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万吨巨轮(63年万吨巨轮沉船震惊世界)
1963年万吨巨轮(63年万吨巨轮沉船震惊世界)台湾国民党当局也发表声明,说他们的军舰从来没有到过“跃进”号失事的海区。韩国和苏联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世界各国都在注视着这一事件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于'跃进’号的突然沉没,十分重视,现正对沉没原因进行严密调查。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声明:“5月1日美国潜艇没有到过苏岩礁海域,没有对中国货船发动过攻击。”当周恩来得知“跃进”号遇难的消息,周恩来立即指示:“立即派往军舰前去营救!”不幸的是,“跃进”号货轮的59名船员还是全部遇难了。1963年5月2日,不论是华盛顿、莫斯科,还是汉城,所有报纸的头条新闻都是:“人民中国远洋货轮在公海遭鱼雷击沉。”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传遍全球,加重了冷战气氛很浓的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更有引发战争的危险。新华社电讯称:
引言
1963年5月1日,北京正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下午2时30左右,周恩来办公室电话响起,他收到交通部的报告:我国自己制造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遇难了。
一时间,周恩来的脸色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当周恩来得知“跃进”号遇难的消息,周恩来立即指示:“立即派往军舰前去营救!”不幸的是,“跃进”号货轮的59名船员还是全部遇难了。
1963年5月2日,不论是华盛顿、莫斯科,还是汉城,所有报纸的头条新闻都是:“人民中国远洋货轮在公海遭鱼雷击沉。”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立刻传遍全球,加重了冷战气氛很浓的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更有引发战争的危险。新华社电讯称:
“……中国政府对于'跃进’号的突然沉没,十分重视,现正对沉没原因进行严密调查。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声明:“5月1日美国潜艇没有到过苏岩礁海域,没有对中国货船发动过攻击。”
台湾国民党当局也发表声明,说他们的军舰从来没有到过“跃进”号失事的海区。韩国和苏联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世界各国都在注视着这一事件的发展。
同一天,中日贸易促进会接到日方促进会的电告:“跃进”号59名遇难船员分乘3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时,经日本渔船“壹岐丸”救起,并已转登上在这个海域的日本巡视船“甑”号。
这艘货轮是因何遇难的,周恩来总理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周恩来总理得悉后,立即命令已驶往该海域的护卫舰把遇难船员接回。5月2日晚间7时30分,这些船员在黄海海面登上“211”号护卫舰,返回祖国大陆。
“跃进”号是一艘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较高、载货量为15930吨的远洋货轮。这艘船在我国沿海试营运了半年,专家们认为其机械及航行仪器设备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自动化程度高,航行性能好,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
当时中日尚未建交,但民间交往渠道已经建立,并已签订了《廖承志-——高崎达之助备忘录》,民间贸易亟待实施。
于是,廖承志领导的中日贸易促进会和交通部商定,由“跃进”号担负首航,目的港为日本门司港,借此承担起开辟中日航线的任务。
由于当时中国与美、苏、日、韩之间的关系复杂,又加上台湾国民党军事力量在沿海的频繁活动,有关部门对这次首航十分慎重,邀请海军和其他部门会同商定了一条迷惑外界的航线。
归国华侨学生参观“跃进号”巨轮
