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最好诗词(刘克庄在诗歌理论有所建树)
刘克庄最好诗词(刘克庄在诗歌理论有所建树)后诗人曾因此而招致“讪谤当国”的罪名,遭到罢黜。再如他以后所写的《病后访梅》:“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为自己当年的遭遇鸣不平。其他像《冶城》《北来人》《扬州作》,表达了对北土沦丧的哀痛,《戊辰即事》有感于朝廷的媾和政策而发,《苦寒行》《军中乐》《赠防江卒六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吏治军治方面的弊端,都写得忧苦沉痛,寓意深刻。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刘克庄的诗初受“永嘉四灵”的影响,学习晚唐,以后又融入一些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以深沉曲婉为主,时也兼有生新奥衍的一面。诗的内容或感慨时事,或抒发个人生活情怀。较为重要的如《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借物咏怀,宣泄对当政者专横独行、排斥贤能之士做法的不满,愤世嫉俗之慨洋溢于字里行间。针对宋诗中存在的以议论、才学为诗的现象提出批评,并且将这种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后期诗人、词人。刘克庄资性聪颖,少时已有文名,曾从学于真德秀。嘉定二年(1209),以祖荫补将仕郎,历任靖安簿、建阳令。后因咏《落梅》诗而获罪,遭废弃。端平二年(1235),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因直言忤权贵而被罢免。景定元年(1260)重新起用,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兼侍讲等职。咸淳四年(1268),授龙图阁学士。卒谥文定。
刘克庄
刘克庄是“江湖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上有较大影响,诗歌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曾对宋诗的创作情况作过一番论述,在《跋竹溪诗》中他称:“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辩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针对宋诗中存在的以议论、才学为诗的现象提出批评,并且将这种现象的风行与当时理学的影响作了联系,认为“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林子诗序》),又说“近世贵理学而贱诗,间有篇咏,率是语录讲义之抑韵者耳”(《跋恕斋诗存稿》),切中了宋诗的时弊,并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不满于其时“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许”的态度相合。不但如此,他还将此弊追溯到杜甫的创作,以为“今诗出于记问,博而已”,“自杜子美未免此病”(《跋韩隐君诗》),不能不算是一种大胆的意见。在剖析宋诗弊端的同时,他又提出作诗应以发舒“性情”为本,说“古诗出于性情,发必善”(同上)。
又说诗歌“其变多矣,然变者诗之体制也,历千年万世而不变者,人之情性也”(《跋何谦诗》),指出诗的艺术体制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它抒写性情的艺术特性不会改变。在重情的基础上,他还进一步强调诗歌应更多地体现出艺术韵味,他曾比较唐代韩、柳二家之作,认为柳诗“其幽微者可玩而味”,而韩诗则“直截者多,隽永者少”(《后村诗话》),因此更推崇柳诗,说“柳尤高,韩尚非本色”(《跋竹溪诗》)。
另外,对于诗歌如何体现创作境界的问题,刘克庄也有一些较好的意见,他说:“早知粉黛非真色,晚觉雕镌损自然。”(《三叠》其十),崇尚自然本色,反对刻意的雕琢。又如:“斩新句子包诸体,放泼腔子令一家。”(《答卓常簿二首》其一)主张遣词造意都要追求创新,能自成一家。
刘克庄的诗初受“永嘉四灵”的影响,学习晚唐,以后又融入一些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以深沉曲婉为主,时也兼有生新奥衍的一面。诗的内容或感慨时事,或抒发个人生活情怀。较为重要的如《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借物咏怀,宣泄对当政者专横独行、排斥贤能之士做法的不满,愤世嫉俗之慨洋溢于字里行间。
后诗人曾因此而招致“讪谤当国”的罪名,遭到罢黜。再如他以后所写的《病后访梅》:“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为自己当年的遭遇鸣不平。其他像《冶城》《北来人》《扬州作》,表达了对北土沦丧的哀痛,《戊辰即事》有感于朝廷的媾和政策而发,《苦寒行》《军中乐》《赠防江卒六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吏治军治方面的弊端,都写得忧苦沉痛,寓意深刻。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甜馨妈”,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