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发展及分支是什么(发展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的发展及分支是什么(发展心理学是什么)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在咱们开始讲发展心理学啦!发展心理学是什么呢?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67
咱们从「心理学了38」一直到「心理学了66」都一直在讲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啥?听起来很高深......「心理学了38」
现在咱们开始讲发展心理学啦!
发展心理学是什么呢?
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发展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它与教育实践、心理健康、儿童和老年福利事业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目前国际发展心理学领域在侧重基础理论问题的同时,日益突出强调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心理学研究又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1、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它对动物演进过程不同阶段的现有代表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构成动物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的大致图景。
这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科学已经证明,动物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随着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即活动的发展,动物心理就由感觉阶段发展到知觉阶段,最后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具有思维萌芽的古代类人猿的一支,由于劳动和语言的作用,就逐渐转变成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具有意识的人类。
人及其人的意识在形成以后的一、二百万年间,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阶级斗争的进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心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反过来,人类心理的发展又推动实践的前进,改造客观世界和人的自身,创造出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改善人体的结构和机能。
2、心理的种族发展
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的历史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它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心理进行比较,以探讨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的轮廓。
3、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以上单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发展心理主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整体性
心理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具有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规定性,它不等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
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2、活动性
个体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是活动和动作。
主客体相互作用是指外界环境作用于主体,主体对环境采取一系列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和要求;主体对客观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这里的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两个方面。
“活动的内化,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列昂节夫。
这就是说,内化是一个过程。
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在这里,超越是指能够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而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3、社会性
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
有学者(维果斯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运用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体现。可见,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
4、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向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
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
比如,许多学派都划分心理发展的阶段,尽管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有3至8个不等的阶段划分,但是所有_的划分都是按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方向进展,各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排定了的,不能超越阶段等级,不能颠倒顺序,更不能随意前后错乱。
再比如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先会画圆,后会画方;先说“不”,后说“是”;先说“宝宝”,后说“我”;先“利己”,后“利人”;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这都说明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的。
一般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有两大内容:一是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
它是不同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且具有普遍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具体表现如下:
- 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中进行的;
- 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
- 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年龄阶段的根源
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来自课题的输入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如婴儿期的感知动作,幼儿期的表象、童年期的概念等。
而这些认知过程虽然是先后发展的,但并不是接力式地由有着取代前者,其内在机制是起主导作用的认知过程的更替。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其中,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主要有: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4.“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