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原莲花落好听吗(莲花开时众生乐)

太原莲花落好听吗(莲花开时众生乐)经过多年积累,太原莲花落日臻成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太原莲花落迎来了兴盛期。彼时,太原莲花落进剧场、下农村,场场爆满,电台、电视台天天放录音录像,市场上莲花落磁带热销,就连家具公司的广告也唱莲花落:“迎泽大街办了个家具城,里面的家具是爱煞人……”太原莲花落一经推出,便大放异彩。1963年的一场演出,曹强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处女作《三进太原》,受到热烈欢迎。受邀到场的李连根听后,高兴地说:“我的东西没丢,有人捡起来了。”此后,曹强便一头扎进了太原莲花落的创作和演出中。上世纪60年代,太原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曹强对晋中落子产生兴趣,经四处寻访,找到了老艺人李连根,向其拜师学艺。每次到老师家,曹强都要带上笨重的录像机,把老师唱的每一句都录下,带回家反复听、学唱。在掌握晋中落子的基础上,曹强又潜心研究,在唱腔、句式、语言、板式等方面做了大胆改革。曹强、王名乐与小学生在一起曹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每一

伴随着清脆的快板声,台上妙语频出,台下阵阵欢笑。演出结束,全场“开锅”,掌声欢呼声雷动,久久不绝。这是不少“老太原”记忆中莲花落演出时的场景。

作为太原唯一尚存的本土曲艺,莲花落曾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乡音乡语、乡腔乡调,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的乡恋乡愁。

物换星移,这朵“莲花”也历经沉浮。如今,在人们的守护下,它倾情绽放,馨香飘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有喇叭的地方就有莲花落

莲花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品种,相传起源于佛教,后在北方地区广为流传。清道光年间,莲花落传入山西。据《山西曲艺名料》记载,道光年间,河南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山西文水、交城一带,把莲花落也带到了山西。此后,莲花落渐与山西各地方言融合,其中用晋中方言演唱的莲花落又被称为“晋中落子”,太原莲花落就是由晋中落子演变而来。

上世纪60年代,太原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曹强对晋中落子产生兴趣,经四处寻访,找到了老艺人李连根,向其拜师学艺。每次到老师家,曹强都要带上笨重的录像机,把老师唱的每一句都录下,带回家反复听、学唱。在掌握晋中落子的基础上,曹强又潜心研究,在唱腔、句式、语言、板式等方面做了大胆改革。

太原莲花落好听吗(莲花开时众生乐)(1)

曹强、王名乐与小学生在一起

曹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每一种曲艺形式都应该有它的基本语言,这一点对地方曲种尤其重要。晋中落子之所以濒于灭绝,语言不统一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回忆,“我先后听过3位老先生唱晋中落子,他们都是用各自的家乡话来演唱,同样的几句台词唱起来一人一个味。由于语言不同,使曲种韵味杂乱,观众面受到很大局限,阻碍了曲种的发展。”为此,曹强把相对易懂的太原方言作为基础,结合普通话语音,确立了太原莲花落的基本语言,“这样处理既不失地方特色,又能让更多的人听懂。”

太原莲花落一经推出,便大放异彩。1963年的一场演出,曹强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处女作《三进太原》,受到热烈欢迎。受邀到场的李连根听后,高兴地说:“我的东西没丢,有人捡起来了。”此后,曹强便一头扎进了太原莲花落的创作和演出中。

经过多年积累,太原莲花落日臻成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太原莲花落迎来了兴盛期。彼时,太原莲花落进剧场、下农村,场场爆满,电台、电视台天天放录音录像,市场上莲花落磁带热销,就连家具公司的广告也唱莲花落:“迎泽大街办了个家具城,里面的家具是爱煞人……”

大街小巷,城市农村,只要有喇叭的地方,都能听到太原莲花落的声音。80后太原人申剑还记得,上小学时从广播里听到莲花落,一下就喜欢上了,央求父母给买了曹强的磁带,翻来覆去听,一句一句扒词,学了好几个段子:《立竿见影》《卖花生》《窦仙姑》……“那会儿班上开联欢会,老师同学们总会让我说段莲花落,一个段子不知说了多少回,大家也听不腻。”

山西省曲协原主席王秀春描绘当时的盛景:“太原腔,太原调,太原唱响莲花落,万众粉丝学曹强,磁带脱销买不到。”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太原莲花落先后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辉煌到落寞

