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坎德尔洲际弹道导弹(复仇之剑伊朗新型弹道导弹)
伊斯坎德尔洲际弹道导弹(复仇之剑伊朗新型弹道导弹)由于“卡西姆”导弹和“迪兹富勒”导弹弹头基本一样,可以推算出“卡西姆”导弹弹体直径约0.9~1米,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弹体直径相当。 根据导弹的长径比(约12),可以判断导弹总长度约10.8~12米,基本就相当于一枚“飞毛腿”C或“齐亚姆”导弹大小。 导弹的发射质量估计达7~8吨。 这些数据与美制“潘兴”2中程导弹相似(两者的气动布局也雷同,只不过“潘兴”2是两级固体导弹,而“卡西姆”导弹更像单级助推)。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这两款导弹,来推测伊朗“卡西姆”导弹技术水平。 “潘兴”2导弹的最大射程达1 800千米,超过“卡西姆”导弹,其长度为10.6米,弹径1.06米,起飞质量7.46吨,最大投掷质量达1.36吨。 “潘兴”2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及雷达区域相关末制导,圆概率误差为30~40米,发射准备时间5分钟,弹头在再入大气层后可作一定的机动飞行。 目前并没有“卡西姆”导弹导引头和飞行弹道的资
“烈士哈吉·卡西姆”弹道导弹
2020年8月20日,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介绍了一款名为“烈士哈吉·卡西姆”(为了纪念伊朗圣城部队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新型弹道导弹,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种被命名为“烈士阿布·马哈迪”的巡航导弹,这是为了纪念与苏莱曼尼一起牺牲的伊拉克民兵领袖阿布·马哈迪·阿尔·穆罕迪斯。 “烈士阿布·马哈迪”巡航导弹其实就是2019年2月2日公开的“霍韦伊泽”巡航导弹的海军版,射程达1 000千米,极大地扩大了伊朗反舰导弹的威慑范围。 而最大射程为1 400千米的“烈士哈吉·卡西姆”弹道导弹则是全新研发,是一种独具伊朗特色的中程固体导弹,展示了伊朗在导弹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
发展概况
“烈士哈吉·卡西姆”(后文简称为“卡西姆”)弹道导弹其实就是去年亮相的“迪兹富勒”弹道导弹的放大版。 两者的可分离式弹头基本一样,只不过“卡西姆”导弹的助推器直径明显超过弹头直径,弹头和弹体之间有类似“流星”3B和“齐亚姆”2弹道导弹的截锥段连接。 根据外媒提供的资料,可知“迪兹富勒”弹道导弹射程达 1000千米,可击中伊朗周边目标。 导弹长度约10.5米,直径0.68~0.7米,导弹重量约4 700 千克(也可能重达5~6吨),弹头重量600~700千克。 它可以看作是2002年亮相的“法塔赫”110(“征服者”110)的放大版。 自引进“征服者”110导弹技术以来,伊朗研制了许多改进型的短程弹道导弹,包括“哈利伊-法尔斯”、“霍尔木兹”等。 这些第一代固体短程导弹的射程约为300千米。 该系列导弹的第二代——“征服者”313于2015年首次亮相。 它使用了一个可分离的弹头(再入飞行器),再加上其它的技术升级,使其射程增加到500千米(弹体尺寸基本不变)。 按照这一设计和可分离式弹头,伊朗通过放大固体发动机又制造了新型的“佐勒菲卡尔”弹道导弹,它于2016年发射成功。 它的射程进一步扩大至700千米。 它的再入飞行器也有能力在分离后修正飞行轨迹。 不久之后,伊朗又展示了新型“迪兹富勒”导弹,它是以伊朗一座城市命名的,该城市在两伊战争(1980~1988)期间因伊拉克导弹袭击而损毁严重。 “迪兹富勒”导弹的尺寸与“佐勒菲卡尔”几乎相同,不过它仍有一些进步。 尽管两者的长度和直径相同,但“迪兹富勒”导弹的射程却多了300千米。 很明显,这种导弹使用的是更先进的固体燃料推进剂,而且还有更强大的发动机。 这使该导弹的射程比之前的导弹多30%。 这种高超音速导弹可以以7马赫(8 643千米/小时)的速度向目标俯冲。 该导弹于2019年首次发射,一辆4轴发射车可携带两枚导弹。 据称,“迪兹富勒”还使用了破坏力为“征服者”系列导弹弹头威力两倍的新型弹头。 这可能表明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或者使用更先进的炸药。 “迪兹富勒”的出现表明伊朗在弹道导弹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种导弹显然利用了伊朗导弹工业的所有先进技术,包括发动机部件、制导系统、结构材料、燃料、弹头等。
