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美好纯音乐(世间至美不过纯音乐)
生活如此美好纯音乐(世间至美不过纯音乐)我个人很狭隘的一个看法——对于纯音乐的欣赏,不需要讨论什么乐器组合,不需要点评什么和弦……所谓的技术性的评论,对于纯音乐而言,都是多余,甚至是亵渎。欣赏纯音乐,只需要你静下心,闭上眼,自我感受。由此,才显现出纯音乐的极端重要——没有歌词,只有曲。和很多人一样,我听歌也是从儿歌听起,尔后便是流行歌曲。如果真正算起来,我觉得16岁是个转折点,因为那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去听纯音乐了。尤其考虑到中国人的听歌习惯,最关切的是歌词,然后才是作曲,最后是编曲,且经常没有“最后”。为什么呢?是因为中文歌词的独特魅力吗?不是。是因为国人的音乐素养普遍不足以欣赏作曲和编曲,因此只能目光聚焦在每个字都认识的歌词上。
原创:#阿鱼探长#
音乐真是太美妙的存在。只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了无踪影的抽象音符,便在听觉这个维度上,解构了这个世界,又重新建构了新的世界。
但凡对生命有点热忱,没有人不会为音乐而心动。
只要有音乐陪着,我仿佛就能享受任何一种孤独。在耳机传来的BGM里,会不自觉幻想自己是MV主角,这便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感,是音乐给予的恰如其分的礼物。
和很多人一样,我听歌也是从儿歌听起,尔后便是流行歌曲。如果真正算起来,我觉得16岁是个转折点,因为那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去听纯音乐了。
与满大街的流行歌曲性相比,纯音乐处于音乐世界的另一端,不热闹,少有存在感,但却无比重要。尤其考虑到中国人的听歌习惯,最关切的是歌词,然后才是作曲,最后是编曲,且经常没有“最后”。为什么呢?是因为中文歌词的独特魅力吗?
不是。是因为国人的音乐素养普遍不足以欣赏作曲和编曲,因此只能目光聚焦在每个字都认识的歌词上。
由此,才显现出纯音乐的极端重要——没有歌词,只有曲。
我个人很狭隘的一个看法——对于纯音乐的欣赏,不需要讨论什么乐器组合,不需要点评什么和弦……所谓的技术性的评论,对于纯音乐而言,都是多余,甚至是亵渎。欣赏纯音乐,只需要你静下心,闭上眼,自我感受。
也因此,纯音乐往往是突破套路的,更接近大自然的风格,这是音乐最纯粹的地方。
我理解的纯音乐,也可以分为“流行纯音乐”和“古典纯音乐”两大类。
古典纯音乐,向着深邃的音乐秘境探索,对抗着时间和世事变迁,这是属于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舞台;
流行纯音乐,更加亲民一些,以下分享对我影响最深的五首流行纯音乐,也是最早接触到的一批纯音乐,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塑造了我的音乐价值观。
1.
