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下定决心的卢聪开始沉思,他静下心来苦思冥想。假设、质疑、推翻,新的假设,再次质疑,重新推翻......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卢聪终于有了灵感:既然裂缝形态复杂,那就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由横向转向纵向,通过输送不同密度的支撑剂,纵向上铺置整个裂缝。卢聪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裂缝的高效流动。(水力压裂是用高压泵以高强度向井下灌注携带着支撑剂的压裂液,把深层的岩石憋出若干条裂缝,让支撑剂撑起裂缝,使油气流出来的一种油气开发技术。)卢聪所在团队承担的项目是胜利油田横向项目,同时也是学校承担的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一个配套项目。由于当地储层压裂裂缝形态复杂,已有的理论和技术难以解决当地油气开采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寻求出路。考察现场,卢聪亲眼目睹了油气开采的失败。十几台高压泵以几百个大气压的压力向井下灌注的支撑剂,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却随压裂液回流到了井筒,压裂就这样以失败告终。然而

从业十年,他突破油气开发瓶颈,领航水力压裂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0万公里漫漫征途,他将创新成果普及到500余口油气井,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他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卢聪,一位将心血和汗水洒在祖国油气开采事业上的伟大科研人!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1)

卢聪,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是储层增产改造教育部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及四川省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长期致力于复杂裂缝导流能力长效保持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在复杂裂缝导流能力长效保持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特色研究成果。成果在我国环渤海湾、四川等大型油气盆地数十个油气田500余口油气井得到有效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9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起草制定能源行业标准1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件。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17)、石油和化工行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19)、全国矿业石油安全领域优秀青年人才提名奖(2017)、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8)、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21)等荣誉称号。

2009年7月,正在西南石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卢聪跟着团队来到渤海湾油田。就是在这里,26岁的卢聪确定了他的研究方向:裂缝的高效流动。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2)

此时中国的油气资源条件并不优越,经过几十年开采,油气开发的地下环境渐趋恶劣,油气很难从地层流入到井筒,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因此,水力压裂成了开发低渗致密油气藏的必备技术。

(水力压裂是用高压泵以高强度向井下灌注携带着支撑剂的压裂液,把深层的岩石憋出若干条裂缝,让支撑剂撑起裂缝,使油气流出来的一种油气开发技术。)

卢聪所在团队承担的项目是胜利油田横向项目,同时也是学校承担的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一个配套项目。由于当地储层压裂裂缝形态复杂,已有的理论和技术难以解决当地油气开采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寻求出路。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3)

考察现场,卢聪亲眼目睹了油气开采的失败。十几台高压泵以几百个大气压的压力向井下灌注的支撑剂,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却随压裂液回流到了井筒,压裂就这样以失败告终。然而,这种情况在当时却时有发生!

卢聪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裂缝的高效流动。

下定决心的卢聪开始沉思,他静下心来苦思冥想。假设、质疑、推翻,新的假设,再次质疑,重新推翻......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卢聪终于有了灵感:既然裂缝形态复杂,那就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由横向转向纵向,通过输送不同密度的支撑剂,纵向上铺置整个裂缝。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4)

有了思路,团队很快就开始进一步验证。不同密度的支撑剂(陶粒)在实验室通过验证,证明这种方法切实可行。

2010年7月,该技术先后在渤海湾和胜利油田试验,均获成功。胜利油田那口井压裂后初期每天产油35吨,有效自喷两年多,单井累产原油已达3万多吨。随后该技术被成功推广到胜利油田几十口井。

2016年,西南石油大学“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作为支撑剂高效铺置的核心技术,成为获奖项目的四个发明点之一。

在这些成就面前,卢聪并没有就此停止科研的脚步,还有一系列难题等着他解锁。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5)

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和团队针对低渗储层分层压裂的分层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渗储层分层压裂级数优化方法”,在2020年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四川省专利一等奖;为了给压裂技术建构理论支撑,卢聪提出了支撑剂嵌入深度和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的基本理论,创新设计了两类裂缝的造缝装置、测试方法和专用测试系统,并牵头起草制定了行业标准。

“支撑剂嵌入深度测量方法与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任组长的鉴定委员会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武汉这个科研团队获得千万重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6)

2011年以来,卢聪直接设计并现场指导200余井次压裂酸化技术服务,行程超过50万公里。他的创新成果在环渤海湾、四川等大型油气盆地500余口油气井得到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科研永不止步,初心长存心中。卢聪教授的科研征途正在进行中,期待他的再一次破浪长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西南石油大学新闻资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官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