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老人买保健品金额超2000元(老人花20万买保健品)
诱导老人买保健品金额超2000元(老人花20万买保健品)刘老太购买的“药”5月27日下午,记者再次与刘老太的女儿王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当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再次与她取得了联系,她将到南村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进一步提交证据,并补充相关材料。“感谢半岛都市报对此事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网友留言,很多人有同样遭遇,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更多人提醒,防止老人上当受骗。”王女士说道。“因为对方没有销售保健品资质,我们对其立案调查。”5月27日,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村市场监督管理所张所长介绍,经过执法人员调查,遭投诉的杨女士卖给67岁刘老太的几款产品中,其中的“鱼油”属于保健食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方只有取得销售许可证才可以销售此类产品,而销售保健品的一方并没有取得销售许可证,目前他们已经将情况上报给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制科立案调查,执法人员会进一步调查取证。至于杨女士的上级、红岛的供货方李女士是否违法,张所长表示,需要执法人员进一步搜集证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数万养老钱买的药,竟是固体饮料。报道后,引起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已对此事立案调查。
报道还引发了网友共鸣,针对保健品之“害”,上百位网友留言,分享与家中老人“拉锯战”的经历,还有保健品前销售人员现身说法,反思保健品销售模式的弊病。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老人购买保健品后,即使发现被坑,也不敢让子女知道,而自身又缺乏维权能力,最后事情常常不了了之。保健品之“害”的背后,隐藏着亲情之痛。专家认为,保健品本是一个有着善意的东西,不应“一棍子打死”。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银发”时代,子女在警惕不法销售人员情感营销手段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老人最现实的情感诉求,弥合不良营销模式对亲情的伤害。
———无资质销售保健食品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因为对方没有销售保健品资质,我们对其立案调查。”5月27日,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村市场监督管理所张所长介绍,经过执法人员调查,遭投诉的杨女士卖给67岁刘老太的几款产品中,其中的“鱼油”属于保健食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方只有取得销售许可证才可以销售此类产品,而销售保健品的一方并没有取得销售许可证,目前他们已经将情况上报给平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制科立案调查,执法人员会进一步调查取证。
至于杨女士的上级、红岛的供货方李女士是否违法,张所长表示,需要执法人员进一步搜集证据后,移交给城阳区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我们会多做工作,争取进一步为双方调解。”张所长表示,执法人员会尽最大努力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5月27日下午,记者再次与刘老太的女儿王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当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再次与她取得了联系,她将到南村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进一步提交证据,并补充相关材料。“感谢半岛都市报对此事的关注,我们看到很多网友留言,很多人有同样遭遇,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更多人提醒,防止老人上当受骗。”王女士说道。
刘老太购买的“药”
———老人爱买子女拦不住两辈人展开“拉锯战”
