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被颁发了什么奖(抗日老兵庹长发)
抗日老兵被颁发了什么奖(抗日老兵庹长发)做着最苦的劳役,吃着掺了沙石的食物,冬天只发一件薄衫,病了就拿张草席将人一卷扔进乱葬岗,能不能活下来全靠天意。因饥饿或疾病走不动路的会被活活打死,这样就免除了行军路上还要扛他们的麻烦。庹长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征兵的。抓来的壮丁是军营生活中的最底层,生活用度在军营里的标准都是最低等。即便是这样,国民党官员内部腐败,克扣军饷。发给“壮丁”的军饷一层层克扣下来,导致他们普遍都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1924年,庹长发在四川彭水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出生。因为家境贫寒,庹长发便早早地就出来干农活、放牛,想要为家庭减轻压力。但即便如此,家境仍没有好转,就连庹长发的母亲手指生了疮都没有钱医治,以致最后不得已被截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大幅扩编,举国上下进行征兵。但征兵却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征兵而是“抓壮丁”。这些壮丁不是被连哄带骗哄过来的,就是被一群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用枪抵着头压过来的。
2015年,彼时全国民间都在私下悄悄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关怀老兵活动。邵阳县的一位义工听说自己家乡的黄泥村就有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的老兵,现今已经九十岁了,得知消息的义工连忙带人去慰问这位老英雄。
得知消息的义工连忙带人前去慰问这位老英雄,本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一次慰问,谁知竟得知了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
这位老兵名叫庹长发,出生于四川彭水县。庹长发一生无儿无女,生活在一位易姓人家中。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户人家和庹长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却待庹长发比之亲父都过之不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十年生死相依
1924年,庹长发在四川彭水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出生。因为家境贫寒,庹长发便早早地就出来干农活、放牛,想要为家庭减轻压力。但即便如此,家境仍没有好转,就连庹长发的母亲手指生了疮都没有钱医治,以致最后不得已被截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大幅扩编,举国上下进行征兵。但征兵却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征兵而是“抓壮丁”。
这些壮丁不是被连哄带骗哄过来的,就是被一群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用枪抵着头压过来的。有钱有势的花点钱就逃避了征兵,被抓来的就只有穷苦人家的孩子。
抓来的壮丁是军营生活中的最底层,生活用度在军营里的标准都是最低等。即便是这样,国民党官员内部腐败,克扣军饷。发给“壮丁”的军饷一层层克扣下来,导致他们普遍都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做着最苦的劳役,吃着掺了沙石的食物,冬天只发一件薄衫,病了就拿张草席将人一卷扔进乱葬岗,能不能活下来全靠天意。因饥饿或疾病走不动路的会被活活打死,这样就免除了行军路上还要扛他们的麻烦。庹长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征兵的。
1938年,年仅十四岁的庹长发在山上割草喂牛时,被村里来抓壮丁的国民党军队发现。庹长发见势不对想要逃跑,但对方人多势众,庹长发就这样被抓进了军营。
但幸运的是庹长发并没有经历和平常普通一样的壮丁对待——不是被征兵的虐杀,就是病死荒野。他平平安安的在军营生活到了二十五岁,是因为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易祥。
易祥出生富贵,是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的学生,隶属于18军11师31团,在国民党中任职一名低级军官。
易祥看着只有十四岁的庹长发年纪太小了,心生不忍,本只是想对庹长发好点。但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庹长发人又忠厚老实,便将庹长发收到了自己门下,做了自己的勤务兵。
有了易祥照顾的庹长发, 在军营中生活的如鱼得水。那时候即便是庹长发在家中时,也常常难以吃上一顿饱饭,但在易祥这里,庹长发不仅顿顿能吃上饱饭,衣服也都是顶好的军装。庹长发在后来时也常念叨易祥:“对我好,关心,不骂人,不打人。”
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易祥也在战场上救过庹长发的命。庹长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忆十分深刻,他记得死了很多人,有国民党的官兵也有日本的,还有共产党的。等到战争结束后,他们在雪山上足足挖了三个大坑才能把尸体全扔完。
