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出自哪里(庄子说无用之用)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出自哪里(庄子说无用之用)(备注:本文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庄子后来又提出“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意思是该有用的时候有用,该无用的时候无用,一切都要根据具体的客观环境而变化。个人的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该龙则龙,该蛇则蛇。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有所作为。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找到自我的人。无论何时,都不要妄自菲薄,终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然后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器者,物也。作为一个人的作用不是一方面的,也不是像个器物一样不知变通。君子不要把实用和功利性的价值追求作为最终目的,追求当下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最后反而能决定最终的命运走向。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梁文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其实,对于一棵树,做木材,结果实,这是有用,这种“用”是小用,“终其天年”才是大用。而大树在两相权衡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要想保全自己,就要处乎于“材”与“不材”之间。《山木》中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意思就是说山上的树木,砍下来去做了斧柄,于是斧头又用来砍树,说白了,就是自己砍自己。油膏可以点火,火反过来又可以烧油膏,这其实就是自己烧自己,故“自焚也”。这种有用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
当然,庄子并非否定世间的一切有用,他想告诉我们,一定要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有用”和“无用,不要偏执于一点。对他人无用,对自己就可能有用。反之,对自己有用,对他人可能就没有用。无用之用,即为大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器者,物也。作为一个人的作用不是一方面的,也不是像个器物一样不知变通。君子不要把实用和功利性的价值追求作为最终目的,追求当下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最后反而能决定最终的命运走向。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庄子后来又提出“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意思是该有用的时候有用,该无用的时候无用,一切都要根据具体的客观环境而变化。个人的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该龙则龙,该蛇则蛇。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有所作为。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找到自我的人。无论何时,都不要妄自菲薄,终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然后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备注:本文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