不少老年人被忽悠大量购买保健品,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但往往是服用多日后并未起效果。而儿女发现时,又往往悔之晚矣,更有甚者,老年人不停劝阻、继续购买,儿女往往抓狂却无法阻止。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制造了很多矛盾。
“我们家也有爱买保健品的老人,为此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还把两辈人的关系越推越远。”一位网友无奈留言。该网友的留言获得不少共鸣,一位网友介绍,光是最近,妈妈就买了一万多的磁疗床垫、两千的磁疗被、五千多的磁疗洗脚盆、一万多的帮助睡眠的床上用品。“关键是跟老人说了这些是假的,根本不管用。”该网友感叹,不管做子女的如何劝,老人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往往是面子上答应了,但转身就不当回事了。
更有甚者,父母子女两代人对保健品观念不一,儿女不停劝阻,父母脾气上来了,一句“花的是自己的钱,你们管不着”,就把儿女噎得无话可说。一位网友留言称,前两年,家里老人被卖保健品的骗了两万多,知道被骗了还不好意思说 ,儿女有时聊起这个话题,他就硬怼你“小的管不了老的”。另一位网友称,自家姥姥买保健品花了20万左右了,说她,她就说自己的钱你们管不着。
据网友反馈,其实,父母知道被所谓的保健品骗了之后,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难受。而为了让父母不上当,儿女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我经常跟我妈提这事,只要楼下老人喊她去领不要钱的鸡蛋,我就立马不准她出去!不贪小便宜就不会被上钩!”有网友采用直接截断的做法。还有网友听到父母要买保健品一类的东西,往往直接“杀”到、用证据将父母说服。“之前我妈跟我姥娘天天去理疗店免费理疗,其实就是加热保暖静养的作用,然后俺妈觉得膝盖好多了,想买那个设备,人家说卖2万块钱,俺妈说买了俺姥娘也能用,我说你一等,网上给你搜搜,同款才卖6千。”
———为了一副免费老花镜老人“入坑”保健品
“看到报纸的报道,感觉和我自己的遭遇一样,我非常想给大家提个醒,面对保健品不要冲动。”5月27日,77岁的李老爷子给记者打来电话,希望讲述一下自己“入坑”的经过。据李老爷子介绍,自己和老伴都已经年过七旬,现在两人“浑身是病”,仅老伴一个人每月的药费开支就高达4000元。
27日下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一见到记者,李老爷子就拿出自己购买的保健品,一个纸箱、一个礼品盒和一大袋“药瓶”。这些产品多数已经吃完,仅剩下空瓶。记者看到,老人共购买了三种保健品,分别为“天曲益脂康片”“灵芝红景天胶囊”“辅酶Q10维生素E软胶囊”。老人还拿出不少产品宣传册,这些都是他去开会时发的。此外,保健品边上还摆着商家赠送的面粉、面条、调味品等。他回忆,自己购买和使用保健品的过程很“蹊跷”。
李老爷子收到的宣传单
因为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李老爷子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有时为了省几块钱,都坐公交车去远处的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今年3月25日,老人到和兴路附近购物时,在一个超市门口,有人向过往的老人赠送“老花镜”。李老爷子视力不好,正好需要老花镜,于是上前咨询。因为现场没有合适的眼镜,工作人员给了老人一张券,建议他第二天上午8点到10点半到延安二路上的一家超市免费领取。
第二天闲来无事,李老爷子来到声称“免费赠送眼镜”的超市。“从外面看是一个超市,里面货架上摆着各种商品。一个人问我干什么的,我拿出领眼镜的券,并讲了前一天的遭遇,那个人立马很热情地说‘里边请’。往超市里面走,竟然有一个很大的房间,摆着桌椅凳子,坐着很多老人。”李老爷子说,他刚一进去,几名老人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问老人身体怎么样,得知他身体不好后,几名老人跟李老爷子说“你真有福”,正好赶上“开会”,会上有人介绍“宇航员吃的产品”,对他“治病”很有好处。
李老爷子收到的老花镜
在闲聊的过程中,一名老人称自己吃这些产品8年了,还有一个老人说吃了6年了,现在一点病都没有,身体“杠杠的”。此外,现场有人拿出一个小盒,里面装了各种颜色的“药丸”,并向李老爷子推荐。会上,一名自称“丁教授”的男子给老人们讲了很多健康知识,并介绍多种产品。期间,还有很多老人现场讲述自己吃这些产品的好效果。李老爷子临走时,不仅领到了免费眼镜,每人还领到了一份礼品。
接下来的两天,老人又连续参会。“有些老人是刚从街上拉来的,还有一些一直在。每次开会都不会空手,在现场其他人的带动下,我动了心,就给老伴买了降‘三高’的产品,之后又办了会员。过了几天,他们组织老人一起去平度采摘草莓,到酒店免费吃饭,之后经常组织开会,他们工作人员经常上门送东西。”
李老爷子说,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一共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保健品,不仅卖家宣传的效果没有达到,而且有的病更加严重。“因为身体不好,晚上起夜多,在会场人员的推荐下,我购买了一款有奇效的保健品,吃了六七天,发现没有效果,坐公交车的时候直接憋不住尿了。”李老爷子气愤地说道。
