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全民健身活动计划(成都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力)
成都市全民健身活动计划(成都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将在成都举行还有95天成都接力,全球体育盛宴进入大运时间大运有我,再掀成都全民健身新热潮现在,全球体育焦点已从北京转移到成都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
中国代表团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成都高中生,“小栓子”苏翊鸣在冬奥会比赛中
冬奥之火,点燃冰雪运动“蔓延”火种
成都接力,全球体育盛宴进入大运时间
大运有我,再掀成都全民健身新热潮
现在,全球体育焦点已从北京转移到成都
还有95天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将在成都举行
大运会释放出的无限机遇
让这座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
赛事名城的缤纷色彩、运动魅力
将向全世界进行展示
成都全民健身事业
乘着冬奥、大运东风,健康向未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近期,成都市委市政府也明确,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结合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科学供给。
经成都市人民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3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该《实施计划》由市体育局牵头编制
在全国率先提出“三级健身圈”概念
到2025年,全市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
同时,成都还将以“五大赛”为契机,以“名赛”带动“民赛”,引领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让赛事名城建设成果及时服务城市、惠及市民。
PART.01
晒成绩:
成都全民健身交出高分答卷
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入围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拿下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全国第一,获评“最具运动活力城市”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成都在做大全民健身品牌,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1年,成都在全民健身服务工作上,同样交出了满意答卷。
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500万人次,接纳市民健身人数提升25%;
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962场次,比目标高出1900多场次;
国民体质监测人数超12.4万人,市民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3.15%,连续6年稳步提升。
去年7月,市体育局全国首发《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对家门口运动空间的类型和建设标准给出阐释和指南。
今年1月,发布了新版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新增、升级15项功能,收纳各类体育场馆达3300个,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
同时,持续优化完善“成都市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发布渠道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惠及人次超4500万。
而本次发布的《实施计划》,则为成都人描绘了一幅健康向未来的美好运动蓝图。接下来,还有一大波“健身福利”在向市民狂奔而来。
PART.02
今后健身更方便,
亮点有这些
1 |
基本建成“5分钟便捷健身圈”“15分钟功能健身圈”“30分钟品质健身圈” |
2 |
每个社区(村)至少建成1个“社区运动角” |
3 |
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处,各区(市)县新建或改建符合国家、省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不低于3个 |
4 |
打造一批“运动场即摄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场馆 |
5 |
大力开展“三大球”等市民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活动 |
PART.03
《实施计划》解读:
全国首提“三级健身圈”
《实施计划》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工作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
在总体要求所涉发展目标方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运动空间布局更优、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更精、市民健康素养更高,基本建成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的总体目标。
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具体提出了实施市民场地设施补短板、健身活动品牌推广、科学健身指导提升、优质体育产品供给培育、都市健身圈协同发展“五大行动”,共计20条举措,确保到2025年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计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三级健身圈”,分别旨在侧重健身设施全域覆盖、运动项目场地设施配比优化、体育专业运动场景体验更佳。即:
在社区层面,建设方便快捷、举步可就的“5分钟便捷健身圈”;
在街道(乡镇)层面,建设功能齐备、类别齐全的“15分钟功能健身圈”;
在区(县)级层面,建设服务优质、配套完善的“30分钟品质健身圈”。
全民健身,让更多的大众参与才是核心。为此,《实施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做响“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开展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推广足球冰雪等重点项目,促进赛事与健身活动配套开展以及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重点发挥“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乡村运动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品牌引领作用,完善办赛机制。
成都还将实施“蓉城市民冰雪运动推广计划”,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发展。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将加大“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力度,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标准化服务流程,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健身福利”。同时,鼓励各区(市)县依托本级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
PART.04
“大运有我”,
成都人的体育黄金季来了
办好大运会,当好东道主,建好幸福城。成都大运会已经进入全面冲刺之际,市民“大运有我”的主人翁意识正积极体现,全民支持大运、参与大运、共享大运的氛围热烈。在这方面,《实施计划》具体提出了以“名赛”带动“民赛”。
包括以“五大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为契机,提升市民观赛体验,增强市民健身意识。加强各级全民健身活动与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节庆活动的有效衔接和配套组织,以“名赛”带动“民赛”,引领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推动形成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互促互进的良好发展局面。并通过高水平体育赛事培育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组织者、志愿者并鼓励其投身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
事实上,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世界青年大学生展示青春风采的盛会,也是全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今年,成都将有一大批“大运有我”市民活动举行,其中不少都与全民健身有关。
以2月下旬开启一直持续到6月的“大运有我”市民体育嘉年华为例,就包括大运会18个比赛项目互动体验、成都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都市楼宇“运动汇”、成都市蓉漂体育季、成都市大运场馆惠民健身周等全民健身活动。同时,还有“科学健身指导”进社区,开展“大运社区达人”征集选拔等社区活动。
另外,根据去年6月发布的《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大运场馆,将在做好场馆设施器材保护的前提下尽量对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满足市民健身需求;院校所属大运场馆除开展院校教学、训练、活动外,将面向师生开放使用。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属于成都人自己的体育“黄金季”
来了!
记者:蒲囝
编辑: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