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除了宝玉、黛玉二人的感情线描写之外,第二十七回中,“贾府气运线”的场景描写,也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曹师笔下,感情线和气运线在这一回中纠缠往复,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1)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2)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3)


红楼梦第十六至二十回的阅读感悟(读红楼梦学写作31)(4)

除了宝玉、黛玉二人的感情线描写之外,第二十七回中,“贾府气运线”的场景描写,也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曹师笔下,感情线和气运线在这一回中纠缠往复,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从时间顺序来看,这一回以感情线开头,以感情线收尾,两段文字里人物、场景均以苦情悲切为主,尤其结尾的“葬花吟”,更是以一曲之力,确定了全书基调。黛玉葬花、埋香泣冢,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也是第二十七回的最后一个场景。

美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贝尔(James Scott Bell),在他的畅销书《这样写出好故事》(Write Great Fiction: Plot & Structure)里,特别提到了一种小说结构:十分稳定的三幕结构。开头进入中段(从第一幕到第二幕),再从中段进到结尾(从第二幕到第三幕),这中间的情节转折点,可以看作是“无法折返的门”,这两道门,代表主角们已经被文字背后的力量,推动着离开了自己原来所处的位置,离开舒适区,进入了全新的不可预知的一方天地。对于《红楼梦》来说,这第二十七回,就是从开头进入中段的“第一道门”。越过这道门,意味着《红楼梦》的故事,由此进入全新阶段,大观园里的人、物、景,都已无法再回到从前。

在贾府气运线方面,曹师用大量笔墨,设计了四个场景。重点描写三个人物:红玉、探春、宝钗。

场景一:芒种节。

主要介绍节日背景,烘托贾府气象。

这个场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芒种节的名词解释。曹师仅用五十六个字,极其简约地介绍了“芒种节”是“尚古风尚”,“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因为“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这段文字,是《红楼梦》中比较少见的纯背景描述文字。

众所周知,曹师是个非常渊博的人,但他在自己的文字里,几乎从不发表大段的“科普”。反观当今的各路大神,却恨不得只靠度娘就能写出六七千字,文字效率和节奏,对这些人而言,完全就是讽刺。网文横行的时代,一切都是为了字数和订阅。比如,当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某某密码》,硬生生地写成了一套百科全书。

曹师在这个场景的第二部分描写大观园胜景。以一句“闺中更兴这个风俗”起头,写大观园“**满园中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这段话也从侧面描写出自元妃省亲之后,大观园内日常生活的一应用度,不仅没有缩减节约,反倒更加铺张靡费,为后文贾府快速衰败埋下伏笔。

场景二:“宝钗嫁祸”

先写众人玩耍,独不见黛玉,于是迎春先开口闻询,宝钗自告奋勇,要去找黛玉“闹了他来”。这一小段文字,曹师下笔如有神助,各色人等,分毫不乱。迎春一句“好个懒丫头”、宝钗的“你们等着”,语气浑然天成,读者几乎能感觉到二人的呼吸近在咫尺。

接着曹师安排宝钗一路从从容容,不急不躁,跟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说完话,才“逶迤”来到潇湘馆,结果发现宝玉已经捷足先登。宝姑娘思前想后,决定不进去打扰宝黛过二人世界,便想要折返。结果,路上却发现了一只“大如团扇”的蝴蝶,由此一路追逐来到了滴翠亭,给曹师做了一回免费的“隔墙有耳”道具。通过宝钗,读者听到了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再度加深了对红玉的印象。然后曹师安排宝钗一面评价对方“奸淫邪盗有心机”,一面又担心自己被二人发现,便想出了“嫁祸江东”之计,堂而皇之地拉黛玉下水,自己安然脱离险境。

这个场景总体描写层次分明,信息量庞大。然而,从成功“嫁祸”这个结果回头再看这一段文字,反倒令人觉得不像出自曹师原笔。宝钗、红玉在本书之前的章回中表现出来的都是心机过人,精细谨慎,像这种被人三言两语即骗过的情形,发生的概率极低。结果这次,不仅发生了,而且还两个人都深信不疑:宝钗相信自己已经骗过了红玉,红玉则对宝钗所说确信无比,没有产生任何怀疑。萧遥认为这一点,与二人的性格不甚相符。

滴翠亭偷听事件的最后,曹师又再次通过红玉和坠儿的交谈,侧面描写“底层群众”们对黛玉同学的印象:“爱克薄人、心里又细”。

场景三:凤姐抬举红玉

这个场景篇幅很长。曹师先从凤姐给红玉分派任务写起。红玉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完成,却不见凤姐。寻找凤姐复命途中,红玉被小辣椒晴雯抢白数落,却毫不示弱,不卑不亢地为自己辩驳,凸显精明强悍本色。

这一段,其实也是曹师夹叙晴雯,通过与红玉的对答,补出晴雯的心态。

小插曲之后,红玉找到凤姐交差,凤姐很是喜欢。曹师又安排红玉从容精准地复述平儿的回话,让凤姐更加认可红玉,赞她“说的齐全”,不像“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凤姐因为意外发现红玉是可用之人,高兴地要认干女儿,结果红玉“扑嗤一笑”,自陈出身,进一步拉近了与凤姐的关系。有勇气在凤姐面前扑哧一笑的底层下人,并不多见。

这一系列文字,各种补叙、插叙、夹叙混合使用,既写红玉,又写凤姐、李纨、红玉父母,文字虽多,却格外精炼,看似叙述和对话散乱无序,但主线仍非常清晰:贾府“可用之人”。

第二十七回的前三个场景,到此结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