卡西姆导弹
“征服者”313导弹搭载的发射车为6×6轮式底盘。 然而,“佐勒菲卡尔”和“迪兹富勒”使用全新的8×8配置版本的发射车,发射车可以同时携带2枚导弹,其打击能力大大超过了“飞毛腿”系列液体导弹。 “迪兹富勒”导弹最初设计用于应对伊朗周边的威胁,它覆盖了中东的重要地区。 它甚至可以像“流星”3液体中程导弹那样击中以色列的部分领土,而且它的精度更高。 2020年初,伊朗向美军驻扎的伊拉克空军基地发射了多枚“征服者”313和“齐亚姆”弹道导弹。 据报道,这些导弹中至少有6枚是较老的“征服者”313型。 这些导弹穿透了美国的防空系统,击中了他们指定的目标。 根据卫星图像,有些导弹的CEP(圆概率误差)只有2~3米,这显示了这些伊朗新导弹的能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表明伊朗成功地研制出了有效和致命的弹道导弹。 有趣的是,这些伊朗导弹是在地下设施中生产的。 2020年,伊朗建造了第三座生产导弹的地下工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朗对倾斜式发射的鸭式布局弹道导弹(气动外形类似大口径制导火箭弹)情有独钟,他们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从短程导弹到中程导弹的跨越。 与“流星”3液体中程导弹相比,虽然这类固体导弹的有效载荷更小,但是其机动性能更高,隐蔽性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更有利于打“导弹游击战”。 再加上伊朗在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时展示的导弹精确制导能力,可以预见,如果技术成熟,“卡西姆”导弹和“迪兹富勒”将具备非常强的威慑能力。
卡塞姆仍然使用导轨倾斜发射
基本性能
由于“卡西姆”导弹和“迪兹富勒”导弹弹头基本一样,可以推算出“卡西姆”导弹弹体直径约0.9~1米,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弹体直径相当。 根据导弹的长径比(约12),可以判断导弹总长度约10.8~12米,基本就相当于一枚“飞毛腿”C或“齐亚姆”导弹大小。 导弹的发射质量估计达7~8吨。 这些数据与美制“潘兴”2中程导弹相似(两者的气动布局也雷同,只不过“潘兴”2是两级固体导弹,而“卡西姆”导弹更像单级助推)。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这两款导弹,来推测伊朗“卡西姆”导弹技术水平。 “潘兴”2导弹的最大射程达1 800千米,超过“卡西姆”导弹,其长度为10.6米,弹径1.06米,起飞质量7.46吨,最大投掷质量达1.36吨。 “潘兴”2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及雷达区域相关末制导,圆概率误差为30~40米,发射准备时间5分钟,弹头在再入大气层后可作一定的机动飞行。 目前并没有“卡西姆”导弹导引头和飞行弹道的资料,它应该还是使用惯性加GPS制导,飞行弹道可能仍为普通的抛物线,不清楚是否加装末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系统可采用捷联或平台系统。 系统从起飞开始工作,一直控制到命中目标,在再入段与末制导装置组合成组合式制导系统。 它的功能是为弹头控制提供惯性基准,实现全程的惯性制导,确保弹头三轴姿态的稳定,并将机动飞行的规律装订在计算机内,控制弹头按预定的程序飞行。 末制导装置有雷达地形或地图匹配装置,它由雷达、相关器和计算机组成。 装置中可预先输入目标区的地形地貌参数或地图,将雷达测到的实际地形参数在相关器内与预先储存的数据相比较并计算,就可以确定弹头相对于地面基准系统的位置。 考虑到伊朗在开发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不排除未来伊朗会在“卡西姆”导弹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类似“潘兴”2的新锐中程导弹。
迪兹富勒弹道导弹
