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世准则吗(最高级的修养己所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世准则吗(最高级的修养己所欲)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分寸感。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最起码的品德。“己所欲,勿强施于人”,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修养和智慧。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披着“为你好”的外衣,去强迫别人做一些我们认为好的事。特别是对孩子、对爱人、以及那些我们关心和在意的人。因为想让对方好,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给他们,并迫切希望他们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好心办错事。因为“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我们认为正确无比的想法或者行为,那也只是我们觉得。很多时候,可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视若珍宝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你奉为圭臬的人生经验,也不一定就适合别人。同样,父母认为正确无比的路,也未必就一定适合孩子。退一万步讲,即便我们的想法完全正确,
前些日子,闺蜜的儿子然然离家出走了。那几天,可把闺蜜一家急坏了。几经波折后,孩子总算找回来了。了解后才知道,孩子离家出走完全是被父母逼的。
然然上高一,平时酷爱文学,对文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文理分科的时候,直接选了文科。可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硬要他改成理科。理由是理科以后能学的专业多,就业面广,毕业后好找工作。说了几次,小然都不同意,还是执意要选文科。父母见道理讲不通,就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强行替孩子做了决定。父母的举动,让小然非常郁闷,于是一气之下就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件事让闺蜜非常后怕,她和孩子爸爸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他们的“己所欲,强施于人”。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能做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己之所欲,强施于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披着“为你好”的外衣,去强迫别人做一些我们认为好的事。特别是对孩子、对爱人、以及那些我们关心和在意的人。因为想让对方好,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给他们,并迫切希望他们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好心办错事。因为“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我们认为正确无比的想法或者行为,那也只是我们觉得。很多时候,可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视若珍宝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你奉为圭臬的人生经验,也不一定就适合别人。同样,父母认为正确无比的路,也未必就一定适合孩子。
退一万步讲,即便我们的想法完全正确,也不可强施于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性格、人生经历、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我们怎么可以强求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最起码的品德。“己所欲,勿强施于人”,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修养和智慧。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关系再亲,也要有分寸感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分寸感。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时,曾问过易中天,自己该如何选专业。易中天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告诉女儿:
“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哪怕女儿追问他能不能给点指导意见,他也没有直接给结果,而是说:“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
‘四项基本原则’就是:
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是你最感兴趣的;
优势原则,你的专业要体现你的优势;
创造原则,毕业后,你的专业要有创造性;
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
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大原则,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最终,他女儿遵从了自己内心的设计师梦想,选择了自己想要的方向,最后考上了同济大学。很多时候,孩子想要的不是父母帮自己做决定,而是父母给出的可供参考的建议。
做父母的要时刻记住:我们是孩子人生的指南针,但绝不是掌舵人。在孩子迷茫的时候,给孩子指出一个方向,剩下的路,就让孩子自己走吧。因为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2、变己所欲,为他想要人非圣贤,谁能无“欲”。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我们特别在意的人,比如我们的孩子。虽然知道弯路在所难免,但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会有一些“己所欲”,比如希望能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等。
但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最该做的,就是把“己所欲”变为“他想要”。
比如,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但一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在这方面,著名投资家杨天南老师,通过对其爱子阿威的财商教育以及多年财商少年班的实践,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儿童财商教育的成功之路。
无论是天南老师开设的戴维斯儿童财商课、少儿财商朗读比赛,还是为亲子量身定制的基金定投计划,父母引导孩子勤工俭学一起勤工俭学等,都在向我们传达,家长如何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和示范,引诱孩子萌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而后通过正向反馈,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并反复强化,最终实现从“父母所欲”到“孩子想要”的目标。
反观我对儿子的教育,算不上有多成功,但让我欣慰的就是从小帮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和对诗词的喜爱。关于读书,因为我和先生本身都喜欢阅读,并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们最常带他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书店。每次去完后,还会带他吃一些他喜欢的美食。在我们的“诱惑”下,他对去图书馆或书店总是充满期待。久而久之,他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阅读。对于读书的种类,我们基本不做限制,也没有刻意要求他每周必须读几本书,也正是这种看似佛系的做法,让他慢慢养成了阅读这个让他受益终生的习惯。
3、做好自己,静待花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其费力不讨好的想尽办法改变别人,不如先努力做好自己。反观儿子对于诗词的热爱,受我的影响也非常大。
记得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语文,并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家伙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经常自娱自乐地朗诵诗词。儿子两三岁时,我经常陪他一起背诵诗词,还跟他一起玩诗词飞花令和诗词接龙游戏,这让他从小就成了班里的诗词小达人。
慢慢的,诗词背诵已然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乐事。现在,上初中的他学习时间越来越紧,用于背诵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很想让他把有限的时间尽量多花在课内知识的背诵上,可他却不情愿,每次都是先背点诗词热热身,然后再开始背其他的,真是拦都拦不住!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那句很有名的教育箴言: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刻意对孩子做什么,对孩子影响更大。
中国人的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很好,在看到了世界的多元性,领略了人生的多样性后,我们更要学会“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一个真正成熟智慧的人,从不把自己的喜好、观点、主张强加到别人身上,更不会去决定、控制别人的生活。而是尊重对方的天性,看到他的特别,让他在自己的轨迹上越变越好。这是一种高级的修养,更是一种通透的智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