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和众泰哪款车值得买(同是山寨为何力帆与众泰的结果不同)
力帆和众泰哪款车值得买(同是山寨为何力帆与众泰的结果不同)外观设计可以借鉴,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众泰会不会像力帆一样辛苦地对标设计?不,直接采购、多车共享,技术越成熟越好。今年前三季度众泰汽车销售22.87万辆,同比大涨63.7%,这样辉煌的业绩要归功于众泰T600、大迈X5、SR7三款SUV的共同努力。分别从奥迪Q5、大众途观和奥迪Q3上获得“设计灵感”,而价格只有原型车五分之一的上述三款SUV,前三季度的销量之和占众泰整体销量的79.99%。可见,外形酷似高档车且价格低廉,是众泰产品热销的重要原因。而选择在“双十一”上市的众泰SR9也因为外观酷似保时捷Macan,估计上市之后的销量也非常可观。从研发方面看,力帆已走到研发自主动力这一步,但由于初期缺乏经验,只能拿一些比较老旧的发动机来模仿。还造不出VVT、涡轮增压等技术相对复杂的发动机。同时,在产品设计、装配工艺、消费体验上,力帆也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目前已经接近合资水平的长城、吉利有不小的距
力帆X80年底要上市了。这款样子很像上一代丰田汉兰达的七座中型SUV,会扭转力帆汽车今年下滑的颓势吗?坚持自主研发,销量一度增长很快的力帆汽车怎会重走“山寨”路?是因为看着众泰的车大卖眼红了?还是遇到了“10万辆级”车企向上发展的共性问题?
论起今年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自主品牌,力帆自然是数一数二的。从乘联会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力帆汽车销售6.04万辆,同比下滑43%。除了月均销量稳定在1000辆的MPV乐途同比上涨了20%之外,旗下SUV和轿车产品下滑幅度在57%~98.3%之间。
即便是因为汽车行业今年增速减缓,力帆跌得也太离谱了。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5.7%的SUV市场火爆依旧,而力帆主力SUVX60却同比下滑77.7%,9个月仅卖出8458辆,平均每月不足千辆。如果说2011年上市的X60已风光不再,那么上市两年的力帆X50同比也下滑了55%,三个季度1.06万辆的成绩,还不及“领头羊”瑞风S3的单月销量。
技术老旧或是导致力帆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2014年上市的力帆X50,虽然号称1.5L发动机由力帆自主研发,但坊间称其是模仿了上世纪90年代丰田公司开发的8A发动机。从结构上看,这种说法也站得住脚,发动机表面的分点式机械点火机构就是8A那个年代的东西,目前很多发动机已淘汰这种控制得不甚精确的点火方式。
从研发方面看,力帆已走到研发自主动力这一步,但由于初期缺乏经验,只能拿一些比较老旧的发动机来模仿。还造不出VVT、涡轮增压等技术相对复杂的发动机。同时,在产品设计、装配工艺、消费体验上,力帆也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目前已经接近合资水平的长城、吉利有不小的距离。
导致力帆发展不起来的深层次原因难道是不够专一?纵观汽车行业,发展得好的汽车厂商哪个主营业务不是汽车?而长期以来,汽车产业只是力帆集团的配角。在力帆摩托车产业已经渐渐带不动汽车的时候,力帆又进一步期望通过扩展其他产业来补贴汽车。因此,摩托车、房地产、乘用车出口、赛车、足球、金融证券等行业都能看见力帆集团的身影。
这样看来,处在发展初期的力帆汽车其实是缺钱,不经营其他产业就没有资金投入到汽车产业中,力帆汽车也很可能走不到今天。资金不足最终导致了力帆产品开发能力弱,不得不走重走模仿之路。而同样因为缺钱走上“山寨”道路的还有众泰汽车,现如今众泰靠着逆向开发已跻身“20万辆级”车企行列,难怪这家企业很享受“山寨”的过程。
今年前三季度众泰汽车销售22.87万辆,同比大涨63.7%,这样辉煌的业绩要归功于众泰T600、大迈X5、SR7三款SUV的共同努力。分别从奥迪Q5、大众途观和奥迪Q3上获得“设计灵感”,而价格只有原型车五分之一的上述三款SUV,前三季度的销量之和占众泰整体销量的79.99%。可见,外形酷似高档车且价格低廉,是众泰产品热销的重要原因。而选择在“双十一”上市的众泰SR9也因为外观酷似保时捷Macan,估计上市之后的销量也非常可观。
外观设计可以借鉴,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众泰会不会像力帆一样辛苦地对标设计?不,直接采购、多车共享,技术越成熟越好。
2013年上市的1.5T众泰T600,采购了曾装配荣威350和MG5车型,由上汽和通用共同开发的发动机。而大迈X5与SR7的1.5T发动机均为三菱的4A91T。2014年上市的2.0T众泰T600,搭载三菱“4G63S4T”发动机,这款机型或将装配在“国产保时捷”众泰SR9上。三菱这款发动机几年前曾为不少自主品牌供货,但一些已经走上自主开发之路的自主品牌,逐渐用自己的发动机替代了这款“技术成熟”的机型。
外观设计模仿国际知名品牌,缺乏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甚至引以为豪地发动水军在网上与“反对者”对着干,众泰汽车在山寨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相比于众泰,我们非常希望力帆汽车的模仿只是暂时行为。通过逆向开发积攒实力,是自主品牌发展必经的过程。今天的长城、吉利甚至现代、丰田都是从逆向开发走过来的。
或许,未来几年“山寨车”还会有不错的生存空间。但长远看来,任何一家汽车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原创能力。因为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没有哪家企业是靠着抄袭模仿做成百年老店的,今后也不会有,因为这与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悖。
走抄袭模仿路线的企业,无异于“抓一把钱就跑”,这本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短期无奈之举。若长此下去,会出现两个致命的问题:其一,走不出去。出了国门就失去了“属地保护”;其二,自主研发能力缺失就等于失去了自我造血功能,没有原创基因的产品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这样的企业也会在中国汽车市场滚滚向前的发展中惨遭淘汰,双环汽车就是前车之鉴。
归根结蒂,干汽车这个行当还是需要专注。“山寨”之路可以看做学习书法的“描红”,每家企业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然后才能上升到“临帖”,才能上升到自己书写的“楷书”,乃至“行草”。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经开始,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描红”、“临帖”的过程越短越好,否则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