伊朗官方宣称新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2马赫,主要还是利用超高速度进行突防。 “卡西姆”导弹发动机喷口并没有燃气舵,发射架导轨长度与弹体长度相当,为了提高飞行稳定性,采用了8片X型布局的尾翼。 双椎体弹头尾段设有4个十字型布局的空气舵。 在飞行中,导弹通过控制水平翼和垂直翼而获得俯仰和偏航力矩,利用差动翼进行滚转控制。 制导控制设备整合进弹头内部,导弹全程可控。 早期“征服者”110导弹头体不分离,“卡西姆”导弹采用了头体分离技术,发动机燃料耗尽后,即抛弃弹体外壳,导弹在飞行末段就只有搭载于再入飞行器上的弹头部分飞向打击目标,可以使导弹的雷达反射信号更小,空气阻力也变小,弹头再入速度更快,姿态更稳定,对再入大气层后的飞行轨迹也能更好地控制,这样就有利于达到提高弹头命中精度的目标。 新导弹更不容易被敌方反导系统拦截和摧毁。
伊朗通讯社还援引了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的话说该导弹可采用地下固定发射方式。 事实上,“卡西姆”导弹在此前的“伟大先知-14”演习中已经进行过实弹发射。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种新型导弹从地下隐蔽发射,测试中成功避开了“先进防空系统”的拦截,并且精确命中了1 200千米外波斯湾上的一处目标,造成巨大爆炸。 根据当时爆炸威力评估,该导弹战斗部质量至少有1 000千克。 另据德黑兰一名消息人士证实,伊朗这款新型弹道导弹已进入量产阶段,将部署在伊朗中部山区,隐蔽性极佳,不容易被敌方空中力量发现。 2020年7月28日,伊朗还首次公开试射了一种采用发射筒倾斜式热发射的新型弹道导弹,导弹精确命中外形模仿“萨德”反导系统的AN/TPY-2型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的靶标。 这显然是在威慑阿联酋境内的美军基地。 从发射出筒的导弹尺寸、弹翼特征和末端画面来看,新导弹可能是“征服者”110导弹改装版。 导弹可能在测试机动变轨技术,以对付敌方先进的反导体系。 这是伊朗首次使用弹道导弹发射筒,发射筒担负着储存、运输、调温、发射导弹的重任,可以让导弹避免遭受恶劣的外界环境(如风吹日晒、雨淋、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和减少导弹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碰撞,有利于提高导弹的使用寿命。
迪兹富勒的弹头
此外伊朗还公开了另一种导弹发射方式,有别于伊朗公开的“齐亚姆”液体导弹地窖垂直发射方式,当时有两枚导弹从地下深处破土而出,其尾焰为固体发动机特征,也是采用倾斜式发射架。 据伊朗媒体7月29日报道,在“伟大先知-14”军事演习最后阶段,伊朗首次尝试不借助常规发射台进行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两枚弹道导弹“破土”而出并最终击中目标。 伊朗军方表示,该技术可以在伊朗遇到威胁时,向敌方的指挥中枢进行有力的反击。 无论是采用发射筒还是从地下发射,都能提高伊朗导弹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未来,伊朗也可能将“卡西姆”导弹安装在发射筒或者从地下隐蔽所发射。 伊朗官方曾宣称“迪兹富勒”导弹的末端打击精度相当高,据称其落点CEP(圆概率误差)能够控制在15米以内,不过,这可能是理想条件下的数据。 “卡西姆”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可能在30~50米。 2020年8月17日,伊朗公开“霍拉姆沙赫尔”液体中程弹道导弹精确击中据说是40×40米面积靶标的画面,暗示其中程导弹的打击精度已经突飞猛进。
突防能力分析
“卡西姆”导弹在缩短射程的情况下,可能具备一定的机动突防能力。 同样采用鸭式布局的朝鲜超大型火箭炮(美韩编号为KN-25)的制导火箭弹在打最大射程时,其飞行轨迹类似抛物线。 比如,去年8月24日,韩军发现了朝鲜发射的制导火箭弹最高飞行高度为97千米,飞行距离约380千米,最高飞行速度为6.5马赫以上。 后来朝鲜又进行了多次压低飞行高度、缩短射程的飞行试验。 比如,今年3月2日中午12时37分左右,朝鲜从江原道元山一带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2枚KN-25 大口径制导火箭弹,飞行距离约240多千米,高度为35千米,两发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到20秒。 