望。20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电视节目进入到“栏目化”阶段,开始陆续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一话题的节目产生。1995年,CCTV -5 体育频道正式成立并推出专题栏目《电视教练》,首次将“教与学”的健身的形式呈现在电视观众的面前。随后推出的节目《健美五分钟》更是成为了当时万众瞩目的焦点。“天天跟我做 每天五分钟”这句口号在当时广泛流传,充分反映出了电视普及对我国的大众健身的巨大推动作用。彩色儿童健美裤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决策,确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此来开,中国的国门对外开启。彼时健身的概念已经在欧美国家中成熟

纵观近几年的网络热词,马甲线、人鱼线、A4腰等等描述身材的词纷纷位列其中,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的“晒健身”时刻。如今,随便打开一个都市青年的朋友圈,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积极晒锻炼成果,健身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工业革命的发生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活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机器的广泛应用让人类的活动量大大减少,随之兴起的是人类自主地对身体的锻炼和健身浪潮的兴起——不只是健康,更要健美的身体。当这一浪潮随着改革开放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变迁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热爱健身却又苦于健身的奇妙时代。

从健美操开始:改革开放和健身文化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句带有自嘲性质的顺口溜家喻户晓:“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健美裤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在当时,随时随地,在大街小巷,人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下至五六岁,上到五六十的女性们几乎人人都穿着健美裤,纤薄紧绷的材料显现出她们张扬的双腿线条。这种原本是为了方便运动而发明的健身用裤子之所以流行开来,与健身概念在我国的传入有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决策,确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此来开,中国的国门对外开启。

彼时健身的概念已经在欧美国家中成熟,喊着保持身材(Keep fit)口号出入健身房的年轻人比比皆是。自从美国健身教练杰克·拉伦(Jack LaLanne)于 1951 年在洛杉矶当地电视台开设专门的健身节目来传播家庭健身的方法以及健康饮食理念之后,电视健身节目让大众对种种健身知识更加了解。由此,健身逐渐普及化,被大众承认成为一种健康而积极的生活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慢跑文化到80年代由于影片《霹雳舞》电影热播引起的跳操潮流,健身已经成为欧美社会中非常普遍和重要的生活现象。

于是,随着外国风潮的流入和电视的普及,为健美操的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健美概念传入之前,大部分中国人对体育认识只有专业运动和普通人简单锻炼强身健体等。很少有人关注于哪一种动作和运动方式能够专业雕塑形体,抑或是普通人有哪种规范式的训练。因此,美国影星简·方达(Jane Fonda)的健美操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被引入中国后,立刻引发了轰动——闪亮的紧身衣,充满活力的口号,整齐划一又看上去非常专业有效的的动作让健美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人人追捧的时尚。之后,其他的外国健美操也陆续被引进,都取得了不少关注。借着这股热潮,一些国内健美操教练也出道开课和出版录像带。其中最红的明星是马华,她完美的身材、富有亲和力的形象和耐心的指导让“马华健美操”流行起来。在家跟着录像带跳健美操成为了很多人重视的一大日常。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1)

彩色儿童健美裤

与此同时,体育节目的宣传又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健身的渴望。20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电视节目进入到“栏目化”阶段,开始陆续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一话题的节目产生。1995年,CCTV -5 体育频道正式成立并推出专题栏目《电视教练》,首次将“教与学”的健身的形式呈现在电视观众的面前。随后推出的节目《健美五分钟》更是成为了当时万众瞩目的焦点。“天天跟我做 每天五分钟”这句口号在当时广泛流传,充分反映出了电视普及对我国的大众健身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标记着中国健身潮开端的健美操流行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变美首次取代了健康,成为了健身的主要目的。这种变化带来了人们,尤其是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审美认知——身体的曲线开始被注重起来,暴露的曲线不再显得可耻。因此,健美裤才如一夜春风般就迅速流行到大江南北。这些闪亮紧身的裤子一方面宣告着女性得以从宽大的否定性别的服装中逃脱出来得到身体解放;另一方面又让她们陷入了对身材焦虑之中,推动她们更积极地走向身体规训。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呼啦圈也几乎同时流行开来,全国上下的女性都近乎疯狂地扭动腰肢,渴望健美裤中的身体更加纤细动人。

