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2016年12月13日,新营苗寨的83户村民像李文芝老人一样,集体搬进了新家,住上120平方米的新房子。李文芝老人家附近的山上,还留有一块土地,她每天都会去地里打理自己种的蔬菜。她说,我要保持身体健康,多看看新营苗寨的变化,多看看儿孙们的幸福。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被老人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告诉记者,以前她们都住在附近山上低矮的土墙房里,冬天的石门乡气温很冷,山风吹得窗棱吱嘎吱嘎响。现在的新房子,两层小楼,烧起小铁炉,整个屋子都很暖和。“生活好啊!”李文芝老人环顾着屋内,脸上露出止不住的笑意。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新貌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1)

记者/彭典 李思瑾 视频/徐昆 图/陈鹏

家住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的李文芝老人78岁了,身子骨硬朗,今年是她住进新家的第4年。

在她眼里,这些年苗寨的发展就像“闯关”一样。每闯过一关,苗寨就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2)

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旧貌

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被老人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告诉记者,以前她们都住在附近山上低矮的土墙房里,冬天的石门乡气温很冷,山风吹得窗棱吱嘎吱嘎响。

现在的新房子,两层小楼,烧起小铁炉,整个屋子都很暖和。“生活好啊!”李文芝老人环顾着屋内,脸上露出止不住的笑意。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3)

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新貌

李文芝老人家附近的山上,还留有一块土地,她每天都会去地里打理自己种的蔬菜。她说,我要保持身体健康,多看看新营苗寨的变化,多看看儿孙们的幸福。

2016年12月13日,新营苗寨的83户村民像李文芝老人一样,集体搬进了新家,住上120平方米的新房子。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4)

83岁的李文芝老人身子骨硬朗,今年是她住进新家的第4年

“那天,寨子里超级热闹!”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人大主席杨鼎回忆起搬家的情形。

“忆往昔,泥土墙,茅草房,支口锅来铺张床;到如今,小青瓦,白粉墙,真皮沙发弹簧床。”一句顺口溜道出了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的巨大变化。

说起过去的新营苗寨,村民直摇头:“这个寨子太穷了,很多村民家中没有桌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不要说电视、冰箱等电器。”

转机发生在2015年,全乡的串户路硬化和院坝硬化也在稳步推进,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渐形成。

2015年10月,政府免费给村民修房子。

2016年12月13日,83栋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靓丽的苗族风情小“别墅”,脏乱的院坝变成了宽敞的文化广场。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5)

石门乡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一角

搬新家那天,村民们自发买了两只羊,在广场上做起了丰盛的“全羊宴”,村民们也穿上了苗族盛装。

“在我们这,只有特别隆重的节日才会穿苗族服装。妇女们还编排了节目感谢我们,印象特别深。”杨鼎说,那天下午,苗寨广场上响起了妇女们苗语版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0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吃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6)

韩庆福笑着说,搬新家后过上了新生活

韩庆福笑着说,种了一辈子田,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住进新房后,村委会还给村民们组织了各种就业培训,建筑类的、手工艺品、厨艺等培训,让村民至少掌握一项技能。

2016年秋天,韩银春在结对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的多年积蓄,咬牙买了一辆微型小卡车,从昭通运输煤炭到石门乡集贸市场上卖,还在新居开起了新营苗寨第一家超市。

现如今,超市是韩银春的母亲在管理,生意不错,而韩银春则在云南建筑工地当上了包工头。

近年来,石门乡按照“8 x”方式推进山地特色小集镇和老集镇风貌整治项目建设;规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寨及六条道路沿线新农村建设石门乡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新营苗寨也搭上了顺风车。

威宁新营苗寨(新营苗寨的新生活)(7)

新营苗寨是石门乡着力打造的3个特色民族旅游村寨之一

新营苗寨是石门乡着力打造的3个特色民族旅游村寨之一,全寨设计结合石门坎当地特色,融入苗族风俗文化元素,紧密围绕“宜居宜游宜商”理念,打造出既体现苗族文化风貌,又彰显现代建筑文化气息的风情民族小寨。

“随着来苗寨观光的游客增多,我家的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每天平均都有数百元的毛收入。”朱正芬高兴地说,她家依靠小卖部和儿子的收入,及养猪场的分红,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新营苗寨的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记者:彭典 李思瑾

视频:徐昆

图:陈鹏

编辑:罗亚楠

责编:林萌

编审:彭奇伟 王幸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