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光腚娃仓促地走到了中老年人的系列了,体态、面容、眼神、心境都被盖上了中老年的印记。回头望去,乌飞蝉噤、红枯绿瘦,青春已溜得不见踪影。于是我才知道了更多的菌子,晚饭时母亲将菌子烧成几道菜,香菌拿来烧汤,烧出来的汤有一股淡淡的木香味,且颜色鲜艳,味道浓烈香醇,香味厚重;木耳则漂洗干净后切细加少量麦面再打上几个鸡蛋搅拌均匀遮熟后食用,那滋味相当把扎!润滑飘香,口味清香悠长 口感鲜美醇香,百吃不厌;再炒上个杂菌,口感润滑,味道鲜美,食味香甜可口,难以忘怀,那鲜美的滋味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看来也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味可以超越它。在那个多雨的时节,山里人特勤快,天刚朦朦亮,百鸟未初醒,人们就走出家门,呼朋唤伴,扶老携幼,漫山遍野,活跃于山野林间,空山不见人,但听人语声,认识的吼两嗓子:“喂!你也来啦?”不认识的问一句:“哎!哪个村的?”此问彼答,东边捡来西边拾,南边

捡菌散记

李国良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

进入雨季以来,就开始想起大山里老家的菌子来了,在这个季节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记忆,深秋时节,雨过天晴,太阳格外闷热,正值周末,吃过早饭后,觉得家里闷得无聊,索性驱车野外,邀约亲友一行进山捡菌去……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2)

记得儿时的大山里 峰峦叠翠,山高林密,百草丰茂,山花缤纷,雨过天晴后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在一些干枯的腐朽木头上、或是树疙瘩上、或是老树皮上会长出一些菌子,或红或紫,或扁或圆,或者成片长在枯叶层上,个头要大些,菌盖大如碗口,颜色深棕色,样子颇像香菌,但没有香菌厚实,味道也不如香菌浓烈的杂菌,另外还有白色的,里面却是暗红色的野生菌子星星点点,恰如雨后春笋,从土里钻了出来,山坡上、沟坎下、毛路边、山石旁、草丛中、树根下的谷熟菌、铜绿菌、奶浆菌、松毛菌、青头菌,鸡油菌、鸡棕菌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等等……有毒的、无毒的,红盖的、白头的、绿顶的、黄色的,东一朵西一丛,扑朔迷离,在山中展现出它们自己的风采。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3)

在那个多雨的时节,山里人特勤快,天刚朦朦亮,百鸟未初醒,人们就走出家门,呼朋唤伴,扶老携幼,漫山遍野,活跃于山野林间,空山不见人,但听人语声,认识的吼两嗓子:“喂!你也来啦?”不认识的问一句:“哎!哪个村的?”此问彼答,东边捡来西边拾,南边唱来北边和,长腔短调满箐山,回荡于林间不绝于耳……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4)

那个时候我只认识木耳、青头菌,鸡油菌、鸡棕菌和香菌,这几种是比较容易辨认,记得老家的木耳颜色偏浅,呈现出咖啡色且量少,采摘很长时间才能采摘得到一小盘子,如果有幸采拾得到香菌的话,有时会碰着整棵腐朽木头上都会长得满满香菌的情况时,那就可以采拾得满满一篮子,甚至还要脱下背心扎起下摆用来装菌子呢!至于青头菌,鸡油菌、铜绿菌、奶浆菌、鸡棕等这类菌就最多也只能采拾得一花布口袋这样子,记得那时只要出山都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5)

每当我们将一天采拾到的菌子带回家,看着满满的沉甸甸的收获时,那份欢乐是难以形容的,并还得对菌子进行分类挑检,枯叶杂草是避免不了的,还有不太好的,招虫的,太老的都得挑检出来,在按大小好坏分一下类别,要是吃新鲜的,就放在清水里将泥沙杂物漂洗干净后,给母亲验收合格才得行的。要是制成干制品的话,这个就需要晾晒,天气好时拿在太阳下面摊开暴晒,如果遇天阴下雨就拿在火塘边灶头上烘烤至干,留着来年食用,剩下的还可以馈赠远方的亲朋好友也是不错的礼物。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6)

