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过敏是从立秋开始的吗(阿嚏立秋过后)
花粉过敏是从立秋开始的吗(阿嚏立秋过后)杂草花粉,可能更易诱发哮喘“可见,在进行致敏花粉监测与植被管理时,不能仅依靠某一地区、某一省份的力量,可能需要更广泛的联动参与机制。”关凯强调。“我们医院变态反应科团队长期监测北京城区的气传花粉种类和数量。”关凯介绍,通过比较1983—1986年和1999—2007年两个时间段的花粉监测数据,团队发现与20年前相比,1999年以后的春季树木花粉总量大幅度增高,在播散量上甚至超过了秋季杂草花粉,占到全年花粉总量的58.4%;其中增幅最为显著的分别为银杏树花粉、悬铃木花粉以及柏树花粉。除了国产植被的变化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外来入侵植物的花粉也开始困扰越来越多的国人。例如,源自北美洲的豚草已成为全球夏秋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联合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岛地区2015年的豚草花粉播散量比2010年高了5倍。“虽然青岛市属周边野外调查并未见豚草大量繁殖地
“阿嚏!”立秋已过,很多人开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眼鼻发痒等症状,这可能是因花粉过敏引起的花粉症。8月8日至14日是第七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环境,顺畅呼吸”。医生提醒,此时已进入季节性过敏特别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需要格外注意防范。
以风为媒,花粉可跨地域传播
为什么把“中国过敏防治周”设立在每年8月的第二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关凯介绍,每年8月第二周恰逢立秋前后,中国北方夏秋季杂草将开始长达两个月的气传播粉,这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花粉过敏患者可能要面临眼红眼痒、喷嚏流涕、咳嗽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皮肤红疹、鼻塞憋气甚至哮喘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急诊治疗。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过敏性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这与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环境因素改变有一定关系。”关凯介绍,有研究表明,中国绿化面积每十年增长率超过10%,绿化行动明显改善了国人的生活环境,但植被数量增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植物种类、授粉总量的增加,给过敏体质人群带来了新挑战。
“我们医院变态反应科团队长期监测北京城区的气传花粉种类和数量。”关凯介绍,通过比较1983—1986年和1999—2007年两个时间段的花粉监测数据,团队发现与20年前相比,1999年以后的春季树木花粉总量大幅度增高,在播散量上甚至超过了秋季杂草花粉,占到全年花粉总量的58.4%;其中增幅最为显著的分别为银杏树花粉、悬铃木花粉以及柏树花粉。
除了国产植被的变化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外来入侵植物的花粉也开始困扰越来越多的国人。例如,源自北美洲的豚草已成为全球夏秋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联合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岛地区2015年的豚草花粉播散量比2010年高了5倍。
“虽然青岛市属周边野外调查并未见豚草大量繁殖地,但是在2010—2015年间,当地豚草花粉含量呈逐年增高趋势,提示我们要重视入侵植株豚草跨行政区域的蔓延。”关凯指出,致人过敏的花粉主要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因此具有跨地域的特点。中国大气生物学专家的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的蒿属花粉既有本地生长产生的,也有一部分来自周边省、自治区,甚至还有部分来自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
“可见,在进行致敏花粉监测与植被管理时,不能仅依靠某一地区、某一省份的力量,可能需要更广泛的联动参与机制。”关凯强调。
杂草花粉,可能更易诱发哮喘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而引发的一类疾病。专家表示,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疾病不能治愈,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控制疾病,减少发作。
