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名人故居名单(文艺青年必打卡的北京17所名人故居)
北京十大名人故居名单(文艺青年必打卡的北京17所名人故居)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2. 齐白石故居1. 鲁迅故居西三条21号北京市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是鲁迅1924年至1926年的住所,目前辟为鲁迅博物馆。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至少500处名人故居。名人故居就像一本大书吸引众多游客一次次驻足、一次次感悟、一次次提升。
今天,我将老北京名人故居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盘点出了五大去处,文艺人的打卡指南。
雾锁什刹海如果没有什刹海的那一波碧水,北京的灵秀无论如何也要减去三分。智者乐水,就像莱茵河给了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等人灵感一样,北京的水系同样造就了一批伟大的艺术家。什刹海旁,鸾翔凤集。
中国现代文学的扛鼎者中,鲁迅、老舍等都曾在此安居,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曾在水边栖居,汲取各自需要的营养。真不知道这波碧水中,蕴含着怎样神奇而独特的气息,滋养着只属于北京的气息。
1. 鲁迅故居
西三条21号
北京市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是鲁迅1924年至1926年的住所,目前辟为鲁迅博物馆。
2. 齐白石故居
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
齐白石跨车胡同故居的路口对面是著名的北京金融街,在这个十字路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北京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晰的对比。跨车胡同13号与齐白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已经快90年了,几乎和白石老人的寿数一样大。
3. 梅兰芳故居
护国寺街9号
梅兰芳在护国寺街的故居为清末庆亲王府的马厩,是一个两进四合院,占地700平方米。前院由大门、影壁、倒座房组成,正院由正房、左右厢房及耳房组成。院内有两棵柿树、一棵苹果树和一棵西府海棠。1951年,梅兰芳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后就住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直1961年去世,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
4. 老舍故居
丰富胡同19号
1949年,老舍自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1950年4月他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四合院。从此,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在这段时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
5. 恭王府
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
俗话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今天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是在奕訢那个时代最后形成的。恭亲王奕訢当年虽然权势很大,但是他身逢太平天国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多次战乱,又曾强烈反对慈禧太后重修圆明园,故而并未对王府大兴土木。恭亲王在府邸后面营建了著名的恭王府花园,并在不远处的小翔凤胡同营建了别墅“鉴园”。所以说,恭亲王府及花园是一组精美典雅的古建筑群,却不是一座典型标准的亲王府邸。
6. 张之洞故居
白米斜街11号
白米斜街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就在什刹海的南边不远处。11号是一座很大的宅院,广亮大门,大门对面还有一座灰色的照壁,就在这座气势威武的宅院里,张之洞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两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经七十岁的张之洞奉旨进京,升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进京后不久搬来居住。宣统元年(1909年)8月21日,张之洞在这里病逝。
7. 荣禄故居
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5号和寿比胡同6号
当人们走过菊儿胡同7号院的时候,赫然耸立的小洋楼经常引起大家对宅院主人的猜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清末大吏荣禄宅邸的重要组成部分。荣禄,字仲华,满洲正白旗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固守“祖宗之法不能变”,“百日维新”开始后,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晋升为军机大臣。光绪二十九年(19034月11日)卒,谥号“文忠”。当年的荣禄府横跨两三条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
日落王府井直到民国以前,王府井的名字一直是『王府街』,因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而得名。作为东城的标志,王府街的名字记载着这一区域始终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渊源。
