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是时候为曹操正名了。《后汉书》也曾评价曹操是安天下者。曹操在治国、文学、军事上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比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这意思是说,曹操武力雄冠天下,精通申商的法家之术(商是商鞅,申是申不害,先秦时期法家人物),熟知韩、白的奇谋(韩信和白起),能够依据手下人才的能力来授予官衔。还有,曹操在感情上极其豁达,不计旧怨(指张绣,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后在官渡之战前听贾诩之言投了曹操),终于得以建立千古帝业。

在很多艺术作品里,曹操的口碑可不怎么样。

吴宇森导演电影《赤壁》里的曹操,就是个好色、自大、挑起战事的罪恶之人。《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个奸诈、残忍、多疑的小人,是众人口中的“曹贼”。

可实际上,在曹操生活的东汉末年,正是天下大乱、烽火连天、群雄并起的年代,割据势力之间你争我抢、尔虞我诈。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看,谁也不能说谁更卑鄙无耻与奸诈。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保持中立的学者也不是没有,但这些评价都是大家不能经常看到的。

比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这意思是说,曹操武力雄冠天下,精通申商的法家之术(商是商鞅,申是申不害,先秦时期法家人物),熟知韩、白的奇谋(韩信和白起),能够依据手下人才的能力来授予官衔。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1)

还有,曹操在感情上极其豁达,不计旧怨(指张绣,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后在官渡之战前听贾诩之言投了曹操),终于得以建立千古帝业。

《后汉书》也曾评价曹操是安天下者。曹操在治国、文学、军事上的贡献都是可圈可点的。

是时候为曹操正名了。

曹操虽位高权重,但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之英雄”。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的《曹操》,以深厚的历史研究为依托,以小说为表达方式,写出了曹操为臣、为王,南征北战的一生,也刻画了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一面。

这本小说将彻底撕掉小说《三国演义》贴在曹操身上的奸诈标签,使其个性更加立体、饱满而真实!

01.少年曹操顽劣淘气,谋权交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名吉利。孩提时期的曹操,还有个绰号叫“阿瞒”。“瞒”,就是“欺骗”之意,因为他自小就以骗人上当为乐。

据史料记载:“曹少时多顽劣,好走马、好斗鹰,好权谋,呼朋唤党,欺压四邻。

可见,曹操年少时的表现,和纨绔子弟没有什么不同。他和现在的问题少年一样,没少让父亲曹嵩头疼。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年少时很机灵,而且还有一些城府,但他的聪明劲却没有用对地方(不治行业),整天行侠游荡。

曹操的叔父见曹操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操心得很,多次向曹嵩告状。毕竟,在那个盛行株连的年代,家族中如果出现行为不端的人,可能会牵连到所有的族人。

每次被叔父告状,曹操免不了会被父亲训斥。为了不让父亲再听信叔父的话,他还施展了一次离间计。

有一次,曹操在路上遇到叔父便立刻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叔父问他怎么了,曹操说:“卒中恶风(即癫病)。”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2)

叔父连忙跑去告诉曹嵩。曹嵩大惊,立刻前去路边,却见曹操安然无事。曹操说:“孩儿犯了癫病?哪有此事?叔父这是无中生有⋯…”

之后,曹嵩不再轻易相信弟弟的话。而没人约束的曹操,从此也就变得更加地放纵了。

就是这样一个顽劣不堪的少年,在成年后的表现却让人惊异。

或许,正是少年时擅长的走马、谋权、呼朋唤党为他之后的东征西战、建立千古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连国学家易中天在《易中天读三国》中,都说:“看到了曹操我们就知道了,孩子小时候还是淘气点好,这样能有大出息。”

02.青年曹操刚直不阿,一心为民

曹操二十岁时,便担任了洛阳北部尉,是一位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的好官员。他到任之后,凡是违法乱纪之人,不管是不是豪强官吏皆就地正法。

公元177年秋,曹操23岁。宦官蹇硕的叔父违背宵禁令,擅自在夜里出行,曹操将其捉拿,秉公执法当即杀之。

也正是因为此事,曹操被明升暗降贬出洛阳,任顿丘(今清丰)县令(相当于小县长)。

那些年,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族开始豢养私人武装。曹操也十分重视自家的“部曲(部队)”操练,时不时地翘班回家乡视察家族部队的操练情况。

正是因为曹家的部队训练有素,也保护了当地的百姓不被军阀骚扰,独得一方安宁。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在人生中最低落的时刻,他想的不是自己的事业,而是天下苍生。

三十岁的曹操,他的理想不再是“率十万众,横驱漠北”了。他的眼光,不再限于一州一地;他的胸怀,已经不受汉帝国的牵制。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3)

公元192年,曹操37岁。他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役,在与黄巾军作战时,一边打仗一边谈判,硬是说服数十万黄巾军投降,不杀一人,从降卒中挑选精锐数万。

凭此战功,他被提拔为了济南相。到任之后,曹操依旧不畏权贵,严厉打击那些为害一方的官吏,而且还禁止了当地许多不良风俗。

在曹操的治理之下,州郡治安大大改观,那些作乱贪赃枉法之人纷纷逃到了外地。

不得不说,青年时期的曹操是血气方刚的,他一心想建功立业、做一个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可在那样一个你死我活的乱世中,这一抱负实在太难实现了。

03.中晚年曹操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公元196年,曹操42岁。汉献帝刘协费尽周折、狼狈不堪地回到早已被董卓烧成废墟的洛阳。

此时,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征讨诸侯,获取了极其有利的政治优势。这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也是走得最好的一步棋。

东汉末年,由于经常发生兵变,加上董卓之乱引起的军阀混战,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为了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曹操效法战国时秦国的农战强兵之策和西汉初年的屯田制,发布了屯田令。

在屯田令推行的当年,曹操就得谷百万斛,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还把许昌打造成了人民丰衣足食之地。

曹操心中真正的英雄(在毁灭中重生的人)(4)

中年曹操在经历数度沉浮之后,终于摇落身上的浮躁轻狂,真正成为一个运筹帷幄、气吞八方的政治家。

他这一辈子其实没有多少清闲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兵。

从正史资料中统计的数据来看,曹操享年66岁打了67次大仗(小冲突还没算)。在他64岁时,还亲率大军压境,远征汉中。

在大大小小的战场中,曹操总是亲临战场,死里逃生十多次,遭遇三次叛变、两次暗杀。在赤壁战场以及华容道上,曹操两次险些被大火烧死,全靠手下拼死相救才得以脱险。

纵观曹操的一生,更多的是创业者的艰辛和人生的坎坷,他前进的道路上,遍布刀光血影。在三国历史中,没有人的经历比他更曲折。

毁掉一个人很容易,而在毁灭中重生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应还曹操一个清白。

《曹操》的作者陈舜臣,用凝练的笔触,描绘了曹操辉煌的一生。也描绘了这个群雄并起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读懂了曹操,便读懂了三国历史。

往期精彩:

《观念图志》:性学开山鼻祖40岁便已无性,却著有“性学三论”

梁晓声《父亲》:拿什么原谅你,我那简单粗暴、愚昧又专制的父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