庹长发识字不多,没什么文化,性格有些内敛,不善言辞,但易祥都对他的好他始终默默地记在心里,希翼有一天能报答易祥。
谁也没想到,十年的时间竟如此短暂,而庹长发一直想要报答易祥的机会也悄悄来临。
1949年,国民党战败准备撤退到台湾。彼时国民党各个高级军官都有些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易祥这个没什么实权的低级军官。
按照易祥的军衔,他只有两名随军人员一起撤退到台湾的资格。易祥本想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一起走,但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仅有一岁多,另外一个才刚刚几个月大。如果带着妻子孩子,就只能带走一个孩子,而另一个就要独守在大陆。
易祥的妻子难以割舍孩子,于是便决心要留下来。易祥无奈,但又不放心妻儿的安全,便想到了一直跟随自己的勤务兵——庹长发。只有庹长发,易祥才能够放心地将妻儿托付。
易祥找来庹长发,将事情缘由告诉庹长发并承诺,等到台湾的事宜安排稳妥,便会带着人来接妻儿,到时庹长发可自行离去。
这在庹长发眼里是信任的象征,便对易祥敬了个礼,郑重地接下这个命令承诺道:“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嫂子孩子,直到你回来。”
忠心守候六十六年
于是庹长发跟着易祥的妻子——陈淑珍,和他的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按照易祥留下来的地址来到了湖南省邵阳县黄亭市镇黄泥村。在这里,庹长发也见到了易祥年迈的父亲。此后,庹长发便留在这里照顾着易祥的父亲和妻儿。
那时候村落邻里之间大多都未曾念过什么书,民风彪悍。理解不了庹长发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丝毫不求回报的就去照顾另外一家人,为了保住嫂子的声誉,避免村子里的人说闲话。
庹长发住进了易祥老家房子旁一间阴暗潮湿的危房,房子很小,只有几片瓦房,墙体也有些倾斜,看起来似乎马上就要倒塌。
但这些庹长发都不在乎,他只在乎是否自己能够完成易祥的任务,照顾好嫂子孩子,保护好嫂子的名声。
在那时,因为庹长发的国民党士兵身份,遭受到了不少的排挤和欺负。庹长发也曾托人捎信到自己的老家重庆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但家人经历过战乱,后又几经更迭,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得知到这个消息的庹长发,从此以后陪在嫂子和易祥的孩子身边
易祥在到了台湾的第二年便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和五十块大洋,但彼时正值土改,因着易祥的身份问题引来了不小祸事。易祥的父亲被打得浑身是伤,就连易祥的妻儿也受到了一定的虐待。
于是易祥的父亲让易祥如非必要不要再寄信了,只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此易祥便再也不敢轻易往家里寄信了。
这之后不久便开始分土地,因为易祥的父亲是个落魄地主,分不到什么好东西,连耕地的牛也分不到。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全家的农活只有庹长发一个人能干得,于是庹长发便整日就在田地里耕作,有什么吃的都先紧着家里的老人小孩,自己就挖一些野菜充饥。
易祥的妻子是富贵人家的女儿,还曾念过书,是个大学生。刚到黄泥村时,连火都不会烧,做饭也是现学的,一家人的生活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过了下来。
1957年,易祥的大儿子易浩光到了读书的年龄。但因为家境贫困,易浩光十岁时都还没有一双鞋子穿。于是庹长发便将自己的解放鞋脱了下来,怕鞋大就用稻草塞满了给易浩光穿。而自己只能光着脚去做农活,脚上就这样长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茧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庹长发到处找食物,找来的食物都给了易家人,自己却去啃树皮。后面甚至还有一次差点被人打,陈淑珍哭着对易祥说:“你走吧,别管我们了。”
庹长发看着嫂子和尚且年幼的孩子不放心地说:“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走呢?我答应过兄长要照顾你们的!”
在易浩光的生命中,庹长发就承担着一种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的角色。
据易浩光回忆说,有一次家里来个一位买猪的,付钱时想要压价,竟还凶狠地和他吵了起来。一向从不动怒的庹长发发了狠,挥起拳头就朝买家吓唬,吓得买家当场就跑了。
即便此时易浩光已经三十岁了,但庹长发仍然给了易浩光满满的安全感。
1979年时,家里收到了一封易祥的信。在信中易祥写道“淑珍,我对父母没有尽到半点孝道,对你与两儿亦未尽到责任,这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
收到来信的陈淑珍告诉了易祥近些年来所发生的一切,又得知庹长发仍旧遵守命令为自己守护家人时,易祥心中再也忍不住愧疚放声痛哭。
后来易祥又在信中写道自己已经在台湾有了家室,希望庹长发能和自己的妻子结为连理,但却被庹长发拒绝了。在庹长发的心中,嫂子就是嫂子,自己怎么能和嫂子在一起呢?