先由青岛驶往上海,抵长江口后转舵直驶日本关门海峡,同时预定在4月30日由青岛启航,5月2日到达门司港。
4月30日,全国各地报纸都刊登了人民共和国首艘国产万吨级巨轮开航的消息,邮电部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
5月1日下午1时55分,不幸的事发生了。“跃进”号先以密码电告船位在北纬32°52 东经12520海域,即距韩国济州岛约80海里,已在黄海苏岩礁礁区;紧接着又发出“我轮受击损伤严重”的密电。
15 分钟之后。“跃进”号又用国际呼救信号SOS呼救,此后一切信号从海上消失。“跃进”轮在报告船位时正在全速前进,忽然连续几声巨响,全船都受到极大的震荡,船员们也直觉地感到出事了。
很快就发现第三货舱有海水涌进,此时动力并没有丧失,而船上的轮机员在惊慌中竟找不到有强大排水能力的排水阀手轮。
没有经过训练的船员已乱成一团,海水不断地涌入。当时船的吃水只有9.4米,尚有富余运力2000吨的万吨巨轮很快失去平衡,人们都担心发生爆炸。
船长、政委决定“弃船”,船员们在惊惶失措中分批登上了3艘救生艇。报务员虽在仓促中带了部便携式发报机,但因没有电源无法使用,无法和国内联系。
当“跃进”号在海上呼救的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总理办公室后,周总理马上向各个渠道询问“跃进”号的情况,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新的信息。于是,周总理果断地命令海军迅速派出4艘护卫舰赶赴出事海域搜寻营救。
5月2日,新华社有两则消息见报。一则是:
“跃进”号船员获救的经过并已由前往营救的护卫舰“211号”接回现正在返回祖国大陆的途中,而后申明“中国政府对于'跃进’号的突然沉没,十分重视,现正对沉没原因进行严密调查。”
另一则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派出205、206、211、224号四艘护卫舰前往营救。我上述护卫舰于5月2日北京时间8时到达出事海域……并于2日下午返航。”
5月3日,周总理在京接见了被护卫舰接回的“跃进”号主要船员,详细询问了失事情节。事后他对在场的一些负责同志说:“我们在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时,一定要贯彻毛主席的指示:不仅要注重和阶级敌人作斗争,而且要注重和自然界作斗争,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态度。”
周总理还特别强调:“到出事海域查实情况是关键一步,只有进行海底探摸,获得证物,才能判断是受敌方攻击还是航行触礁,在没有取得确凿证据之前,不下结论,不发消息。”
同时,周总理急召罗瑞卿、廖承志商量对策,随即决定责成有关方面负责人雷英夫、孙大光、张学思、张致远、孟平等5人组成调查小组。
此后,为弄清情况,周总理几乎每天都约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了解“跃进”号沉没调查情况有时甚至一日两次。
调查小组根据周总理指示的原则,经过实事求是、缜密的分析研究,于5月7日向周总理提交了《关于调查'跃进'号遇难事件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观点:“跃进”号的沉没原因,极大可能是“触礁”。
周总理
8日,交通部党组《关于调查跃进号探测工作准备的报告》和新华社拟播发的声明稿及海军有关的报告都已送到。
当晚,周总理即召集在京的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朱德、邓小平、贺龙、聂荣臻、罗瑞卿、李富春、李先念、谢富治、廖承志、王首道等开会,讨论了关于“跃进”号遇难事件的声明,决定到出事海域进行潜水探明,以贯彻科学求实的精神作出最后的判明。
会后,周总理写信给在杭州的毛泽东汇报情况,并于5月10日下午2时15分抵达杭州,就“跃进”号事件向毛泽东作了全面汇报,获得毛泽东的支持。
12日,上海浓雾弥漫,天气异常恶劣,周总理仍于9时左右飞抵龙华机场。10时40分,在锦江饭店听取东海舰队、上海打捞局对出海调查准备情况的汇报时,他突然发问:“怎么是舰队的副司令员和副政委,司令和政委呢?”
副司令员和副政委没想到总理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总理随即严肃地说:“'跃进’号沉没已成为国际性事件,对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的要抓,你们这些当司令员当政委的也要亲临第一线,不从万吨级轮船沉没吸取教训,不一抓到底,怎么向人民交代?”
