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哲良说他刚买了一本新出版的明代《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秘本》,正在研读。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书来。一个清秀的服务女生带我们进房间坐下后,我和哲良便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紫苏像一支幽放的百合,神情淡淡地静坐一旁。画展结束后,我正在四方应酬,接到了哲良的电话。简短几句话后,我们约定晚上见面。当晚九点,玉宇无尘,皓月泻影。在一家花阴满庭、精致典雅的咖啡吧里,我和哲良如约见面。当婀娜多姿、丰润玉韵的紫苏微含羞涩地出现在我的面前,饶我见多识广,还是禁不住万分诧异。看着自己制造的意外,哲良孩子般地笑了。原来,上次苍山洱海,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升温,这次是相约一起出外旅游的。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哲学艺术历史“三位一体”

详解名画流芳千古之谜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

2009年4月21日至25日,我和女儿海鹰的“情系中原”精品画展在河南郑州中原古玩城举行。杨贵妃、白娘子、山鬼、精卫、嫦娥、红楼十二钗等,或荣华婉婉,或秀骨姗姗,或顾盼流盈,或敛容凝眸,或如仙露明珠,或似流风逥雪,诗意朦胧,美轮美奂,加上海鹰笔下冰清玉洁的白荷、艳溢香融的牡丹,受到人们的一致喝彩。

画展结束后,我正在四方应酬,接到了哲良的电话。简短几句话后,我们约定晚上见面。

当晚九点,玉宇无尘,皓月泻影。在一家花阴满庭、精致典雅的咖啡吧里,我和哲良如约见面。当婀娜多姿、丰润玉韵的紫苏微含羞涩地出现在我的面前,饶我见多识广,还是禁不住万分诧异。

看着自己制造的意外,哲良孩子般地笑了。原来,上次苍山洱海,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升温,这次是相约一起出外旅游的。

一个清秀的服务女生带我们进房间坐下后,我和哲良便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紫苏像一支幽放的百合,神情淡淡地静坐一旁。

哲良说他刚买了一本新出版的明代《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秘本》,正在研读。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书来。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2)

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我一直情有独钟,于是便饶有兴趣地翻阅起来,书中的插图引起了我的注意。

“陈洪绶的大作!”我指着书中的一幅版画说。

听见“陈洪绶”三个字,就连紫苏都凑了过来,探头欲看个究竟。

画中一个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美丽女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偷看一封书信,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紧张和喜悦,全然没有注意到有人正在屏风后面窥视。画的唯一背景是一扇四联屏风,把两个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屏风从左至右,分别是秋、冬、春、夏的场景。画面构图简洁有度,纤细入妙;线条婉丽遒劲,转折柔和,阴阳向背、深浅浓淡,效果俱佳;人物衣纹流畅,形象精妙,姿态生动,十分传神。图版繁复密致,刀刻爽朗明净,绘刻并美,合为双壁;作品精雕密镂,极其典雅工丽。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3)

“唐德宗贞元年间,崔相国病逝,崔夫人带着女儿莺莺和丫环红娘,扶灵柩回乡安葬,暂住在蒲州普救寺内,蒲州就是现在的永济市,是一个县级市。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经此地,到寺内瞻观,与莺莺一见钟情。贼人孙飞虎派兵围住寺院,要夺莺莺做压寨夫人。老夫人无计可施,便许诺:能解围者,以莺莺许亲。张生给白马将军写下求援信,由小和尚惠明送出,白马将军引兵解围。但老夫人自食其言,命张生和莺莺以兄妹相称。张生不耐相思之苦,病倒在床。莺莺让红娘探望张生病情,张生托红娘给莺莺带回一封情书。因怕莺莺责骂,红娘把情书装在莺莺的梳妆盒里。这幅‘窥柬’版画所描写的,就是莺莺拆看书信、红娘在一边偷窥的情景。红娘是一个机警顽皮的小丫环,一方面古道热肠,决心要撮合这段姻缘,另一方面又要跟外表稳重端庄、内心勇敢奔放的小姐玩一些手段。这时候,她小心翼翼地从屏风后面探出头来,看到自己的小伎俩已经得逞,正在抿嘴微笑呢。”哲良唯恐紫苏不知,解释起来。

谁知紫苏随口接道:“由于红娘的穿针引线,张生和莺莺私下相会,结为夫妻。事发后,老夫人十分恼怒,要拷打红娘,红娘凭借机智和雄辩,迫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但又强令张生赴京考试,把金榜题名作为迎娶莺莺的先决条件。后来张生考中状元,又历经曲折,才和莺莺终成眷属。哼!”说完后,紫苏娇嗔一声,并故意把脸转向一边。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4)