于是我才知道了更多的菌子,晚饭时母亲将菌子烧成几道菜,香菌拿来烧汤,烧出来的汤有一股淡淡的木香味,且颜色鲜艳,味道浓烈香醇,香味厚重;木耳则漂洗干净后切细加少量麦面再打上几个鸡蛋搅拌均匀遮熟后食用,那滋味相当把扎!润滑飘香,口味清香悠长 口感鲜美醇香,百吃不厌;再炒上个杂菌,口感润滑,味道鲜美,食味香甜可口,难以忘怀,那鲜美的滋味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看来也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味可以超越它。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7)

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光腚娃仓促地走到了中老年人的系列了,体态、面容、眼神、心境都被盖上了中老年的印记。回头望去,乌飞蝉噤、红枯绿瘦,青春已溜得不见踪影。

记得香菌只有大约一个月左右的采拾时间,因为香菌它只会生长在密密的大树林里的腐朽木头上,且这段时间必须雨水要下透充沛,以农历四、五月间为最多。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8)

不经意间车子已驶离喧嚣的县城,附近村庄已经收割完稻子,路边的稻田里,只留下一攒攒的稻谷茬。有的农家已在稻谷茬旁边摁下了蚕豆种子,蚕豆苗已经冒出来,发出了一枚枚肥嫩鲜绿的叶子。有的人家,已经点种了油菜,油菜苗也已经钻出地面,探头探脑的。山坡地里,只剩下一树树干枯褐色的包谷杆,干枯的修长叶片,在风中凌乱翻飞。有些勤劳人家,已经砍掉了包谷杆,刨除了庄稼根,点种了小麦或者萝卜,小麦已经脱颖而出,萝卜苗也长得很茁壮肥懒。在若烟似雾的绵绵秋雨里,整个山野显得妩媚温柔神秘而美丽,山清水秀遍地绿,又是一年拾菌时。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9)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0)

一路路人家,院子里都只剩下一树树暗红的柿子,像是一个个壮实的汉子站立在农家院中,那淡红,充满丰收的喜悦,引得人们直流口水……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1)

且不说一路的鸟语花香,溪水潺潺迎面而来,不时遇到拾菌而归的人们,如凯旋而归来的战士,手里带着战利品,脸上挂着微笑,肩背小竹篮、手提塑料袋,都装满了叫不上名的野生菌子。看着别人肩背手提,如自家种下,成熟了去收获那般容易,一行的亲友们早于按耐不住性子,急忙跳下车隐入茫茫的林海之中。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2)

进入山林,林木葱茏,碧草如洗,绿枝掩映,鸟音清脆,山鸡婉啼,踏在柔软的茅草枯叶上,惊得小雀喳喳乱叫,人们三五结伴而行,提着背篮子、穿着运动鞋、手持小棍,穿梭在雨后山间,放眼山野,到处是被翻过的痕迹,腐坏的菌子已被丢弃,不小心被踩坏菌子的杆、盖分首异处,偶尔落下的,也是在最隐蔽之处,或者弱小得不忍心捡起的小菌子或不能食用的特有鲜艳外表的东一堆、西一个地吸引过往人的眼球,让人忍不住多看它几眼。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3)

尽管如此,亲友们专注得睁大眼睛,专心致志,很小心地找拾起来,找到认为无毒无害的,就会大喊大叫一通,然后静静地守在旁边,生怕菌子会长翅膀飞走一般,直到专家来鉴别确认后才又寻找下一个目标。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4)

我顺手拾起一根木棒,从箐底迂回向山头上攀找,专门走向树叶密布的林地和杂草丛生的山坡,边走边用木棒拨开杂草,让一朵朵菌子原形毕露,每拾到一朵都会带给自己一阵欢喜,就在这种欢喜的引诱下,不断向上迂回攀找,走得累了,就让木棒当我的拐杖,立着它休息片刻,就在走得不耐烦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松树根脚雄赳赳站着一朵青黑头盖的鸡棕菌,我立马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拔出来,好鲜,好嫩,好可爱,香味浓淳,捧在手里,爱不释手,生怕碰坏了它,小心用口吹吹上边的泥土,才放入塑料袋里。