看王府井附近的名人故居,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从各种清代贵族王府,到一个个民国权贵的宅邸,它们的主人哪一个不是权倾一时,位居万万人之上?漫步在这些故居内外,人们很容易神游物外,去想象屋主在这里做出过哪些影响中国历史的决定,他们和谁在这里握手言和,又和谁在这里阳奉阴违。
1. 左宗棠故居
西堂子胡同25、27号
188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应诏进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并管理兵部,参与练兵、治河、禁烟等事。期间,左宗棠住在西堂子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度过了一段正常而温馨的家庭生活。他当时是以租赁的方式住在最东边的一个院落里。
这栋院落的第一个主人,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德保。没过多久,左宗棠就得到朝廷的调令,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来,这里还居住过著名国画家溥雪斋。现在,一个院落隔成了两边,两个门牌:西堂子胡同25号和27号。
星灿宣武门宣南,一般指北京宣武门以南一带,但宣南两个字给那片空间赋予的是一种『人味儿』,接地气的『人味儿』。清代以来,这里是士人文化和俗文化的肇始之地和交汇之所。遍布宣南的会馆和戏院、茶馆,合作演奏着关于读书人和市民的雅俗二重奏。
人们耳熟能详的戏曲大家们曾居住在这里,谭鑫培、王瑶卿、萧长华、荀慧生、李万春曾在丝竹管弦间记载着一个时代的世俗哀乐。而就在同一片土地上,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又在字里行间寻找着治国安邦的庙堂真理。宣南,就是如此神奇的一片土地。
1. 谭鑫培故居
铁树斜街大外廊营胡同1号
铁树斜街谭氏故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左右,谭氏家族自谭鑫培出生前便生活在这里直到1968年,在此生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谭家才搬出了老宅。毫不夸张地说,这座院落见证了中国京剧的兴衰。原大门口有块木牌,上书“英秀堂”三字,据说出自清代书法家李毓如之手。
2. 荀慧生故居
山西街甲13号
荀慧生先生的故居周围高楼环抱,几间旧房淹没其中。相隔不远就是同为京剧名伶的萧长华先生的旧居。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早年曾先后在南半截胡同、香炉营二条、椿树上三条路北等处居住,后移居西单白庙胡同,1957年搬进了山西街的这个小院。
3. 纪晓岚故居
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珠市口西大街虎坊桥附近,有家著名的京城老字号——晋阳饭庄。显赫的店面墙角、茂密的藤萝掩映着一座雕花拱门,匾额上写着:纪晓岚故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4. 谭嗣同故居
北半截胡同41号院
谭嗣同故居位于北半截胡同41号,从地铁菜市口站步行三分钟就可到达,这不禁令人唏嘘——当年他凛然就义的地方距他的居所竟然如此之近 菜市口成了他“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 这难道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月圆未名湖1925年,美国人司徒雷登一手创办的燕京大学搬进了海淀一处宽敞的园林,那本是明代书画家米万钟的勺园与清代和珅淑春园的所在,燕南园作为教授们的宿舍区,就被建造在勺园旧址的东侧。
读了一点关于燕南园的历史后,再走进这片神秘的树丛,很容易产生一种隆重的气氛。你会忍不住猜测路边散步的老人是不是某位大师,一草一木都沾染过圣贤的气质。
1. 冯友兰故居
燕南园57号
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57号院门口几支翠竹显出了这院落的不凡,竹子权当影壁,后面就是著名的“三松堂”。
2. 冰心、吴文藻故居
南燕园66号
燕南园的老住户侯仁之清楚地记得冰心和吴文藻当年新居的位置是在66 号:“从西边上来,石碑西面的那栋楼。”
风雨清华园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初称“清华学堂”。
就像清华园工字厅对联所写:“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清华大学走出的师生名人不胜枚举,王国维、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等大师的风范永驻于水木清华。
清华这个中文词语因大师而变得丰富。“岩壑闲远,水石清华”的景色因大师而发人深省,“言及文义,辞对清华”的文采因大师而令人向往,“门族清华,时谓无双”的贵族因大师使人传颂。
1.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新林院8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平。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该系教授兼系主任,自此梁思成与林徽因便入住了新林院8号。
2. 陈寅恪故居
照澜院2号
1926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陈寅恪一直生活在清华大学里。1926年,陈寅恪搬进了照澜院2号,因陈寅恪出身名门而且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之时被戏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3. 王国维故居
西院42、43号
王国维在学术界颇受推崇,新旧学派无不赞誉有加。他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1925年4月18 日,王国维携一家老小,入住清华旧西院16号、18号(新编号为42号、43号),王国维在这里安心治学,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两年。
除了上述这些以外,还有宋庆龄故居、蔡元培故居、李大钊故居......那么,你都去过哪些故居了呢?又有何感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