看着哲良略显尴尬的表情,我禁不住笑了,指着书说:“剧本中对莺莺见信后的感情变化描写,细腻而有层次。莺莺照镜子时看见书信,便拿起来看,红娘在一边向观众转述这个场面:‘晚妆残,乌云譂,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见信后莺莺并没有立即拆看,她表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心里想早点知道信的内容,所以才无心梳妆。‘轻匀’、‘乱挽’四个字,就把胡乱对付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打开书信之后,她本一眼就可以明白张生的心意,但却颠来倒去反复看个没完,这是在借机考虑对付红娘的办法。主尊奴卑的悬殊地位使她们不能互通心曲,而且红娘是受老夫人指派、专门监视莺莺的。现在,一封情书摆在莺莺面前,并且是监守自盗的红娘送来的,她怎能不加意提防呢?莺莺假装对红娘发怒,追问书信是从哪里来的,目的是为了瞒住红娘;可红娘早有准备,不仅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且还反守为攻,装作要去老夫人处告发,迫使莺莺转而央求红娘。”

紫苏接言道:“莺莺见信后的戏全由她的一个‘假’字生出。由于莺莺做假,红娘不能把情书直接给她;也由于莺莺的‘假’引出了种种误会……这种‘假’,固然是由于家庭教养,使莺莺不敢承认心中的爱情;更主要的,是她用‘假’来自我防卫——她怎敢把不合礼法的爱情向人吐露呢?”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5)

哲良喝了口咖啡,说:“《西厢记》是我国爱情戏曲中的典范之作,元明以来,它最受欢迎、流传也最广。全剧5本21折,源自唐人小说传奇之冠——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世称‘元白’的元稹所写小说《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会真’即遇仙之意。小说中的张生就是元稹自己:元稹早年和表妹幽会私通,后来又抛弃了她,另娶尚书仆射的女儿为妻。小说文笔细腻,情节跌婉,哀艳动人,广泛传播,鲁迅称它‘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北宋时,赵令畤改为可以演唱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推动了故事的流传;金代章宗的时候,有一位董解元,解元是当时对读书人的泛称,他把这个两三千字的故事扩展改编成长达5万字的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

哲良看了一眼紫苏,小心翼翼地解释道:“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因联缀多种宫调的曲子成套演唱,故称‘诸宫调’,在当时的乡村城镇广为流行。《董西厢》是我国最著名、最完整的诸宫调,被称为‘北曲之祖’。因为演唱时,口里念着词句,手里弹着三弦,所以也叫《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这位解元先生做了《西厢弹词》后,大家都弹唱起来,一时非常风行,不过都是坐唱,不能扮演出来。到了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加工提炼,完成了由说唱文学到戏剧的重新创造,改编成为光彩夺目、彪炳千古的元代杂剧之冠——《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也叫《王西厢》。”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6)

见紫苏不时微微颔首,哲良顿时来了精神:“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杂剧成就尤为突出,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就有80余人,剧本500余种,保存至今的还有160余种。杂剧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种类,兴起于唐末,是在唐歌舞戏、宋金杂剧院本等戏曲源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包括演唱、道白、表演等内容的综合性戏曲,因以唱曲子为主,所以也叫元曲。杂剧的音乐是唐宋以来各类音乐及当时诸种曲调的荟集,以北方的流行曲调演唱,故又称‘北曲’。”

见哲良停下,我接口道:“元杂剧的语言有本色派和文采派之分。关汉卿是本色派的领袖,王实甫则是文采派的翘楚。《西厢记》为文采派峰巅之作,文辞优美,词藻华丽,诗意浓厚,风韵独具,有‘花间美人’之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说它‘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元代戏曲作家贾仲明夸它‘天下夺魁’;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它是‘千古绝技’。我们常说的四大著名爱情剧,就是指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其中以《西厢记》为压卷之作;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把它与《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合称为‘六才子书’。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7)

《西厢记》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珍品:《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称它为‘元曲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充满了迷人的情趣’;《美国大百科全书》说它:‘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13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俄国瓦西里耶夫院士指出:《西厢记》和欧洲最优秀的歌剧相比,毫不逊色,它‘语言精丽’,‘如果撇开语言不谈,仅就情节和剧情的发展,再加上台词和曲词,即使在全欧洲恐怕也找不出多少这样优美的剧本’。”

