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书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承载情感(字里人生读润子无言之爱有感)

书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承载情感(字里人生读润子无言之爱有感)正如蔺国桢先生所言,润子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润子行文自然天成,不加雕饰,朴实真挚,一气呵成。于平常人平凡事中抒写生活百味、人生哲理,字里行间情感自然流露。读润子的文章,却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连读数篇,凌晨一点多了仍意犹未尽。书只读到一半,竟有立刻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在网络游戏发达,快餐文化盛行,手机不离手的今天,已经很久没有沉浸在一本书里想要尽快读完它的那种愉悦了!三见润子——某日见总务室落满灰尘的桌上躺着一本《无言之爱》,作者“蔺建德”引起了我的兴趣。只知他书法了得,每年春节机关单位的春联非他莫属。不曾想还有专著,竟是我孤陋寡闻了!趁无人注意,便顺手“拿”了出来。当时不知是羞怯,还是惭愧,心想就这样拿走,不打声招呼,是不是不够礼貌?转念又想起孔乙己说的“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不觉自嘲一笑,便心安理得地收进了自己的抽屉里。回家途中,我在车上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得知润子不仅

字里人生——读润子《无言之爱》有感

书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承载情感(字里人生读润子无言之爱有感)(1)

算起来,在拜读润子的文章前,我与润子有三面之缘。

初识润子——某年年终考核,润子代表教育局来我校检查年终考核工作时,因为跟我同姓,故而多了一份亲切与好奇。考核组点名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个别谈话,我在谈话之列。

初次见到润子,温文尔雅,慈眉善目,周身透着文化人的气质,面带微笑,两鬓有几丝白发,也许是对同姓的我也有些许好奇的缘故,他先询问我的家乡在哪里,带几年级什么课,然后谈到对领导班子一年来工作的评价如何等等,简短的几句寒暄,俨然一位慈祥的兄长,丝毫没有局领导的架子。同事问起,我们有何渊源?我知道,按照老家排行,不知他是“建”字辈还是“德”字辈,他出来求学工作较早,实在不知该以何辈分论,不便也无从考证,但看其甚有长辈之风度,且比我年长,姑且以兄尊称吧,还望润子莫要怪罪。

再见润子——每日穿梭于教学楼内,无意间浏览墙上的画作墨宝,竟发现这位同姓老兄的墨宝也高挂于我校文化走廊的墙上,不禁驻足细细赏读,其行书隽秀洒脱,收放自如,飘逸灵动,又想起初见时的印象,当是字如其人。

三见润子——某日见总务室落满灰尘的桌上躺着一本《无言之爱》,作者“蔺建德”引起了我的兴趣。只知他书法了得,每年春节机关单位的春联非他莫属。不曾想还有专著,竟是我孤陋寡闻了!趁无人注意,便顺手“拿”了出来。当时不知是羞怯,还是惭愧,心想就这样拿走,不打声招呼,是不是不够礼貌?转念又想起孔乙己说的“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不觉自嘲一笑,便心安理得地收进了自己的抽屉里。

回家途中,我在车上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得知润子不仅字写得好,还喜欢篆刻,爱写散文随笔。读到我所熟知的叶祥员、陈守品两位先生为其作序,尤其看到其子蔺国桢先生为其所作之序——“有妙手而无诚心,所作之文空有华丽然不过炫技;有诚心而无妙手,所作之文虽然真诚然滞涩枯燥;然既有诚心有得妙手,所作之文,读时酣畅而读罢沉思,为言所感而为情所动”......文中真意,“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让我对润子的《无言之爱》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直以来我都眼高手低,过分挑剔,自己读书甚少,写作水平又不高,却仍然固执地以为,文为心声,写文章便是心情的记录,情感的宣泄,若无真情实感,便无记录的必要,即使勉强记之,读来也是味同嚼蜡,于读者而言就是浪费时间。故而喜欢叙事文的精彩感人,喜欢抒情文的唯美空灵,也喜欢诗歌的意境与凝练。因此读到一些华而不实或无病呻吟的文章往往中途搁置,再无兴趣。所以很多书总是读得囫囵吞枣,断断续续,不知深意,失去了与作者情感共鸣的机会,实是一大憾事。

书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承载情感(字里人生读润子无言之爱有感)(2)

读润子的文章,却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连读数篇,凌晨一点多了仍意犹未尽。书只读到一半,竟有立刻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在网络游戏发达,快餐文化盛行,手机不离手的今天,已经很久没有沉浸在一本书里想要尽快读完它的那种愉悦了!