李老爷子购买的成袋保健品
———痴迷保健品不敢告诉孩子有子女体谅也有子女闹僵
近日,李老爷子找超市方面沟通,说明了自己的遭遇,希望不支付“问题”保健品的费用,并退掉其他保健品,但是对方态度强硬。“他们跟我说包装上印了‘保健品不能治病’的说明,但是去开会的老人都说自己有病,我自从进他们的门,他们从来没说这些是保健品,不能治病。”李老爷子表示,会上宣传的内容,让人感觉这些保健品能治病,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去买。“我现在怀疑有‘托’参加他们的会。”
李老爷子购买的一款保健品,上面有“保健食品不是药品”等字样。
因为很多时候缺乏充足的证据,要想抓住销售者的把柄也不是一件易事。事情发生后,李老爷子没有把事情告诉儿女,不想让儿女担心,只能自己慢慢与对方沟通。记者调查发现,像李老爷子一样,很多老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自始至终都没让孩子知晓,直到孩子发现老人家里多了保健品,这才意识到老人可能已经“入坑”。而有些老人发现猫腻后,也只能及时退出,最后不了了之。
对于老年人容易“入坑”保健品,不少老人的子女也吐露了心声。“工作忙,说实话确实没时间陪伴老人,有时候想想老人去买保健品也是打发寂寞时间。” 接受半岛记者采访的时候孙先生表示,老人岁数大了,平时在家闲着没事,保健品一般搞推销活动,有时候老人听课就领一些礼物,与别家老人不同,老人大部分是听课不投钱,但有时候耐不住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
“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加上自身患有疾病,吃点保健品也无可厚非。孩子们工作都忙,很多老年人感觉孤独,也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孩子,他们吃保健品也是为了少给子女添麻烦。”家住市北的张女士说,对于买保健品,真的不要一味责怪老年人,很多事情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各自立场上都有道理。保健品成为老人的“健康法宝”,也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老人需求亲情,子女不能提供时,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能及时弥补。
但是对于有些“痴狂”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子女可谓是使劲浑身解数阻止,甚至与老人“反目成仇”。高女士因实在无法制止老母亲“疯狂”购买保健品,无奈拨打了报警电话,直到民警上门,高女士的老母亲还一直抱怨“你们都不盼我好,你们才是骗人的……”。“不论怎么说,怎么讲道理,老人就是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咱也不能把老人的钱要过来保管,看到老人数千上万的买保健品,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子女表达了苦恼。
李老爷子购买了2000多元一盒的保健品,上面有“保健食品不是药品”等字样。
———姥爷成“待宰肥羊”去世后仍收到推销电话
在关注报道的众多网友中,有一位分享了姥爷痴迷保健品的经历,情真意切,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我姥爷上了年纪以后,痴迷保健品,2005年前后就被忽悠,花1万多买了一张能加热的理疗床,这1万元是姥爷攒了多年的退休金。”这位网友说,老人后面的经历更夸张,姥爷生病后,家里人让去医院看看,他死活不去,就买保健品。
“最后几年,姥爷因为股骨头坏死,每天吃那些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保健品,一顿吃十几二十几片。我妈妈为了给老人养老,就专门买了套三的房子,我们一家人都陪在老人身边,但是谁都阻止不了我姥爷买保健品。”这位网友说道,“那时我姥爷在卖保健品的人那里都成了‘大肥羊’了,各种推销电话都打到家里,一个月至少来四五个推销的,我们家人接到电话都给挂了,但是还是有个别的电话会被姥爷接到,只要接到电话他总会被忽悠着买保健品。”
“有一次我回家,恰好碰到我姥爷在接推销骗子的电话,他明明那一段时间腿老疼,骗子三言两语后,姥爷竟然说:‘你们的药挺好,很有效果’。我接着就哭了,问姥爷‘你明明一直疼,为什么要说好?’”
这位网友介绍,2011年的冬天,姥爷突发心脏病去世。老人并没有心脏病史,血压也不高,但是就突然走了,临走前心脏很不舒服,还犟着不去医院。“老人说去门口随便买点药吃了就行,最后被家里人强制送到医院,但是刚到医院没多久人就没了,走的时候才74岁。”
“我一直觉得姥爷十几年时间里,天天把那些不知什么成分的保健品当药吃,把他的身体掏空了,他年轻时明明身体很健康。”这位网友留言道,“最可恨的是,我姥爷刚去世一个月,卖保健品的骗子又打电话来了,又来推销了,我当时接的电话,我恨不得过去把他揪过来痛打一顿,这些人真的是谋财害命啊!”