商业健身房兴起:作为阶层划分的健身

和健美操一起被引进中国的还有健身俱乐部的概念。中国最早的健身俱乐部出现在广东福建等地。初期的健身房主要建设在高档酒店里,规模很小,只能为顾客提供简单的器械健身。在此时期,健身房兴起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消费的顾客提供新服务,为酒店业务增强吸引力。接下来,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开始陆续出现,但训练项目相对单一,规模也很小,并且以高昂的价格宣告了它的贵族血统。由于健身房费用往往令普通人难以负担,导致健身房概念虽然和健美操一起传入,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流行开来,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在家里跟着电视跳操。

更有趣的是,这些健身房并没有强调其器材、教练等专业性优势和健身的训练强度。毕竟,当时国内的健身房在专业性上还做得不足,而如果只是追求身体活动的强度,又会显得和每天参与大量体力劳动的底层人民没什么两样。基于这两点,当时的健身房强调自己如何紧跟外国时尚和潮流,贩售一种新型的生活体验和特权优势,以吸引高端消费者。这种营销方式和思路暴露出现代商业健身房最原始的目的:将“运动”与“劳动”作为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把健身变成一种消费阶层划分的产物。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健身房的诞生即充满了阶级色彩。19 世纪中期的法国,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社会开始趋于稳定,一些向公众开放的身体锻炼场所开始出现,但空间品质极为简陋。资本家和有钱的中产阶级自然不愿意在这样的场所中进行健身,而是希望能够以有别于体力劳动者的方式进行运动。1846 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健身房Gymnase Triat由伊波利特•特里亚 (Hippolyte Triat)在巴黎开创,4层高的健身大厅采用精致古典又不失摩登的建筑风格,还摆放有漂亮的雕塑增添情趣。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以及踩高跟鞋穿长裙的淑女成为了健身房的第一批常客,健身在上层阶级中流行开来,成为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象征——与象征着底层生活的体力劳动有严格区别。在那之后,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健身器材出现并日益廉价化,健身房也越开越多,健身消费逐步走向大众,最后才形成许多欧美国家民众的生活常态。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2)

在国内,专业健身的发展同样经历了由上向下的扩张过程。健身房先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富人专属,然后才慢慢向群众普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房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这一时期,浩沙、英派斯、一兆韦德、力美健、青鸟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倍力、健乐菲利斯、加州健身、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开始进驻中国,我国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2004年以后,健身行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陆续开业,其中不乏大型连锁品牌俱乐部。

但是,就算在普及之后,健身房的贵族化痕迹也未完全消失。甚至,从健身这种本应当是平民参与的行为中,进一步产生了消费异化。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与体育健身产业成为建构、创造和区分中上阶层与中下阶层的一套文化符码。

最明显体现出阶层区隔的健身产业特色之一是健身器材和运动方式的花样频出。各大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纷纷开始配备全套有氧设备、无氧健身设备和体适能检测设备,引进国际最流行的有氧杠铃、有氧踏板、健身球等健身设备,将本来只需要普通辅助器材甚至不需要辅助器材的运动方式等改头换面销售给体育健身消费者。在经过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 、包装后 就产生了文化赋值,走向了高端。例如瑜伽、身体力量训练和有氧舞蹈等原本都是很容易用身边物品随手训练的“草根”健身项目,经过商业化运作后,就需要专业健身服、专业杠铃、专业运动鞋等各种各样专业装备支撑,让一般民众消费不起。据统计,目前全球练瑜珈的人群正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中国80%以上的健身馆都开设有瑜珈项目。哈达瑜珈、高温瑜珈、瘦身瑜珈、正念瑜珈等新潮分类和概念被一个接一个创造出来。这些瑜珈项目能否达到理想中的健身效果尚且不得而知,但人们还是愿意为此心甘情愿地掏出几千至万元不等的会籍年费以及种种健身设备开销。而在印度,超过六成的人都在练瑜珈,却几乎不需要瑜伽球、瑜伽垫这些“先进”产品的辅助。

与此同时,健身馆“多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日渐突出,让其更偏向于生活方式的贩卖,强调自己是品质生活的指标。目前,很多国内健身房已经不仅提供健身器材和场所,还集健身、餐饮、商务、休闲于一身。不少俱乐部配备有高品质的休闲区 包括SPA会所、健康饮食餐厅、提供热水淋浴和桑拿浴的更衣区等,目的是向消费者强调一种地位、品位、情调带来的生活方式 以作为身份的标示和阶层的区隔。在这种昂贵的休闲消费体验中,健身效果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结果。有长期去健身房的微博网友甚至总结出颇具讽刺性的健身房一日游三部曲:跑步,拍照,洗澡。当然,跑步和洗澡都完全可以在其他地点,没必要在健身房完成,拍照炫耀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目的。