“花粉的播散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因此过敏症状出现也与地域和季节密切相关。”关凯介绍,春秋季节,中国北方地区天干物燥、风力猛烈,花粉过敏的现象也比南方更为严重。在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树木花粉(如杨树、柏树、桦树、榆树、柳树、槭树)和秋季杂草花粉(如蒿草、葎草、豚草、地肤、藜草等)是导致季节性呼吸系统过敏的最主要病因。在花粉播散季节,户外空气中往往爆发性地充满致敏花粉,不仅在室外,在室内也能达到足以引起过敏症状的浓度。同时,花粉可长时间地悬浮于空气中,因此花粉过敏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急性发作,痛苦不堪。除了眼睛红痒的结膜炎症状、喷嚏流涕的鼻炎症状外,37%的过敏者会在5年内发展成过敏性哮喘,有患者甚至由于进食与过敏花粉相关的植物源性食物而出现过敏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过敏原致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特征。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团队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受到过敏原具体类型的影响:中国北方地区花粉过敏者发病时的生活质量比尘螨过敏者更差,但生活质量受损程度可能不受过敏原血特异性IgE数值的影响;不同花粉过敏所致鼻炎合并哮喘的比例不尽相同,杂草花粉可能比树木花粉更容易诱发哮喘。
“这提示我们应对夏秋季杂草花粉症患者予以更多的关注,警惕其伴发哮喘,及早采取包括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内的防治措施。”关凯说,面对花粉过敏患者,与传统的以器官分类的科室不同,变态反应科医生更习惯整体评估疾病,通过查找致病元凶花粉过敏原、针对其播散季节采取避免接触以及预防抗敏治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花粉脱敏治疗,保护患者的呼吸道、阻滞疾病进展,让更多过敏人群在畅享绿色环境的同时顺畅呼吸。
提前预防,回避过敏原更有效
专家指出,治疗秋季花粉过敏包括三个要素:尽可能回避过敏原,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俗称脱敏治疗)。
“受气候、地理因素影响,即使同一种花粉,在不同地域的分布也存在时间和数量差异,因此患者在变态反应科检查并明确过敏原后,可以明确该种花粉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结合居住地情况,选择异地治疗,也就是借出差或旅游‘躲’出去。”关凯指出,如果没有这方面条件,则应该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室内活动为主。应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配合使用新风系统或者空气净化器,以进一步减少室内单位空气体积内的花粉颗粒密度。如开车外出,也应关闭车门车窗,采用空气内循环模式。
户外活动需防护。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防新冠病毒还是防花粉过敏,外出时都有必要佩戴口罩和防花粉眼镜。实验表明,与不戴防花粉眼镜相比,佩戴防花粉眼镜能减少约65%的花粉颗粒与眼结膜接触;佩戴舒适度更高的防花粉口罩,能有效吸附过滤秋季花粉,对过敏患者呼吸道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外出活动挑时间。在一天当中,花粉浓度往往在午后更高。如果一定要外出活动,尽量错时外出,尽量选在花粉浓度最低的清晨、晚上或是一场绵绵细雨后出行。需要注意的是,雷雨对空气中花粉颗粒的洁净能力差,且能使花粉颗粒溶胀破碎成致敏性更强的小颗粒,因此切勿在雷雨前后外出活动。
注意个人清洁。在疫情期间,患者因为花粉过敏发作需要频繁摘下口罩、眼镜以擦拭鼻涕或眼泪,此时要注意个人清洁,双手每次触碰到口罩外层都要洗一次手。每次洗手花20—30秒,手指缝处也要认真打肥皂,用流水冲洗干净。一般来说,羊毛衣服比棉布和化纤衣服更容易产生静电吸附花粉,从而将花粉携带至室内,因此外出尽量选择表面光滑材质的衣服。同时,回家后要及时洗头、更换外衣,以清除头发和衣物上吸附的花粉颗粒。
“有人问,为什么戴了口罩还是有过敏症状?因为任何款式的口罩都无法百分百拦截空气中所有的花粉。此外,花粉还会随着空气进入室内,患者在室内取下口罩仍能吸入花粉。除了通过呼吸道吸入途径,花粉还可以通过面部、颈部、手部等皮肤接触引起过敏反应。”关凯说,如果大家按照防护建议已经做好了防范措施,仍出现过敏症状,就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有效、规范的抗过敏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类型有:鼻用或吸入糖皮质激素、鼻用或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抗白三烯药、减充血剂、中药等。每位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花粉过敏程度与实际症状来决定用药并适时调整。在疫情期间,初次发病或症状轻微的患者也可以在专业药师指导下先行使用非处方药物,如使用1至2周无效或效果不佳,则应前往变态反应科就诊。
如果秋季花粉过敏患者每年症状持续时间长,用药控制不满意或者患者不愿意长期使用药物,可考虑脱敏治疗。医生会按照患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程度,依次选择浓度递增的花粉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待达到目标最高浓度后,再使用固定剂量维持并观察疗效,总疗程通常不少于3年,有效率可达80%左右。(王美华)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