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峰仪道:“我知道你为什么愿意永远长不大。”小寒道:“你嫌我做作?”故事由一场热闹的生日派对开始,主人公许小寒20岁了。20岁,青春正好的时候,可谁能想到这个姑娘正陷于一段不伦恋中,无法自拔呢。和自己的父亲相爱了,这个让许小寒和自己父亲都羞于启齿的秘密终于在过完这个生日慢慢被挑开了。峰仪拉住她的手笑,将她向这边拖了一拖,笑道:“我说,你对我用不着时时刻刻装出孩子气的模样,怪累的。”

文/慕言情 图/网络

经常看到有些女孩爱上跟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男人,这些女孩中多数被认为有恋父情结,才女张爱玲亦如是,《心经》这篇小说里,张爱玲对父爱的渴望可以说是显露无疑。

张爱玲的笔下一贯是荒凉,这依然是一个让人觉得压抑的故事。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1)

01.

故事由一场热闹的生日派对开始,主人公许小寒20岁了。20岁,青春正好的时候,可谁能想到这个姑娘正陷于一段不伦恋中,无法自拔呢。

和自己的父亲相爱了,这个让许小寒和自己父亲都羞于启齿的秘密终于在过完这个生日慢慢被挑开了。

峰仪拉住她的手笑,将她向这边拖了一拖,笑道:“我说,你对我用不着时时刻刻装出孩子气的模样,怪累的。”

小寒道:“你嫌我做作?”

峰仪道:“我知道你为什么愿意永远长不大。”

小寒突然扑簌簌流下两行眼泪,将脸埋在他肩膀上。

峰仪低声道:“你怕你长大了,我们就要生疏了,是不是?”

小寒不答,只伸过一条手臂去兜住他的颈子。峰仪道:“别哭,别哭。”

是的,20岁的小寒开始在害怕长大了。

因为她一直都知道爱上自己的父亲是违背伦理的,她之前所有的肆无忌惮不过是因为她还小,可以以一个女儿爱向父亲撒娇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畸形爱恋。

可女儿终究是女儿,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她还能再那么顺其自然地拿手指在父亲鼻子上滑上滑下显娇嗔吗?会不会随着自己长大,父亲就不让自己爱他了呢?

于是她故意引喜欢自己的男同学向自己表白要让父亲吃醋,还对自己父亲说一生一世都打算不离开他,果然父亲说怕她白耽搁了自己,不想她牺牲自己,准备把她送到她三舅母那里去住些时间。

小寒急了一下,大概是因为三舅母这个人触及了她的安全感,因为此前父亲曾跟她说过她刚生下来的时候,算命的说她克母,原本是打算把她过继给她三舅母的,是她母亲舍不得才没有送走她。

大概也是因为算命的这个说法,许小寒母亲虽然没送走她但是日常生活中跟她也不太亲近吧,不然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年在她们母女感情如此淡薄,而父女之情却好得生出了腻。

而且,在他们家不仅母女感情淡薄,许小寒父母的感情也随着冗长的日子日渐淡化,慢慢一点儿也不剩。而父母感情的淡化,许小寒是很大的一个因素。

小说中有这么两句关于父女的对话:

小寒道:“她老了,你还年轻,这能够怪在我身上?”

峰仪低声道:“没有你在这儿比着她,处处显得她不如你,她不会老得这么快。”

许小寒曾说过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儿崇拜性。很显然,她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崇拜,而且她长得也很漂亮,令人不安的美貌和对父亲过分的依恋终究是引发了一场不伦的父女恋。

在这之前,他们总是在行为举止上情不自禁,但是互相都压制着不敢说出口。也是,这怎么能说得出口。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2)

02.

这注定是一场不能有结果的畸形恋爱,父女俩夹着违背伦理的羞耻和不安,日子想必也是过得非常煎熬,必须得结束却又舍不得结束。

如今许小寒父亲突然要让她去三舅母那里,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结束俩人的不正常关系了。

虽然安全感受到了威胁,但是许小寒知道父亲早就不爱她母亲了,也自信于他不是会出轨的男人,依着父亲多年对自己的宠溺,她觉得父亲不会真的放弃自己。

但这一次的结果让她措手不及,她万万没想到父亲和一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女同学段绫卿在一起了,甚至为了逃避她还搬出去和段绫卿同居了。