眼睛又一次次敏锐地在周围扫视,凭经验这种品种的鸡棕往往是分散在周围几米远的地方还可能找到它的同伴,有经验的人只要闻闻就知道别的鸡棕在哪儿,而我只能用眼睛搜寻。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5)

我的爱人从小生长在山里,她知道能吃的菌种类多,而我只敢专找能识别的青头菌、铜绿菌和鸡棕菌,凡是颜色鲜艳惹人爱的都不敢去动,只能眼巴巴、依依不舍地离开,找到叫不出名的都要让爱人鉴别一番才敢收入囊中。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6)

说起这个捡菌带着些激动、欣喜、满足,这个过程是很令人享受的。检菌是要走很远的路程的,人们只知它在此山中,却林深不知处,上午出发,通常要到天黑才能回来,踩着厚厚的松针穿梭于松林间,眼观六路更要小心脚下潮湿的松针是很滑的,不小心是会摔倒的。

因此,要想多捡菌,别人从山腰走过,那你就最好从沟底迂回,别人去寻找那落叶密布的林地,那你最好去找那杂草丛生的山坡……惟有不因循盲从,惟有走自己的路,披荆斩棘,你才可能有更新更大的收获!采拾野菌是走不得捷径的。每次进山捡菌,起点终点,往返不过数里,但寻寻觅觅,反反复复,攀山越岭,平路弯路,爬坡上坎,往往却又远远不止数里。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7)

深秋雨雾中的山头,处处回荡着欢快的歌声。夹杂着阵阵清幽的山林气息,不多时,电话机里便传来亲人们找到菌子的喜悦声,“我找到一朵青头菌,好大一朵”,“哪个们把鸡枞菌踩坏了,太可惜了”,“那你再看看附近,菌子都喜欢扎堆生长”。拾菌的过程短暂而又快乐,朋友们通过电话在山上互动,或调侃,或幽默,或歌声,或惊喜,快乐满山坡。在下山的途中,人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捡菌成果,有满满一篮子的,有拾着一朵的,当然也有空手而归的。让人惊讶的是还有另类的收获,一位朋友检到了野鸡蛋,还有的采摘到了新鲜的野果子。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8)

捡菌之乐不在于吃,而在于探索寻觅发现之乐。山野之中,空气清新,美景宜人,山路崎岖,绿草掩映,鸟音清脆,星星点点的野菌仿佛极具人的灵性,山坡上,沟坎下,岩石旁,草丛中,东躲西藏,扑朔迷离。采拾野菌,要靠机遇,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胆大心细,不畏艰辛。上山捡菌,不妨多走几个来回,先要放眼望去,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仔细观察、寻寻觅觅,杂草丛生之处,更要胆大、心细、不畏艰辛,亲自动手,事必躬亲的结果都有可能获得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惊喜。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19)

上山捡菌,有笑有泪,有喜有忧;上山捡菌,有酸有甜,有苦有乐;在反反复复寻寻觅觅、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之中,尽显人生的哲理和真谛!山里人大山般健壮的体魄,山泉般清纯的品质,百折不挠的好脚劲,难道不就是靠锲而不舍,靠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练出来的吗?走,是人的生存方式;走,也是山里人寻求发展极佳的途径啊!

舌尖上的美味野生大脚菌(舌尖上的山乡野味)(20)

大自然的给予无私的上山拾菌,有喜有忧,有酸有甜,有苦有乐;与其说是登山找菌子,倒不如说是在游山玩水,寻找一份快乐的心情。舌尖与记忆中的味道是浓烈的乡思。品味我们与世无争、舒坦自足的罗婺人家生活;童年那些欢乐的趣事也离我们渐行渐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