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从单一港口开发到产业园区拓荒,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北岸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滨海新城发展进入快车道。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林修岚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北岸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契机,实施错位发展,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港口经济、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互动,全力打造莆田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③ 新建成的乐屿新城黄国民 摄④ 10月4日,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海祭坛举行秋祭妈祖(海祭)系列活动。陈强 摄十载春秋,不负韶华;十年奋楫,沧海桑田。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1)

俯瞰滨海新城。 黄国民 摄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2)

罗屿港口 黄国民 摄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3)

① 紫玉湖湿地公园 卢德山 摄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4)

② 妈祖重离子医院项目二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黄国民 摄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5)

③ 新建成的乐屿新城黄国民 摄

港产城融合新挑战(港产城融合北岸奋楫疾进)(6)

④ 10月4日,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海祭坛举行秋祭妈祖(海祭)系列活动。陈强 摄

十载春秋,不负韶华;十年奋楫,沧海桑田。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互动,全力打造莆田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

从单一港口开发到产业园区拓荒,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北岸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滨海新城发展进入快车道。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林修岚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北岸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契机,实施错位发展,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港口经济、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依港而兴 向海图强

9月28日,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8号、11号和12号泊位工程开工。“此次新开工的3个泊位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建成,届时罗屿作业区将形成8~12号‘两卸三装’泊位组合和约500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川说,这将大大促进罗屿作业区大宗散货码头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局面,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配套物流服务,吸引更多货源在莆田港集聚集中,带动临港产业做大做强。

罗屿港口是我省重点打造的“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的“一散”,自2018年开港以来,罗屿港口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自然条件、过硬的设施设备和便捷的集疏运环境,成为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的重要一环。2021年5月26日,罗屿港口4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成功跻身我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为全国第六个、全省第一个。

连日来,在北岸东吴港区东吴码头作业区,一台台门机伸长“手臂”等待卸货,港区里车辆往来进出运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自2012年4月1日起开港运营,随后,国家验收组批复莆田港口岸正式扩大开放,东1^#、东2^#泊位晋升一类口岸,跻身国家正式开放口岸行列,港口建设带着北岸“跑起来”。

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由东吴、罗屿、盘屿3个作业区和湄洲岛作业点组成,现有8个千吨级以上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总体具备5280万吨吞吐能力。

“10年来,从0到1,货量以及服务水平都有质的飞跃。”东吴港务站站长林登松说,疫情期间,港区采取延长免费堆存期、减免货港费等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湄洲湾港也是目前中国大陆离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为发展对台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吞吐量从2013年的512万吨到2021年的389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8.88%。

从建港初期手抬肩扛搞建设,拿出最宝贵的海岸空间支持港口,到现在东吴港区在服务全市、全省经济生产生活的同时,辐射范围包括江西、湖南,海铁联运及水水中转多式联运量逐年攀升,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临港工业、承担中西部地区及东南沿海大宗干散货转运的综合性核心港区。如今,东吴港区集疏运条件完备,已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既可满足陆路运输,也可通江达海,辐射范围可覆盖福建全省、江西、湖南、长江中下游区域以及日、韩等地。

发展园区 勇探新路

立秋已过,在北岸经济开发区妈祖健康城,妈祖重离子医院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屋面钢结构施工及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火花四溅。

这里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技和医疗健康类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平台建设地。2019年11月,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在莆田获批落地。合作区总规划面积约168平方公里,核心区13平方公里,布局建设高端专科医院集群、医生集团聚集地、医学研发转化中心、医疗人才交流培训基地等十大功能板块。

有了国家级金字招牌,北岸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妈祖重离子医院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是国内首个集重离子、硼中子、质子及常规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肿瘤治疗医院,总造价约14.16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于2020年11月开工,目前,一期重离子、硼中子治疗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年底硼中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二期质子治疗、肿瘤大楼项目地下室顶板施工,预计2023年主体建成。

厚新大健康是妈祖健康城产业园首家引进、开业的医疗企业。2021年2月,随着团队进驻,福建厚新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明由北京来到北岸。王兆明说,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家住市区,每天往返近百公里,为了赶抓项目建设进度,他们甚至把家搬到项目建设工地。

为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步伐,北岸临港产业园管委会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部门组建产业服务工作专班,推动医疗器械企业集聚、产业成群。截至目前,妈祖健康城核心区已完成投资130多亿元,投产运营项目5个,在建重点项目8个,其中省重点2个、市重点2个。

以绿兴城 幸福加码

国庆假期,笔者从莆禧古城驱车到紫玉湖湿地公园,沿途一片苍翠,繁花争艳。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北岸耗时数年通过对海岸带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海堤生态化改造及加固等建设内容,实施蓝色海湾行动项目。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打造了女儿湾、妈祖城路堤、南普陀山、紫玉湖湿地公园等集山海湖园、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十景连线一日游”旅游精品路线,着力构建妈祖文化大旅游圈。

在构建城市生态基础的同时,北岸下大力气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乡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如今的北岸,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一高三铁四纵五横”的通江达海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共有高速公路7.14公里、国省干道35公里、农村公路网总里程共约197.2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30.3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市第一。

不仅城乡基础设施升级,北岸教育资源也不断完善,为建设幸福之城写下了鲜明注脚。

“2010年刚刚起步的经开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于是我们就从改造校舍安全和学前教育提升起步,扩宽教育版图。2012年到2022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18.78亿元。”北岸经开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欧阳煌说,由牙牙学语到风华正茂,在家门口即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与紫玉湖相距不远,是贤良港天后祖祠。贤良港是妈祖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2017年,“海祭妈祖”信俗活动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月4日,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35周年,贤良港天后祖祠海祭坛举行2022年秋祭妈祖(海祭)系列活动。此次妈祖海祭活动增加了向全球直播环节,为海内外敬仰者现场直播妈祖海祭大典盛况。活动中,还与台湾8家宫庙和妈祖文化机构现场连线,“云端”共同祈福。

“这些年北岸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在这里生活越来越精彩了!”乐屿新城社区居民肖军忠的真实感受,也是北岸文化繁荣发展的缩影。

十年来,北岸人文风貌今非昔比,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日新月异,在港口发力、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相互交融、协同推进中,一座具有经济活力和生活吸引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