在陈淑珍和庹长发的相处中,庹长发一直叫陈淑珍“太太”,一直克己复礼。而陈淑珍也让自己的孩子叫庹长发“满满”,这在当地方言里是自己父亲的哥哥弟弟才能这样叫的,是叔叔的意思。
易家人也拿庹长发当自己的亲人,也没曾想过让庹长发离开易家,但一直到易祥快要去世给家里人寄了一封信,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
几度寻亲,落叶归根
易祥去世前曾嘱托儿子们要替庹长发寻亲人,就这样,易家人开始想着为庹长发寻找亲人,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易浩光按照易祥的嘱咐向庹长发老家寄了信,但却没有收到任何回信。
后来易祥在台湾的女儿也曾来大陆去探望庹长发,易祥的女儿对庹长发说:“我是代表爸爸来探望您的。”
庹长发此时已经年迈,声音虚弱但仍难耐激动地说:“长官当年对我很好,从来不打骂我,他去了台湾,安排我留下来保护家眷,我要听从长官的安排。”
易祥的女儿告诉庹长发,自己的爸爸一直在心中很挂念他,他已经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当年的任务,这句话给了庹长发莫大的安慰。
是啊,一个任务完成了六十六年,几乎耗尽了自己人生的一辈子。
庹长发在得知易祥走后很难过,但他却从不轻易表现出来。只是易浩光有时候会看见庹长发背着大家偷偷抹眼泪,干瘪的眼光中泛出晶莹的泪珠,易浩光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是因为庹长发思念自己的爸爸易祥。
没过多久,易祥的妻子陈淑珍便去世了,在临走时陈淑珍也同样嘱托他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孝顺庹长发。此时庹长发已经八十八岁了。
八十八岁的庹长发终身未婚,一辈子就为了那一句承诺,守候了易祥一家整整六十六年。到后来,易祥走了,陈淑珍也走了,易祥的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
庹长发一辈子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总是怀念着,年幼时就相伴的哥哥弟弟。虽然只有幼时相处的短短十四年,但这在他的人生中却是不可磨灭掉仅有的和家人相伴的甜蜜回忆。
而易祥的孩子也从未放弃过为庹长发寻找亲人,可迫于环境问题,始终苦寻无果。时过境迁,庹长发的亲人早已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又因为战乱,许多地方的地貌已经改变,庹长发儿童时记忆中的地方或许已经改变,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地方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2015年,事情出现了转机,当地的志愿者开展关爱老兵的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庹长发是抗日老兵时,便立即派人前来慰问。
前来的慰问的志愿者在探望的过程中得知了庹长发的故事,深受感动,便将庹长发的故事上报了媒体。经过媒体报道,举国上下都为庹长发的故事感动。
易浩光曾在媒体前这样说过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在他眼里,像易祥这样忠义的人,纵观中国整个历史,这样的人也极为罕见的。
当记者们采访庹长发,询问庹长发还有什么愿望时,庹长发终于说出了一直压在内心的愿望,他眼眶突然蓄满了泪水,颤颤巍巍的说出了那句“我想回家。”
就这样,在全国网友和媒体的力量下,他们很快就找了庹长发的亲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庹长发的哥哥和弟弟先后就已经去世了,找到的只有还活着的侄子。
庹长发的侄子告诉庹长发,庹长发的哥哥和弟弟一生从未放弃过寻找他,哪怕就剩下了一具尸体也要带回来,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也都没有找到庹长发,最终抱着遗憾去世。
但是现在找到了,庹长发的侄子相信自己的父亲泉下有知也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乡的庹长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父母的坟前祭拜,但因为此时的庹长发身体已经太虚弱的了,所以就由庹长发的侄子代劳。
就在回到家乡后的三个月,庹长发与世长辞,结束了他的一生。
结语
在庹长发为长官易祥照看妻儿的六十六年间,他有许多机会能选择离开。不论是一九四九年的时候,还是土改要遣送他回家的时候,在后来的无数个瞬间,庹长发都有机会选择离开。
但是他没有,他始终没有选择离开孱弱的嫂子和年幼的孩子。是什么支撑着庹长发坚持走完的这六十六年呢,在他无数个可以离开的瞬间,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是那些年和长官易祥在一起十年的点点滴滴,还是易祥将妻儿托付给他时信任的目光呢?
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但就像易浩光说的那样,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够像庹长发这般忠义的人也十分罕见。
从前我们讲忠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云长,但庹长发衷心护嫂六十六年,他的忠义和关云长的忠义一样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