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如何平定的(安史之乱最终平定的几点原因分析)
安史之乱如何平定的(安史之乱最终平定的几点原因分析)由于来瑱、鲁炅在南阳,张巡在雎阳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阻挡了叛军南下之路。而田神功在江淮的平叛也扑灭了唯一可能波及的战火苗头,使得李唐皇朝的大后方未受多大影响。正是有了南方地区充足的资源补给,官军的战略反攻源源不断,进退有据。四、保住了江淮和江南地区,有坚实的后勤保障和钱粮供给虽然皇朝统治腐靡,各种矛盾积累很深。但安史之乱的领头人安禄山也知道师出无名,只是勉强找了一个为国除奸的理由就打起了反旗。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特别是玄宗对安禄山恩重如山,宠信无比,让他的造反显得格外突兀绝情,忘恩负义。三、叛军的行为暴戾恣睢,凶残无道安史叛军从造反第一天开始,根本没有战略远图,更谈不上取李唐而代之的宏伟抱负。只是象地狱的铁门突然挣破,涌出了无数的恶魔,一味在人间屠戳和掠夺,而且对忠良官兵和平民百姓的无情虐杀激发了沦陷区官民的深恶痛绝和不断反抗。连最初打下的河北诸地也无法正常管控,就别说两京之地会对这些乱臣贼
实在想不出点什么写的,凑巧看到有人在悟空问答中提问安史之乱平定的原因,既然不是邀请我的,那便在此唠嗑一番,也算完成今日的头条作业了。
一、民心所向
开元盛世让百姓获得实惠不多,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还是有所提高。而李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百姓均以大唐子民的身份自豪,心理上对李唐王朝认同感、归宿感很强。感情上不支持不接受造反之举。
二、造反的行为完全不合理法
虽然皇朝统治腐靡,各种矛盾积累很深。但安史之乱的领头人安禄山也知道师出无名,只是勉强找了一个为国除奸的理由就打起了反旗。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特别是玄宗对安禄山恩重如山,宠信无比,让他的造反显得格外突兀绝情,忘恩负义。
三、叛军的行为暴戾恣睢,凶残无道
安史叛军从造反第一天开始,根本没有战略远图,更谈不上取李唐而代之的宏伟抱负。只是象地狱的铁门突然挣破,涌出了无数的恶魔,一味在人间屠戳和掠夺,而且对忠良官兵和平民百姓的无情虐杀激发了沦陷区官民的深恶痛绝和不断反抗。连最初打下的河北诸地也无法正常管控,就别说两京之地会对这些乱臣贼子真心臣服了。
四、保住了江淮和江南地区,有坚实的后勤保障和钱粮供给
由于来瑱、鲁炅在南阳,张巡在雎阳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阻挡了叛军南下之路。而田神功在江淮的平叛也扑灭了唯一可能波及的战火苗头,使得李唐皇朝的大后方未受多大影响。正是有了南方地区充足的资源补给,官军的战略反攻源源不断,进退有据。
五、官军将士大面积的快速成长
承平日久的广大内地军府将士在天宝年间早已不知战争为何物,是以安禄山所统二十万饱战之士的滚滚铁碲过处,不是投降便是溃散,全无抵抗之力。而正是成千上万被杀军士的鲜血浇醒了剩下的官军:不反抗死得快,还不如拼命找个垫背的。搞得好还可以为死去的兄弟战友报仇雪恨,甚至立功升官。这就是非常时期普通军士的代表想法。有了这点话糙理不糙的想法,才慢慢重新找回战斗欲望和战斗意志。战争教训人,也教育了人。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强,战斗力的提高,战况的好转自然出现。而随着战事不断地深化发展,血与火不断地浇焠锻打,官军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也必然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将领。这些军事人材进步得越快,仗就打得越顺,平叛也就时间问题了。
六、外蕃军力的支持
安禄山的铁骑不怕吃空饷的府兵,也不怕各边塞要地远归勤王的边军。因为两个字:太熟。毕竟兵法上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铁律并不会因为人家是非正义方的就失效不灵了。反而是安史叛军早就有针对性的练习战法,碰上他们是手到擒来,百试百灵。但有一支部队完全免疫,那就是回纥的四千精骑。别看人家人数不多,但战力真不是盖的。这支精锐不打别的,就爱找叛军战力最强的曳落河军死磕,而且是越打越有心得。叛军主帅史思明是越看越悚,实在是奈之如何!同样奈之如何的还有挂主帅名的太子李豫,虽说人家可汗跟他搞了八拜之交,可该给人家的报酬人家可一点不含糊,所以该抢的女人要抢,该抢的钱财也不手软。估计那会郭子仪他们是恨得牙齿都碎了几颗。可又有什么法子呢?这都约好的条件。还好后来太子爷想了个理由:你们这样掳掠,我的平叛工作肯定完成不了,搞不好这太子也做不成了。要不我让人弄上万匹罗锦相送好了。虽然如此耻辱难堪,但想到没有回纥精骑的鼎力相助,香积寺一战李嗣业能反败为胜,又能灭掉叛军多少有生力量?长安何时才能收复?更别提洛阳了。
七、唐玄宗彻底歇菜交权
这一点很关键。没有这位长寿皇帝的放手,你说各地的平叛将领该听谁的?总不能让肃宗和玄宗一个在灵武一个在成都的两父子皇帝通个电话,商量完了再下令怎么打吧。这个问题不解决,官军就只有继续吃败仗,李唐江山改姓也是必然之事。这里必须说句公道话,李隆基不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是人之常情,而且低下的几个儿子也确实不太成器。李亨要没有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的辅弼也玩不开,撑不住大局。但李隆基因为永王璘之死逐渐认清了现实,打心底承认了君权交割,终于避免了更多问题的衍生,官军才能统一调度,达成战略目的。
八、安禄山之死造成叛军集团内部出现巨大裂痕,内耗不止
安庆绪干掉了他老爸实在不合时宜。因为安禄山再怎么瞎,他还是一众强枭恶獍的老大,是能镇住各股力量的总刀把子。他一完,安庆绪虽有严庄、高尚等谋臣相助,但正在各地和官军拼命的骄兵捍将可就来想法,各谋出路了。而史思明这位可与安禄山并称“二圣”的一代枭雄更不是安庆绪可以拉拢制服的。随着战事逐渐不利,史思明与安庆绪之间的明争暗斗在叛军内部扯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最后一消一亡也是无可避免了。尽管如此,以史思明的精明神勇,用兵之能,及在叛军集团极高的人望,他收拾完安庆绪这个不知高低的家伙后,完全可以组织军力与官军殊死搏斗。坦白说,我甚至觉得郭子仪都不是他的对手。可后来,还是内耗,史思明竟然也让自己的儿子干掉了。再加上前后或死或降的众多能人干将,如蔡希德、安守忠、李归仁、田承嗣、崔乾佑等人已不在,叛军再无战力可与官军一搏了。
注:感谢图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