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写错别字家长该怎么办(孩子老写错别字)
孩子经常写错别字家长该怎么办(孩子老写错别字)“往”的甲骨文字形,上半部分是“止”字,就是脚的意思,下图“止”字的甲骨文写法有左脚和右脚的区别。“往”的“彳”(俗称双人旁)其实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往”字和“主”字也没关系,“往”字的甲骨文跟现在的字形长得那么不像,是因为几千年来字体一直在变形,在汉代文字隶化后,“往”的右边就变成了“主”:好吧,今天就追本溯源把这三个字讲清楚。我们先把“往、住、隹”打回原形。这三个字形分别是“往、住、隹”的最初字形,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它们三个长得像吧。
“我们象住常一样。”
“我们隹河边走去。”
“我和妈妈往在学校附近。”
已经大半年时间了,我经常在儿子的作业本上看见“往、住、隹”这三个字亲密得不分彼此,互相客串,一开始还觉得好笑好玩,接着是哭笑不得,再后来是抓狂:说了多少遍,你怎么还分不清?
好吧,今天就追本溯源把这三个字讲清楚。
我们先把“往、住、隹”打回原形。
这三个字形分别是“往、住、隹”的最初字形,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它们三个长得像吧。
“往”字“往”的“彳”(俗称双人旁)其实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往”字和“主”字也没关系,“往”字的甲骨文跟现在的字形长得那么不像,是因为几千年来字体一直在变形,在汉代文字隶化后,“往”的右边就变成了“主”:
“往”的甲骨文字形,上半部分是“止”字,就是脚的意思,下图“止”字的甲骨文写法有左脚和右脚的区别。
“往”的甲骨字形的下半部分是“王”字。
“王”和“止”(脚),两个加一起,就是甲骨文的“往”字。“止”(脚)有行走的含义,引申为出发,行动,“王”是声旁,“往”是形声字。
从周朝开始,“往”的甲骨字形上增加上了“彳”,这是文字的繁化现象。
“彳”俗称双人旁,但它和人没关系,更不是两个人,它是“行”字的左半边。
“行”的甲骨文是个十字路口。
“行”的一半“彳”,也表示道路,用“彳”做偏旁组成的字,都和道路或者在路上行走有关。比如:徐,復,径,等等。
“往”的甲骨文加上了“彳”,加强了在路上行走的含义。
但“往”字发展到小篆时,已经不太看得出它的右半边是“止”和“王”了,最后在汉朝文字隶定时,“往”的右半边就变成了“主”。
“住”字“住”是出现得比较晚的形声字,“亻”就是“人”,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人有关,“主”是声旁,表示“住”字的发音,只是语音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现在“住”只是接近“主”的发音。“住”是居住,停止的意思,这些意思都和人有关,所以用“亻”做形旁。
“隹”字“隹”发音同“追”字。“隹”字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只鸟。这只小鸟的简笔画的演变过程如下:
“隹”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一只小鸟的形象,有小尖嘴、羽毛、爪子。只是几千年演变下来,现在已经不象形了。但“隹”的正规的写法是要把左边的“亻”和右边的字形粘在一起的,因为鸟身体不能分开了,而“住”和“往”的左右两边是分开的。
知道了“隹”,就可以看看带“隹”的字。
这三个字,一个是“集”字,就是鸟聚在树上;一个是“雀”字,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小鸟儿,特指小麻雀;第三个是“焦”,火烧小鸟。
简要总结一下:
“住”是形声字,和人有关,所以偏旁是人(“亻”,“主”为声旁。
“往”的“彳”不是两个人,而是十字路口的半边,表示在路上,跟行走和马路有关的意思用“往”。
“隹”是小鸟的象形,右边是鸟的翅膀,所以它的横特别多,有四横。