朝鲜媒体还首次公开火箭弹命中目标岛礁的画面。 两种飞行弹道的特征迥然不同。 KN-25制导火箭弹的履带版在2019年8月2日的发射试验中,甚至将火箭弹的飞行高度压低至25千米,以打击220千米距离上的目标。 朝鲜官媒称,试射旨在检验火箭弹的飞行高度及轨道控制能力和目标命中率。 通过试射,所要求的可控火箭弹的控高平飞性能、轨道(弹道)改变能力、目标命中率和战斗部爆炸威力得到了令人满意的验证。 也就是说,伊朗的“征服者”系列导弹还有采用类似技术发展而来的“卡西姆”导弹,可能也具备类似的“控高平飞”和弹道变化能力,以增强对敌方反导系统的突防能力。
霍韦伊泽巡航导弹
众所周知,弹道导弹弹头按飞行轨道不同分为惯性弹头和机动弹头。 惯性弹头又称无控弹头,它与弹体分离后,依赖它从弹体获得的能量作惯性飞行,其飞行轨道主要取决于分离点弹头的速度大小、位置和弹道倾角。 而在大气层外通过发动机推力进行变轨的弹头称为高空机动弹头,进入大气层后利用空气动力变轨的弹头称为再入机动弹头。 “卡西姆”导弹装备的应当属于再入机动弹头。 机动弹头就是通过突然改变弹头的飞行方向,从而增大了反导防御武器系统预测其弹道的难度,缩短其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最终能够躲避反导导弹的拦截,达到成功突防的目的。 与伊朗有很深的导弹合作关系的朝鲜已经掌握部分机动弹头技术。 2019年5月4日,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美军编号为KN-23,简称“金斯坎德尔”)首次公开试射。 这款固体战术导弹,可谓起点很高,它采用了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几乎如出一辙的气动外形:双锥体弹头、较短的助推级和尾部较小的空气舵,使导弹在超音速飞行特别是机动过程中,尾部的空气舵能躲在弹头形成的第一道激波后面,气动阻力小,机动性强。 此后,该导弹进行了一连串试射。 第一次试射为力求稳定才打了250千米,不过弹道高度达50千米。 5天后的第二次试射第一枚导弹飞行270千米,第二枚导弹飞行420千米。 在确认了导弹的稳定性后,2019年7月25日,朝鲜决定挑战高难度的滑翔-跳跃型飞行轨道,试射非常成功,韩国的“绿松”雷达在跟踪了导弹一段时间后,因地球曲率影响丢失目标,这使得韩国只能通过弹道推算朝鲜导弹的射程,由于没想到朝鲜导弹会在下降段再次爬升,最初报出的射程是430千米,最后与美日互换情报后才知道朝鲜的导弹足足飞了约690千米。 相比韩国的尴尬,朝鲜当然是兴奋不已,因为这证明通过变轨导弹来克制反导系统的思路是对的。 接下来就是验证导弹的打击精度了,朝鲜先在8月6日进行了测试,有所准备的韩国人看着朝鲜导弹上升到接近“萨德”最低拦截高度40千米下的37千米高度后开始俯冲,然后在下降到接近“爱国者”3最大拦截高度20千米附近时通过调整空气舵使导弹再次爬升,犹如进行了一次“跳跃”,在做完“杂技动作”后导弹径直飞向了目标岛屿,整个过程中导弹大部分时间都在“萨德”拦不到、“爱国者”反导系统够不着的20~40千米高度飞行,韩国的反导系统基本上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KN-23导弹在兼顾控高、跳跃变轨、最高速度接近7马赫的条件下,两发都实现了对目标岛礁的命中,飞行450千米打出了50米级的精度,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了,以后进一步提升精度也只是经验积累的时间问题。 发展机动弹头就可消耗敌方防御系统较多数量的拦截导弹,进而提高进攻方弹头的突防概率。 伊朗肯定也是在潜心做着类似的努力。
结 语
从导弹发展趋势来看,强突防、高精度是设计导弹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特征。 “卡西姆”导弹和今年2月公开的“雷霆”500导弹,以及之前的“征服者”系列、“佐勒菲卡尔”/“迪兹富勒”系列,构成了射程相互衔接的火力杀伤体系。 “卡西姆”导弹的射程刚好在射程1? 000千米的“迪兹富勒”和射程2? 000千米的“泥石”2两级固体中程导弹之间。 这样1 000千米下的目标由“征服者”110系列和“佐勒菲卡尔”导弹负责。 射程可以无缝衔接。 未来伊朗的弹道导弹可以和巡航导弹相互配合,增加群体突防和精确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