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为什么灭亡的(快被遗忘的梁朝)
梁武帝为什么灭亡的(快被遗忘的梁朝)公元514年十月,北魏出兵将近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派一支兵力,想一举取梁朝,战役双方有胜有负,魏军无功而还,就在此时,梁武帝听信北魏投降之人的建议,想建造一个堰,作为防守,以淮水来淹没北魏的寿阳城。梁武帝不听大臣进谏,在徐、扬两州大用二十万人日夜建造,经过两年的时间。到公元516年建成,在建造堰的时候,其死亡人数不计其数。北魏颇以堰成而忧,派十万精兵要进攻堰,可是被尚书右仆射李平所阻止。他认为不需要出兵,堰就会自然倒塌。到了九月份,淮水暴涨,堰堤冲决,只听见声音如雷,三百里处就可以听见,数十万村落漂在水里。通过这些事,梁朝是战胜北魏的,由于梁武帝不听大臣进言,导致梁朝慢慢开始走向衰落。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投降于梁。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就是这样,梁武帝由于执行一系列的错误做法,让自己的帝业走向衰亡。诸侯王与皇室宗亲的放纵、宽容等,让他们的姬妾有上
梁朝在历史上,好像都快被后人所遗忘,历经近三十年的繁荣,到梁武帝当政的后期,一些矛盾逐渐浮出水面,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终走向灭亡的道路。
梁武帝画像
梁武帝后期错误的统治梁武帝总共当政四十八年,前期所有的功绩,后期执行了一些错误的做法,由于自己创造了一个没有政绩的集团,因此造成了侯景之乱,后来众多诸侯出现了争夺帝位之乱。在宋、齐两代,皇帝实行典签制来掌控和管控诸侯王以及皇室宗亲。从而让诸侯王与皇室宗亲处于上下级关系,对其势力有所压制。然而到了梁武帝时期,借鉴了宋、齐两代的典签制,把权力集中在皇帝身上,诸侯王和皇室宗亲夺权的局面,后来梁武帝就废除了典签制,造成了诸侯王掌握实权,进而出现混乱的情况。可惜了梁武帝的一番苦心,竟然导致皇室出现内乱,这是没有预料到的。史书记载:梁武帝对刑法做了放宽,主要实行于大臣,让奸吏玩弄权术,王公贵族的子弟,滥用职权,骄傲自大。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梁武帝对诸侯王和皇室宗亲有些放纵,滥用职权等,这些他也深知弊端,但是没有加以禁止。
对于梁武帝推行的“不体恤老百姓,不重要良才”的政策,让老百姓感到难忘,苦不堪言。有一次,梁武帝到南郊祭天,有一个老人挡住了他的马车,指责皇帝所制定的法律,对老百姓严对皇室宗亲放宽,这不能作为长久之计的打算。对于此事,贺琛给武帝上疏指出:天下老百姓的户口在减少,现在当务之急,郡不受州的控制,县随着郡而削弱。老百姓为了活命,到处迁移,或者依靠大姓家族,或者聚在好的地方。现在天下不好守,有很多地方需要不完善,难有好处存在。提出这么好的意见,可是梁武帝依然听不进去。
建康城平面图
梁武帝在晚年的时候,特别迷信佛法,他曾四次要出家当和尚,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为了赎他回来众大臣,总共出钱四万万,这一数目见证了挥霍经济。公元547年,梁武帝回宫的那天夜里,同泰寺的塔被烧毁,他又建造了一个比旧塔还高一倍的十二层高塔。
就是这样,梁武帝由于执行一系列的错误做法,让自己的帝业走向衰亡。诸侯王与皇室宗亲的放纵、宽容等,让他们的姬妾有上百人,仆役有上千人,不耕种不织布,穿着丝绸,吃着山珍海味。但是老百姓在他们的束缚之下流离失所,以至每个人都遭受苦处,每家都比较乱。
侯景之乱公元514年十月,北魏出兵将近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派一支兵力,想一举取梁朝,战役双方有胜有负,魏军无功而还,就在此时,梁武帝听信北魏投降之人的建议,想建造一个堰,作为防守,以淮水来淹没北魏的寿阳城。梁武帝不听大臣进谏,在徐、扬两州大用二十万人日夜建造,经过两年的时间。到公元516年建成,在建造堰的时候,其死亡人数不计其数。北魏颇以堰成而忧,派十万精兵要进攻堰,可是被尚书右仆射李平所阻止。他认为不需要出兵,堰就会自然倒塌。到了九月份,淮水暴涨,堰堤冲决,只听见声音如雷,三百里处就可以听见,数十万村落漂在水里。通过这些事,梁朝是战胜北魏的,由于梁武帝不听大臣进言,导致梁朝慢慢开始走向衰落。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投降于梁。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所攻占的城池分布图
侯景,北魏怀朔镇人,北魏人民起义的时候,便投降在尔朱荣麾下做事。后来尔朱荣让魏孝庄帝所除掉,又投靠于高欢,成为高欢的得力干将,受封为“洑阳郡公”。但是他没有确切估计当时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的失误。据历史记载:很多诸侯和将军与渊明商议军事,渊明不能答对,只说了临时制宜。结果梁朝兵力被东魏所打败,梁武帝对敌方势力估计不到位, 造成萧渊明被抓,不得不与东魏议和。
