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成功的人生(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
怎么算成功的人生(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发出疑问:“为什么有人愿意一遍一遍拼简单的图呢?”于是他们选择了有难度的拼图,他们说这样更有挑战。即使这群孩子才4岁,但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孩子们,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也就是拼简单一点的图形。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但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有些人喜欢看书学习,有些人宁愿看电视、刷短视频,也不愿意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不爱学习的呢?作者做过一个测试,她给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终身成长》,本书中文版约「27万」字,我会用「5」期内容为您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2期。
在上一期中,我们讲到了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思维模式不同,以及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影响。这一期我们来讲一讲,成功和失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01什么是成功呢?说到成功,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具体来说,可以说是父母因为自己培养出了优秀的子女而倍有面子;大四毕业生为成功考进公务员等铁饭碗单位而骄傲;职场人士因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满足等等。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中,成功却不是这样的。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但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有些人喜欢看书学习,有些人宁愿看电视、刷短视频,也不愿意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不爱学习的呢?
作者做过一个测试,她给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
即使这群孩子才4岁,但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孩子们,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也就是拼简单一点的图形。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发出疑问:“为什么有人愿意一遍一遍拼简单的图呢?”于是他们选择了有难度的拼图,他们说这样更有挑战。
从以上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为了确保自己的成功,为了让自己永远保持一种聪明的状态,而不愿意去尝试和体验其它东西,所以他们很可能在某个时刻,失去一个绝佳的机会,最终遗憾终身。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会认为成功就是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范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这类人的生命永远是精彩和丰富的。
概括一下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把成功看作结果,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将成功看作是一个过程。
02有成功就有失败,那么在两种思维的人眼里,失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马丁夫妇有一个 3 岁的儿子罗伯特,他们经常吹嘘儿子有多非凡,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能像他们的孩子一样聪明,一样富有创造性。
但是,罗伯特因为没有考进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马丁夫妇就不再爱罗伯特了。他们不再用以前的方式和他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以他为豪,表达对他的爱。
这是怎么回事?父母不应该无私地爱着孩子吗?《纽约时报》上有一篇文章指出,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眼中,失败已经从一种“我失败了”的行为转变为一种“我是失败者”的身份象征,所以马丁夫妇认为,罗伯特是一个失败者,于是就如此对待孩子。
法国有一位世界知名的厨师伯纳德·卢瓦索,他的餐厅被《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而当时被评为三星的餐厅屈指可数。但在2003年,他在另一部《高勒米罗美食指南》中失掉了两分,之后谣言四起,许多人说他有可能被《米其林指南》摘掉三星评级,虽然最后他的餐厅并没有被降级,但是这个失败的念头却击垮了他,因为承受不了,他竟然自杀了。
毫无疑问,伯纳德·卢瓦索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陷在一种“失败假想”中不可自拔,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最后精神崩溃了。
在书中,作者还举了一个案例。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告诉作者,当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低分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因此他们不会再去花时间学习,同时他们会考虑在下次考试中作弊。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失败就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因此他们不会再去想办法提升自己;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失败看成机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03小时候,我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因为在比赛途中打瞌睡而被缓慢的乌龟超越。这个故事本来是想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没有什么优点和长处,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而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眼中,这个故事却变味了。他们认为,只有那些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而且还是在有天赋的人出现失误的时候,努力才会起作用。
小提琴家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在 10岁时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完成了她小提琴处女秀。在茱莉亚音乐学院跟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西·迪蕾学习时,她才发现自己有一系列糟糕的习惯。比如她的指法和运弓,以及拿小提琴的姿势都不太正确,但她却拒绝改变。
几年过去,她看到其他学生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了她,在接近 20 岁的时候,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而她拒绝改变的原因是她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恐惧的声音,这个声音似乎在告诉她,要是努力过后依然失败了怎么办?
就是这种恐惧,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害怕努力,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你是天才,你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且努力只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此外,如果你没有努力,你还可以给自己找借口,比如“我本可以怎么做”,但如果努力后依然失败了,你就无法给自己找借口了。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即使天才也需要不断努力,但努力不一定非要强于他人,而是做更好的自己。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努力一定会成功吗?作者的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
但那些拥有更多资源和机会的人,相比于普通人更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努力并非都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因此我们普通人也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依然会失败,但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唯有努力了,才能争取公平的机会。”
这一期,我们首先讲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成功而不愿意去挑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认为成功是一个过程;其次我们说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把失败的行为上升到身份的高度,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把失败看成是一次机会;最后我们说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努力是缺乏天赋的人才会去做的事,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努力。
在爱情中的思维模式又是怎样的呢?下一期我将为你讲述爱情中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感情的长度。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