周总理的讲话使大家震动很大,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浩天得悉后,马上向周总理表示:“我们亲自去”。
根据周总理的要求,出海调查的作业编队已经组成,其中由东海舰队派出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舰各2艘,组成3个战斗警戒分队;另由上海打捞局的“救捞1”号、“8”号和海军的“海设”轮、上海海运局的“和平60”号等4轮组成水下作业分队,船员和干部总计 1097 人。
编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潜水作业的技术保障、物资供应都相当顺利。
周总理批示陶勇挂帅出征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潜水工作是关键。12日下午,周总理来到海军医学研究所,了解潜水员进入加压舱的试验情况。
当时,潜水员正在做加压试验,周总理走到加压舱前,用电话询问在舱内的潜水员的感觉。当加到6个大气压时,周总理担心地问道:“能不能抗住?还能不能活动?”潜水员回答:“可以。”
为了使周总理放心,潜水员在加压舱内还拿起哑铃做了些活动。周总理见到连忙说“很好,很好!”当潜水员走出加压舱,周总理马上拉着他的手腕数脉搏,并写进笔记本里。
下午,周总理检查了编队出航的各舰艇的具体准备情况,走遍了舰艇各个岗位,对各方面都细致询问、检查。
周总理又提出:“跃进”号装的玉米经水泡后会流出,可能引来鲨鱼,潜水员的安全会受到威胁,你们考虑过没有?在场的领导深感考虑不周而内疚,表示马上采取措施。
13日清晨,周总理又专程来到“和平60”号轮,从上层甲板到各层房间了解船员居住情况,从驾驶室到机舱、厨房,仔细了解粮食、蔬菜、饮水等生活物资的储备。
在视察中,周总理一面视察一面和船员亲切地交谈,见到潜水员还询问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能潜入的深度以及对这次任务的目的是否明确等等。
下午,海上调查编队在吴淞口海军礼堂召开动员大会,周总理亲自出席大会。应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的请求,周总理在吴淞基地礼堂给出海编队的全体人员作报告会前与团以上军官、地方科级以上的干部及全体潜水员合影留念。
周总理的报告长达一个多小时,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情况。在谈到“跃进”号失事情况时,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根据我们的分析,'跃进’号很大的可能是触礁。”这句话引起了听者很大的惶惑。
总理又进一步解释:“'跃进号沉没的海区有3个礁石,船行驶中可能碰到礁石上去了。也不能排除遭到攻击的可能性。我的分析对与不对,是不是符合实际,这就要你们去调查,再作出最后的判定。”
周总理还严肃表示:“调查‘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军威、国威,你们这些当政委、司令也要亲临第一线,不能只交给二把手、三把手。”
在周总理的批示下,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浩天亲自挂帅出征。
陶勇
当天晚上7时30分,周总理又接见了获救的“跃进’号全体人员,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他们表示慰问,并进一步了解“跃进”号遇难的详细经过。
随后,他找来军队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研究海军航空兵的协同行动问题。晚上10时40分。他又约见交通部长王首道等人,对出海调查及善后做了周密的安排。
当天晚上12时,周总理乘坐飞机准备前往北京。临行前,他再次叮嘱:“我再给你们3天时间,一定要证明‘跃进’号沉没的原因,要有充分的证据。”
调查工作圆满完成5月15日,我军正式组成了出海调查作业编队,一共1097名官兵,由四艘打捞潜水作业船和扫雷舰、护卫舰、猎潜艇各2两艘组成。
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任书记,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海军副参谋长张学思、交通部海河运输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李长如、上海打捞局局长张智魁等人担任委员。
周恩来和潜水员通话
5月17日下午,周总理在北京再次召集交通部、新华社以及解放军相关部门开会,研究出海调查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当晚,新华社便播发了经周总理修改的中国政府声明。18日,新华社又发布了《为查明“跃进”号遇难的确实原因,我国交通部奉命组织现场调查作业》的消息。
就在18日同一天的上午9时,由10只舰船组成的海上调查作业编队由吴淞军港启航。经过26 小时 41 分,安全航行211.45海里,准确地抵达了预定的海域。
