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感情不联系慢慢的就会淡了(一段感情走到最后的状态)
再好的感情不联系慢慢的就会淡了(一段感情走到最后的状态)优柔寡断,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只要再努力一下,两个人就会是另一种结局,可他还是放弃了。但过了25岁,人就进入“成年后期”的阶段,这时的恋爱观又变成了:比如:水满则溢,月盈则缺,爱而不得,求之不能。人在年轻的时候,恋爱观是这样:遇到了喜欢的人,即使前路再难,也想去尝试一番;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就够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家张小娴说:
“有一些人,这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一辈子。”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
比如:水满则溢,月盈则缺,爱而不得,求之不能。
人在年轻的时候,恋爱观是这样:
遇到了喜欢的人,即使前路再难,也想去尝试一番;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就够了。
但过了25岁,人就进入“成年后期”的阶段,这时的恋爱观又变成了:
优柔寡断,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只要再努力一下,两个人就会是另一种结局,可他还是放弃了。
成年人的感情走到最后,是什么样的状态?
大概就是:不主动,不联系也不会删除。
1、陷入“你不主动,我也不会主动”的对抗之中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成年人会陷入你不主动,我也不主动的怪圈之中?”
关于这个问题,就是“期待”与“回应”之间出现了偏差。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回应,付出了情感,希望被对方回应;付出的物质,希望被对方回馈。当期待与现实存在很大的落差,感情的裂痕和间隙也就越来越大。”
两个人感情走到最后的明显标志是:不再主动。
他不会主动给你发消息,不会主动为你付出,不会主动关心你,更不会主动帮你分担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情绪的低谷期。
他已经开始过上了没有你的生活。
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情感忽视”。
你的情感,情绪,付出,总是被他忽视;他对你的一切,都选择性视而不见。
感情走到这一步,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
对于深爱的一方来说:
“无论我为你付出了什么,那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不期待在你身上获得同样的回馈,只希望你给我一些情绪波动。”
对于不爱的一方来说:
“即使你为我付出再多,可我对你的感情,早就随着漫长的生活消磨殆尽了;你很好,但不再是我喜欢的人了。”
2、不联系也不会删除你的微信好友里,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他们各自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中,从来都不会主动给对方发消息,默契地不联系彼此。
也不知道保留了多久,你知道即使你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会把对方删除。
未必是执念,未必是爱,只是在对方身上,倾注了你太多的青春与回忆。
面对彼此,你们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出现在对方面前。
多说一句,是打扰。
最终,只能以这种默契的,不再打扰的方式,见证着对方的生活。
默默地看他的朋友圈,默默地回忆着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但也仅此而已。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白熊效应”。
你告诉一个人不要去关注那头白熊,他脑海里的画面,却不受控制地想起白熊的身影。
错过的爱人对你来说就是那头白熊。
你越是想忘记,就会发现他在你记忆中的印象就越深刻。
你唯一能够做好的事情就是:不主动联系,不主动打扰。
真正放下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将对方从自己的生活中彻底抹除,而是从心里面遗忘。
作家顾漫在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一件是很久之前的某一天,我遇到你。”
遇到对方,爱上对方,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恋爱,这是生命中无法割舍的回忆;
看清对方,离开对方,又是你为后半生做出的最理智的决定。
或许你们还彼此相爱,但只有你知道,有些人即使相爱,也未必能在一起。
为什么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
1、三观不合,无法真正接纳彼此的灵魂。
2、生活习惯不同,并且都不愿意为了对方而改变。
3、现实条件的巨大差异,双方的家庭都无法接受对方的存在。
当感情面临这些“抉择”,就足以消磨掉彼此之间的爱意。
到最后,沉默、冷处理、不回应,就是你们之间爱意走到消亡的必经之路。
无论怎么说,爱过就没有遗憾。
有些人不在一起,却留在心里;无论哪种原因分开,过好当下,抓住未来就好了。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