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后代现在在哪里(年羹尧有个儿子躲过一劫)
年羹尧后代现在在哪里(年羹尧有个儿子躲过一劫)老十四是雍正皇帝的同父同母兄弟,按理说应该支持四阿哥的上位。但是康熙二废太子之后,逐渐开始重用老十四,将兵部事物交其掌管。老十四出征西北之前,康熙皇帝甚至暗示了传位的可能。西北边陲,手握重兵的老十四,正在与反叛力量作战。他统帅的兵力,有十几万之众,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康熙六十一年冬,老皇帝离世于京西畅春园。在京皇子齐聚畅春园,演出了九王夺嫡的终极大戏。宫中,张廷玉拖住了八、九、十这三位阿哥;隆科多控制了九门防卫;十三、十七两位阿哥则接管了京城周边的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胤禛掌握的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京城的局势。是夜晚,迫于形势,八阿哥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承认了胤禛的皇权。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的身上。
康熙皇帝驾崩之夜,四阿哥雍亲王胤禛能够顺利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几位皇亲重臣功不可没。
这其中,四阿哥的包衣奴才年羹尧,因为阻碍了十四阿哥带兵进京,为雍正皇帝立下了大功。在此后的几年中,深得雍正宠信。
但是,年羹尧的结局也是最惨的,雍正继位的第三年,被赐自尽而死。
年氏后人流落四方,其中一支,辗转多年定居甘肃,是为现在的金塔年氏。
胤禛登基时的血雨腥风康熙六十一年冬,老皇帝离世于京西畅春园。在京皇子齐聚畅春园,演出了九王夺嫡的终极大戏。
宫中,张廷玉拖住了八、九、十这三位阿哥;隆科多控制了九门防卫;十三、十七两位阿哥则接管了京城周边的密云大营和通州大营。胤禛掌握的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京城的局势。
是夜晚,迫于形势,八阿哥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承认了胤禛的皇权。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的身上。
西北边陲,手握重兵的老十四,正在与反叛力量作战。他统帅的兵力,有十几万之众,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老十四是雍正皇帝的同父同母兄弟,按理说应该支持四阿哥的上位。但是康熙二废太子之后,逐渐开始重用老十四,将兵部事物交其掌管。老十四出征西北之前,康熙皇帝甚至暗示了传位的可能。
老十四原属于八阿哥的阵营,得到重用和暗示后,慢慢的起了二心,也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
康熙皇帝离世后,老十四不是没想过回京争夺皇位。但是他的军队,被时任陕甘总督,雍正皇帝的大舅哥年羹尧卡住了粮道,起兵勤王的计划付之东流,只能孤身进京,俯首称臣。
在张廷玉,隆科多,十三阿哥,十七阿哥,年羹尧等人的鼎力相助下,胤禛顺利升级为雍正。这几位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雍正即位初期,对年羹尧的信任逐渐加深。年羹尧也不负重托,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之乱。论功行赏,差点打破了三藩之乱后异性不封王的老规矩。
年羹尧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开始迈入了自己的断头路。
年羹尧的高升和取死之路年羹尧一家,原属大阿哥的包衣奴才。康熙二废太子前后,全家划给了四阿哥胤禛。年羹尧的妹妹又被康熙指婚,做了胤禛的侧福晋。可以说,年氏一家,和胤禛的关系匪浅。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年羹尧并不在胤禛的心腹之列。皇室对年羹尧的恩赐,主要体现在康熙身上。
康熙曾经多次给与年羹尧嘉奖和升迁,三十岁的时候,就让年羹尧做了四川巡抚,成为地方大员。
为了更好的治理四川政务,同时为西北平叛提供稳定的后援保障,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年羹尧挂四川总督衔,统一办理四川军政事物。
不久,年羹尧因功升迁,调任陕甘总督,专办西北军事钱粮。大约就在此时,年羹尧开始为胤禛效力,成为制约十四阿哥的重要力量。
胤禛上位,改年号雍正,老十四奉旨回京为康熙守陵。年羹尧接掌抚远大将军帅印,开赴青海,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爵封一等公,被雍正皇帝称为“恩人”。
自此以后,年羹尧真就以“恩人”自居,傲慢,自大,贪污,腐化,欺君罔上,雍正最为痛恨的事,年羹尧几乎做了个遍。
雍正不是没给年羹尧机会,明里暗里的敲打了年羹尧多次。但是年羹尧始终没有醒悟,终于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雍正即位后的第三年,年羹尧被降为杭州将军,夺爵。后又降为闲散章京,专职看守杭州东城门。
这还不够,很快,年羹尧被捉拿进京,被诉罪状九十二条,数罪并罚判斩,后恩赐自尽。
年羹尧之妹,病死于前;年羹尧之父,之兄罢官;年羹尧之子年富同时处死,其他诸成年子嗣流放广西,云南。
偌大的权势,偌大的家业,灰飞烟灭……
年羹尧的后人流落何方?雍正五年,年羹尧服刑两年后,年氏亲族获赦免返回京城。其中的一支定居在大兴县,还有一支定居在西城南小街年氏老宅。
年羹尧服刑前已被抄家,年氏老宅也已经破败。定居在这里的后人,生活状况不尽人意。这一支后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还有记载,此后就没有音信传出了。
江苏的江都县,也有年羹尧的一支后裔,因惧祸,改“年”为“生”,认为“生”字是“年”字倒着写,因此改姓,世代为江都县人。
回到本文题目,在甘肃的金塔,也有一支自称是年羹尧后裔的宗族。这一年氏支脉,相传是由年羹尧未入册的小儿子年忠所传。
年羹尧自西北奉旨降职的时候,小儿子年忠陪伴在他的身边。因为知道前路凶多吉少,年羹尧委托了一名心腹,带年忠出逃。
年羹尧有个妾室,居住在甘肃金塔。于是,这名心腹就带着年忠赶往那里,隐姓埋名,该年姓为连姓,躲过了牵连。
年忠的后辈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一辈接一辈延续至今。而据说是年羹尧亲用的一副铠甲,就成了这一支的传家宝。
关于甘肃金塔的这一年氏支脉,目前尚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就是年羹尧的后裔。
但是,有比较的确切的清朝笔记提到,年羹尧在西北期间,选了十名女子,为自己传宗接代。
这十名女子的姓名已不可考,是否有子嗣也不得而知。年羹尧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测之时,能有人继承后代香烟。秘密之事,自然很难追溯了。
结语甘肃金塔的这一支,本来改姓“连”,在清朝灭亡之后,重又恢复年姓,重新成为年氏宗族在西北的支脉。尽管真假莫辨,但终归年羹尧有了名义上的后裔,也总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