哲良说道:“明清时代,《西厢记》研究出现了热潮,不仅评刻本极多,改编翻案作品也很多,至今尚存近80余种,像《南西厢记》、《续西厢升仙记》、《翻西厢》、《新西厢》、《东厢记》等等。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各种版本的《西厢记》都附加插图,有的甚至达200多幅,许多著名画家如唐寅、陈洪绶、仇英、萧云从等也加入版画创作队伍,极大提高了版画的艺术水平。陈洪绶参与的《西厢记》共3种,其中就有1639年、崇祯12年刊印的《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秘本》,‘正’是订正的意思,‘北’则是针对当时的南戏《西厢记》而言——明朝的戏曲声腔分为南北两个系统,《王西厢》原属北曲。此书分为5卷,也是根据剧本的5折结构而来。前面有一幅崔莺莺的画像,插图主体为双面连式图5幅,依次为目成、解围、窥柬、惊梦、缄愁。鉴于当时《西厢记》的插图一般都在20幅甚至更多,陈洪绶把全戏缩减为5个场面,这在当时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创新举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窥柬’一折。”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8)

“对!”我附和道:“陈洪绶故意拖长了看信的时间,更深刻地刻画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莺莺一幅认真思索后胸有成竹的样子,虽然手捧心上人的情书,却没有流露出多少慌乱;红娘也没有嘲弄戏谑的意思,一脸认真而忍俊不禁的神态。你们看,陈洪绶的版画明显吸收了许多戏曲的表演程式和手法,如仅以屏风来作背景,这跟戏曲的布景简洁是一致的。而在其他一些版本的《西厢记》插图中,往往习惯于把整个室内空间都描绘出来,包括桌椅等家具。另外,画中人物跟观众的距离很近,人物姿势也来自戏曲的表演身段。这是因为在明代,《西厢记》是经常演唱的剧目,陈洪绶亲自参与戏曲创作,所以会经常看戏。虽然画中人物有些类型化,但动作达意,形象生动,性格鲜明。陈洪绶创作的版画很多,他的木刻《水浒叶子》和《西厢记》插图,堪称版画中的精品;19岁时所作《九歌》插图中仗剑徒行的屈原形象,两个多世纪无人超过。”

一直默不作声的紫苏低声问哲良:“明天我们去普救寺,好吗?”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北12公里处的黄土丘上,东濒连绵起伏的中条山脉、南邻古风犹存的蒲权遗址,西连波涛汹涌的黄河,林木茂盛,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百鸟啼鸣,视野开阔,清雅幽静。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9)

下了车,穿过巍峨高耸的山门,我们缓步进入寺内。

“据寺内残存碑文和永济县志记载,普救寺创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最初叫西永清院。五代时,后汉派郭威讨伐蒲州城中的李守贞,攻打了一年,城也未破。郭威问西永清院里的和尚:为什么一年都攻不破此城?和尚回答:将军你要发善心,城就会破。郭威立即折箭为誓,果然第二天城就破了,郭威依言不杀城中一人,西永清院于是改名为普救寺。”紫苏对这里似乎很熟悉。

“这只是小说家戏言,唐初的《续高僧传》确切记载普救寺在隋初已有相当规模,且名称就是普救寺;现代考古研究表明,普救寺的始建应该在南北朝甚至是东晋。所以,历来认为普救寺建于唐代的记述都是靠不住的。”哲良纠正道,紫苏撇了撇嘴。

“紫苏,你是不是来过这里?”海鹰问道。

“16岁时,读了《西厢记》,就一个人跑来看看。”紫苏淡淡地说。

在哲良诧异目光的注视下,紫苏接着讲道:“公元1555年冬发生强烈地震,寺院建筑被毁,以后又不幸失火,加上战乱不断发生,天灾人祸,至解放前夕,只剩下一座铁塔。上世纪80年代中期,普救寺根据古代形制规模重建,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随着紫苏的“讲解”,我们依次参观完大士佛洞、大天王殿、大佛殿院、大佛殿、方丈神院、关公殿,来到寺内西向的塔院,一座塔身挺拔俊秀、高约50米的13层方形砖塔耸立院中。

顺着雨道盘旋而上,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四方风物尽收眼底,不由心旷神怡。一片葱郁中,古雅壮观的普救寺以中轴线为准从前到后、左右均衡地依次展开。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0)

“此塔原名舍利塔,莺莺与张生在这里喜结良缘后,就改称莺莺塔,成为两人恋爱故事的见证和爱情胜利的纪念碑。”上得塔来,都有些气喘吁吁,紫苏的话语却仍是柔润动听:“最奇特的是塔中的回声效应:在离塔10米至20米处击石,能听到塔内发出清脆悦耳的蛙叫声,而且前后上下、所应不同;2.5公里外的蒲州镇戏台演戏时,在塔底台阶上能听到塔里有锣鼓声;在塔旁小声说话,距塔40米处能清晰听见;在第9层说话,下面听起来像从一层传来;在5层说话则好像一层和9层都有人说话。莺莺塔和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磴琴声、河南蛤蟆音塔合称为我国四大回音建筑。”