《Snowdream》(雪之梦)
By. Bandari(班得瑞)
《雪之梦》这首曲子,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首喜欢的纯音乐。
应该是在15、16岁,初中毕业的年纪,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手机,诺基亚键盘机,内存很小,只能存满20首歌。于是,我会找时间跑到网吧专门去下载歌曲。
那是十年前,网吧还很流行。我每次去上网,都是提前好准备一串积攒许久的歌单。我那仅有的20多首歌曲名额里,便不知不觉给纯音乐留下了位置。
暑期夏日的夜晚,难以入睡,便开着房间小桔灯,躺在铺着凉席的炕上,眼睛瞅着天花板,耳畔的手机放着这首《雪之梦》。窗外是乡村的夏夜,蛙鸣聒噪,夜色氤氲,繁星如坠。
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一首明明吟诵冬天的曲子,我却是在夏夜记住它。
2
《The Rain》
By.久石让
在所有关于下雨的音乐里,《The Rain》是我的最爱。
很多时候听起这首曲子,我总是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场景——
农历三四月的春日清晨,天空下着蒙蒙小雨,远远望去有点雾气。
上午八点多了,是家里的早饭时间。妈已经在厨房做好饭,晨炊从厨房烟囱一股股地冒出,便也消散在雾里雨里。
妈让我去农地里叫爸回家吃饭,6岁或是7岁的我,便沿着田野阡陌,去不远处的地头喊清晨早起便上田劳作的爸回家吃饭。
冬小麦已经蓬勃青绿,苹果树还是赤条,没开花,枝条被春雨微微淋湿,天还不太暖,但也不冷了。春雨下起来,朦胧,微闷。
还没走到田头,爸也往回走了,也许是时间拿捏得准,也许是肚子饿了。
3
《Summer》
By.久石让
相信每一个有过乡村童年记忆的人,毫不意外,都会被久石让这首《summer》打动。
当初听到这首《summer》,实际上是和《The rain》一起听的,在《The rain》这首曲子的后半段,衔接的便是《summer》的旋律——于我呢,一点都不违和,毕竟春雨过后,便是夏天了嘛。
我对《summer》这首曲子的喜爱,可以说全部写在了之前的回忆文《知了叫过的夏天》里。
究竟得有何等的才华、何等的童心、何等的细腻,才能为夏天谱出这样的旋律?
感谢久石让,真是夏天最幸运的礼物。
4
《卡农》
无论是C调,还是D调,无论是钢琴小提琴版,还是吉他/音乐盒版,《卡农》都是当之无愧的人间神曲。
我认为,《卡农》可能是世界上最治愈的乐曲了,无论你是悲是喜,这首曲子都适合,或者说,《卡农》适合任何一种心境。
关于《卡农》背后的来源故事,不想赘述;个人认为,没多少影响,有灵魂的作品就是这样,自诞生之后,便已经超越原有的故事格局了。
想到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里,女神全智贤安静地弹起《卡农》,面对这种场面,我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
5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By.Pianoboy(高志豪)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做一个选择,那就是手机里只能留一首歌,我的答案只会是这首《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感谢Pianoboy创作出这首曲子。很早的时候,便熟悉了,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没有听腻。
有相当一部分听众,在听这首曲子时,会联想到《秒速五厘米》。尽管,《The truth that you leave》并不是《秒速五厘米》的主题曲或配乐。
但对于很多中国观众和歌迷而言,《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是《秒五》最适合的非官方主题曲。剪辑而成的MV,也没有丝毫违和。
之前,我写过《秒速五厘米》的观影后感,今天结合这首曲子再补充一些。
对于很多中国观众而言,《秒五》最大的意义,便是让我们意识到少年心和少年情,转瞬即逝,此生不复。
《秒五》的三段故事,初看会觉得不甚流畅,但许久之后再品味,才觉察出那份刺骨的痛。
现在我是《秒五》里第三段故事人物的年纪,樱花再开的时候,走过写字楼格子间,走过天桥,只觉得岁月残忍。
年少时错过的恋人,模样已经远去;我们很多人啊,到了20多岁的年纪才相识,看起来好像挺年轻,其实对面的他和你,却都已经是走过千万重的人了,他从十多年前懵懂的初恋里走来,她从一群又一群的人潮里穿过来,才走到今天的你面前;其实你并不了解他,也可能永远不会那么了解,你在今天的得体里看不到当年他面对初恋时的脸红心跳;你在今天的稳重大方里看不到当年她第一次因为某个人咬牙对抗世界的勇气……20多岁相识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有点老了;只是10来岁喜欢你的人,也是最开始便走丢的人。
《秒五》的意义在于初恋。但一想到我们至今还盛行着“早恋”“晚婚”这样变态无厘头的词,我们就不可能创作出《秒五》这样的作品。
即便没看过《秒速五厘米》,但依然不影响,《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是一首无与伦比的纯音乐。而《秒五》,只是其中一种理解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