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下面总结今天学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天命之谓性就是良知,即天理,我们有怎样清澈的良知,便能体会到怎样深邃的天理,客户关系的层面不取决于客户,而取决于我们自己,第二率性之谓道是指启用良知,启用自己清澈的良知。才能心明眼亮,自然心生万法,让我们更有智慧,第三,修道之谓教是说达至良知的功夫,唯有下真功夫,才能回到我们原本清澈的良知,进而才能启用良知,那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明天我们再学习如何下功夫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会经历一些很艰难的时刻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所以在此前,良知是良知,天理是天理,今天我们明白了良知即天理,那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良知而行 。从此之后,我们就能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主宰自己的良知与天理同频共振,假如说。你有两位同事,一位希望多劳多得,另一位希望少劳多得,这时你的良知就会告诉你,远离那个少劳多得的人,与那个勤奋努力的人为伍,这时候就是在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1)

今天我们学习《中庸》的第二个小节 只有15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整部《中庸》的精髓,这段话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为了领会这三句话的深刻内涵,我们向立德、立功、立言的阳明先生请教第一句话,天命之谓吾性,吾就是我的意思,天命之谓吾性,为什么加这一个字呢?儒家一直再讲天理天道,但我们一直都找不到这个天理。他究竟在哪里?圣贤始终教诲我们不能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在我们看来,有时候老天爷他也看不见。你看,那些干了坏事的人,不是也挣了好多钱,活的好好的吗?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2)

针对这个千古难题,阳明先生为我们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给了我们一个大道至简的答案, 阳明先生郑重的教诲我们,良知即天理。这五个字真是五雷轰顶,震惊百里呀,天命之谓吾性,良知即天理,也就是说,当一件事让你觉得心里有所不安的时候,这就是良知,在看着你也是天理在警告你,天理和良知是一回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终于就能从内心深处。把那份侥幸彻底的去除掉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会经历一些很艰难的时刻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所以在此前,良知是良知,天理是天理,今天我们明白了良知即天理,那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良知而行 。从此之后,我们就能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主宰自己的良知与天理同频共振,假如说。你有两位同事,一位希望多劳多得,另一位希望少劳多得,这时你的良知就会告诉你,远离那个少劳多得的人,与那个勤奋努力的人为伍,这时候就是在按良知办事,也是在按天理行事。依照良知,依照天理去做出决策,是不是很轻松自在,充满自信啊。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就是在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3)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句话,“率性之谓道”,这个问题啊,在500年前,阳明先生的弟子,就已经请教过了,率性之谓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先生说,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也就是唯有圣贤的率性才是道,孔子70岁,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达至了良知,所以率性而为,走在了道上。准确的说,关于道,不是说圣贤有道是一分,我们普通人没有道是零分,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道,圣人是100分,那么我们普通人可能是8分10分15分不等,只是处在了不同的层面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对客户好,而是真的读不懂。客户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明明我们都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客户呢,就是不领情,还是要离我们而去,那这就说明了我们的道行还不够高,智慧不够高,我们能给客户提供的方案和建议的水平自然也就是很有限的。那如何才能够拥有更高层面的道,更加清澈的良知呢?

下面我们学习更高层面的良知,那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三句话,修道之谓教,就是再说引领我们如何达致良知,真正能够帮我们达至良知的其实是下功夫。通过下功夫去祛除障碍,我们良知的不明和贪欲才能让自己的道上升到更高的层面,道的层面越高,良知越清澈,意味着我们就越能心明眼亮,假如一个人,他就是很懒惰,那么对应着的就是一双懒惰又浑浊的眼睛。就算是机会近在眼前,他也抓不住,因为没有这个能力和本事,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算有机会也早就被别人抢走了,具体练功夫的方法,我们在明天的课堂再为大家呈现最后。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第二节)(4)

下面总结今天学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天命之谓性就是良知,即天理,我们有怎样清澈的良知,便能体会到怎样深邃的天理,客户关系的层面不取决于客户,而取决于我们自己,第二率性之谓道是指启用良知,启用自己清澈的良知。才能心明眼亮,自然心生万法,让我们更有智慧,第三,修道之谓教是说达至良知的功夫,唯有下真功夫,才能回到我们原本清澈的良知,进而才能启用良知,那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明天我们再学习如何下功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