19日,作业海域浓雾弥漫,给作业带来很大的困难;下午天气转好,但在茫茫的大海里搜索一个水下目标并非易事。于是,“海设”轮锚泊定位,以便继续搜寻,到 20日上午7时30分发现苏岩礁。
苏岩礁成功找到,极大振奋了大家的信心。
根据“跃进”号大副提供的沉船位置大约在苏岩礁以南很远的情况,20日、21日搜寻人员在该礁以南的海域搜寻未果,到22日下午终于在苏岩礁区找到了沉船。
‘跃进’轮成功找到,全体舰员都十分激动。第一时间,陶勇给周总理签发了第一份调查报告。
周总理收到报告后,立即回电,希望编队成员再接再厉,一定要把‘跃进’轮沉没的原因搞清楚。
23、24 两日,作业队在了解这一海区的海流、潮汐变化后,对作业船的定位和潜水员下潜的方向、方法等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准备。
25日上午7时22分潜水员下潜成功,首次摸到沉船船首上的“跃进”二字,获知沉船锚孔朝上,甲板近似垂直。船身左侧卧海底,该处水深约60米。
周总理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出包括海政文工团在内的慰问团,慰问在海上作业的全体人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也赶赴现场拍摄纪录片。
潜水作业到6月1日共进行了72人次,计42小时6分钟,其中包括探摸苏岩礁和摸取证物在内。
周恩来和海军同志
作业人员探明:“跃进”号是触到了苏岩礁外围西南角一个长约3.5米、宽不到1米的礁石上。在被撞的礁石上有显著的痕迹,周围还有许多礁石碎块,潜水员取回了8块,水下礁石被撞处还留有紫红色船底漆。
“跃进”号被撞破3处,凹陷5个,船龙骨折断1处。最严重的致命伤在第三舱后部和机舱之间,有纵向长达17米,前端宽约15厘米、中间宽约40厘米、尾部宽3厘米的破口一道,上口钢板外翘,下口钢板向里卷,破口末端有压碎的礁石、粉未。
其他二处破口的长度均不足1米,最宽处约15厘米。据此,完全可以说明“跃进”号确系触苏岩礁后船体破损,最终导致沉没。
作业编队潜水员还在沉船内部取出了“跃进”号的航海日志,船政委保存的密电码本、文件以及礁石块等 29件。
至此,“跃进”号沉没的真相大白,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中共中央、院中央上海市委、领调查作业编队来了慰问电和贺电。在调查编队驶离作业海域的同时,新华社奉命播发了中国政府声明。
在调查作业编队进入作业海区以后,苏联太平洋舰队、美国第七舰队几乎同时到达,都在作业区附近的公海抛锚,美国飞机还在作业区低空盘旋多达27次。
由于调查作业编队严格执行总参谋部和周总理事先制订的对策,双方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调查工作也在和平的气氛中完成了。调查结果最终证明:“跃进”号沉没的原因是人为事故造成的。
其一,“跃进”号开航前,以“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使全船59名船员被换掉58名,仅留下1名三副。
在青岛等候装货开航前,船长、政委等主要船员又终日忙于应酬,对全部新来乍到的各级船员没有进行任何应有的训练演习,以致事故发生后全船乱成一团,机舱里找不到排水阀,政委取不出密电码和机密文件,船长不要航海日志,就惊惶失措地弃船逃命。
这充分说明,船长和政委失职。
其二,船长陈家祥在技术领导上严重失职。他忽视三副关于“跃进”号航行中有偏左惯性的汇报,开航后不久,仅亲自测过一次船位,以后再也没有校正过船位。
再加上“跃进”号在接近礁区之前,驾驶员对于在礁区航行没有提高警惕,甚至没有考虑这一海域在四五月的风向和海浪,最终导致礁石和海浪将‘跃进’号货轮摧毁,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国早年使用的航海图大多是外国发行的,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用图则是中国海道测绘部门印制的。
至于国际航线的用图,大多购自国外,而这些海图上的礁区,有的只有一个虚线范围,没有明确的方位和水深,苏岩礁就是这样。
5月31日,国务院、党中央、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表扬了编队成功完成调查任务。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也下达了欢迎编队返航的指示。
这条消息,很快通过报纸和电波传遍世界。外界对关于“跃进”号的种种猜疑,也终于不攻自破了。
1992年5月,海军北海舰队海测大队接到测绘黄海海区和苏岩礁区的任务,很快就以“北标 982”号、“北标983”号两艘大型测量船和“青渔427”号、“青渔425”号两艘侦察船组成海上测绘编队驶赴黄海,全面测绘苏岩礁海区。
工作人员经过5个昼夜的辛劳,白天在海上测,夜间在船舱里绘,完成了3000多个数据,使苏岩礁礁石均有了明确的数字。
5月15日上午 10 时,在东经125°10'45”、北纬327°42”作了最后的定位,标注着苏岩礁海域的测量胜利结束,周总理生前的嘱咐也终于在30年后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