公元542年的春天,侯景被东魏打败,便逃到了梁朝的寿阳。这次战役,梁朝的没落,梁武帝的无能,让侯景有了机会脱身。侯景知道梁武帝要用自己换取萧渊明的时候,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朝后期的一场动乱。这次战役被称为“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以后公元549年,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事情,颜之推曾这样讲:
梁朝的士大夫在侯景之乱的时候,体胖骨软,不能行走,身体不适,不经寒暑,坐在那里等死,往往而然。
经过这场战役以后,老百姓死伤无数,梁朝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因为梁武帝的不听进言,不采纳好的建议,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同年,侯景与萧正德发生了摩擦,萧正德密召郡阳王范,要他带兵讨伐侯景。侯景得知消息后,就杀了萧正德,然后立太子萧纲为帝,史称“简文帝”。公元551年,立豫章王萧楝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废除了萧楝,将他关了起来,然后让自己为帝。
接纳侯景的梁武帝画像
公元550年,侯景军一路沿长江西进。公元551年破江州、郢州(今湖北汉口),侯景军被萧绎打败,萧绎夺回江州和邱州。同年,萧绎派大将军王僧辩率兵力向东前进。陈霸先率精兵三万人援助王僧辩。王僧辩兵力从寻阳出发,行驶数百里。陈霸先从南江(今赣水)出溢口,与王僧辩汇聚于白茅湾(今江西九江北)。
侯景属下侯子鉴防守姑孰南州。侯景派兵前往支援,他嘱咐侯子鉴:
萧绎兵从西边来,善于水战,不要争锋,你可以结营上岸,乘船到浦里面等候。
侯子鉴就丢下船上岸,躲在营中不出。王僧辩在芜湖停留了近半月,也不出战。侯子鉴非常得意,派人告诉侯景,“西师畏吾之强,势将遁矣,不击,且失之。”侯景就命侯子鉴准备出击。
王僧辩到了姑孰。侯子鉴率步骑万余人渡南州,在岸上挑战,一面以船载战士在水面进攻。王僧辩命小船全部退走,只留大船停泊于两岸。侯子鉴以为王军要逃跑,争相出击。王僧辩令大船断其归路,击鼓大呼,与侯军战于江中心。侯军大败,士卒赴水死者数千人。侯子鉴仅以身免,只好收集散卒逃回建康。王军乘胜攻占了历阳。这次水战,侯景军受创惨重。侯景听到侯子鉴失败的消息。
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良久而起,叹曰:‘误杀乃公’。
姑孰成后,王僧辩军向前推进到了张公州,乘着涨潮,进入秦淮河,兵临建康城下。侯景忙令将巨石载入船中,沉入水下,挡住秦淮河入口,然后缘淮作工事,“自石头至于朱雀街,十余里中,楼堞相接”。王僧辩进军到招提寺北(招提寺在石头城北)。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列阵于西州。陈霸先见侯景兵多,便令诸将分处置兵,向后退时,王僧辩又率大军从旁杀出。侯景大败,逃回建康城。他自知大势已去,使用皮口袋装着两个儿子,挂在马鞍旁,与百余骑向东逃窜。王僧辩令部将率精甲五千骑追侯景。公元552年四月,王僧辩军在松江(吴淞江以南)追上侯景。侯景将两个儿子推入水中,与心腹数十人乘一船企图逃入东海,被部将羊鲲所杀。至此,历时近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才告结束。
梁武帝手绘画像
萧绎死后,公元555年二月,王僧辩、陈霸先将其儿子萧方智迎至建康。此时,北伐中被俘的萧渊明被北齐送还。王僧辩又改立萧渊明为帝,贬萧方智为太子,自己当大司马,左右朝政。陈霸先在破侯景中,与王僧辩有同等功劳,也想左右政局。他对王僧辩擅作主张极为不满,同年九月,从京口举兵攻建康,除掉王僧辩,迫萧渊明退位,改立萧方智,史称“梁敬帝”。两年以后,陈霸先让自己为帝,废除梁敬帝为“江阴王”,建立了“陈朝”。
梁朝共历时四代,历经五十五年而亡。
品史公曰:侯景之乱中,东西魏、北齐趁机吞并了梁的一些领地,梁朝的一些将领,也纷纷投降北朝,是以梁朝“州郡大半入魏”。南朝的疆域大大的缩小,只有江陵以下的江南,长江以北的土地大都丧失。直到陈朝统治的时候,一直都是划江而守。梁朝是南朝时间最长的朝代,也是南朝比较拥有实力的朝代。
参考文献:
- 《资治通鉴·梁纪十五》卷一百五十九
- 《梁书·贺琛传》
- 《资治通鉴·梁纪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
- 《资治通鉴·梁纪十六》卷一百六十
- 《颜氏家训·涉务篇》
- 《资治通鉴·梁纪二十》卷一百六十四
- 《资治通鉴·梁纪四》卷一百四十八
- 《中国通史》 白寿彝著
文:长城品史
图:来源网络
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长城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