健身房在中国流行开来的短短近二十年内,为了健身,人们花钱如流水——根据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2013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63个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由2011年的3234家增长到2013年的3379家,增长了4.5%;普通教练人数下降的同时,价格昂贵的私教(不含普通教练)服务保持着持续的增长趋势。到了2014年,私教人数已经增加至16 071人。在“完美的身体”和“高品质生活”的双重诱惑下,人们狂热而焦灼地走进健身房,试图证明自己是被社会认可的中产。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3)

广场舞和健身app:健身平民化的两个方向

在健身服务不断进行消费区分的同时,民间也不短有一些平民化健身的尝试。健身app是目前最流行的健身工具之一,利用便捷的手机新媒体功能,它试图降低健身的门槛并给予新手有效的指导,将健身者从昂贵的服务和地点限制中解放出来。

以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移动健身app Keep为例。其创始人王宁因为减肥时找不到简单有效的健身方法,以及去场馆健身受到时间原因限制等问题,感到非常痛苦。通过调查周围的运动群体,王宁发现运动场地带来的约束,如场地远,可供运动的空闲时间碎片化难以集中,消费贵等等成为不少人难以长期坚持健身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创作一款软件,帮助人们在家就能简单地在教练指导下进行运动健身。

2015年2月,以真人视频教程为特色的Keep正式上线,区别于Nike Training Club等早前流行移动健身app的是,Keep在课程设置上强度更低,对大众更友好,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大众最有潜在需求的三个项目:减脂,塑形,增肌上。按照王宁接受采访时的说法,Keep产品的定位就是“那些躺在沙发上,但是每天都想运动的人”。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王宁一人。如今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体育运动软件琳琅满目。近两年时间内,国内有几百个运动健身类app被创造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身app的确降低了健身成本和进入门槛,且更加灵活适用,帮助促进了健身的平民化。

但另一方面,健身app毕竟也是商业项目,其中难以避免地开始逐渐出现消费分级,例如高端课程,精品VIP服务等等。例如2015年3月创立的健身运动平台“初炼”就是以教练服务为核心,包含多种不同等级的教练,包括了羽毛球、滑雪、高尔夫、游泳、跑步等多个细分领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运动需求选择合适的教练。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尽管健身教学和时间逐渐达到了平民化,但健身场地依旧是不少运动的“刚需”。一般的健身app所授课程,多半是在家可以完成的简单肢体动作,而离开家门的平民运动除了跑步和骑车之外很难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想要参与游泳、网球、体操甚至武术等需要专业运动场地的人来说,场地的昂贵和不足直接阻碍了健身进一步普及。

无独有偶,健身场地缺失的问题同样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而且更需要被迫切关注。比起年轻人,中老年人为了维持身体健康和生活充实,往往更需要轻度健身,但很少有健身app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能够同时满足适度运动和社交的广场舞就被许多中老年人看作一个好选择。广场舞的风靡所带来的话题在近年来持续发酵,其中最多的还是关于公共空间的争议。马路旁、广场上、小区里到处 充斥着跳健身操、广场舞的人群,从而阻碍了其他人对公共空间的正常利用,甚至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造成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什么样的健美操动作才能练到肚子(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4)

广场舞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城市公共体育健身场地的不足是隐藏在背后的要素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6%以上,这说明中国城市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城市问题,如空间紧张、街道拥挤、交通不便等等,其中一个就是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当然,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休闲广场、城市公园、超级体育活动中心之类可供活动的公共空间,但其利用率、大众化、便民性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在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了居民住宅区健身活动场地的相关规定,对场地的基本规划、设计、运营等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标准,然而事实上,由于开发商追逐利益,难以监管等客观问题,这些规定很难落实,民众可参与的体育公共空间严重不足。这既是导致对广场争夺战的直接原因,也是健身运动真正达到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最大难题。

自健身房潮流兴起开始,有一句经典语录广泛流传:“我不是在健身房,就是走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人们往往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健身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句话但是又想要强健体魄的人,则在盼望着未来能够有健身房之外的丰富选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