随着娱乐方式多元化,加之曹强年岁已高,从业者青黄不接,太原莲花落的发展一度陷入窘境。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刘芳曾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太原莲花落衰落的原因。首先是观众群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说普通话,不再使用方言,缺少语言基础,使太原莲花落的观众基础越来越薄弱。同时,年轻人作为娱乐消费主体,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上网、泡吧、旅游、唱歌、打球、看电影……一些中老年人也受到这些方式的吸引。

其次是缺少传承的后备力量。曹强曾表示,向他学习太原莲花落的人一直没间断过,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慕名上门拜师,其中有工人、演员、学生等,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一个也没有。“其中有很多原因,有些是知难而退,有些是认为学了没前途半途而废,有些是课业太繁重家长不让来了。”

没有人看,没有人演,红极一时的太原莲花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曹强老先生无奈地表示,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太原莲花落不要像太原大鼓和太原琴书那样无法延续,不知所终。

所幸,星星之火没有熄灭。2013年,曹强老先生开师门收徒9人。这9人中,有公务员、电台主持人、煤矿文化馆馆长、合资企业职员,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职业、年龄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太原莲花落有着浓厚的兴趣。9人中,年纪最小的王名乐,成为唯一专职从事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人。

太原莲花落好听吗(莲花开时众生乐)(2)

曹强收徒仪式

王名乐讲述了他与莲花落的缘分。“我从小喜爱莲花落,很早就追随曹强老师学习,但一直就当个爱好,没有想干这行,大学毕业后一度办起了婚庆公司,还挺挣钱。”

真正让王名乐下定决心的是一场演出。2009年,太原莲花落为申请国家级非遗举办专场演出,曹强压轴出场,剧场顿时“燃爆了”,掌声经久不息,台上的曹老热泪盈眶,向左右连连作揖。这一幕,让台下的王名乐眼含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以后也要像曹老师一样,做个深受大家喜欢的演员,等到老了能有这么一幕,这一生也值了。”

让这朵“莲花”开得更艳

接过太原莲花落的衣钵,王名乐觉得“压力山大”。在他看来,重振莲花落,人和作品最重要。“曹老师的莲花落与晋中落子不一样,晋中落子和之前的莲花落也不一样,每个时代的莲花落都不一样,要想观众爱看,就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王名乐举例说,曹老创作的优秀作品无不跟时代密切相关。《三进太原》反映新旧社会变化,《儿子迷》讽刺重男轻女思想,《家有小霸王》批判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要用群众的眼光说群众的事。”王名乐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创作出《机不可失》《儿子的烦恼》等优秀作品。其中《机不可失》讽刺“手机依赖症”,《儿子的烦恼》则反映保健品坑害老年人问题。

疫情期间,王名乐又加入“文艺抗疫队”,写下《请相信》《战斗员》《防疫》等一批宣传抗疫的莲花落作品。

王名乐还与同行们一起,积极探索形式创新。“现在大型晚会都觉得莲花落节目太单调,我们就给莲花落加上大屏幕的画面设计,用上配乐,把舞台撑满,让节目更好看。”

太原莲花落好听吗(莲花开时众生乐)(3)

王名乐和师兄李名传合作演出

90后王名乐还积极推动莲花落“上云”,把莲花落节目放到自己的抖音账号,获得更多关注。如今,他的抖音账号粉丝已经涨到2.6万,每个作品的点赞量都有数百个,网友在他的作品下评论,“没想到莲花落这么好玩儿”“真亲切,都是乡音”。

传承老传统,要从娃娃抓起。2011年起,王名乐陆续在山西省实验小学等四五所小学开设了莲花落课程,挑选对莲花落感兴趣的学生,每周讲一次课。“一开始家长们觉得这个爱好太小众,不愿意孩子来,现在愿意把孩子送来的家长越来越多,都觉得莲花落有特色,而且还能学太原话。”

一次演出后,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后台,想说段莲花落。孩子一说,有模有样,王名乐一问才知道,这个10岁的孩子是从抖音上一句句扒词唱会的。“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想学好,就要有这么一份喜欢。我们就是要把这份喜欢放进孩子们的心里。”王名乐说。

当地党委政府也付出了诸多努力,将莲花落推荐到全国曲艺非遗周等演出展示,并为传承人提供培训交流机会、成立名家工作室等。“希望有更多人从事这门艺术,不让太原莲花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王名乐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这朵“莲花”开得更美更艳。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6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