“这是怎么回事儿?”海鹰一脸好奇。

“据说,唐朝建塔大师智高为了教育自恃高明、目空一切的徒弟,便使出绝招,在塔里放了一对纯金铸造的青蛙,创造了‘舍利塔有金蛤模,手击妙处叫呱呱’的奇迹,使徒弟自惭形秽、甘拜下风,从此虚心好学。”

紫苏话音刚刚落地,哲良便说:“这只是民间传说。莺莺塔之所以产生这么多声学效应,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特殊的地形地貌。莺莺塔所处地势较高,四周平缓又无障碍物,因此可接受大范围内传来的声波。蒲州镇的锣鼓声被塔接受,并在其中来回反射,形成从塔中传出的锣鼓声;二是特殊的建筑构造。每层塔檐挑出成内凹弧形,能把声音反射汇聚,‘蛙声’就是这13层塔檐反射的结果。塔内一层下面有个收缩口,能把塔内发出的声音来回反射,形成共振源;三是特殊的建筑材料。塔身和塔檐全部都用青砖叠砌而成,青砖表面光滑,对声波有反射和谐振作用。”

从塔上下来,海鹰拿了两个石块跑到离塔十几米的地方敲击起来。果然,塔里传出了“嘎哇!嘎哇!”的蛙鸣声。而且,在塔前击石,蛙声从塔底出来;塔后击石,蛙声就从塔顶传出。真是令人惊奇!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1)

大佛殿西侧有一厢房。紫苏说道:“这里是张生的居处,那曲‘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动人心弦的琴声,就是从这儿传出,牵动了莺莺的情怀。”

到了东侧隔墙的梨花院,院中有正房与东、西厢房。“西厢房就是莺莺的住处。莺莺差使红娘送诗给张生,约其夜半相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中所说‘西厢’正是此处。”紫苏手指东墙继续讲道:“《莺莺传》中说‘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就是这里。”

进入后花园,奇花异草,清香扑鼻,苍松垂柳,倩影斑驳,鸟鸣蜩啾,环境清幽。“这里就是《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月下幽会的地方,两人‘墙角联吟’而‘意似痴,心如醉’、‘恨相见得迟,怨归去的急’!”紫苏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浮想。

哲良开口道:“《莺莺传》写的是张生的风流韵事,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悲情故事;《董西厢》虽然以两人结合为结局,但也是以张生为主角,渲染的是张生对美色的不懈追求;《王西厢》才是真正的‘莺莺传’,莺莺被放在比张生更突出的地位,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把‘有情’即爱情作为婚姻的精髓和基础。这是对千百年主流婚姻观念的勇敢反叛,否定了传统的以门阀、财产、权势或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知恩报德’等为基础的联姻方式,具有振聋发聩、惊世骇俗的巨大力量。郭沫若说它‘是超过空间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所以,即使到了近现代,它也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不仅有田汉改编的京剧《西厢记》、马少波改编的昆曲《西厢记》,其他地方剧种以及歌剧、评弹也纷纷上演这个爱情故事。”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2)

说到此,哲良叹了口气:“但关于作者王实甫的生平,我们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名德信,是北京人。另据一些少得可怜的文字资料推测,他的生卒年份大约是1260—1336年,常混迹于勾栏,就是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是个不拘礼法、与倡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著有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等3种。”

听到此处,紫苏说道:“中国传统文学最流行的就是结尾大团圆,这也是一般人最喜欢看到和听到的,但这恰恰是我最讨厌的。情节编得跌宕、文字写得精致,让人深切难忘;结尾一团圆,就把这些情绪一笔勾销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命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正因为不完美,才有了无穷的魅力。最动人的故事,是没有结果的故事,其次是结果不快的故事。为什么中国最好的小说是《红楼梦》和《水浒传》,就是因为一个没结果、一个结果极其不快。《莺莺传》本来是没结果的,王实甫非要添足,还说:‘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不要说这根本不可能,如果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那还有什么文章可做?薛老师,您说对不对?”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3)

一缕阳光映在紫苏脸上,晶莹如玉。哲良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我笑了笑,说:“紫苏讲得对!都美满了,也就无所谓美满了。理想的爱情和婚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成为眷属的要是有情人;二是有情人都可以成为眷属;三是成为眷属的能天长地久。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饱含感情地说:“真爱,绝不是单纯的直觉或一时冲动,也不是无原则的给予或无偿的索取;她不仅是及时的赞美、适当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持久的关注,也是必要的拒绝、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和有效的敦促。西湖月老祠前的对联写道:‘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固然令人向往,但成了眷属的真爱一生、天长地久,才是辉煌的人生。”

夕阳斜照,“莺莺塔”的琉璃塔顶熠熠生辉;微风拂过,塔上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西厢记为人拉媒牵线的人物(西厢记.窥柬有情眷属真爱一生)(14)

我慈爱地看着哲良和紫苏这一对玉人,心底涌出无数的祝福……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