———整套话术取得老人信任产品往夸张方向去吹
“我刚毕业就干了三个月卖保健品的工作,后来感觉是骗人的,良心不安,就辞职了。”一位关注报道的网友揭秘了保健品公司的销售模式。“公司都有整套话术,从给老人免费查体开始,找各种理由一访、二访、三访,目地是取得老人信任,然后邀请老人去公司,通过放影片洗脑,内容是买了保健品的身体各种棒,没买的各种脑梗、心梗,刺激老年人消费。然后所谓‘专家’一对一攻单,基本上能被骗去查体的老人就能拿下。”
“因为老人不想给孩子添负担,就抓住老人害怕生病的心理,鼓吹‘治病的这点钱’远比耽误孩子上班等的成本要小的多,一通操作下来,老人就开始犯嘀咕。”一位半岛都市报的读者介绍,再加上他们体贴关爱、登门拜访,给老人灌输健康就是对子孙最大的回报的思想,“谁不想多活几年呢?所以老人上当受骗很正常。”
记者了解到,一位曾经在武汉某公司担任保健品销售的汪女士曾向媒体披露保健品骗局。“一般卖保健品的公司有一个核心人物,他负责话术培训。他告诉我们,只要吃不死人,就把产品往夸张的地方去吹。”一些老人把希望寄托在产品上,成千上万地掏钱都愿意。这让她“心里很有负罪感,也很愤怒”。
———子女给予老人关心照顾老人需活出自己的价值
“如果老人身体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要通过科学的途径,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医生介绍,“对保健品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有些产品是有一定的辅助功能的,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吃保健品也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目。”
青岛市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博士生、国家心理咨询师刘杰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加大,死亡焦虑导致老人寻求可以强身健体的各种方式,保健品承载着帮助老人减轻焦虑的作用,所以容易轻信卖保健品的人对疗效的承诺。
刘杰认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情感的需求,老人在情感上的孤独,导致对情感的强烈渴望,而保健品人员对老人的呵护关注,使得老人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老人对保健品痴迷,深层心理状况是安全感的不足,恐惧自己状况不好的时候会被家人抛弃,到时候会活得很惨,必须让自己身体好, 才能让自己活得好;老人退休后,在社会上的存在感越来越低,内心被人看见被人认同的渴望一直存在,如果自己没有爱好、没有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当卖保健品的人给予老人足够的认同夸奖,使得老人找到了价值,发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在买保健品上就会没有节制。
刘杰表示,从系统家庭治疗观点看,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行为都是互动产生的结果,有A才有B 循环往复。刘杰建议,老人的这些需求因为孩子没有给予满足,就会从外寻找,孩子要想和老人建立好关系,需要理解老人,给予关心照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从而影响老人的行为,老人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参加一些活动,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调整对保健品的需求,让自己开心快乐,家人关系更好。
———判例提醒
保健品含“禁药”,销售者获刑一年
2014年以来,被告人迟某多次到城阳区上马街道下马社区,向韩某出售含西地那非违禁成分的多种男士口服壮阳保健品并从中获利。其中:2019年7月21日,迟某向韩某销售绿色伟哥;同年8月12日、9月2日和9月15日迟某分三次向韩某销售四种壮阳保健品,从中获利。2018年6月份以来,被告人迟某多次在城阳区上马街道李仙庄社区,向孙某出售含西地那非违禁成分的多种男士口服壮阳保健品并从中获利。其中:2018年12月9日、2019年4月14日和9月15日,被告人迟某三次向孙某出售蚁力神、绿色伟哥等壮阳保健品,从中获利。2019年11月14日,被告人迟某被抓获归案。
原审法院审理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相关规定,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迟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迟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一致。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以推销保健品名义组织、领导传销
2016年6月份,张某与刘某、万某(均另案处理)等人到某健康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科技公司)考察,后张某与刘某、万某制定了营销模式,以科技公司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展会员,并组织成立了传销团队。2016年7月12日,张某从该公司购买酵素、蛋白肽等保健饮品予以销售。2016年8月份至12月份,被告人翁某(女)在该传销组织教育部担任讲师,引导会员发展下线。至2016年12月份,经山东计算机司法鉴定所鉴定,该传销组织已发展会员19916人,共有35层级,涉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涉案金额人民币8451.18万元。2018年3月5日,公安机关将被告人翁某抓获,该到案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
法院审理认为,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系在传销活动中是从犯,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法院判决:被告人翁某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假冒专家、虚假体检诊断,夸大功效诈骗
被告人王某等所在的A保健食品销售中心、B生物科技公司系C生物科技公司的直营部。C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销售基地,招聘人员假冒医学专家、教授等对老年被害人进行“洗脑式”宣讲,并对被害人进行虚假体检和疾病诊断,肆意夸大C公司生产的所谓保健品的治疗功效,以此骗取被害人高价购买保健品。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7名被告人以及公司其他员工以免费旅游的名义,先后将被害人骗至上述销售平台,并向C公司提供被害人的身体疾病、消费能力等信息,配合C公司共同骗取被害人购买保健品,诈骗金额共计人民币70余万元。
法官介绍,保健产品诈骗在销售时,经常采取免费体检、低价旅游等手段,以诱骗老年人,加深其对该产品的认同度,殊不知已踏入骗子布下的圈套。经秦淮法院审理,被告王某等均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处不同数额的罚金,并责令退缴违法所得。
来源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来源: 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