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古文观止之召公谏厉王止谤第三节)
古文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古文观止之召公谏厉王止谤第三节)这一大套总结起来叫做“瞽、史教诲,耆艾修之”,瞽,盲人乐官,史指的是史官,这两个就指代的是上上下下的官员要教诲君王。耆艾是什么呢?耆,60岁叫耆,艾,50岁叫耆,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在那时候50岁,60岁这就属于老了,老人作为宗室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前辈要时时地提醒君王,修正君王错误的做法,叫耆艾修之,这耆艾指代的就是王室的成员。在君王身边辅佐君王的近臣,那当然也要尽到自己的规谏之责,皇亲国戚这些王室成员,看到君王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提醒君王。还有瞍赋,曚诵,瞍和曚指的都是盲人乐官,但有区别,瞍是没有眼珠的盲人,而曚指的是有眼珠的盲人,也就是睁眼瞎。赋,有节奏地诵读,这个诵当然也是诵读了,就是把这些诗、词都读给君王来听。所以您看那时候盲人在公务员系统当中担任很重要的角色,可能国家对于救残扶残的项目也是有投入的。另外还有百工谏,百工指的是负责营建事务的官员,他也要劝谏。庶人老百姓也要把自己
#每天学点《古文观止》#第三十六篇第三节
上一节召公说到各级别官员献诗、盲人乐官献曲、史官献史籍,还有什么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少师献箴,少师他也是乐官,箴是一种有规劝性质的文辞。咱今天也这么说,说箴言,这箴言肯定是有规劝性质的。
还有瞍赋,曚诵,瞍和曚指的都是盲人乐官,但有区别,瞍是没有眼珠的盲人,而曚指的是有眼珠的盲人,也就是睁眼瞎。赋,有节奏地诵读,这个诵当然也是诵读了,就是把这些诗、词都读给君王来听。
所以您看那时候盲人在公务员系统当中担任很重要的角色,可能国家对于救残扶残的项目也是有投入的。
另外还有百工谏,百工指的是负责营建事务的官员,他也要劝谏。庶人老百姓也要把自己的建议提给君王。
在君王身边辅佐君王的近臣,那当然也要尽到自己的规谏之责,皇亲国戚这些王室成员,看到君王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提醒君王。
这一大套总结起来叫做“瞽、史教诲,耆艾修之”,瞽,盲人乐官,史指的是史官,这两个就指代的是上上下下的官员要教诲君王。耆艾是什么呢?耆,60岁叫耆,艾,50岁叫耆,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在那时候50岁,60岁这就属于老了,老人作为宗室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前辈要时时地提醒君王,修正君王错误的做法,叫耆艾修之,这耆艾指代的就是王室的成员。
有了这么一大套觐见的机制和规劝的机制,作为天子才能根据这些来斟酌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的话,施政就不会背离政道。
所以召公举了两个比方,说老百姓这张嘴就像土地之上有山川,山川是什么?财富产生的基础。说老百姓的这张嘴就像平原上的粮田,粮田是什么?我们的衣食都是靠粮田得来的。
让老百姓说话这是一件好事,政事的得失兴败都在这里边,我们知道了得失兴败,好的,咱们就去做,不好的,咱就有个预防,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的秘诀。
老百姓心中所想通过嘴表达出来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怎么能堵呢,要是这样堵下去,谁还愿意追随与您。
这是一篇好话。可是周厉王没有听,老百姓还是不敢说话,就这样过了三年,周厉王被流放到了彘,这个彘在哪呢?大概在今天的山西省霍县。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文字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一个组织里边,是不是应该让组织的成员畅所欲言,想说什么说什么呢?我认为也不是,凡事不能走极端,你不让大伙说话肯定不行,但大伙要是随便谁都想说啥就说啥,我觉得也不像话。
您就拿一个公司来说吧,本来大伙干劲都挺好的,就有这么一两个人,天天地说一些负面言论,抱怨领导不好,抱怨公司不好,抱怨环境不好,就不说自己不好,也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
所以既然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川来比喻口,那我觉得,言论也跟水流一样,是需要引导的,你治水肯定不是说水想怎么流就怎么流,不是堵也不是让它随意流,而是疏导。言论也不是让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是堵也不是随便说,而是引导。
好了,《召公谏厉王止谤》讲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击“了解更多”可听音频版
陈凤山:业余相声演员,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读完《古文观止》222篇文章,邀请您与我们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段古文
凤山说;喜马拉雅FM:陈凤山的保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