许小寒再也无法克制,她又哭又闹地把对父亲的爱堂而皇之地说出口:“你看不起我,因为我爱你!你哪里有点人心啊?你是个禽兽。”她甚至是扑到父亲身上,打他,用指甲抓他。

但父亲还是走了,以同时伤害她和伤害她母亲的方式,扬长而去。

同时,父亲对小寒的越过父女之情而产生的非正常的男女之情也在这一次显露无疑,不然他没有必要非得挑一个长得和许小寒很像的恋爱对象来摆脱对许小寒的爱。

许小寒留不住父亲,开始冲着自己母亲发脾气,她怪母亲不想办法阻止父亲离开,还嘲讽母亲是帮着父亲和段绫卿来给自己报仇,最终由母亲的一巴掌给打清醒了。

其实,许小寒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能够隐忍克制的人,这些年来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早就觉察到许小寒对父亲的异常心理,比如她三十岁以后,偶然穿件美丽点的衣裳,或者是对许小寒父亲露出一点儿感情,徐小寒就笑她……

只是她虽然惶恐,但是她依然不敢相信,毕竟在她眼里,许小寒不过还是个天真的孩子。

如今,许小寒的歇斯底里和对自己的口不择言终于逼着她彻底相信了,她必须阻止这场闹剧的严重化,所以她冷静地安抚许小寒,告诉她:“你爸爸不爱我,又不能爱你。”

不能爱,许小寒自己也一直明白的,只是她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如今母亲这么一说,她终于能够试着接受,她在母亲的安排下去了三舅母那里,那个原本可以让她不会跟自己父亲有情感纠葛的地方。

而她母亲告诉她会一直在家里等她回来,她抱着母亲哭了,她终于意识到是她将她父母之间的爱慢吞吞地杀死了,她内疚自责。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虽然这一切还不算太晚,他们都得到了解脱的机会,可是故事的续写该如何呢?

父亲为了摆脱不正常的父女恋不惜伤害自己妻子,拿一个无辜的女孩子做替代品,他以后的日子难道就能心安理得了吗?许小寒的余生究竟又有多少日子要拿来冲刷这段阴影?他们三个人中牺牲最大的母亲,又该怎么安抚自己呢?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3)

03.

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违背伦理的故事呢?因着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大都有原型,综合张爱玲的家庭情况,我想她这大概也是在写她自己吧。

张爱玲出身贵族世家,却不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因为夫妻两人三观不合,张爱玲的母亲便抛下年仅三、四岁的儿女,陪着小姑子远走欧洲游学,很少回来。

张爱玲带着对母亲的怨恨和父亲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尽管她的父亲是个浪荡子,吸食鸦片,穿梭于妓院,但也给过她一阵子的宠爱,他会给她的小作文作批语,会在人前炫耀女儿的小小才华,也给她讲诉自己浪荡随性的生活里的小故事。

母爱不存在,父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导致了张爱玲后面对继母的抵触,她不能允许有人来分走父亲对自己的爱。

可是继母还是来了,而且经常虐待她,更可怜的是有了继母之后,父亲真的不爱自己了,甚至会在她和继母有矛盾时选择毒打她这个女儿,并把她关起来。

张爱玲最后的遗嘱(一个女儿和亲生父亲相爱的荒唐故事)(4)

被母亲抛弃,仅有的一点儿父爱也突然没有了,这对一个小女孩说得是多大的心理创伤。

而《心经》中许小寒对父亲的畸形爱恋,我想就是张爱玲现实中对父爱极度渴望却最终不能再拥有的一种心理寄托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恋父情结”,这在张爱玲连续两段婚姻都是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也可以看得出来。

据心理学家分析,一般情况下,父女相依为命的家庭,或者父女感情好,和母女关系冷淡的家庭,容易发生女儿过分依恋父亲的现象。

张爱玲是在继母进门之后才和父亲关系变糟的,此前的她完全符合这“恋父情结”的特点,而且曾经拥有又突然失去最是让人意难平,张爱玲渴望再拥有原本完全属于自己的父爱也合情理。

所以,她把自己的恋父情结和所需要的安全感结融入小说故事里并去违背世俗地夸张化,不过也是在书写和涂抹自己的伤口而已。

许小寒再怎么不被理解也还有她的母亲愿意包容她,可是张爱玲什么都没有,那一段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已经嵌入她孤独的生命里。

如果说一定要深究张爱玲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我想除了靠文字抒发试图疗愈自己,她应该更想要向世人表达的是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关爱,不然一旦孩子有了心理问题,有可能一生都走不出来。

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