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故乡纪录片的观后感(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开播)
文学的故乡纪录片的观后感(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开播)在张同道看来,写农村题材写得最好的是贾平凹;莫言老师的作品则比较深刻,入木三分。莫言是真正的以农民的身份来搞文学创作的,他在农村那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已经内化为他观察世界的眼光。比如,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我觉得莫言老师通过对上官鲁氏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很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农村母亲所独自承受的苦难现实。”张同道说道。对于《文学的故乡》所要反映的主题,张同道表示,在拍摄《文学的故乡》时,确定以土地为主题,并且有上述作家作品当中的文学现场可以复原,有故事可以承载的地方为拍摄基地。比如,莫言在小说《红高粱》里的那座桥,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土司遗址,迟子建小说《北极村童话》里的白桦林等等,通过这些旧址可追寻到这些作家童年生活时的场景。兰州晚报讯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于6月8日至14日每晚8时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记者从制作方了解到,《文学的故乡》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
贾平凹
毕飞宇
莫言
阿来
兰州晚报讯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于6月8日至14日每晚8时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记者从制作方了解到,《文学的故乡》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部,这六名国内知名作家将出现在他们各自的故乡镜头中。那么,他们文学作品中儿时的故乡与当下的故乡发生了哪些变迁?纪录片拍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此,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北师大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对于自己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张同道表示,只是为了真实再现这些作家笔下的故乡。“我只需要把这个现象和故事原原本本地用镜头讲述出来,至于这其中有多少意义与价值,留给文化学者去评价吧。”
有感触
用体验生活的态度拍摄
对于《文学的故乡》所要反映的主题,张同道表示,在拍摄《文学的故乡》时,确定以土地为主题,并且有上述作家作品当中的文学现场可以复原,有故事可以承载的地方为拍摄基地。比如,莫言在小说《红高粱》里的那座桥,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土司遗址,迟子建小说《北极村童话》里的白桦林等等,通过这些旧址可追寻到这些作家童年生活时的场景。
在张同道看来,写农村题材写得最好的是贾平凹;莫言老师的作品则比较深刻,入木三分。莫言是真正的以农民的身份来搞文学创作的,他在农村那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已经内化为他观察世界的眼光。比如,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我觉得莫言老师通过对上官鲁氏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很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农村母亲所独自承受的苦难现实。”张同道说道。
张同道认为,莫言是将这位母亲和她所生活的热土结合到一块去抒写的,土地不是光长高粱、小麦,不长草。“相对于早早辍学在农村里放羊的莫言,我对于农村土地的感触比较浅。为此我抱着体验生活的态度,通过跟踪拍摄《文学的故乡》纪录片,补回自己对于农村的那份情感。”
有难度
将季节与作品场景联系
张同道他们根据季节的变换,用了两年时间跟踪拍摄了上述六位作家的故乡。季节一定要跟这些作家文学作品当中描写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2016年冬天,他们冒着零下40℃的极寒天气,随迟子建到她的家乡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拍摄冰天雪地茫茫白桦林地场景。紧接着,张同道一行从漠河坐飞机到哈尔滨,再转机到成都,来到阿来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故乡,爬上了海拔4400米的雪山。“当时我们凌晨4时起床,找当地公安民警借了棉衣,给摄影机套上衣服,否则运转不了。那时基本上每拍几十分钟,就得到车上暖和一下,否则人和机器都受不了。就这样我们一直拍摄到除夕当天才回北京与家人团聚。”张同道说道。
当记者问及张同道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当中,是否会跟这些作家充分沟通一些富有创意的镜头时,张同道表示肯定会有。他举例称,“我们拍摄莫言老师的童年时期时,他在故乡高密主动找了一名十多岁的少年,来扮演他辍学后在农村放羊的情景。”
同样,为了还原迟子建笔下的冰雪北国,张同道到北极村白桦林拍摄,找遍了整个村子,终于有一户人家有大火炉,“我们将木炭放在里面烧,火光映红了迟子建的脸庞,也回到了她童年时的那些难忘的场景。”
有收获
作家的故乡情是发自内心的
和这些作家呆在一起,张同道觉得他们对于故乡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情感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改变。比如,看到白桦林、冰封的黑龙江,迟子建则忍不住躺倒在雪地里,她把靴子踩到深雪里头,将雪弄进鞋帮子里面,然后又将靴子脱下来。“我说你别脱了,零下40℃,脚冻着怎么办,她说没事,从小就这样。”
可以说,迟子建面对白桦林、冰雪地的那种情感是非常原始自然的。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血管里流的是血,水管里流出的水,装是装不出来的。“像我这样也只能是感叹大自然所赐予的风景,然后用镜头去捕捉下来,很难像迟子建那样在雪地里撒欢。”
此外,张同道将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场景,安排在他们家收麦子这场戏后面。这是因为小麦丰收了,金灿灿地晒满一院子。而此时,屋内电话铃响了,莫言接到了他获诺奖的通知,他的人生也丰收了。之所以取这样的场景,是因其有着庄稼、人生双丰收的寓意。
有改变
贾平凹小说改变故乡老街
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了,作家笔下的故乡是否也发生了巨变?对此,张同道说,他们的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常感叹再也不是童年记忆中的故乡了。有意思的是,作家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创作了文学的故乡。反过来,文学的故乡又影响和改变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乡。
如今,除了莫言家的旧居还在,他所在的村庄成了旅游点,建了一个红高粱产业园,游客络绎不绝。同样,贾平凹的小说《秦腔》,有一条老街叫清风街,这原型是贾平凹年少时住过的那条街,前些年那条街荒废了。后来这部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这条老街重新开发并改名为小说里的清风街。
贾平凹小说《高兴》的主人公是他的同学刘高兴。贾平凹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刘高兴在西安城打工,小说写完后,作为书中主人公的刘高兴也出名了。正好清风街在搞文化旅游项目,于是刘高兴呆在家里成了文化商人。
在张同道看来,作家笔下文学的故乡影响和改变了生活中的故乡,虚实结合,艺术和生活在不断地交替变化。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