正如蔺国桢先生所言,润子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润子行文自然天成,不加雕饰,朴实真挚,一气呵成。于平常人平凡事中抒写生活百味、人生哲理,字里行间情感自然流露。

润子热爱家乡,乡音不改。读他的《故乡的社火》,忆起小时候村里“装身子”的人不够,我跟两三个小伙伴也破天荒地加入社火队,“装身子”挨家挨户串院子、吃糖果,“回歇”那天吃“百家菜”、听“傻公子”唱《绣荷包》,那十个场景仿佛又在耳畔响起:

……

六绣上个杨六郎,

杨六郎是好将

杨六郎把的是三呀么三关口

……

俩人弹三弦,另有五六名妇女随节奏摇着扇子,舞动身体,一人领唱,众人和,大人们或蹲在地埂上,或靠在矮墙边,或围成一圈站着,孩子们围坐在麦草垛上,更小的孩子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大伙儿听得入迷,一场《绣荷包》唱罢竟一动不动。贤孝是凉州非遗,乡音,乡情,是生命里永远的记忆。无论走到哪里,总也割不断,忘不掉……

读到《卖春联的日子》,润子在家人朋友鼓励下,尝试上街摆摊卖对联,由起初的害羞、犹豫、紧张到积累经验摸索有效方法再到整理各行各业春联,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到后来一口气背写五六十副春联不在话下,这样的毅力,这样的用心让人佩服!

润子给各种各样的人写春联,教师,医生,环卫工,打工者,农民……不仅用笔为他们抒写来年的祝福,也用爱抚慰他们心灵的伤痛。一个离城十几公里的老农,向润子述说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讹去两千块,又死了心爱的牛,他想让润子好好写几副对联,把霉运褪掉。润子一边安慰他,一边提笔为他写下王羲之的名联“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还有“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和顺一门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老人满意地走了。寒冬腊月数九天,润子的小小善举温暖了老人的心。

润子说,“卖了十年春联,吃了许多别人想象不到的苦,也收获了许多校园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局外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快乐,平添了一份难得的生活阅历。”是啊!这快乐是看着刚下火车的人拿着春联回家过年的温馨,这快乐是安慰老农伤痛的几句寒暄,这快乐是十年的坚持书法在不知不觉中精进!十年在外摆摊写春联,挨冻受累自不必说,也并非经济困难非坚持不可,唯有这份快乐与收获,是支撑润子坚持下来的精神动力!

读到润子的博友万方清仪,天津人,学识之丰富,才思之精妙。也是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写过不少记录学生的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如《来生还当老师》片段:

班长忽然有话要说,我听见他使劲笑出声来,发出却是哭音:老师,我想家了,我想叫你一声“妈妈”。

一时呆住......

此时,电话里忽然传来合唱一般的呼喊:“妈妈,妈妈,我想你了。”

话筒跌落,泪水滂沱。

扑倒在床,失声大恸。全然不顾自己女娲第二的形象。

从教20余载,一生清贫耿介,简约平淡。

然而,人世间有几回真情是为你而生,又有几人能得到这份纯真的爱!

这是上天给我的褒奖和激励,我感恩!

来生我还当老师!

......

读到此处,我被这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师生情所打动,不禁泪湿双眼。倘若一个老师能拥有学生这样的爱那是何其幸福,一个学生能遇到清仪这样的老师又是何其幸运!

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看到俗世的美好。润子以平凡之心爱俗世之美,在他的眼里,心灵手巧、要强宽厚的大嫂是美的,幽默风趣的同事“小猪”是美的,重情重义的伙伴老张是美的,要强乐观的病友老两口是美的......润子以朴实之笔抒世间之情,在他的笔下,是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感天动地的爱,是教育人坚守初心执着追梦的热情,是对阅读和运动的终生热爱......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交谈。读润子的《无言之爱》自觉获益良多,尤喜万方清仪的自喻诗——“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与千卷图书为友,留一根脊骨做人”。然细思许是作者的一种美好向往吧。古往今来修得如此境界者又有几人?若能像润子一般,真诚交友,用心写字,保持真我,乐观洒脱,从烟火琐碎中觅得生活的真滋味真幸福已是难得!

今有幸拜读润子的文章,有感赘述。因本人学浅粗鄙,恐难得润子文章之精要,难免言不达意,疏误之处肯祈润子及各位方家斧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