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降女(上海居民区空降)
上海空降女(上海居民区空降)《指南》最后一章特地介绍了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随着一本本新鲜出炉的疫情防护指南递送到居民手中,正确、专业的防护知识也将为老百姓们架起一张坚实的疫情防护网络。《指南》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注册在长宁区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此次为公益出版。记者从长宁区了解到,从1月31日紧急向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函提出租型,到2月4日最终将1万册《指南》发放完毕,全程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期间,中华印刷厂、世纪物流两家企业在节日期间调整休假,提前预热机器为这份紧急的“投喂”做好保障,编辑们则连夜加班加点完成印前审读。周家桥街道的社区志愿者谭汝娣阿姨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自己手机里的不少微信群都有各种防护小视频和图集,但老年人看手机比较吃力,于是自己看到重要信息,比如酒精喷雾不能在密闭房间使用、消毒水不宜超过指定浓度等,都会找些药盒
2月10日将迎来企业全面复工,返程高峰也已经悄然来临。在上海各居村委,基层干部和派出所民警们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外地返沪人员登记,同时还要见缝插针地向居民宣传科学防护知识。然而,面对老百姓的疑惑和疫情的复杂性,基层干部有时也吃不准,自己的回答是否足够准确。
2月4日,长宁区10个街镇的185个居民区和部分派出所收到了一份疫情期间特殊的“投喂”——来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1万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下简称《指南》)。薄薄一本小册子,里面的内容却丰富实用: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身边人疑似感染了怎么办、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公共场合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如何做好预防、如何做好居家消毒……老百姓最关心的常见问题,在《指南》中都有清晰解答。
周家桥街道周一居民区是首批拿到这份“精神食粮”的社区。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振海告诉记者,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居委干部们一方面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人员排查、社区消毒、居民宣传,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补充防疫知识。“有空就拿出手机刷刷最新的疫情消息,看不懂的专有名词就查查百度。”而现在,《指南》一册在手,张振海和同事们最常被居民“拷问”的内容都有了专业但更易懂的解答。
“更重要的是,不常使用手机的老年居民有了自己了解疫情的渠道。”张振海说,过去十多天来,居民区里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都由居委会电话或上门了解身体状况,告知对方少出门、戴口罩、不要去人群密集处。“一些老人深怕自己记性不好,还让我们慢慢说,他们拿纸笔记下来。”正当居委会考虑要不要自己手动打印一份内容简要、字号更大、更适用于老年人的防护措施时,《指南》就像雪中送炭一般出现了。
周家桥街道的社区志愿者谭汝娣阿姨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自己手机里的不少微信群都有各种防护小视频和图集,但老年人看手机比较吃力,于是自己看到重要信息,比如酒精喷雾不能在密闭房间使用、消毒水不宜超过指定浓度等,都会找些药盒、信封,用笔记在上面。“现在这本《指南》就是我的新笔记本啦,要紧的内容都记在上面,看一本就行。”
在周家桥派出所,民警周晓武翻开《指南》后立即感叹“很及时”。他告诉记者,随着返程高峰来临,街道派出所每天都要与各居委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沪人员进行排摸走访。但面对疫情防控这个专业性强、日常少见的领域,民警都感到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足。“我们只能告诉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到了上海要居家观察14天,但具体要做什么、观察什么,我们也说不准准确。”
此前记者采访时,有居委干部就表示,医护人员、民警和居委干部掌握的知识恰好来自三个维度,组成“三人小分队”上门排摸时可以相互补足,但“单兵作战”时遇到居民询问其他领域的问题,都有些“吃不准”。周晓武表示,有了实体版的防疫《指南》,上门排查时发给隔离观察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能一次性将基础的防疫知识告知到位,既省去民警、居委干部不少沟通时间,也能让大家“常翻常新”。
《指南》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注册在长宁区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此次为公益出版。记者从长宁区了解到,从1月31日紧急向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函提出租型,到2月4日最终将1万册《指南》发放完毕,全程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期间,中华印刷厂、世纪物流两家企业在节日期间调整休假,提前预热机器为这份紧急的“投喂”做好保障,编辑们则连夜加班加点完成印前审读。
《指南》最后一章特地介绍了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随着一本本新鲜出炉的疫情防护指南递送到居民手中,正确、专业的防护知识也将为老百姓们架起一张坚实的疫情防护网络。
栏目主编:徐敏 文字编辑: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