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v1和v2导弹(世界第一款超音速武器)
德国v1和v2导弹(世界第一款超音速武器)尽管德国在二战期间向英国发射的V-1导弹更多,但是由于V-1是一种初级的巡航导弹,且飞行速度不快,盟军无论是美军的P-51“野马”战斗机还是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平级自己的飞行速度,就可以追上V-1导弹,然后将其击落或者直接掀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拦截。而且当时英美先进的防空雷达系统也能有效侦测到来袭的德国V-1导弹。但是对于弹道式的V-2导弹,英美两国一时间都毫无办法。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都没有任何飞行器能够进行超音速飞行,而且当时的雷达技术还比较原始,根本无法有效探测超音速的目标。这就导致了V-2导弹可以肆无忌惮的打击盟军的目标,还不用担心被反击——因为盟军根本就无法发现这个危险的超音速大炸弹。对于V-2导弹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飞行速度高达4.8马赫,是人类第一款超音速攻击的制导武器。由于其速度超过音速,以盟军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雷达还是对空监视哨,都无法有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多年,但是那场席卷全世界的战争,是迄今为止人类规模最大的一场全球性战争。而这场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很多号称“黑科技”的武器,一直被人类沿用到今天。其中战争史上第一款弹道导弹V-2就是这些“黑科技”的代表作品。当今世界各种型号、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都可以看作是V-2导弹的子子孙孙。
火箭和导弹的最初源头,大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明朝时代。在明代的中国,已经有专门的官办军火工厂,并生产各种金属火器,其中就有“火箭”一项。在当时主要是在箭矢上绑上一个黑火药的“助推器”,将这种火箭成排的摆放在独轮或者双轮的推车上,摆在战场合适的位置,将其点燃,然后凭借火药自身的推力,将箭矢发射出去,从而大面积杀伤敌方冲锋的骑兵。这种武器在当时称为“架火战车”,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火箭炮,也是“火箭”最初的应用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早期火箭的设计和研究方向,在当时的条件下,火箭由于自带动力,因此比炮弹飞行远,所以具备很强的武器潜力,特别受到德国的重视。在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上,德国的常规军事力量都遭到了限制,包括先进的战斗机、坦克以及大型主力舰的研制,都被明确限制,对此德国只能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当时其他的概念性武器上,火箭武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火箭武器遥遥领先世界其他主要大国,并且成建制投入实战,正是这种投入的结果。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弹道导弹。意为“报复性武器─2”,其目的在于从欧洲大陆直接准确地打击英国本土目标。V-2导弹其实早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之前就已经立项研制,1942年正式定型,但是一直到1944年才这正列装德国部队。在当时,由于纳粹德国已经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可以说败局已定。所以德军迫不及待的把这些“复仇武器”投入战场,企图挽回失败的命运。
V-2导弹是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用于远程攻击的,威力最强大武器。V-2导弹作为一款早期的弹道导弹,采用的还是弹箭一体式设计。弹头和弹体在飞行中并不分离,并且V-2导弹采用液体燃料。V-2导弹全长约14米,直径1.7米,看起来就像一颗子弹,同时配备有十字型的四面尾舵,用于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它实用酒精和液氧作为燃料,发射重量约为13吨,可以将1吨重的弹头发射到320公里以外。
V-2导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以乙醇(酒精)与液态氧当作燃料,两种燃料则会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点火推进。管线特别设置在燃烧室壁旁,目的在于冷却降温,以免发生燃烧室过热甚至融化的状况。在V2火箭的尾端,亦安置了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主要是为了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用来改变火箭前进的路线。导引方式则是标准的惯性制导:在导弹发射前,首先在惯性导航仪中装定飞行参数,当火箭点火后,液态燃料推进器将会把V2推送到一定高度与速度,待燃料烧完之后,导弹大多会在抛物线的顶点(80~100km)。接着便会受惯性导航仪的引导,沿着预先设定的抛物线飞向目标。由于引导方式非常原始,所以V-2导弹的命中精度实在感人,通常误差都要以公里计算,只能用来轰炸伦敦这种大型城市一类的目标,完全不能用来打击点状目标。
对于V-2导弹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飞行速度高达4.8马赫,是人类第一款超音速攻击的制导武器。由于其速度超过音速,以盟军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雷达还是对空监视哨,都无法有效发现来袭的V-2导弹只有在其落地爆炸后,才知道V-2来了。这给当时的盟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盟军只能依靠雷达系统勉强预估V-2导弹的来袭方向,并提前集中防空炮火,向V-2可能来袭的空域开火,以图能够拦截,但是对于超高速的V-2导弹来说,这种拦截根本就没有效果,除非V-2导弹出现内部故障,否则盟军根本无法将其拦截。而且现实情况也是:在整个二战期间,盟军都没有成功拦截V-2导弹的记录。
尽管德国在二战期间向英国发射的V-1导弹更多,但是由于V-1是一种初级的巡航导弹,且飞行速度不快,盟军无论是美军的P-51“野马”战斗机还是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平级自己的飞行速度,就可以追上V-1导弹,然后将其击落或者直接掀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拦截。而且当时英美先进的防空雷达系统也能有效侦测到来袭的德国V-1导弹。但是对于弹道式的V-2导弹,英美两国一时间都毫无办法。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都没有任何飞行器能够进行超音速飞行,而且当时的雷达技术还比较原始,根本无法有效探测超音速的目标。这就导致了V-2导弹可以肆无忌惮的打击盟军的目标,还不用担心被反击——因为盟军根本就无法发现这个危险的超音速大炸弹。
当时盟军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派遣大量的轰炸机,猛烈轰炸德国境内生产V-2火箭的工厂和位于比利时、荷兰等国的V-2导弹发射阵地。对此,德国人也对V-2导弹进行了升级,并且研发了第一代牵引机动式导弹发射装置,可以通过牵引车将V-2导弹拉到任意地点进行点火发射,这种机动发射技术,也被后世所广泛引用,几乎称为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标准设计之一,当然这是后话。为了躲避盟军铺天盖地的轰炸,德军还给V-2导弹刷上伪装色,其中大部分为墨绿色,还有部分甚至喷涂了迷彩色。这样,即使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军依然发射了3745枚V-2导弹,其中有1115枚用于轰炸英国本土,其余2050枚用于轰炸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列日等军事政治中心,另外还有582枚被用于德军自己的研究和发展。
根据战后统计,大约有74%的V-2导弹落在距离目标30公里的范围之内,而这些导弹中又有约44%落在距离目标10公里以内的范围之内。总体上说,当时的V-2导弹基本上不具备成熟的军事打击能力,只能作为一种恐吓手段来吓唬同盟国军民。根据英国事后的统计称,全部袭击英国的1115枚V-2导弹总共造成英国2724人死亡,6476人受伤,落在伦敦市区的V-2导弹凭借其巨大的战斗部和飞行速度,给地面建筑物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不过整体看来,V-2导弹给盟军造成的伤亡还是比较有限的,也无法挽回德国法西斯必然失败的命运。
不过作为一款全新的武器,弹道导弹在随后的冷战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如今世界五大国所装备的洲际战略导弹,都是可以搭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不过,笔者还是希望,这些武器永远都不要使用,因为和平才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